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朋友,他们会反复无目的地甩手、耸肩、眨眼、奴鼻子,扭脖子、点头、歪嘴,或肢体反常的摆动,或重复的动作,还有的不断地咳嗽、清嗓子、发出怪声,甚至是说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及脏话。当家长制止他(她)们时,这些现象往往会变得更多更重,不去关注他们时相反会减轻。小孩自己精神紧张时也会加重,痛痛快快的游戏时又会减轻,而在晚上入睡以后则完全消失。家长为此带孩子到眼科、五官科就诊,反复检查、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其实这种情况是孩子患了抽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行为疾病。儿童抽动症的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发病率约在 3%左右;该症多数起病于学龄期,以 5~10 岁最多见,学龄前期并不少见,男性学龄儿童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3~5: 1。那种主要是由于肌肉收缩引起的抽动称为运动性抽动,而表现为喉鸣、说脏话等则称为发声抽动。当发现孩子有类似于抽动症的症状时,家长不要过分着急,要带到医院找儿科医师详细诊察清楚,排除一些其他情况后再采用适当的方法治疗。
二 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可能由于遗传因素、躯体疾病, 家庭因素,心理等几种相关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需要关注的是儿童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受惊吓,情感激动,儿童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生活中经历不愉快的事件等。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家长对小孩管教过严、不良家庭环境等。躯体疾病: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咽炎、眼睛结膜炎、沙眼等局部刺激而产生。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抽动的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行为模仿:还有些孩子对别人的眨眼、抽动鼻子、清嗓子等行为很有兴趣,反复模仿而逐渐行为固定下来。遗传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要比没有者明显增高,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
抽动症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是比较显著的。由于这些动作或发声往往是难以自控的。它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创伤。首先正常的学习过程受到影响,的孩子为了刻意地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而分散了注意力,而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下降,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其次个性发展出现问题: 4~12 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再则,会引发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目前抽动症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不断攀升,普通大众对于这种疾病认知率并不高,存在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误区。1、过早的进行治疗:我们知道在儿童抽动症中认为将这个疾病划分为三类,大多属于短暂性抽动,可能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就自愈了,这部分孩子是不需要治疗的;抽动持续 1 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多种抽动症状共存且超过一年的才叫妥瑞氏症(即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率大约为 1%。所以,当孩子出现抽动时,很可能属于短暂性抽动,不用药物也是可以自愈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持续发展下去,过早的开始药物治疗是不妥的。很多家长担心不及时治疗担心延误治疗时机,其实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只是控制其症状。2、过分的追求症状控制: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抽动心理就十分的难受,认为“治好”就一定要治到一点抽动症状也没有,其实并非如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权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之间的利弊,完全控制住了症状,但副作用明显,那也是得不偿失的。3、过度的中医中药治疗:很多家长认为中医治疗副作用小,或是听宣传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或是看网上、听人说中医治疗效果好,于是大规模中医治疗。实际上:中药并非无副作用,由于中药里成分复杂不清,安全性不一定能得到保证;网上虚假宣传也很多,而且正如前文所述,其中一部分抽动障碍儿童即使不吃药也会自愈,反而把效果归功于中医中药。4、过度保护:一些家长听说抽动和心理压力有关,于是为了让孩子压力小,什么课外班都停了,甚至休学;有些家长听说看电视电脑会导致抽动,于是彻底禁止电脑电视;或是补钙补铁补锌,实际上过度的保护和关爱并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一方面抽动症有着以上的过度治疗,同时又有治疗的不足。起病时常被家长忽略,误以为是孩子习惯问题,而受到家长责骂。还有人认为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因此对病态的孩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极易延误治疗良机。1、心理治疗的缺失:抽动症的心理治疗极其重要,主要包括家长教育(家长应该了解抽动症的正确常识,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学会如何面对抽动症儿童);对儿童的支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抽动问题,减少孩子的担心、恐惧和紧张);周围环境的支持(孩子的老师同学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抽动)。2、药物治疗不足:既然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只是控制其症状,况且药物还有副作用,那么为什么还要药物治疗?其实这个问题就像感冒,虽然感冒会自愈,但是感冒严重时还是需要药物来控制感冒症状的。当孩子的抽动严重,影响生活,给孩子带来很大苦恼时,应该及时的采用药物来控制症状,不应因为担心副作用而延误治疗。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抽动好了就立刻停药,这样是不合适的,药物治疗应该足疗程。3、忽视抽动症的并发问题:这一点是非常常见的,抽动症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常常伴有多动问题、情绪问题或强迫问题,当孩子出现抽动障碍时应该有专业人士全面评估这些问题,综合治疗,而这一点,目前经常被忽视。
总之,对抽动症应该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干预综合治疗方法。首先要治疗躯体疾病,如对小儿沙眼、结膜炎、鼻炎、扁桃体炎等原发病。若患者因心理因素起病,则应积极去除心理因素。对于儿童抽动症治疗原则是,根据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对于轻症的病例,尤其是初发的,可以采取暂时观察等待的策略,或只采用心理行为的治疗。而对于抽动症症状比较频繁的或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病例,通常需要药物的治疗。最后给家长的一点建议:家长要知道孩子出现的症状不是孩子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孩子,越说孩子越紧张,症状就越重。家长要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要给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适当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建议尽量不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电影或电视。 总之,抽动症患儿的康复不仅仅是家长医生的事情,需要整个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大家都来关注,给抽动症患儿关爱,不能歧视、耻笑患儿的症状,作为家长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那就是要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与医生一起,共同面对现实,一起努力,让孩子早日康复。
文章 笨拙儿童综合征
孙浩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文章 儿童抽动症的识别与治疗
孙浩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文章 儿童多动症,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
孙浩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我发烧咳嗽三四天了,想知道可能是什么原因?患者男性9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9
孙浩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我儿子最近总是低烧,37.3°C以上,白天不烧,晚上会升高,已经持续一周多了,吃了药但效果不明显,担心去医院会交叉感染。患者男性12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6
孙浩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
宝宝咳嗽有痰,21号被诊断为病毒感染,近两天腿抖,是否是肺炎?患者男性5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44
孙浩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