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肝右叶巨大肝癌,如何保证切除右肝后,剩余的肝脏不会发生肝功能衰竭?
每一个肝脏肿瘤的患者,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是否能够维持患者的日常生理功能,如何精准预测术后肝脏功能,今天结合一个病例,给大家讲一讲: 1、老年男性,慢性病程,主因腹胀,发现腹部巨大包块 1 月入院; 2、患者于 1 月前自觉腹部变硬,可触及一质硬包块,逐渐增大,伴腹胀。无恶心、呕吐、腹痛,放射痛,无发热、头晕、乏力、消瘦、尿色深、陶土样便,无皮肤瘙痒。1 天前就诊于外院,行上腹 CT 示:肝右叶实质内剑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 14*15*12cm,边界不清,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延迟期包膜强化。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近 1 月体重下降约 2kg;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 3、查体: T 36.5℃,P 74 次/分,R 20 次/分,Bp 145/90mmHg。腹稍隆起,无胃肠型,蠕动波。腹硬,无压痛、反跳痛,无液波震颤,无振水声,上腹可触及一质硬固定包块,大小约 12*14cm,无压痛、反跳痛,Murphy 氏征阴性,肝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 4、外院上腹 CT:肝右叶实质内剑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 14*15*12cm,边界不清,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延迟期包膜强化。右肾小囊肿;左肾小结石。 我们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患者标准体表面积(BSA),BSA=0.0061*身高+0.0124*体重-0.0099=1.44,该患者标准肝体积公式:标准肝体积=706.2*BSA+2.4=1018.4ml。同时根据三维重建,我们知道,如果切除右半肝预留左半肝,剩余肝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 76.6%(780/1018.4)。而肝硬化患者剩余 40%的肝脏术后就完全不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同时我们检测了患者 15 分钟吲哚箐绿滞留率为 4.5%,可以耐受半肝切除。所以我们为患者进行了标准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 2 周,恢复顺利,正常拆线出院。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肝脏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脏部分被切除后是可以再生的,人体被切除 60%的肝脏组织后,可以正常生活,术后只需要 3-6 个月时间,肝脏就能够再生到原来的体积大小。术前我们需要评估患者肝脏功能,准确规划手术,保证术后不发生肝脏功能衰竭。 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我们术前会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这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合适的肝切除范围、降低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会采用影像学肝实质病变范围、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及吲哚氰绿 15 min 滞留率(ICGR15)分级,在三个层面评估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明确维持机体生理代偿的最小功能性肝脏体积,即必需功能性肝体积(精确到患者个体的维持正常生理的最小剩余肝体积),是肝脏切除手术规划的重要指标。 对于一般的肝功能正常、切肝量较小的患者,我们通过 CT、MRI 大致估算出切肝范围,通过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患者的生化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肝性脑病情况、腹水情况),可以大致估算出患者能否耐受肝病灶切除。一般 Child A 级可以耐受手术,Child B 级经过保肝、白蛋白输注等肝脏功能改善到 A 级可以手术,Child C 级不能耐受肝切除手术。 但对于肝硬化患者、肿瘤较大、或肿瘤侵犯重要血管的患者,需要通过精确地三维成像,计算切除肝体积、剩余肝体积,精确地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在以往复杂手术中,医生主要依据患者 CT 和核磁共振图像,由于只是平面化的二维图像,医生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构造出器官和肿瘤的立体空间商讨几套手术方案,在手术室动刀打开腹腔后才能选择到最佳手术方案。而如今,随着 3D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二维图像重新构建三维图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标注肿瘤。医生在术前就能精准窥见肝脏内部全貌,确定切肝范围及剩余肝体积,确定肿瘤与血管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变异血管,制定详细完善的手术方案,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为精准医疗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给肿瘤患者带来福音。为保证手术安全,剩余肝体积要大于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出的标准肝体积的 40%。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是利用吲哚氰绿在血浆中与清蛋白及脂蛋白结合,能迅速被肝脏摄取而清除,不与其他物质结合,以胆汁排泄的生物代谢特点,检测其清除率来了解肝脏的排泄功能及肝脏的有效血流量。方法:常采用静脉注射 0.5mg/kg 的吲哚氰绿,于 15min 时测定滞留率,正常值为(7.83±4.31 )%,正常上限为 10%,年龄大者滞留率高。过去通过连续抽血检查,目前我们是通过无创机器检测,通过鼻夹夹在患者鼻翼,像检测血氧一样,得到吲哚氰绿 15 min 滞留率(ICG R15 )。吲哚氰绿 15 min 滞留率越高说明肝脏功能越差,需要保留的剩余肝体积越大。 肝脏是人体代谢不可或缺的器官,肝功能不全或者衰竭,患者将面临死亡。所以术前要高度重视,肝功能的评估,只有通过术前精确的评估患者肝脏功能,准确规划手术,才能保证术后不发生肝脏功能衰竭,保证患者术后安全的康复。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京医院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14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腹膜后囊肿是什么病?需不需要治疗?该如何选择治疗方式?
最近接诊一位腹膜后囊肿的患者,5 年前发现腹膜后囊肿,未予治疗,5 年后,囊肿明显增大,由一个变成 2 个,患者非常紧张,我们对患者精准评估后,实施了微创手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病例: 1、患者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2、患者于 5 年前体检发现腹膜后囊肿,无大汗、恶心、呕吐、左肩背部放射、头晕、头痛、咳嗽、咳痰,起初自诉大小为 3cm,就诊于外院建议观察随访,今年 6 月复查提示囊肿增大,达 6cm,无自觉症状,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以“腹膜后囊肿”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良好,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3、查体: T 36.3℃,P 78 次/分,R 20 次/分,Bp 132/82mmHg。 4、辅助检查: CT: 2020-08-11:左侧膈肌角及腹主动脉前方囊状影;脂肪肝;右肾盏结石。 我们术前经过精心的评估、模拟手术,诊断腹膜后囊肿,但肿瘤紧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如果误伤将有大出血的风险。术前我们充分演练,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路径、术中意外情况的处理办法,为患者实施了微创腹腔镜腹膜后囊肿切除。手术比预计的要困难,囊肿与周围粘连非常重,供血的侧支血管非常丰富,我们通过超声刀、止血夹、缝线缝扎等等办法处理出血,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切除了大部分肿瘤,部分囊壁位于腹主动脉前方、侧方,勉强剥离处理会损伤腹主动脉、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残留的部分囊壁我们用双极电凝电烧焚毁上皮细胞,避免将来囊肿复发。 术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一天恢复活动、饮水,第二天恢复正常饮食,术后第六天顺利出院。 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内且在该区域主要脏器之外的腹膜后囊性肿块并不常见。 腹膜后囊肿多发于儿童、青少年, 成年人少见。 腹膜后囊肿大多为良性疾病, 发现率低, 除了创伤性及炎症后囊肿、感染性囊肿等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外, 其他类型的腹膜后囊肿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不易于早期发现。 其中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源于原始前肠的发育异常,由呼吸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组织构成,包括呼吸道上皮、平滑肌、透明软骨及浆液或黏液腺体等。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病率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比例约 1: 1,多见于纵隔内,约 5%位于腹膜后。腹膜后支气管囊肿被发现于胰腺区域及左肾上腺区。这些囊肿体积一般直径不超过 6cm,发展缓慢。本病通常无症状,合并感染或压迫周围脏器时可表现为腹部或背部疼痛,下腹部囊肿可压迫膀胱及尿道出现肉眼血尿,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常需与腹膜后的其他囊性病变如胰腺囊肿、尾肠囊肿、苗勒氏囊肿,囊性畸胎瘤、尿道上皮囊肿等相鉴别。 腹膜后囊肿是否表现出临床症状主要与其位置和大小有关。有的患者存在腹痛症状,有的囊肿体积增大而产生压迫症状。腹膜后囊肿的最终诊断依靠术后病理, 可为淋巴管囊肿、囊腺瘤、系膜囊肿、间皮瘤、畸胎瘤、支气管源性囊肿等。仅有不到 1% 的淋巴管囊肿发生于腹膜后间隙。 随着 B 超和 CT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的普及, 无症状的腹膜后囊肿检出率越来越高。 在腹膜后囊肿定位诊断中, 超声检查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 具有无创、无辐射、价廉等优点, 而且能很好地分辨实质性和液性组织, 常作为腹部疾病首选检查, 亦可以用于术后复查。 腹膜后囊肿在 CT 上主要表现为单房或者多房的薄壁囊肿, 增强无强化。 CT 能明确囊肿来源及其与周围脏器关系, 指导手术的进行,从而降低术中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 恶性的腹膜后肿物, 如恶性间皮瘤, 在 CT 上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囊性、囊实性影, 伴有密度不均匀 。 其余的检查手段还包括 MRI、胃肠道 X 线钡餐造影、腹部 X线平片等。 在确定诊断为腹膜后囊肿以后, 应根据其不同的病理性质、症状及病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 腹膜后囊肿大多数为良性病变, 通过早期发现和切除可以明确诊断, 同时避免恶性转化、破裂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囊肿体积小时多无症状, 当囊肿体积不断增大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 或合并出血、感染、梗阻、高血压、肿瘤等风险时则需要治疗。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注射硬化剂、袋化手术等, 但非手术治疗方法效果较差, 且容易复发。 手术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 不论有无症状均 应手术切除, 以免发生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及泌尿系梗阻等并发症。 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囊肿的部位而决定。 完整切除囊壁是手术治愈的关键,否则可因残余囊壁再生而复发。 不能全切者残余部分可用电刀和碘酊烧灼破坏囊壁黏膜,以防复发。良性肿瘤有包膜者应争取连同包膜完整切除; 恶性的腹膜后肿物( 例如恶性间皮瘤) 则是腹腔镜的禁忌证。 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手术的关键是完整剥离囊壁, 减少复发的可能,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很难避免囊液溢出。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 大部分的腹膜后囊肿都能在腹腔镜下被完整剥除。 腹腔镜下手术视野广泛、清晰, 便于手术完整剥离囊肿, 且腹腔镜下的放大效果能使操作更加精细, 较开腹手术出血量少。 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创伤小、手术风险小, 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患者在术后痛苦少、 康复快。 对于支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可缓解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恶变的发生。因该病术前难以确诊,而且已有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生癌变的报道,手术切除可降低恶变风险。手术方式取决于病变特征,病变局限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者,腹腔镜手术切除可作为首先方法。病变范围较大,或者侵犯周围临近组织,需要开放手术治疗。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预后较好,目前尚无复发的报道。 腹腔镜下腹膜后囊肿切除的技术已经成熟, 在腹腔镜下能完整剥离囊壁, 术后复发率小, 即便其再次复发也能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切除腹膜后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刘燕南 主任医师、副教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刘燕南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1490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