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列之一课程中,我们提到在孩子管理这一漫长的征程中,选择恰当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如此的重要。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才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呢?天真烂漫、风格各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他们不同的成长之路上是否有着共同的科学管理方法?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把“科学的儿童家庭管理办法”定义为能顺应和促进儿童成长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需求,家长们想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到底有怎样的需求?
通常我们会把儿童的需求划分为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 外部需求主要指身体发展需求,家长们需要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来保证孩子的身体发展需求;内部需求主要包括认知发展、情绪发展和行为发展三部分。
儿童的认知发展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对我们这个世界认知和适应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思维的发展,涉及知识积累、学习能力、理解力、判断力、执行力等方方面面。我们国家的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认知发展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的甚至出现了过度关注。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们重点阐述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的发展需求。
儿童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和行为的发展需求分为两个部分:
一、提要求的需求: 指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提恰当地要求,从而帮助孩子规避风险、形成适应性行为。
二、回应的需求:指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要有反应,可进一步分为 4 个层次:
1. 关注层次,也就是能发现孩子有情绪了。
2. 理解层次,用语言和行为让孩子感受 到“爸爸妈妈明白你”。
3. 接受包容层次,也就是能 用语言和行为 让孩子感受到 “虽然有些行为不可以,但你有任何的情绪都是可以的”。
4. 肯定和支持层次, 让孩子感受到“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这样想这样做真的很棒”。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负性情绪难以忍受,且不允许。比如,见不得孩子哭、要求孩子“坚强、不软弱”等。其实对孩子的负性情绪要像大海一样给波浪一个缓冲温暖的港湾,而不是像礁石一样冰冷地让浪花撞击。
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一定会有读者会疑惑,为什么作者要花这么多的篇幅来介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发展需求?
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儿童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到12岁才会逐步形成,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儿童从情绪和行为的角度管理,要比从认知角度来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要更加有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过往的临床门诊案例中,许多我们这一代家长常常更擅长通过讲道理、更习惯于用说服教育来管理我们的孩子,不擅长也忽略了关注和处理孩子的情绪。因此,这部分是我们这一代家长需要关注和进行自我提升的。
曾有一些家长在门诊提出这样的问题,“钱大夫,我也知道情商重要,孩子全面发展重要,但现在教育大环境,还得把孩子学习搞上去。您还是多讲讲怎么让他们不拖延,提高学习成绩吧”。
关于这一点我想回答的是,对儿童发展的研究总结告诉我们,促进孩子情绪和行为发展,对他们认知的发展也有促进和提升作用,因此这里强调要关注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发展,与提高孩子的成绩不冲突。
基于以上儿童情绪和行为发展需求的两个方面,我们把常见儿童行为家庭管理方法分为四类:权威型,控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o
权威型家长: 既能恰当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也能有效的给孩子的行为提要求。
忽视型家长: 既不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也不对孩子的行为提要求。
控制型家长: 不能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却对孩子的行为提要求,而且这些要求常常是过度控制且不给任何自由度的过分要求。
溺爱型家长: 不对孩子的行为提要求,却完全满足孩子的需求。
以上四种不同类型的儿童行为管理方法, 只有第一种权威型的家长同时兼顾了儿童情绪和行为发展需求的两个方面,正是我们系列文章着重推荐的科学有效的儿童家庭管理办法。
征得一位家长的同意,我们来看看一名权威型多动症儿童的家长的管理实践。
儿子的作业清单安排的不错,可是昨天早上 10 : 30 才起床,比清单的晚了整整 3 个小时。我叮嘱自己要在 2017 年的最后一天做个淡定的妈妈。
儿子看了床头柜上的清单,嬉皮笑脸地问,“妈妈,我是不是过了很长时间了?”
我“嗯”了一声,又补了一句,“看你,笑得那么勉强,很后悔、很自责吧。”
他说,“有点,不过幸好还来的及”。
我回答,“够呛吧!这次咱们好好总结原因,下次再去五彩城吧!”
儿子坚持,“计划可以变一下,不过写清单太耽误时间,您帮我代写吧。”于是有了新的清单。
写完新清单,我觉得统筹安排的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是连路上的时间都被用来完成语文和英语的口头作业,我忍不住夸了他一句,“很有变通能力嘛,比妈妈强,新清单不错。”
结局出乎我意料,儿子今天完成书写作业的速度明显提高,学习任务都完成了,下午的时间就全部交给姥姥和游乐场了,而我则享受了久违的美容按摩。
晚上,我惊奇地发现,儿子眼睛里有一丝得意,这个眼神我大约很久都没有看到过了。
睡觉时,我亲了儿子一口,跟他说,“我的儿子既遵守承诺,又懂得变通,是个男子汉,是妈妈的骄傲。”
这段短短的、流水账式的记录,展示了一个权威型妈妈和儿子交互管理的全过程,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权威型的管理过程?我们先看看这位妈妈是怎样对孩子的情绪做回应的。
文章 别怕,我们一起!-写给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家人
钱英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文章 医生,请问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钱英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文章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钱英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