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刘燕南

肝右叶巨大肝癌,如何保证切除右肝后,剩余的肝脏不会发生肝功能衰竭?

肝右叶巨大肝癌,如何保证切除右肝后,剩余的肝脏不会发生肝功能衰竭?

每一个肝脏肿瘤的患者,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是否能够维持患者的日常生理功能,如何精准预测术后肝脏功能,今天结合一个病例,给大家讲一讲:

1、老年男性,慢性病程,主因腹胀,发现腹部巨大包块 1 月入院;

2、患者于 1 月前自觉腹部变硬,可触及一质硬包块,逐渐增大,伴腹胀。无恶心、呕吐、腹痛,放射痛,无发热、头晕、乏力、消瘦、尿色深、陶土样便,无皮肤瘙痒。1 天前就诊于外院,行上腹 CT 示:肝右叶实质内剑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 14*15*12cm,边界不清,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延迟期包膜强化。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近 1 月体重下降约 2kg;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

3、查体: T 36.5℃,P 74 次/分,R 20 次/分,Bp 145/90mmHg。腹稍隆起,无胃肠型,蠕动波。腹硬,无压痛、反跳痛,无液波震颤,无振水声,上腹可触及一质硬固定包块,大小约 12*14cm,无压痛、反跳痛,Murphy 氏征阴性,肝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

4、外院上腹 CT:肝右叶实质内剑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 14*15*12cm,边界不清,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延迟期包膜强化。右肾小囊肿;左肾小结石。

我们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患者标准体表面积(BSA),BSA=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1.44,该患者标准肝体积公式:标准肝体积=706.2*BSA+2.4=1018.4ml。同时根据三维重建,我们知道,如果切除右半肝预留左半肝,剩余肝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 76.6%(780/1018.4)。而肝硬化患者剩余 40%的肝脏术后就完全不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同时我们检测了患者 15 分钟吲哚箐绿滞留率为 4.5%,可以耐受半肝切除。所以我们为患者进行了标准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 2 周,恢复顺利,正常拆线出院。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肝脏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脏部分被切除后是可以再生的,人体被切除 60%的肝脏组织后,可以正常生活,术后只需要 3-6 个月时间,肝脏就能够再生到原来的体积大小。术前我们需要评估患者肝脏功能,准确规划手术,保证术后不发生肝脏功能衰竭。

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我们术前会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这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合适的肝切除范围、降低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会采用影像学肝实质病变范围、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及吲哚氰绿 15 min 滞留率(ICGR15)分级,在三个层面评估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明确维持机体生理代偿的最小功能性肝脏体积,即必需功能性肝体积(精确到患者个体的维持正常生理的最小剩余肝体积),是肝脏切除手术规划的重要指标。

对于一般的肝功能正常、切肝量较小的患者,我们通过 CT、MRI 大致估算出切肝范围,通过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患者的生化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肝性脑病情况、腹水情况),可以大致估算出患者能否耐受肝病灶切除。一般 Child A 级可以耐受手术,Child B 级经过保肝、白蛋白输注等肝脏功能改善到 A 级可以手术,Child C 级不能耐受肝切除手术。

但对于肝硬化患者、肿瘤较大、或肿瘤侵犯重要血管的患者,需要通过精确地三维成像,计算切除肝体积、剩余肝体积,精确地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在以往复杂手术中,医生主要依据患者 CT 和核磁共振图像,由于只是平面化的二维图像,医生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构造出器官和肿瘤的立体空间商讨几套手术方案,在手术室动刀打开腹腔后才能选择到最佳手术方案。而如今,随着 3D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二维图像重新构建三维图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标注肿瘤。医生在术前就能精准窥见肝脏内部全貌,确定切肝范围及剩余肝体积,确定肿瘤与血管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变异血管,制定详细完善的手术方案,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为精准医疗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给肿瘤患者带来福音。为保证手术安全,剩余肝体积要大于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出的标准肝体积的 40%。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是利用吲哚氰绿在血浆中与清蛋白及脂蛋白结合,能迅速被肝脏摄取而清除,不与其他物质结合,以胆汁排泄的生物代谢特点,检测其清除率来了解肝脏的排泄功能及肝脏的有效血流量。方法:常采用静脉注射 0.5mg/kg 的吲哚氰绿,于 15min 时测定滞留率,正常值为(7.83±4.31 )%,正常上限为 10%,年龄大者滞留率高。过去通过连续抽血检查,目前我们是通过无创机器检测,通过鼻夹夹在患者鼻翼,像检测血氧一样,得到吲哚氰绿 15 min 滞留率(ICG R15 )。吲哚氰绿 15 min 滞留率越高说明肝脏功能越差,需要保留的剩余肝体积越大。

肝脏是人体代谢不可或缺的器官,肝功能不全或者衰竭,患者将面临死亡。所以术前要高度重视,肝功能的评估,只有通过术前精确的评估患者肝脏功能,准确规划手术,才能保证术后不发生肝脏功能衰竭,保证患者术后安全的康复。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医院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胆囊癌穿透浆膜,临床第三期胆囊癌,如何治疗?能不能获得长期生存?

临床上胆囊癌根据浸润深度、周围脏器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往往分为四期,I 期胆囊癌为第一期,表示胆囊癌局限在胆囊粘膜层,没有或很少有转移。这一期患者的手术效果非常好;II 期胆囊癌为第二期,表示胆囊癌已经侵犯到胆囊壁全层,可能已经有附近的转移。这一期患者接受手术后有 20-30%的概率会生存至 5 年以上;III 期胆囊癌为第三期,表示胆囊癌已经突破胆囊包膜,侵犯到胆囊外,或侵犯到肝脏、胆管、十二指肠等附近的器官,并且有附近的淋巴结转移,这一期患者中的一部分还能接受外科切除手术,但总体治疗效果不好,很少部分患者能生存至 5 年以上;IV 期胆囊癌为第四期,表示胆囊癌已经发生全身性扩散,病人的生存时间很少超过一年。所以当病人被诊断为胆囊癌后,这时的临床分期与治疗选择和病人的预期生存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例 III 期胆囊癌患者病历,看看是如何获得长期存活的: 中年女性,60 岁,病程 1 周。 患者 1 周前无明显诱因偶发左侧肩胛下疼痛 1 次,无恶心、呕吐、发热,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心悸、胸痛、憋气,无大小便性状改变。就诊我院门诊。查腹部 MRI 结果提示:胆囊稍大,形态及位置未见异常,边缘光整,胆囊壁稍厚,胆囊底部可见不规则结节影,凸向腔内生长,大小约 2.1×2.7cm, T1WI 等信号,T2WI 高信号,DWI 高信号。诊断考虑胆囊癌可能,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脂肪肝。 既往史:脂肪肝,眩晕病史,胆管结石切开取石术后 5 年,绝育术后。 查体:体温: 36.3℃,脉搏: 72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38/80mmHg。 辅助检查:腹部 MRI: 胆囊癌可能,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脂肪肝。 术前 CT.jpg 1598245805537550.jpg 术前 CT、MRI 高度怀疑胆囊癌,考虑肿瘤突破包膜,决定为患者施行开腹胆囊癌根治,胆囊+肝 V 段部分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后第一天下地活动饮水、第二天进食,术后由于伤口脂肪液化,多住了几天,术后 14 天顺利恢复出院。术后经过免疫治疗、化疗一年,目前随访已近 3 年,无肿瘤复发。 1598246342563257.jpg 1598246346204356.jpg 1598246396530031.jpg 1598246401894047.jpg 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涉及肝脏部分切除、联合器官切除或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淋巴结清扫、肝外胆管处理、胆囊管癌处理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判断和处理,建议在具有经验丰富的肝胆胰外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完成。术后建议根据病理、分期,进行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有时候晚期患者还要接受放射治疗。 胆囊癌患者术后,应该详细记录流行病学、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手术方式、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肿瘤复发、随访终止时间及原因等,以便于随访。胆囊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建议 1 年内每 3 个月复查一次,1 年后每 6 个月复查一次;胆囊癌根治性术后需辅助治疗或胆囊癌姑息治疗的患者,应按治疗周期接受治疗和随访。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154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囊癌腹壁种植结节,根治手术后,无肿瘤健康存活5年。

胆囊结石出现癌变,胆囊癌有时候会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出现,今天分享的一例患者,经历大起大落,可能小说有时候都不敢这样写。 1、中年女性患者,慢性病程。 2、主因“发现腹壁皮下肿物 6 月余”入院。 3、患者十余年前发现胆囊结石,未予诊治,1 年前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手术。6 月余前因上腹不适发现腹壁剑突原切口皮下肿物,最大径约 1cm,可活动,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腹泻,未予重视。1 月前自觉肿物增大,就诊于我院门诊,B 超提示剑突下皮下脂肪层内大小为 2.5*2.1*1.7cm 囊性结节,行门诊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回报转移性乳头状腺癌,中分化。 4、既往高血压病、结核性胸膜炎病史,左膝关节镜手术、骶尾部囊肿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史。 5、查体:体温: 36.7℃,脉搏: 74 次/分,呼吸: 19 次/分,血压: 134/73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侧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率 74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 氏征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 次/分。双下肢无浮肿。 6、辅助检查: 2015 年 05 月 30 日超声:剑突下皮下脂肪层内见一近无回声区约 2.5*2.1*1.7cm,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透声差,未见明显钙化,未见血流。2015 年 06 月 04 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感染三项未见明显异常。2015 年 06 月 15 日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转移性乳头状腺癌,中分化。 根据病史,肿物位于原腹腔镜胆囊剑突下切口内,符合手术后、剑突下切口种植转移,我们追踪了 1 年前腹腔镜胆囊手术标本,并没有发现肿瘤迹象,推断可能是当时肿瘤非常小,肉眼不能识别,但凑巧取胆囊时、胆汁溢出,造成肿瘤种植于剑突下切口。因为不能确定是否有腹腔内的种植、转移,于是我们为其实施了标准的胆囊癌根治手术,肝 V 段部分切除、淋巴结清扫、腹壁切口切除。 非常可喜的是,手术后肝脏、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只有皮肤切口种植。患者经历了大悲、大喜,好在结果非常好。术后患者在我院规律随访,化疗、免疫治疗 1 年,至今已经 5 年了,没有肿瘤复发,健康存活。 胆囊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具有淋巴结转移早、可直接浸润肝组织、易发生腹腔种植和血型转移的特点。其死亡率很高,五年生存率小于 5%。平均生存期为 5 到 8 个月,因远期疗效差于肝癌及胰腺癌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最好的预防胆囊癌的方法是从源头上预防,合并有以下胆囊癌易感因素的患者,建议医院定期随访,发现异常尽早手术。 1.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液逆流入胆囊,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引起黏膜反复再生和修复,最终导致胆囊恶变。约 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汇合变异。 2.胆囊腺肌症:约 6%的胆囊腺肌症患者合并胆囊癌。胆囊腺肌症合并胆囊结石时,或当术前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胆囊腺肌症是否癌变时,特别是胆囊壁厚度>10 mm 时,建议尽早手术。 3.胆道感染:胆道系统慢性感染会增加胆囊癌发生风险。常见致病菌有沙门菌和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导致的持续炎症诱导胆汁酸和代谢物降解有关。 4.肥胖与糖尿病: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作用会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5.年龄和性别: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胆囊癌发病率是男性的 2~6 倍。月经初潮早、更年期晚、多胎怀孕和生育的女性,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促进胆汁淤积、结石形成有关。 6.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的患者,胆囊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7.遗传学和基因突变: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8.吸烟:吸烟是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剂量、吸烟时间呈线性正相关。 9.化学暴露:胆囊癌患者外周血中黄曲霉毒素、重金属(镍、镉、铬等)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可能与细菌释放β-葡糖醛酸酶或化学性游离毒素直接接触胆囊黏膜,诱导癌变发生有关。 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若不手术者,应每 3 个月到大型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进行密切随访。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15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肝右叶巨大肝癌,右门静脉分支癌栓,能不能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癌栓?

肝右叶巨大肝癌、门静脉癌栓,往往会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风险,患者也会面临术后肝功能不全、出血、胆漏、腹水等等并发症,该如何评估患者?如何进行选择治疗方式?术后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结合一个病例讲一讲: 1、患者老年,女性,病程一月余。 2、体检发现肝脏占位 1 个月。 3、患者于 1 个月前,体检 b 超发现肝脏占位,具体不详,遂于 2019-11-07 外院行腹部 ct 检查提示肝脏 S8S7 段团块状混杂密度阴影,单位 5.7*5.8cm,,增强 ct 考虑肝右叶后段多血供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胆管细胞癌并累及门静脉并癌栓形成可能,余肝多发囊肿,患者平素无腹部不适,无射性痛,不伴寒颤、发热、黄疸,无腹泻、恶心、呕吐、消瘦、头晕、多汗等,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腹泻,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4、2016-03 因右手腕管综合征行手术治疗,体弱,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5、查体:腹部平坦,无胃肠型,无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Murphy sign (-),脾囊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腹膜刺激征 (-),腹部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 (-),肝区叩击痛 (-),肠鸣音正常,4 次/分。 1598171406942630.jpg 1598171414700796.jpg 肿瘤.jpg 我们三维重建了患者的 CT,发现肿瘤位于右后叶,但由于肿瘤长入门静脉右支,只能通过切除右半肝才可以完整切除整个肿瘤及瘤栓。术前我们为患者检测 DDG 肝脏功能,发现肝功能正常,切除右半肝,预留左半肝,术后不会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前通过虚拟手术系统反复讨论、演练,我们为患者进行了右半肝加右门静脉取栓。 手术切缘.jpg image.png 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患者第 1 天下地活动,第 2 天恢复进食,术后第 9 天顺利出院。目前术后随访 8 个月,没有肿瘤复发的迹象。 CT2.jpg 1598172014586382.jpg 肝右叶巨大肝癌,右门静脉分支癌栓,并不可怕,经过术前充分准备、评估,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仍然可以获得手术机会。如果右叶肝癌,侵犯或转移左肝,左肝剩余体积不能维持正常肝功能,可以先考虑介入治疗,栓塞肿瘤供血血管,使右叶肝癌缩小后,2-4 个月后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左肝剩余体积能维持正常肝功能,可以切除右半肝,完整切除整个肿瘤及瘤栓。术后要应用保肝药物、输注血浆、白蛋白,全力保护左肝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15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做了胰腺手术,病理报告显示没有胰腺癌,但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患者男性61岁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总交流次数:21

医生建议:你的情况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需要定期复查以防止进一步发展。目前不需要化疗。复发的几率不高。请遵循当地医院的复查建议,定期检查以提前了解是否有恶变趋势。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查看详情

我被诊断出IPMN,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分化异常但无恶性,医生建议手术。请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哪种更适合?患者男性61岁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对于IPMN,如果位于胰管中段,微创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是可行的。即使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分化异常但无恶性,微创手术仍然是合理的。最终是否有癌变需要通过切除胰腺大病理切片来确定。手术后,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恢复和治疗。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查看详情

胰腺IPMN术后CA199升高,需复查MRI,咨询饮食和用药建议。患者男性61岁

就诊科室:普通外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胰腺IPMN术后CA199升高,需复查MRI以判断病情,饮食上无特殊要求,如需药物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密切随访观察,如有复发迹象,可能需要化疗或手术。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