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郑文静医生问诊
郑文静医生介绍
专业擅长
1 双相情感障碍 2 抑郁症 3 焦虑障碍 4精神分裂症5睡眠障碍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临床医学与英语语言学双学士,英语专业八级,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
工作经历:自2014年起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从事临床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的临床诊治与带教工作,对认知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家庭治疗有一定实践经验。2018年被聘为广州医科大学临床精神病学教学秘书,兼顾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评估与干预,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认知
患者评价
100%好评率
回复质量
100%好评
服务态度
100%好评
回复速度
86%好评
j***j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 |
评价详情: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11-04
j***j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 |
服务态度:非常满意 |
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评价详情: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10-28
捎***鹤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 |
服务态度:非常满意 |
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评价详情:
问诊类型:图文咨询
2024-10-16
1***m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 |
服务态度:非常满意 |
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评价详情:
问诊类型:视频咨询
2024-10-05
j***j
回复质量:非常满意 |
服务态度:非常满意 |
回复速度:非常满意
评价详情:
问诊类型:电话咨询
2024-09-22
科普文章
文章 痛苦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亲爱的患者朋友们,也许你们都受困于贴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标签,也许你们都为自己情绪化的决策付出了惨痛代价,或是错失了职业/学业发展的机会,或是伤害了与重要他人的情感。你们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在人前抬不起头,感到羞耻。虽然你们出院了,临床痊愈了,但我知道这些复杂的情绪会困扰你们,我也无法快速帮你们从痛苦与忧虑中走出来。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任何困难,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它帮助我们看见自己的局限,有时候会情绪化,有时候决策能力受损,有时候尽是一些自我损耗的行为却不自知……所以,先接纳真实的自己,接纳发生的一切。 其次,要相信自己能从这场疾病中成长,相信自己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只有相信自己,勇敢去探索更多可能性,才有可能收获新的经验,修正过往对很多事情的认知。 往前走,加油!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1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焦虑?
我们要接纳一个常识:所有的孩子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焦虑。焦虑,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生理反应。我们关心的是,为何焦虑会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并产生混乱,破坏了他们的功能水平? Diana Martin 认为 ,焦虑的起源是多因素的。我们要回到生物、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来理解焦虑。比如: 一 为什么儿童容易过度焦虑 ? 从心理学看,孩子们童年时期所经历的负性事件会给他们心理下留下创伤性的情感痕迹,这些内在的痕迹组成了他们应对压力事件的原始经验。当孩子再次遇到新的压力事件时,他们首先会从自己的经验调取应对策略。这时候, Fight (战斗) flight (逃跑) or frozen (僵住)就成为了三种选择:当自身心理强大时,就打败困难;当自己打不过时,就本能地想逃避;如果既打不过,又逃不掉,那就只能僵住、丧失了心理灵活性、个体功能发展受限。这三种应对策略也对应着生理性焦虑到病理性焦虑的功能水平,生理性焦虑往往对解决压力事件有利,但病理性焦虑则有损孩子的专注力、执行力与决策能力。 从生物学看,血清素或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浓度失衡会影响情绪调节。此外,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模式的改变,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也会影响情绪。这正是抗焦虑药物的作用靶点。 从遗传学看,虽然目前有证据表明某些基因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存在正相关,个体的某些遗传气质也容易对压力敏感,促发焦虑。但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本身并不是焦虑的直接原因,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是至关重要的。 从社会学看,家庭养育环境塑造的依恋类型、学校教育过于追求共性而忽视个性的特征,都有可能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水平。比如,研究表明,过度保护和回避型依恋与儿童时期的极度焦虑有关,而带有感情和限制的安全依恋则能减少焦虑。家庭、学校、社区的支持性社交网络、朋辈支持,也能减缓焦虑水平。 二 为什么焦虑发作会出现在青春期 ? 神经影像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情感网络已与成年人无异,但认知控制网络的发展却滞后。另外,皮质醇水平在青少年时期也会升高。当皮质醇水平过高时,情绪处理和决策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表现出来的就是,青少年的情绪体验往往很深刻,但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应对策略却显得稚嫩。随着生命进程的不断推演,旧有的慢性压力若没有得到解决,青少年除了应对青春期的外部压力,可能还要管理来自童年的情绪,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困难的。 再就是家庭,家庭应该是第一个抱持情绪的容器。如果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对话的空间、能够构建坚实的情感联结,那么青少年就有机会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反之,这些基础的缺失就容易导致焦虑行为。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青少年根本不愿意与父母谈论情绪问题,因为他们的家人对情绪比重较低的事情根本不敢兴趣,比如他们的日常兴趣爱好、简单的幸福体验、小小的成功,平凡的一天。家长对这些丝毫不敢兴趣,家长只对他们即将到来的考试、对他们犯过的错、未完成的作业感兴趣,这就会导致这些青少年缺乏平和的心境、缺乏应对压力的信心,因为家人永远只对焦虑性的事件感兴趣。 社交媒体上的数字信息也催生了青少年的社会习得效应。他们的焦虑若没有被家庭看到,没有被老师看到,没有被身边的重要他者看到,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在网络上通过点赞或评论寻求外部认同。是的,如果我们没有陪孩子学习更健康的应对策略,他们就会自己学习新闻报道或者网友谈论的策略。 参考文献 : 1.Penninx, BW, Pine, DS, Holmes, EA, et al. Anxiety disorders. LANCET. 2021; 397 (10277): 914-927. doi: 10.1016/S0140-6736(21)00359-7 2.Viswanathan, M, Wallace, IF, Cook Middleton, J, et al. Screening for Anxie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J AM MED ASSOC. 2022; 328 (14): 1445-1455. doi: 10.1001/jama.2022.16303 3.Jin, J. Screening for Anxie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AMA-J AM MED ASSOC. 2022; 328 (14): 1469-1470. doi: 10.1001/jama.2022.18184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18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儿童和青少年焦虑?
研究表明 , 焦虑障碍是导致青少年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 。 焦虑影响着儿童青少年患儿的自尊水平 , 对其社会功能构成了严重损害 。 因此 , 早期识别 、 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 一 药物治疗 如果怀疑儿童和青少年有焦虑症 ,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任何首诊接待的心理健康 从 业人员都需要首先核实孩子的诊断结果,然后把药物治疗交给精神科医生。 对于已经达到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孩子 ,建议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推荐抗焦虑的常用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 SSRIs 、 SNRIs 、 NaSSAs 、 丁螺环螺 、坦度螺酮等。但考虑到特殊的年龄限制,儿童青少年处方最多的是氟西汀和舍曲林,这两种药物的最小适应年龄均是六岁。对每例患儿的剂量必须根据病情及体质,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节到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剂量。 二 个体 心理治疗 CBT ( 认知行为疗法 ) 是目前循证 证明有效 的一种 方法 ,它 通过让 儿童和青少年逐级暴露于恐惧情绪 来促进形成现实和适应性思维模式 、 进行 认知重组、学习应对技能。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游戏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医患联盟的认同也是影响 CBT 效果的因素之一 。 三 家庭治疗 大多数时候 , 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其实并不孤立于家庭环境 。孩子处理焦虑的能力其实是从大人那里习得的。我在临床中经常见到,家长带孩子来门诊,请求我治好他们的孩子。通常我都会告诉家长: “如果没有你们的参与,我是治不好孩子的。”有些家长规律地把孩子送来见医生,一小时后再接回,就幻想着医生的魔法奏效,是注定会失望的。要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解决焦虑,家庭的系统参与是必要的。这包括安全依恋的开放、积极 的沟通 、无条件的接纳、对探索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保持好奇。 参考文献 : 1.Penninx, BW, Pine, DS, Holmes, EA, et al. Anxiety disorders. LANCET. 2021; 397 (10277): 914-927. doi: 10.1016/S0140-6736(21)00359-7 2.A Simple Approach to Relieve Teen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AMA-J AM MED ASSOC. 2021; 326 (7): 591. doi: 10.1001/jama.2021.13201 3.Jin, J. Screening for Anxie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AMA-J AM MED ASSOC. 2022; 328 (14): 1469-1470. doi: 10.1001/jama.2022.18184 4.Landhuis, E. How I cope with my 'invisible' disabiliti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NATURE. 2023; doi: 10.1038/d41586-023-00593-1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18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想要你看见我……”
油画:有丝柏的道路 作者:梵高 解析:“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 01 不能说的秘密 丫丫和父亲从外地来复诊。一年光景,丫丫比去年春天长高了不少,比父亲还高出一个头。 我坐下来,父亲如往常一样开始表达他的忧虑:“郑医生,我很感谢你治好了我丫头,她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工作也顺利。只是,我总是觉得她怎么对人际关系一点都不敢兴趣?你看,她一个女孩子也不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你有什么办法?”丫丫开始抱怨父亲:“你都不跟我沟通,你都不了解事实,你都不把我当人, 你像是把我当宠物,看不起我 ,我们走着瞧!”丫丫的父亲看着我直摇头,然后是沉默。 比起语言,这沉默更能表达真相。 我:丫丫,你那里是不是已经入冬了? 丫丫:我觉得我们那里的风水不太好,那里湿冷湿冷的;我更喜欢广州,每次来广州我感觉很温暖。 我:哦?说来听听! 丫丫:我觉得我们那个地方可能好多人都是这样的吧,不学习不成长,还总是看不起别人。我爸也只能算是村里比较有钱的,本质上跟他们差不多。 父亲:这跟钱有什么关系? 丫丫:有关系啊,一个人对事情的本质了解的更清楚,他赚钱就轻松一些。 父亲: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来是要解决你的问题,爸爸就 希望你正常一点 ,开开开心地,能够交朋友,不要总是一个人。 丫丫:你老是在幻想中走路,你不看事实。那不就是我走我的路,你走你的路啰!工作也是一样的,同事有自己的想法,那他们走他们的路,我走我的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接触互联网早一点,你们晚一点。你看的是一个县城的,我看的是全世界的,我会挑选好的人学习。你们这些中年人,总不愿意放下面子去向年轻人学习,总是喜欢说教。你在有些方面也没有自信,那我也没办法。你有你的课题,你不要来管我的。 我:看起来,你不喜欢爸爸用这样的方式跟你说话?你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而不是焦虑和担心? 丫丫哭了:他明明可以夸我,但他就是不愿意跟我合作,他也不愿意以平等的姿态跟我沟通。我觉得他看不起我,可能因为他也自卑,所以他看不起我,我们没有办法沟通。 我:我好像明白了一点。 丫丫:可不可以让我爸出去,我单独跟你谈? 我看了一眼父亲,很默契,父亲走了出去,并帮我们关上了门。丫丫邀请我坐到她身边,她紧张地看了看门,她好像要分享她的秘密。 丫丫:我不知道这个话题我能不能跟你说? 我:或者,你可以试试,如果我的反应让你失望,你就不说了。 丫丫:其实我在学佛,但我觉得我爸知道了肯定会打我的。 我:是这个让你在爸爸面前紧张么? 丫丫:我们那里的人会觉得这很迷信。 我:也许,这只是被贴了“迷信”标签的人生智慧呢? 我知道,宗教和心理学在理解人类心灵的苦难上,可能是相通的。只要你是跟好的老师在好的平台学,就不怕。 丫丫:但我爸爸可能会觉得我又多了一个“不正常”的点。 我:你很怕爸爸认为你“不正常”? 丫丫:我觉得我从被霸凌、被孤立开始就一直不开心,12年了,我好像越来越无法跟人建立很深的关系。我爸爸也不理解我,我妈妈要带弟弟,而且我把那些委屈告诉我爸爸时,他说他小时侯也被欺负过,他觉得我不应该一直提那件事。我爸爸那时经常不回家,回家我妈妈会和他吵架,因此我只能自己处理。几年前,我找不到解决方法,那时候我自己像是在乱撞,所以我跑到广州来,他们说我病了,我那时很怕我会像梵高一样自杀。可能我那时是真的抑郁了,是生病了,但是出院后这一两年,其实我是比以前更健康的,我很热爱生活。比如“无我”“空”的概念,能让我获得内心的平静。但是这会让爸爸紧张…… 丫丫:还有,我很怕人际关系遇到挫折,这让我很有压力,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改变。我爸爸总是让我多交朋友,他不知道这对我很难,很难。 泪水已经决堤,我递给丫丫纸巾……她一边抽泣一边澄清:我不能哭, 我一哭,爸爸就会要我不要哭 ,因为爸爸说我们家庭比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要幸福,我应该过正常的生活。 我:那你觉得自己幸福么? 丫丫:我不幸福,我爸爸总觉得我不正常。 我:既然你这么在意爸爸的评价,我们要不要请爸爸进来谈一谈,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呢? 父亲进来,听到女儿学佛的消息后表情凝固了几秒。“不是,丫头,你年纪轻轻,你学这个干什么?这是老太太们学的。你学习交朋友好不好?” “你看,我就知道你是这样?”丫丫说完,哭得更伤心了。我看到她直接把纸巾盒从桌上抱进了怀里,不停地抽泣。而坐在一旁的父亲,一直试图劝说她停下来。 “你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哭这么厉害?你有什么天大的事这么伤心?”父亲有点手足无措,用目光向我求助。而我觉得这场迟来的辩论是在所难免的,我不想帮父亲平息这哭声,我拿出了另一包纸巾…… “你就是一直这样, 你总是觉得我不正常,你就从没有看见过我! ”听到这一句,我简直想拍案叫绝,这个觉醒,足足等了 12 年呀。悉达多在森林里苦修,觉悟真知;我的患者在诊室里大哭,觉醒自我。 看来痛苦是觉醒的序章! 02 不得不提的 “ 容器 ” 理论 这一对困在关系中的父女,明明彼此关爱却在各自的人生议题上单打独斗,互不理解。父亲为了让女儿开心,愿意花重金给女儿买宠物猫,愿意千里迢迢来广州复诊。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力上,我都看到了父亲对女儿毫无保留的亲投。女儿为了不让父亲紧张和担心,一边默默努力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一边要瞒着这个天大的秘密。双方都这么努力,却又这么无力。除了药物,我从父女的对话中发现了一丝线索:孩子真正渴望的,也许是来自父母的接纳与肯定。 父亲不解:为什么小时候天真烂漫的女儿,长大了却不愿意跟自己沟通了?也不愿意跟周围人沟通?我告诉父亲: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其实不仅仅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与关爱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自身内在价值的力量。父亲只看到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劳动,却没有看见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焦虑不安,自然也无法意识到自己传递给孩子的爱是多么焦虑而虚弱。 比昂认为:关系的实质,就是谁传递焦虑,谁承接焦虑。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孩子传递焦虑,父母承接并转化焦虑。好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容器。 生命的成长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孩子可能会以负面情绪,或者某些代偿行为来表达这些挫折。 如果在孩子表达自己的委屈或愤怒时,父母一方能首先共情孩子的感受“哦,你受委屈了!”“哦,你生气了!?”然后再以成年人的成熟与智慧,给孩子必要的支持与赋能,那父母就成为了孩子的“容器”。当父母能足够包容和化解孩子的情绪,她就会感到自己的情绪被稳稳地接住,能从挫折中长出新的力量,有勇气去应对新的挑战。 如果父母任何一方都承接不住孩子的情绪,试图压制或否认这种情绪,只想让孩子快点安静下来、回到自己能接纳的所谓“正常”状态,那孩子就不得不承接父母的焦虑,孩子不得不做父母的容器。孩子的个人发展受限,父母也不得不重新面对未处理的课题。 03 亲爱的丫丫 亲爱的丫丫: 你初中时从县里转到市里的外国语学校上学,在融入陌生环境的过程中因为被霸凌被孤立,社交不自信,你靠回避社交来回避焦虑与痛苦;你曾经对父亲诉说委屈并哭泣,而父亲急着纠正你的哭泣。你本来需要家庭作为一个容器接纳和转化你的情绪,而家庭却给你的行为贴上了“不正常”的标签。此外,你还要承接父亲对自己成长不顺利的焦虑,要承接父亲与母亲吵架、母亲抱怨父亲的焦虑,你要去做父母的容器。你的努力为这个父亲缺位的家庭赢得了发展的空间。现在,你长大了,你把自己隔离起来,不愿意理会父母的课题,但父亲的焦虑却不停扰动你的内心。这不是你的错,你不必自责。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忠诚于父母的:既然父亲觉得学佛是迷信,那你一定觉得自己的“不正常”又多了一条。你也许内化了父亲对你的评价,你内心有位法官在审判:我除了不会社交,我还信迷信,我是不是太“不正常”了?到底是忠诚于爸爸,还是忠诚于自己? 你通过自身学习,理解了爸爸和同事们的局限,这是你的成长。但这不应该成为你封闭自己的理由。人是环境的产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安全舒适的关系。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但如果我们对他人的局限保持宽容,对自己的局限静心修补,也许能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 感恩你们父女的信任!这些故事在我的诊室里被言说,在时间与空间的加持下被理解、被转化,而我作为精神科医生见证着这些神奇的转变,何其有幸! 亲爱的丫丫,既然你在学佛,我就借用悉达多的话来总结:任何人都无法通过教义而获得救赎,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只能自己体悟。 愿我们每一位都能找到自己的容器,愿我们也能成为他者的容器。
郑文静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郑文静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420 次
总文章
4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37 次
患者评价
62 个
获得锦旗
2 个
入驻时间
2020-06-17 13:54:29
郑文静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37 人
随访中的患者
12 人
郑文静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2 个
感恩有您
1个
医者仁心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