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王金金

认识下高血压后备军有哪些临床特点

认识下高血压后备军有哪些临床特点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高血压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全国每年高血压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 压 患 病 人 群 不 断 增 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血压处于正常高值水平(120~139/80~89mmHg)的人群占比不断增长,多见于年龄<65岁的中青年,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激增的“后备军”。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或 偶 然 测 量 时 发 现。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高血压后备军是我们非常值得干预的人群,此类患者人群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着不一样的临床特点;
1. 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2. 轻度高血压居多
3. 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以收缩压升高为特征;
4. 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因工作、社交等原因,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家庭中实施血压监测的比例偏低。
5. 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中青年患者,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担心降压药物带来不良影响等,降压治疗不积极,常自行减药、停药,治疗依从性差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待这些初次发现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治疗策略也应该有不同于老年人群。针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年轻高血压患者人群中,我们应该重视筛查继发性高血压因素,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包括括肾实质疾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等。对于年轻(年 龄<40岁)或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尤其值得注意。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肾功能、电解质、双肾血管彩超、双肾彩超、肾上腺彩超/CT检查、睡眠呼吸监测。随诊现在医院影像设备及检验条件的普及,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可及性大大提高,我们仍然应向患者说明继发性高血压筛查的必要性。
        其次,准确的血压测量和全面的心血管因素评估是启动治疗的重要依据,鼓励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明确高血压的类型、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可帮助我们进行血压管理,我们应重视运用最新科技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对参与自己血压管理的积极性。
       全面系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包括家族高血压敏感性筛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初诊时需行常规尿检、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此外还应酌情评 估 HMOD 如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血压波动怎么办?

前不久,老家的张阿姨给我妈发来微信,听说我在南昌大医院做心内科医生,说搞不清楚现在降压药要不要吃,每日测量血压也不高。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管理疑惑,是很普遍的,今天我就来说说夏季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1.夏季血压偏低,可以自行停药或减药吗? 答:不建议。 曾有观察发现,人群血压从 6 月份开始下降, 8 月份时达最低值,从10 月份起又上升,可以看出血压是有季节性 变化的,夏季血压偏低是人群的普遍特征。 这是因为夏季温度升高,体液排出增多,血管扩张,血压随之降低,那么在高血压人群中,就可能出现血压趋于正常范围或在正常范围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高血压”好了。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血压下降会更明显,也更容易因血压波动幅度较大产生不舒服。 夏季血压波动较大建议来门诊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反映出我们血压的昼夜节律,建议由医生对血压药进行调整,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是知晓血压的重要手段。另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避免过低,室内外温差较大,也可以引起血压骤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15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十年了突然正常怎么回事?

问题1:吃降压药15年了,平日吃了药,现在不吃药,血压也不高,要不要吃? 问题2:不吃药,感觉有点血压高的感觉,吃了药,血压又点低,这药还要不要吃呢? 我是心血管内科医师,作为年轻医师,接诊的大多数都是叔叔阿姨一类的年长患者,平日这两个问题也是经常在我的平日工作当中被问及。 首先内,作为既往诊断了高血压患者,如果诊室血压(医师或是护士测量)低于140/90mmHg,也是应该诊断高血压病的。 高血压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压,并长期达标,就是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接近130/80mmHg。我们患者经常有这个心理障碍,血压都正常了,不吃降压药一段时间,也没见血压上来啊 ,我觉得我的血压已经正常,应该不用吃药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们的血压是有很多种机制去调节,这样才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正式因为我们身体的调节机制紊乱,才导致血压的升高。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长期坚持口服降压药,并规律监测血压,与医师保持联系。 问题2呢,您其实还是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的,血压高的感觉,您是否经常有脸红、头晕、头胀等症状呢?出现这些症状呢,您需要测量下血压,看下血压是否升高。作为一个老高血压患者,吃了药又觉得血压低,不知道您的记录是多少?这样情况下,我们建议您来门诊做一个动态血压(也可看下我的科普文章关于血压波动大为什么要做动态血压)。 总结:作为高血压患者,坚持长期口服降压药,并规律监测、记录血压,与医师保持良好的互动是保证我们血压长期稳定达标的最要方法。我们应该树立起科学降压的信念,有高血压,一定要吃药达标。如果您的血压有波动,应该来门诊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看下您血压的负荷是怎样,也可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调整降压药。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155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老公痛风频繁,他才28岁,要怎么才算断根?

痛风反复发作,尿酸降不下来,为什么?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通常定义血尿酸水平>420umol/l(约7mg/dl)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 组疾病。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痛风的治疗目的是促进尿酸晶体的排泄和防止尿酸晶体的形成、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您老公痛风反复发作,我的建议如下 一、非药物治疗 科学的认识疾病,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慢性疾病的管理,是疾病控制的关键。首先呢,我们要科学的认识到高尿酸血症、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合理的综合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平日生活需要规律、平稳,避免高嘌呤饮食、酒精、熬夜、外伤、清洗激动、劳累、高温脱水等。其次,要注意要一些药物也会导致我们尿酸的升高。要规律地使用降尿酸药物,并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及其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比如一些药物可以使得我们肝功能升高。再此同时,我们还要积极管理我们的体重,积极减重、戒烟,监控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树立起治病的信心,并与医师保持积极的沟通。 二、饮食结构的调整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80%的嘌呤核苷酸是由体内细胞代谢产生(内源性),而20%是从食物获得。积极的饮食结构的管理可以减少药物的依赖,目前我们推荐每日摄入嘌呤的总量在200mg以下。(关于嘌呤食物列表,可私信我获得)。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避免使用含果糖饮料、果汁、浓汤。可以饮用水、茶、不加糖的咖啡。积极唤起全家人的参与,预防高尿酸血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也有助于自身尿酸的管理。 三、积极药物治疗,规律随访 对于反复发作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水平应积极控制在300umol/l。 总结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慢性病,长期尿酸控制不好,反复发生痛风性关节炎,可导致我们身体多脏器功能障碍,需要积极管理。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科学认识是疾病控制的关键。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并积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树立好转疾病治疗的积极信息,痛风是可与控制并治愈的。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15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患者运动后出现手脚麻木和心脏疼痛,咨询病情。患者男性20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8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和患者提供的信息,医生认为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建议进行心血管检查以确保安全。医生提醒患者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如出现经常或加重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病史和症状。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心脏彩超提示扩心病,首次发现,担心病情。患者男性25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24

医生建议:扩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住院治疗。治疗上,需规范用药,并控制血钾水平。生活上,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均衡,以助康复。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近期体检发现尿蛋白2+,无既往肾脏疾病,近期有剧烈运动和长途旅行经历。咨询医生原因及用药影响。患者男性35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47

医生建议:建议:患者发现尿蛋白2+,需重视并进一步检查肾脏状况。考虑近期剧烈运动和旅行可能有关,建议复查体检。某些药物可能影响体检结果,避免在体检前用药。生活中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注意体重管理。如有必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

王金金

主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