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习惯在家里的药箱中预备些药品,以防万一出现头疼脑热、感冒、腹痛的情况,可以应急使用。家庭药箱常备的药种类往往因人而异,不管备哪些药,有一种药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切不可随意使用,那就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生素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即前面提到的由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产生的;以及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它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半合成品。抗生素又与人工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抗菌药和喹诺酮类抗菌药),共同组成抗菌药这一大类。
生活中我们习惯把抗生素叫做“消炎药”,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科学。因为炎症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它可以为分为很多类型。可以是细菌感染性炎症、病毒感染性炎症、创伤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炎症等等。在诸多类型的炎症中,抗生素仅仅针对细菌(或真菌)感染产生的炎症有效。所以消炎≠抗菌。把消炎药作为抗生素的代称,只会让人望文生义,误认为炎症必定需要使用抗生素。
以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例,有统计指出,约 70%~8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另有 20%~30%是由细菌引起。可见其中大部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人得了感冒,多数会出现鼻部、咽喉部的炎症反应,比如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等局部症状,以及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面对这种情况,只有 20%~30%的细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而大部分情况,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然而,抗生素滥用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有医学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 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 80%。抗生素滥用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细菌耐药。
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举个例子,原本使用青霉素能够杀灭的细菌。在获得耐药性后,青霉素就不再能够杀灭这种细菌,或者效果不如原来那么彻底了。这种情况当然还可以改用其他类型的更加有效的抗生素,但在此过程中,感染耐药细菌的患者的治疗费用会因此增加,治疗时间也会因此延长,生病所需的康复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了。这一情况如果出现在原本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如重症住院的患者身上,一旦感染耐药细菌,治疗也就更为困难,其最终结果有可能是危及生命的。
在我们临床上,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抗生素,不管是口服,还是注射给药。如果不能按照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规范使用,原本不须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却使用了抗生素;抗生素在达到疗程前过早中断;以及主观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低于有效剂量);未按照医嘱,不规律地使用抗生素。这些都属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都有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即便按照规范使用,抗生素仍然有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不良反应。这部分情况虽然发生概率不高,但还是要求我们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过敏,轻症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眼结膜充血,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除此之外,尚有可能出现,胃肠道的不适反应,转氨酶升高,肝肾功能损害等。再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存在耳毒性,造成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四环素可造成“四环素牙”(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喹诺酮类抗生素会造成软骨损害,因此 18 岁以下人群禁止口服或注射用药;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可导致人体内的菌群失调,以及造成二次感染;怀孕期、有怀孕计划的适龄女性,更应该关注药物对胎儿潜在的危害。
然而,仍有部分人习惯于在家中储备抗生素,觉得去医院看病,医生开的也是这些药,自己下次出现类似症状,当然可以拿出来服上几片。还有的人,在医院就诊时,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或者要求医生开好的、贵的抗生素。也有的人发现家人出现了身体不适,症状和自己之前的很像,就把自己的药“分享”给家人……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没有经过医生诊断之前,擅自服用抗生素,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可能延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对于抗生素,我们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以下是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分享:
- 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记得按时服药;
- 不要擅自中断治疗或减少抗生素的剂量;
- 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或医务人员。
文章 抗生素不该成为家中常备药
陈威
主治医师
温州市洞头区元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章 发现血糖高了怎么办?
陈威
主治医师
温州市洞头区元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章 发现血压高了怎么办
陈威
主治医师
温州市洞头区元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