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疾病。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我国心理精神疾病患者人数正逐年增多,如何让人们正确的认识精神疾病,正确的去看待,正确的去接纳,已成为当今社会不能忽视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最困扰精神科医生的其实不是治疗。而是在治愈之后,患者难以回归社会”。作为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我院正在积极的开展实施帮助精神病人治愈后回归社会的方法。脱贫攻坚计划,正是我院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的方法之一。自计划实施以来,已帮助多位患者让其生活回到正规。这也更加让我们坚信,这个方法是正确的。
我院首位脱贫成功并且回归社会的患者王强(化名)就是探索道路上成功的先例。王强(化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疾病十余年,病情反复,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自 2006 年犯病以来住院十余次,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好,出院后却不能坚持服药。反复的出入院已让本不富裕的低保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结合此类患者的情况,我院进行深刻的讨论,分析了患者家庭贫困的原因,那就是疾病负担和难以回归社会。针对这两个原因,我院制定了脱贫攻坚计划,对于加入治疗的患者,一方面通过各种救助免除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对其实行特殊康复治疗,而且对于表现突出的,给予经济奖励。这样不仅解决了患者疾病带来的负担,而且能够在回归社会前提前适应社会,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刘强(化名)2018 年 7 月,末次来我院住院治疗。在精心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经评估病情稳定,随即开始接受特殊康复治疗和脱贫计划。在取得患者本人、家属同意并签字后,于 2018 年 8 月正式实施。
特殊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通过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训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方案是根据病人情况,每天给予 4—6 小时的特殊康复治疗,刘强的康复治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协助餐厅工作人员发饭。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到达餐厅,进行餐具整理和饭菜分配,然后将饭菜运输到每个病区,分发给病人,在整个过程中完全脱离了封闭病房的束缚,体现自我价值,提前适应社会工作。另一部分是负责康复科看护工作。首先,他在工作人员的看护下,系统的学习康复科各类康复设施使用方法,并熟练掌握;然后,当各病区病人到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时,负责看护、教学、讲解工作。经过了半年的特殊康复治疗,他既增强体魄,又增加了社交能力。长期目标是病情痊愈,减轻家庭负担,回归社会,造福社会。
在刘强(化名)住院 9 个月时间里,由于提前适应了社会工作,在出院后能够很快的融入社会。在随后的电话回访中得知,患者本人在家从事给眼睫毛厂粘眼睫毛的工作,收入稳定。从以前家庭里的负担到现在能够工作,并能用劳动所得来贴补家用。进而说明我院采取的治疗方法结合脱贫攻坚计划是行之有效的,这也为帮助其他困难家庭患者脱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有了刘强(化名)这个成功的先例之后,我院又先后给多位患者实施特殊康复治疗。袁勇(化名),患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18 年。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家属一直未接其出院。长期的住院治疗,让袁勇(化名)失去了对出院以后生活的希望。医生在与家属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商议让袁勇(化名)接受特殊康复治疗。在取得家属和袁勇(化名)同意签字后,于 2019 年 10 月,正式开始接受特殊康复治疗。每天早上八点半,袁勇准时到康复科工作。工作内容是协助康复科工作人员看管在康复科进行治疗的其他患者。在工作闲暇期间,袁勇也在康复科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与其他患者唱歌、打台球、看书,已成为袁勇每天的乐趣。“我最高兴的,是我还能看到生活的希望”这是袁勇在接受特殊康复治疗之后,跟我们说的话。只有回归社会,才能给他们继续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我院的脱贫攻坚计划,是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情况来实施科学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让患者提前去适应社会,目的是让社会去接纳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人们大多对其抱有偏见。并且,由于病情反复,长期服药,因此无法从事正常工作,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精神病医院作为精神疾病患者治愈的唯一希望,应给予患者最大的帮助。而我院为其合理的计划出一条适合精神疾病患者脱贫、重新回归社会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走的通的!
我们也呼吁,少一点歧视,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社会的接纳才是精神疾病患者继续生活的希望。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我们同风雨,我们共追求,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医者仁心,希望绿丝带飘向更多的家庭!
文章 特殊康复治疗帮助患者脱贫的探索实践
曹金聚
主治医师
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
文章 心理行为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症患者的福音
曹金聚
主治医师
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