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刘小伟

关于肿瘤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一)

关于肿瘤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一)

治疗肿瘤前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抗肿瘤治疗,需要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分期。

因为抗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基本都有较明显的毒副作用,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的潜在可能性。

因此治疗前首先要明确患者的疾病诊断,通常要取得组织学或病理学诊断。

必须遵循没有组织病理学诊断,就没有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原则。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确实难以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的证据,也应该在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有十分肯定的诊断下,经过科里专家组以及多学科专家讨论决定后才可以化疗。

组织病理学诊断不仅仅是为了诊断。组织学分析对于决定化疗药物的选择预测治疗的结果以及制定整个综合治疗的方案。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比如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就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他们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

还有临床分期也是合理治疗肿瘤的重要依据,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对决定有无必要化疗,怎样安排化疗?以及是否还需要其他综合治疗等,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胸腺瘤的病理分型,你get到了吗?

胸腺瘤的病理分型,是按其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而分类,以上皮细胞为主的胸腺瘤预后最差。 通常分为 a型,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 A型 缺乏或仅有极少量(容易计数)的TDT阳性T淋巴细胞。梭形/卵圆形细胞、缺乏核异型,核分裂活性低(<4个/2mm)。 AB型混合型胸腺瘤 B1型和正常胸腺组织极其相似,髓质岛持续出现 B2型 肿瘤性上皮明显增多,呈多角形,散在或呈簇状(一般>3个细胞) 分布于丰富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中。 B3型 以片、巢状排列的上皮细胞为主,上皮细胞轻-中度异型,混杂有少量非肿瘤性未成熟T淋巴细胞。 C型 胸腺癌,细胞结构不再像胸腺,而像胸腺外的其他恶性肿瘤。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以前讲的良性胸腺瘤,为不科学,不严谨的术语,病理证实几乎所有胸腺瘤均为恶性,具有潜在转移可能 。 A、AB、B1型为低度恶性。 B2、B3、C型为高度恶性。

刘小伟

主治医师

株洲市中心医院

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见问题

第一,药物去势首次治疗可能出现的反跳现象。是因为该类药物与垂体中的受体结合后,使黄体素的释放量比正常增加10多倍,在持续给药后1~2周。黄体素和睾酮分泌增加,使垂体中的黄体素耗竭。使得脑垂体中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表达下调,最后导致垂体对内源性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结合能力下降,从而抑制腺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由于睾丸间质细胞缺乏黄体生成素的刺激,血清睾酮分泌减少,需要3~4周,达到去势水平。 第1次用药后,血清睾酮的一过性上升,会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加重,因此禁止对伴有脊髓压迫,尿路梗阻或者由于疾病进展所致,疼痛加重的急症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在临床治疗前列腺癌工作中, N cc n推荐在使用这类药物前先用超过一周的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以避免症状加重等反跳现象的出现。 第二,抗雄激素撤除综合征。当使用氟他胺联合去势治疗前列腺癌出现病情恶化的患者中约有40%左右的患者撤药后临床症状缓解和psa下降,该现象称为抗雄激素撤除综合征。可能是与长期抗雄激素药物作用后,其受体发生突变有关。 第三,内分泌治疗的时机。虽然即刻治疗与延迟治疗在前列腺癌的总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但在前列腺癌死亡率上,即刻内分泌治疗的死亡率低于延迟治疗。因此ASCO专家委员会赞成即刻内分泌治疗。 第四,内分泌治疗的方式,间歇性治疗还是持续性治疗。目前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制定的前列腺癌诊治指南中,推荐停药标准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当ps>4.0ng/ml后,开始新一轮治疗。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优点包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延长雄激素依赖时间。可能有生存优势,降低治疗成本。间歇性治疗潜在的风险主要是,治疗间歇期前列腺癌可能发展,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可能加速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刘小伟

主治医师

株洲市中心医院

5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前列腺癌的一线内分泌治疗方法(二)

一、去势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两大类,疗效相似。去势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 1、手术去势主要是双侧睾丸切除或实质剥脱术。在有骨转移脊髓压迫等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仍作为首选。同时因为手术简单,价格较低等特点,仍广泛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 2、药物去势。主要有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两类。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而达到抑制睾酮分泌的目的。在首次应用后,血清促黄体素可暂时升高,睾丸分泌睾酮也增加,但很快黄体素耗竭,血液中的促黄体素降至极低水平,导致睾丸分泌睾酮降至去势水平。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首次治疗不会影响睾酮的升高。 3、雌激素去势。主要是通过反馈下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和血清促黄体素的分泌。成人使睾丸分泌睾酮下降,同时也可直接抑制睾丸的间质细胞功能以及对前列腺细胞的直接毒性,最常用的是己烯雌酚。由于会引起心脑血管等方面的不良反应,目前较少用于一线内分泌治疗,常用于二线内分泌治疗。

刘小伟

主治医师

株洲市中心医院

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