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目前目前中医养生调理中常常被人提及的一个名称,那么究竟如何简单的来理解湿气呢?
一、湿气的定义及来源
首先,人体通过饮食饮水的消化吸收代谢,来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而湿气,就是指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情况。我们所说的湿气,同水湿、痰湿、水饮等从概念或本质来说都是属于同一类属性的物质,即都是身体水液代谢失常的表现。同时还可以与风、寒、热等其他病邪夹杂,出现风湿、寒湿、湿热等多种复杂的情况,病久又可见寒热、虚实错杂之证。
(示图来源于网络)
二、湿气的影响因素及体质
其次,中医所说的湿气,一方面是一种导致机体发病的因素,即致病邪气,另一方面也是中医非常重要的一个辨证类型,即风湿证、寒湿证、湿热证等。
比如:三伏天感受了暑湿邪气,可见发热乏力、头晕烦渴、汗出吐泻,出现暑湿证;久居潮湿阴冷感受寒湿邪气,可见畏寒肢冷、关节疼痛变形、遇寒加重得热则缓,出现寒湿证。
同时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均属于中医九大体质,足可见湿气对于身体的影响之大。
痰湿体质,常见体胖腹满、口粘苔腻、头面油腻、汗多黏腻,胸闷胃胀、痰多便粘;湿热体质,常见头面油光、口苦苔黄、痤疮瘙痒、身重困倦、尿黄便秘、女性白带量多瘙痒或男性阴囊潮湿。
(示图来源于网络)
三、湿气的调理
如何通过中医养生及调理来祛除湿气呢?
1、注意生活饮食的调理
减少外受湿气的因素。平时要注意避风保暖,避免高温暑湿、受凉或长期处于阴冷潮湿环境。
保证身体气血的正常运行。注意劳逸结合,条畅情绪。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日常要有一定的活动量,避免久坐不动、或是熬夜劳累,影响气血运行,日久出现气血虚、或气血瘀阻的情况,同时长时间情绪不畅,常常也容易造成气滞或气血运行紊乱。气血运行不畅,会影响正常的水液代谢,从而出现湿气的各种表现。
避免内湿的形成。湿气的产生与膏脂,也就是过多热量、脂肪的留滞有很大关系,平时要注意三餐规律、七分饱、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过多的辛辣油腻,烟酒生冷,及过多的咖啡奶茶煎炸食品。此类食物多有刺激胃肠、热量或脂肪含量偏高等的特点,会造成胃肠的负担偏重,长期进食过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就会造成热量、脂肪留滞,慢慢会形成湿气体质,影响人体的健康。
2、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湿气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对于饮食水液的正常吸收消化功能受损,出现水液代谢失常,产生水湿、湿气。调理时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以祛湿。比如山药、莲子、芡实、薏米、红豆、冬瓜、荷叶、陈皮等,均有较好的健脾祛湿利水的功效。
可以配合穴位按摩,常用的条畅气血、健脾祛湿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等。
中医所说的“湿气”与体质、环境、饮食、劳累、情志不遂等多种因素均有较大关系,对于经过日常生活调理,仍有湿气症状明显,或是症状偏多较为复杂的情况,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调理为宜。
如果您有需要咨询的中医问题,欢迎随时上线咨询,可以打开京东健康APP,在搜索栏中搜索 “孙莉娜”即可找到我
文章 中医防治建议——居家期间如何防治消化不良
孙莉娜
主治医师
成都双流京东互联网医院
文章 中医“多汗”的调护
孙莉娜
主治医师
成都双流京东互联网医院
文章 中医“湿气”的辨识
孙莉娜
主治医师
成都双流京东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