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术前穿刺活检与直接手术的选择及利弊分析
发表人:
何旭
阅读量:
36人
一、引言
肺部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手术在其治疗中常常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手术之前,医生和患者常常面临一个关键的抉择:是先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后再做手术,还是直接进行手术?这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利弊对于做出合理决策至关重要。
二、穿刺活检后再手术
(一)穿刺活检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肺部穿刺活检方法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下活检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在 CT 等影像学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肤插入肺部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标本。支气管镜下活检则是通过支气管镜进入气道,对可及范围内的病变进行取材。这些方法都能够在相对微创的条件下获取肿瘤组织。
(二)优点
1. 明确病理类型
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可以准确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等不同亚型)还是其他罕见类型的肿瘤。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方案和预后有很大差异。例如,小细胞肺癌通常以放化疗为主,手术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而腺癌和鳞癌等非小细胞肺癌,如果没有远处转移,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明确病理后,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如肺叶切除、楔形切除等)以及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
2. 评估肿瘤基因特征
对于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穿刺活检获取的组织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可以指导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如果检测到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如
EGFR 突变、ALK 融合等,患者可能有机会使用靶向药物,其疗效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较小。这种在术前明确基因状态的做法可以更好地规划整个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
3.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如果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良性病变,如炎性假瘤、错构瘤等,患者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这些良性病变通过药物或定期观察等保守治疗方法可能就可以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减少了手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三)缺点
1. 出血风险
无论是经皮肺穿刺还是支气管镜下活检,都可能导致出血。经皮肺穿刺可能引起肺内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咯血,甚至大咯血危及生命。支气管镜下活检也可能引起气道内出血,影响呼吸功能。虽然医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出血,但这种风险仍然存在。
2. 气胸风险
经皮肺穿刺活检过程中,穿刺针穿过胸壁和肺组织,可能会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形成气胸。少量气胸可能无症状,但严重的气胸可导致肺压缩,引起呼吸困难,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
3. 肿瘤种植转移风险
尽管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理论上穿刺活检有可能导致肿瘤细胞沿着穿刺针道种植转移。不过随着穿刺技术的改进和操作规范的提高,这种风险已经被控制在较低水平。
4. 假阴性结果
由于取材部位或取材量的限制,穿刺活检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未能检测到肿瘤细胞,但实际上患者患有肿瘤。这可能会导致误诊,延误治疗或使医生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案。
三、直接手术
(一)优点
1. 减少肿瘤扩散机会(理论上)
直接手术避免了穿刺活检可能带来的肿瘤细胞扩散风险,包括针道种植转移和气胸等导致肿瘤细胞在胸腔内播散的可能性。对于一些生长迅速、侵袭性强的肺部肿瘤,这种做法在理论上可以更快地切除肿瘤,减少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的机会。
2. 一次解决问题(部分情况)
如果肺部肿瘤在影像学上高度怀疑为恶性,且具备手术指征,直接手术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切除肿瘤,并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等。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以减少等待病理结果和再次手术安排的时间和心理负担。
(二)缺点
1. 手术盲目性增加
如果没有术前的病理诊断,医生在手术中的决策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对于一些边界不清的肺部病变,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肿瘤的具体类型。这可能导致手术切除范围不够或过度切除,影响患者的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2. 无法进行术前基因检测和个体化准备
直接手术无法在术前进行基因检测,也就无法为术后可能需要的靶向治疗做好准备。如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患者适合靶向治疗,但术前没有进行基因检测,可能会导致术后治疗方案调整的延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3. 可能增加不必要手术的比例
与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后再手术相比,直接手术可能会使一部分良性病变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虽然在手术中可以通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误差率,而且如果是良性病变,患者已经经历了手术创伤。
四、如何选择
(一)考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如果肺部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典型,如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特征,且位置合适,医生可能更倾向于直接手术。但如果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如呈类圆形、边界光滑等,穿刺活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来明确诊断。
(二)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多次操作或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直接手术可能需要谨慎考虑。因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较大影响,而直接手术如果切除范围过大,术后恢复也可能面临困难。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综合考虑两种方案的利弊。
(三)医院的技术水平
穿刺活检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如 CT 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和专业的病理诊断团队。如果医院在穿刺活检方面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穿刺活检后再手术的方案可以更安全地实施。同样,医院的手术团队水平对于直接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也至关重要。
五、结论
肺部肿瘤术前选择穿刺活检后再手术还是直接手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院的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穿刺活检后再手术可以明确病理和基因特征,但存在出血、气胸、肿瘤种植转移和假阴性结果等风险;直接手术可减少肿瘤扩散机会(理论上),但手术盲目性增加且无法进行术前基因检测等。医生和患者应充分沟通,权衡利弊,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肺部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穿刺活检和手术技术都在不断改进,未来有望进一步优化这一决策过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化疗过后怎么吃才能快速康复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身体康复。因此,化疗后的饮食调理尤为关键,合理的饮食能够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减轻副作用,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 一、营养均衡是基础 化疗后,患者的身体需要全面的营养支持来修复受损组织和恢复体力。饮食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类、家禽、蛋类、豆类、坚果和奶制品等。例如,一杯牛奶约含 8 克蛋白质,100 克鸡肉可提供约 20 克蛋白质。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白质食物,以帮助修复化疗对身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如修复受损的胃肠道黏膜细胞,促进白细胞的生成等。 碳水化合物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薯类和蔬菜等,如糙米、燕麦、红薯、玉米等。它们不仅能提供能量,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全谷物相较于精制谷物,含有更多的 B 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例如,100 克燕麦片约含 77.4 克碳水化合物,其中膳食纤维含量高达 10.6 克,能为患者提供持久的能量供应,并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脂肪的摄入应注重选择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这些脂肪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保护。例如,三文鱼富含欧米伽 - 3 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化疗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时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患者每周可食用 2 - 3 次鱼类,每次 100 - 150 克左右,或者每天摄入一小把坚果,如杏仁、核桃等。 二、应对副作用的饮食策略 化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口腔溃疡等,针对这些副作用,可采取以下饮食措施。 对于恶心、呕吐症状,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食物的选择上,宜清淡、易消化,可选择一些干的食物,如饼干、烤面包片等,在恶心症状较轻时食用。避免食用油腻、辛辣、气味浓烈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大蒜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加重恶心呕吐。另外,姜具有缓解恶心的作用,患者可尝试喝一些姜茶、吃姜片或含姜糖。据研究,姜中的姜辣素等成分能够作用于胃肠道的神经受体,减少恶心的感觉。 食欲不振时,患者可尝试变换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式,增加食物的吸引力。例如,将食物制作成色彩鲜艳的拼盘,或者尝试新的食谱。可以适当增加食物的调味,但要避免过咸或过甜。此外,在患者感觉相对舒适的时候进食,即使没有饥饿感,也可少量进食,以保证身体的营养摄入。如果患者实在难以进食固体食物,可选择营养丰富的液体食物,如牛奶、豆浆、果汁、蔬菜汤等,或者食用一些营养补充剂,如蛋白粉、维生素制剂等。 口腔溃疡会给患者带来进食疼痛,影响营养摄入。此时,食物应选择软烂、细碎的,如煮烂的面条、粥、蒸蛋、豆腐等,避免食用粗糙、坚硬、带刺或刺激性的食物,如坚果、薯片、辣椒等。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 C 和 B 族维生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全麦面包等,这些维生素有助于口腔溃疡的愈合。例如,一个橙子约含 60 毫克维生素 C,一杯菠菜约含 0.1 毫克维生素 B₂,患者可适当增加此类食物的摄入。进食后,患者应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预防感染。 三、促进康复的特殊营养物质 除了上述基本营养成分外,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也有助于化疗后的康复。 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化疗对身体细胞的氧化损伤。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有各类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和浆果,如蓝莓、草莓、菠菜、西兰花等。蓝莓中的花青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具有抗炎、抗癌和保护神经的作用。研究表明,花青素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同时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损伤。患者可每天食用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获取足够的抗氧化剂。 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改善化疗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常见的益生菌食物有酸奶、发酵豆制品等。酸奶中含有乳酸菌等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腹泻和便秘。患者可选择低糖、无添加的酸奶,每天饮用 100 - 200 克左右。此外,一些益生菌制剂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Omega - 3 脂肪酸除了对心血管有益外,还具有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的作用。除了前面提到的三文鱼,亚麻籽、奇亚籽等也是 Omega - 3 脂肪酸的良好来源。例如,一汤匙亚麻籽约含 2.3 克 Omega - 3 脂肪酸。患者可将亚麻籽磨碎后加入酸奶、燕麦粥中食用,或者食用奇亚籽布丁等,以补充这种有益的营养物质。 化疗后的饮食调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患者和家属应重视饮食营养,合理搭配食物,积极应对化疗副作用,同时,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一些特殊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为战胜癌症提供有力的营养支持。
何旭
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胸部肿瘤术前穿刺活检与直接手术的选择及利弊分析
一、引言 肺部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手术在其治疗中常常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手术之前,医生和患者常常面临一个关键的抉择:是先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后再做手术,还是直接进行手术?这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利弊对于做出合理决策至关重要。 二、穿刺活检后再手术 (一)穿刺活检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肺部穿刺活检方法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下活检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在 CT 等影像学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肤插入肺部病变部位获取组织标本。支气管镜下活检则是通过支气管镜进入气道,对可及范围内的病变进行取材。这些方法都能够在相对微创的条件下获取肿瘤组织。 (二)优点 1. 明确病理类型 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可以准确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等不同亚型)还是其他罕见类型的肿瘤。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方案和预后有很大差异。例如,小细胞肺癌通常以放化疗为主,手术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而腺癌和鳞癌等非小细胞肺癌,如果没有远处转移,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明确病理后,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如肺叶切除、楔形切除等)以及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 2. 评估肿瘤基因特征 对于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穿刺活检获取的组织还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可以指导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如果检测到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如 EGFR 突变、ALK 融合等,患者可能有机会使用靶向药物,其疗效显著且副作用相对较小。这种在术前明确基因状态的做法可以更好地规划整个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 3. 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如果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良性病变,如炎性假瘤、错构瘤等,患者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这些良性病变通过药物或定期观察等保守治疗方法可能就可以得到妥善处理,从而减少了手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三)缺点 1. 出血风险 无论是经皮肺穿刺还是支气管镜下活检,都可能导致出血。经皮肺穿刺可能引起肺内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咯血,甚至大咯血危及生命。支气管镜下活检也可能引起气道内出血,影响呼吸功能。虽然医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出血,但这种风险仍然存在。 2. 气胸风险 经皮肺穿刺活检过程中,穿刺针穿过胸壁和肺组织,可能会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形成气胸。少量气胸可能无症状,但严重的气胸可导致肺压缩,引起呼吸困难,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 3. 肿瘤种植转移风险 尽管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理论上穿刺活检有可能导致肿瘤细胞沿着穿刺针道种植转移。不过随着穿刺技术的改进和操作规范的提高,这种风险已经被控制在较低水平。 4. 假阴性结果 由于取材部位或取材量的限制,穿刺活检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未能检测到肿瘤细胞,但实际上患者患有肿瘤。这可能会导致误诊,延误治疗或使医生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案。 三、直接手术 (一)优点 1. 减少肿瘤扩散机会(理论上) 直接手术避免了穿刺活检可能带来的肿瘤细胞扩散风险,包括针道种植转移和气胸等导致肿瘤细胞在胸腔内播散的可能性。对于一些生长迅速、侵袭性强的肺部肿瘤,这种做法在理论上可以更快地切除肿瘤,减少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的机会。 2. 一次解决问题(部分情况) 如果肺部肿瘤在影像学上高度怀疑为恶性,且具备手术指征,直接手术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切除肿瘤,并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等。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以减少等待病理结果和再次手术安排的时间和心理负担。 (二)缺点 1. 手术盲目性增加 如果没有术前的病理诊断,医生在手术中的决策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对于一些边界不清的肺部病变,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肿瘤的具体类型。这可能导致手术切除范围不够或过度切除,影响患者的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2. 无法进行术前基因检测和个体化准备 直接手术无法在术前进行基因检测,也就无法为术后可能需要的靶向治疗做好准备。如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患者适合靶向治疗,但术前没有进行基因检测,可能会导致术后治疗方案调整的延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3. 可能增加不必要手术的比例 与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后再手术相比,直接手术可能会使一部分良性病变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手术。虽然在手术中可以通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误差率,而且如果是良性病变,患者已经经历了手术创伤。 四、如何选择 (一)考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如果肺部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典型,如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恶性特征,且位置合适,医生可能更倾向于直接手术。但如果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如呈类圆形、边界光滑等,穿刺活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来明确诊断。 (二)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多次操作或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直接手术可能需要谨慎考虑。因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较大影响,而直接手术如果切除范围过大,术后恢复也可能面临困难。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综合考虑两种方案的利弊。 (三)医院的技术水平 穿刺活检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如 CT 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和专业的病理诊断团队。如果医院在穿刺活检方面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穿刺活检后再手术的方案可以更安全地实施。同样,医院的手术团队水平对于直接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也至关重要。 五、结论 肺部肿瘤术前选择穿刺活检后再手术还是直接手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院的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穿刺活检后再手术可以明确病理和基因特征,但存在出血、气胸、肿瘤种植转移和假阴性结果等风险;直接手术可减少肿瘤扩散机会(理论上),但手术盲目性增加且无法进行术前基因检测等。医生和患者应充分沟通,权衡利弊,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肺部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穿刺活检和手术技术都在不断改进,未来有望进一步优化这一决策过程。
何旭
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3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样的肺结节需要手术?
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日益普及的今天,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让许多患者陷入了恐慌。然而,并非所有的肺结节都需要手术,了解什么样的肺结节需要手术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肺结节的分类与特点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 3cm 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根据密度不同,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实性结节是指结节内部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其恶性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确诊为恶性,往往生长速度较快,侵袭性可能较强。磨玻璃结节就像在肺组织上蒙上了一层“磨砂玻璃”,密度较低,边界可能不太清晰。磨玻璃结节又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纯磨玻璃结节有一部分是炎性或良性病变,但也有一定比例可能是恶性,特别是持续存在的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的恶性可能性相对更高,其中实性成分所占比例越大,恶性程度可能越高。 考虑手术的大小因素 一般来说,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越大,需要手术干预的可能性也越高。对于直径大于 8mm 的肺结节,如果通过影像学判断有恶性的可能,往往需要更积极的处理。尤其是部分实性结节,即使直径在 6 - 8mm,若有明显的恶性影像学特征,也可能需要手术。而对于小于 5mm 的微小结节,多为良性,通常不需要立即手术,可以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 影像学特征与手术决策 形态 如果肺结节的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等,这些往往提示恶性的可能。例如,分叶征就像是结节表面有多个凸起,类似树叶的边缘,这是因为肿瘤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均匀导致的。毛刺征表现为结节边缘有像刺一样的突起,是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的一种表现。当出现这些特征时,需要高度警惕,进一步评估手术的必要性。 密度变化 磨玻璃结节中出现实性成分增加,或者原本的实性结节密度不均匀,出现坏死、空洞等情况,都可能提示结节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需要考虑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生长速度 如果在随访过程中,肺结节生长迅速,例如在短时间内(如 3 - 6 个月)体积增大一倍以上,或者原本稳定的结节出现新的实性成分等变化,这往往提示结节有较高的恶性倾向,需要手术治疗。但也有一些炎性结节在短期内也可能有体积变化,需要综合其他因素判断。 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吸烟史 长期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重度吸烟史(每天吸烟超过 20 支,吸烟年限超过 20 年)的患者,发现肺结节时,其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对于这类患者的肺结节,即使影像学特征不太典型,如果结节大小接近手术指征,也需要更密切的观察或更积极的手术决策。 家族史 有肺癌家族史的患者,其肺结节恶变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肺癌,尤其是多位亲属患病,发现肺结节时要更加谨慎。若结节存在可疑特征,即使较小,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或更频繁的随访。 职业暴露史 长期接触石棉、氡、砷、铬、镍等致癌物质的人群,肺结节恶变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中的肺结节患者,手术决策也要适当放宽。 多学科综合评估的重要性 当发现肺结节后,不能仅凭单一因素就决定是否手术。需要呼吸内科、胸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放射科医生通过对影像学资料的详细解读,提供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信息。呼吸内科医生评估患者的基础肺功能和全身状况,判断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手术。胸外科医生则根据结节的特征和患者的整体情况,权衡手术的风险和收益。通过多学科会诊,可以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延误病情。 总之,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需要综合考虑结节的大小、影像学特征、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多学科团队的评估结果。患者在得知自己有肺结节后,不要过度惊慌,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何旭
主任医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