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有丝柏的道路 作者:梵高 解析:“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
01 不能说的秘密
丫丫和父亲从外地来复诊。一年光景,丫丫比去年春天长高了不少,比父亲还高出一个头。
我坐下来,父亲如往常一样开始表达他的忧虑:“郑医生,我很感谢你治好了我丫头,她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工作也顺利。只是,我总是觉得她怎么对人际关系一点都不敢兴趣?你看,她一个女孩子也不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你有什么办法?”丫丫开始抱怨父亲:“你都不跟我沟通,你都不了解事实,你都不把我当人, 你像是把我当宠物,看不起我 ,我们走着瞧!”丫丫的父亲看着我直摇头,然后是沉默。 比起语言,这沉默更能表达真相。 我:丫丫,你那里是不是已经入冬了? 丫丫:我觉得我们那里的风水不太好,那里湿冷湿冷的;我更喜欢广州,每次来广州我感觉很温暖。 我:哦?说来听听! 丫丫:我觉得我们那个地方可能好多人都是这样的吧,不学习不成长,还总是看不起别人。我爸也只能算是村里比较有钱的,本质上跟他们差不多。 父亲:这跟钱有什么关系? 丫丫:有关系啊,一个人对事情的本质了解的更清楚,他赚钱就轻松一些。 父亲: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来是要解决你的问题,爸爸就 希望你正常一点 ,开开开心地,能够交朋友,不要总是一个人。 丫丫:你老是在幻想中走路,你不看事实。那不就是我走我的路,你走你的路啰!工作也是一样的,同事有自己的想法,那他们走他们的路,我走我的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接触互联网早一点,你们晚一点。你看的是一个县城的,我看的是全世界的,我会挑选好的人学习。你们这些中年人,总不愿意放下面子去向年轻人学习,总是喜欢说教。你在有些方面也没有自信,那我也没办法。你有你的课题,你不要来管我的。 我:看起来,你不喜欢爸爸用这样的方式跟你说话?你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而不是焦虑和担心? 丫丫哭了:他明明可以夸我,但他就是不愿意跟我合作,他也不愿意以平等的姿态跟我沟通。我觉得他看不起我,可能因为他也自卑,所以他看不起我,我们没有办法沟通。 我:我好像明白了一点。 丫丫:可不可以让我爸出去,我单独跟你谈? 我看了一眼父亲,很默契,父亲走了出去,并帮我们关上了门。丫丫邀请我坐到她身边,她紧张地看了看门,她好像要分享她的秘密。 丫丫:我不知道这个话题我能不能跟你说? 我:或者,你可以试试,如果我的反应让你失望,你就不说了。 丫丫:其实我在学佛,但我觉得我爸知道了肯定会打我的。 我:是这个让你在爸爸面前紧张么? 丫丫:我们那里的人会觉得这很迷信。 我:也许,这只是被贴了“迷信”标签的人生智慧呢? 我知道,宗教和心理学在理解人类心灵的苦难上,可能是相通的。只要你是跟好的老师在好的平台学,就不怕。 丫丫:但我爸爸可能会觉得我又多了一个“不正常”的点。 我:你很怕爸爸认为你“不正常”? 丫丫:我觉得我从被霸凌、被孤立开始就一直不开心,12年了,我好像越来越无法跟人建立很深的关系。我爸爸也不理解我,我妈妈要带弟弟,而且我把那些委屈告诉我爸爸时,他说他小时侯也被欺负过,他觉得我不应该一直提那件事。我爸爸那时经常不回家,回家我妈妈会和他吵架,因此我只能自己处理。几年前,我找不到解决方法,那时候我自己像是在乱撞,所以我跑到广州来,他们说我病了,我那时很怕我会像梵高一样自杀。可能我那时是真的抑郁了,是生病了,但是出院后这一两年,其实我是比以前更健康的,我很热爱生活。比如“无我”“空”的概念,能让我获得内心的平静。但是这会让爸爸紧张…… 丫丫:还有,我很怕人际关系遇到挫折,这让我很有压力,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改变。我爸爸总是让我多交朋友,他不知道这对我很难,很难。 泪水已经决堤,我递给丫丫纸巾……她一边抽泣一边澄清:我不能哭, 我一哭,爸爸就会要我不要哭 ,因为爸爸说我们家庭比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要幸福,我应该过正常的生活。 我:那你觉得自己幸福么? 丫丫:我不幸福,我爸爸总觉得我不正常。 我:既然你这么在意爸爸的评价,我们要不要请爸爸进来谈一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呢? 父亲进来,听到女儿学佛的消息后表情凝固了几秒。“不是,丫头,你年纪轻轻,你学这个干什么?这是老太太们学的。你学习交朋友好不好?” “你看,我就知道你是这样?”丫丫说完,哭得更伤心了。我看到她直接把纸巾盒从桌上抱进了怀里,不停地抽泣。而坐在一旁的父亲,一直试图劝说她停下来。 “你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哭这么厉害?你有什么天大的事这么伤心?”父亲有点手足无措,用目光向我求助。而我觉得这场迟来的辩论是在所难免的,我不想帮父亲平息这哭声,我拿出了另一包纸巾…… “你就是一直这样, 你总是觉得我不正常,你就从没有看见过我! ”听到这一句,我简直想拍案叫绝,这个觉醒,足足等了 12 年呀。悉达多在森林里苦修,觉悟真知;我的患者在诊室里大哭,觉醒自我。 看来痛苦是觉醒的序章!
02 不得不提的 “ 容器 ” 理论
这一对困在关系中的父女,明明彼此关爱却在各自的人生议题上单打独斗,互不理解。父亲为了让女儿开心,愿意花重金给女儿买宠物猫,愿意千里迢迢来广州复诊。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力上,我都看到了父亲对女儿毫无保留的亲投。女儿为了不让父亲紧张和担心,一边默默努力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一边要瞒着这个天大的秘密。双方都这么努力,却又这么无力。除了药物,我从父女的对话中发现了一丝线索:孩子真正渴望的,也许是来自父母的接纳与肯定。
父亲不解:为什么小时候天真烂漫的女儿,长大了却不愿意跟自己沟通了?也不愿意跟周围人沟通?我告诉父亲: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其实不仅仅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与关爱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自身内在价值的力量。父亲只看到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劳动,却没有看见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焦虑不安,自然也无法意识到自己传递给孩子的爱是多么焦虑而虚弱。
比昂认为:关系的实质,就是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孩子传递焦虑,父母承接并转化焦虑。好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容器。
生命的成长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孩子可能会以负面情绪,或者某些代偿行为来表达这些挫折。
如果在孩子表达自己的委屈或愤怒时,父母一方能首先共情孩子的感受“哦,你受委屈了!”“哦,你生气了!?”然后再以成年人的成熟与智慧,给孩子必要的支持与赋能,那父母就成为了孩子的“容器”。当父母能足够包容和化解孩子的情绪,她就会感到自己的情绪被稳稳地接住,能从挫折中长出新的力量,有勇气去应对新的挑战。
如果父母任何一方都承接不住孩子的情绪,试图压制或否认这种情绪,只想让孩子快点安静下来、回到自己能接纳的所谓“正常”状态,那孩子就不得不承接父母的焦虑,孩子不得不做父母的容器。孩子的个人发展受限,父母也不得不重新面对未处理的课题。
03 亲爱的丫丫
亲爱的丫丫: 你初中时从县里转到市里的外国语学校上学,在融入陌生环境的过程中因为被霸凌被孤立,社交不自信,你靠回避社交来回避焦虑与痛苦;你曾经对父亲诉说委屈并哭泣,而父亲急着纠正你的哭泣。你本来需要家庭作为一个容器接纳和转化你的情绪,而家庭却给你的行为贴上了“不正常”的标签。此外,你还要承接父亲对自己成长不顺利的焦虑,要承接父亲与母亲吵架、母亲抱怨父亲的焦虑,你要去做父母的容器。你的努力为这个父亲缺位的家庭赢得了发展的空间。现在,你长大了,你把自己隔离起来,不愿意理会父母的课题,但父亲的焦虑却不停扰动你的内心。这不是你的错,你不必自责。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忠诚于父母的:既然父亲觉得学佛是迷信,那你一定觉得自己的“不正常”又多了一条。你也许内化了父亲对你的评价,你内心有位法官在审判:我除了不会社交,我还信迷信,我是不是太“不正常”了?到底是忠诚于爸爸,还是忠诚于自己?
你通过自身学习,理解了爸爸和同事们的局限,这是你的成长。但这不应该成为你封闭自己的理由。人是环境的产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安全舒适的关系。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但如果我们对他人的局限保持宽容,对自己的局限静心修补,也许能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
感恩你们父女的信任!这些故事在我的诊室里被言说,在时间与空间的加持下被理解、被转化,而我作为精神科医生见证着这些神奇的转变,何其有幸!
亲爱的丫丫,既然你在学佛,我就借用悉达多的话来总结:任何人都无法通过教义而获得救赎,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只能自己体悟。
愿我们每一位都能找到自己的容器,愿我们也能成为他者的容器。
文章 痛苦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文章 如何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焦虑?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文章 如何应对儿童和青少年焦虑?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