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坐诊后,经常会听到患者及其家属抱怨:“断不了啊,可能要吃一辈子了...”。听到这里,是不是有的人会认为这又是一位瘾君子,这句话对也不对,对的是确实是上瘾了,但却不是毒品,而是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滥用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持续性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不仅会造成药物耐药性,而且停药时会出现戒断症状,造成生理和认知改变,危害性非常大。2019 年 6 月-11 月半年内,我共出诊 72 天,有 2148 人次就诊,其中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症患者共有 280 人,占就诊人数的 13%,其中主要涉及到“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这三种常用药物。
患者就诊时,医生都会将此类药物可能存在的依赖性充分告知患者,但患者还是坚持长期服用,最终成瘾。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总结出如下原因:
一、心理因素
有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只是睡眠有一些问题,没有其他心理疾病,吃几天药就治愈了,就像感冒了吃几天感冒药就痊愈一样,不可能长期服用药物,更不存在致瘾的可能性。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上的疏忽,使得他们在服用几天“安眠药”之后,感觉自己貌似“好了”,然后自行停药,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发现自己离开了药物,根本无法入眠。这才回想起医生的嘱托,感觉到自己可能是成瘾了。
二、经济因素
很多人失眠焦虑的根源就是“钱”,由于经济原因,很多患者明知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成瘾性,但却因为此类药物相对其他药物低廉的价格而选择购买,这些患者,认为“便宜就行”。他们不会去考虑长此以往的危害,哪怕成瘾,以后再说以后的事。因为价格更高昂的药物会让他们眼前的生活过不下去。
三、思想负担
不少患者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同意换药,但是换药后普遍反映效果不好,其实就是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作祟。总觉得效果不如之前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然后又去找医生把药换回来。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声感叹:“断不了了,这辈子都断不了了。。。”
那么有没有让药物成瘾患者康复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心理行为治疗。心理行为治疗,顾名思义,用行为治疗心理。患者可以自己可以操作,无副作用,短期疗效与镇静催眠药物相当,长期疗效优于镇静催眠药物。
心理行为治疗主要通过调整睡眠三要素起到治疗作用:睡眠节律、睡眠动力、身心放松。
第一点,睡眠节律,也可以理解成生物钟,主要让患者通过固定时间上床和下床时间进行训练。我们根据年龄段制定时间,45 岁以下 11 点上床,6 点半下床;45 到 65 岁之间的,10 点上床,6 点下床;65 岁以上的,9 点半上床,5 点半下床。不管睡眠好坏,不管睡着还是睡不着,每天都要坚持这个上下床时间。
第二点,睡眠动力。睡眠动力越大,越容易进入睡眠。睡眠动力主要与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和运动有关,连续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动力越大,越容易入睡,睡眠越;适量运动,也可以增加睡眠动力。我要求这类患者,无论昨夜睡眠好坏,白天不能补觉,不能午睡,不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情,比如看书、玩手机、看电视等,避免睡眠动力减少。同时根据人群适量运动,运动时间应避免在睡前 2 小时进行,45 岁以下每日慢跑 20 分钟;45 到 65 岁之间的,每日连续行走 5000 步;65 岁以上的,每日连续行走 3000 步。
最后是身心放松。睡前的躯体和心理的紧张会导致失眠,通过放松训练,可以降低身体焦虑水平。我会给每位患者分享一段身心放松的音乐,要求每日睡前拿出来 15 分钟进行静心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行为治疗,很多患者的药物开始减量了,睡眠质量却没有下降。
人是身和心的统一体,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健康的心理,我们社会也会更加的安定,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昌盛!
曹金聚
文章 特殊康复治疗帮助患者脱贫的探索实践
曹金聚
主治医师
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
文章 心理行为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症患者的福音
曹金聚
主治医师
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