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孟凡斌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化验:

1.胰腺癌特异性标志物:CEA、CA199;

2.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蛋白A(CgA)和胰多肽(PP);

3.还应该检测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胰岛素原、胰高血糖素、胃泌素或血管活性肠肽等。

影像检查:

1.增强CT:最常用的检查,可发现直径小至4mm的肿瘤,但与直径较大的肿瘤相比,CT对直径小于2cm的肿瘤敏感性降低,因此经常会有CT漏诊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情况发生。

2.增强磁共振:磁共振的分辨率虽然不如CT,但是它的定性诊断能力优于CT,因此磁共振和CT联合,对于小的病灶的检出优于单独使用。而且由于MRI检测肝转移的敏感性高于CT,一些医生首选MRI来评估肝脏转移情况。

3.超声内镜(EUS):EUS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影像,可检出直径小至2-3mm的病灶,由EUS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常可对胰腺NET做出非手术性组织学诊断,因此可以用来进行穿刺活检,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EUS的缺点是需要再胃镜下进行,操作繁琐,痛苦,而且穿刺是有创伤操作,风险比其他检查略高。

4.PET-CT:普通的PET对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敏感性较差,因此对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选择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的PET-CT,常用的是68-Ga和18-F标记。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和普通PET互相取长补短,因此一般两者都要做。PET的优点是全身扫描,可以发现肿瘤的同时判断是否有转移,缺点是价格昂贵,而且一般医保是不报销的。

5.动脉刺激静脉采血:对于影像学表现较隐匿、传统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的罕见激素功能性肿瘤,可能需要采用有创性检查来定位肿瘤在胰腺的具体部位(例如,胰尾、胰体/胰颈、胰头/钩突),以制定治疗方案。由于术前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有所提高,特别是68-Ga PET和EUS,上述操作已相对过时。

6.术中定位技术:手术中超声可对胰腺进行高分辨率检查,可以在手术中定位肿瘤困难的患者使用。

总之,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肿瘤,无论从诊断、治疗还是复查,都应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急性胰腺炎合并胰周坏死组织感染该如何治疗?

大部分的急性胰腺炎可以通过禁食水,抗炎,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获得治愈。但会有一小部分坏死性胰腺炎会发生胰腺或胰周坏死组织的感染,而这部分坏死组织如果范围太大,就会引起感染。 目前国际通行的胰周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是STEP UP即升阶梯胰周坏死组织清创引流术:第一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第二步,微创胰周坏死组织引流术;第三步,开腹坏死组织引流术。当然这个步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越过某一步而直接进入下一步或者不同步骤反复进行。 胰腺炎一旦进入胰周感染阶段而需要清创引流,则又进入一个死亡高峰。很多外科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畏首畏尾,迟迟不敢进入第二步第三步的实质性清创引流阶段,导致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屈死ICU”。 我们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及兄弟科室技术特长,形成了一整套胰周感染的“个体化”治疗策略,采取“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多路径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对比,无论是并发症发生率还是死亡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6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切口多路径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

在前边的文章中我介绍了胰周感染的个体化引流体系,那么今天我单独讲一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多路径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这一占整个体系最核心地位的手术方案。 我们发现,由于胰腺炎严重的炎症粘连,即使开再大的切口,深入到坏死组织位置,最终能真正用来清创的口却非常小,导致创面呈现一个漏斗形状。这种漏斗形状的创面除了增加手术创伤、出血、切口感染、肠瘘的发生外,并没有给坏死组织清理带来收益。 其实新疆的坎儿井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想要进入河道,不一定把河道都给打开,而是通过这种小的空洞就可以完成。 这样既可以保证清创效果,又避免了大切口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相应的并发症。因此我们结合自身技术特点,整合了国内外多家顶级中心的理念,创立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多路径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这一术式。利用穿刺引流管的导引,开一个或多个很小的切口进入脓腔,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坏死组织的清除。多个清创窦道在腹腔深部贯通,既达到了清创引流的效果,又避免了大切口带来的巨大创伤和并发症。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保胆取石可行吗?

总有患者甚至自己的亲友问我这个问题,我每次都不厌其烦的讲解,有的人理解了,有的人最终也没有理解。首先说答案,保胆取石看上去很美丽,实则是不行的,理由如下: 1.胆囊结石成因复杂,包括体内胆汁成分问题,胆囊功能问题,饮食习惯问题及伴随疾病等多种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胆囊结石问题并不在结石本身,而是机体包括胆囊的一系列问题导致结石,单纯取结石就好像割草而不除根,结石最终还会复发。 2.单纯从风险讲,保胆取石手术风险也很高,一旦发生胆汁瘘,危险性很高,治疗难度也很大。 3.胆囊切开取石后,需要缝合胆囊,人为造成胆囊瘢痕,会进一步加重胆囊功能障碍,更加增加了结石复发的风险。 4.反复手术形成粘连,且反复胆囊炎发作,导致胆囊及周围炎症加重,为后续胆囊切除造成很大困难,甚至有些患者在做胆囊切除手术时丧失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机会,甚至出现胆汁瘘,胆道损伤,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5.胆道结石不同于泌尿道结石,体外碎石、溶石、排石等治疗方案,在胆道结石是绝对禁忌的,因为会人为造成胆道损伤、胆管结石、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6.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胆囊结石唯一的治疗方案就是胆囊切除,这是国际通行的治疗原则,不只是在中国,全世界的医生都遵循着这一准则。 7.胆囊并不是产生胆汁的器官,他就像水库一样是用来储存胆汁并调节胆汁流出参与消化的,人切除胆囊后胆管会代偿性膨大一些代替部分胆囊功能,胆囊切除后一般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期以后,人是可以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的。 8.胆囊切除可以增加大肠癌风险这一说法,并没有在正规权威文献报道,所以也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因此,保胆取石只是迎合了患者一方朴素的保留器官的愿望,并没有科学性,这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过的。我们也处理过不少经历溶石、排石,保胆取石等不科学治疗方法后最终难逃胆囊切除结局,甚至因此丧失最佳手术时机,甚至因此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因此,保胆取石真的不可以。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8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