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闫妍

系列科普青少年抑郁症第一期 发病率与危险因素

系列科普青少年抑郁症第一期 发病率与危险因素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愉悦感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儿童抑郁症患病率为0.4%-2.5%,青少年期抑郁症患病率在4%-8%,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女性多于男性。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及就诊率都非常低。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充满激情和创造力。至2020年,中国有24.6%的青少年患抑郁,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并未完全阐明,目前很多研究认为抑郁症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包含了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

 

 

各类危险因素

 

一、遗传因素。父母患有抑郁症,孩子患病风险将增加2-4倍。

 

二、神经生化因素 5-羟色胺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可能参加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三、社会环境因素

1. 家庭环境,如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暴力,受到忽略,错误的教养方式,父母离异,遗弃,亲人离世等会导致青少年抑郁。

2. 社会因素,如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社会暴力,学习竞争压力,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等会令其情绪低落。

3. 人格特质和认知模式,如易冲动、性格内向,孤僻,适应能力差,性格忧郁、过分自我批评,自信心不足,低自尊感亦会产生抑郁情绪。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视频 系列科普青少年抑郁症第九期 如何预防抑郁的复发

认知过程是由个体的感知觉、思维、注意和记忆活动所组成,是精神活动中最复杂的过程。认知过程可分为接受和评估信息的过程,产生应对和处理问题方法的过程,预测和估计结果的过程。 那么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什么影响和决定的呢?下面我们看一下认知模式示意图 A为事件,B为认知过程,C为反应,外界的促发事件通过感知、记忆、思维、判断等认知活动进行判断,如做出理性判断则产生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如做出非理性判断则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也就是说,决定和影响人情绪反应和行为的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人对事件的看法。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反应。 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以下三种不良认知方式: 1. 对自我的消极认知:如否定自己,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或是被抛弃的。 2. 对个人经历或周围世界的消极解释:把自己的经历看成是挫折不断,认为自己的人生充满霉运。 3. 对未来或前途的悲观认识:认为自己没有前途和未来,自己将一事无成。

闫妍

主治医师

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8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系列科普青少年抑郁症第六期 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有自伤的行为就是想自杀吗?自伤不是自杀,但可能导致自杀。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指并无结束生命的意图,而故意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一种行为,常常伴有一种迫切感与渴求感,常见于青少年,最常见的目的是为了缓解负性情绪。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30%左右会发生非自杀性自伤。 NSSI者通常选择自伤方式为用刀割(如手臂、大腿等区域)其次为用力抓,击打自己,干扰伤口的愈合,咬,烧灼,在粗糙的表面上摩擦皮肤,在身体上雕刻,用针扎,吞咽危险物品,拽头发,拧等。 NSSI的动机为1.情绪调节,如避免感觉孤单及空虚,避免沉湎于痛苦的回忆,减轻悲伤及沮丧的感觉,作为释放愤怒及挫折感的方式等;2.为了得到某种社会效应,如通过这种方式从别人那里得到关注,阻止别人对自己期望过高等;3.寻求某种特定的感觉,如想体验一种兴奮刺激的快感,4.获得证实自己忍受能力强的成就感;5.仅仅作为一种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那么都什么原因可以引起非自杀性自伤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缺少相互支持和帮助,甚至矛盾重重。成长经历,家长保护过度,过度控制,孩子长期被忽视,遭受暴力和虐待等。同伴模仿,人际关系敏感,被霸凌,负性生活事件,学习压力过大,成绩不理想,老师的责罚,父母要求过高,对未来迷茫等。 个体因素 人格特征,抑郁、自卑、攻击、冲动等个人特征。 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等。

闫妍

主治医师

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89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老年期抑郁症的鉴别

本期内容:老年期抑郁症-鉴别 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寡言少语,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有些像老年性痴呆的表现,有人就认为老年期抑郁症就是老i年痴呆,那么得了抑郁症的老年人就一定发展成老年痴呆吗?答案是否定的。

闫妍

主治医师

上海市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85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