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布娟

上网课需要戴防蓝光眼镜吗

上网课需要戴防蓝光眼镜吗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这段时间,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们表现都特别出色,停课不停学,坚持在网络上学习。在疫情期间,整天面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如何保护视力,不让近视加深呢?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们配戴一副防蓝光眼镜。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防蓝光眼镜究竟有没有防控近视的作用?上网课究竟需不需要给孩子配戴防蓝光眼镜呢?

什么是蓝光?

蓝光并不是电子产品所发出的特有光线,而是存在于自然光线中的可见光,通常波长大约在 400-500nm 之间。

  • 在整个波段的蓝光中又可以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确实对眼睛视网膜会造成光学损害,加速视网膜黄斑区细胞的氧化衰老。通常这部分蓝光的波长大约在 415-450nm 之间,它对眼睛的损伤是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所以,在临床上给老年白内障患者设计了一款黄色人工晶体,吸收蓝光尽可能减少对视网膜的光毒性,保护老年人的眼底。
  • 在蓝光中还有一部分对我们人体有益的部分,那就是波长在 480nm 左右的蓝光,可以调整生物节律,对于睡眠、情绪、记忆都有帮助。此外,实验证实每天户外阳光下的活动能够有效的预防近视的发生,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蓝光无处不在,眼睛如何避免伤害?

除了存在于自然光线中的蓝光以外,在 LED 节能灯、日光灯、电脑显示器、手机、数码产品等视频终端都会因为使用发光的二极管 LED 技术而发出蓝光。因此,近几年来引起了大众媒体及学术界对于蓝光影响眼健康影响的热议。认为蓝光之所以会伤害眼睛,是因为蓝光不像紫外光能被角膜和晶状体吸收到不了视网膜,而蓝光可以经过眼睛的屈光介质到达视网膜,从而被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吸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视网膜的衰老及功能退化。

好在眼睛在进化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保护机制,使我们的眼睛免于受到蓝光是损伤。比如说眯眼、瞳孔收缩、视网膜黄斑所含的叶黄素、视网膜自身的抗氧化修复机制等。而且经过科学检测发现电子产品所发出的蓝光是自然光线中蓝光强度的几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只要不是每天大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例如每天超过 8-10 小时),蓝光是不会对眼睛造成损害的。

防蓝光眼镜可以控制近视吗?

通常防蓝光的眼镜片是偏黄色的,这种明显的色偏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视疲劳。视疲劳的加重不仅不会控制近视,反倒会加速近视的进展。最最重要的是,如果家长的思想中具有“防蓝光眼镜可以控制近视”的错误认识,除了上网课外,任由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不加引导与管控的话,近视一定会进展的。

所以上网课,保护眼睛,避免电子产品的蓝光伤害最好的方法应该是: 将网课分节段来上,每上一节网课,就让孩子向远处看看,放松休息一下眼睛。可以借鉴美国眼科学会推荐的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 20 分钟,至少看 20 英尺(6 米)远的物体 20 秒。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患者关心的关于异体巩膜和后巩膜加固手术的问题

【统一回复】近期患者电话咨询较多的有关异体巩膜和后巩膜加固手术的问题 问题1:北医三院后巩膜加固手术,为什么使用“异体巩膜”而不使用“牛心包”? 回答:从移植材料的属性上讲,异体巩膜是与人类相同种属的异体材料,牛心包则属于不同种属的异体材料。因此,“异体巩膜 ”作为与移植部位(眼球后极部巩膜)各项生物性能指标最接近的组织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不易排斥、组织学韧度高、易与自身巩膜相融合的特点,一直以来都作为后巩膜加固手术的首选材料。但是,该材料需要捐献者的眼球组织,非常珍贵,很难获得。北医三院拥有国家批准的眼库,所以才有机会得到该组织提供的材料,并用于后巩膜加固手术、难治性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眼球穿孔等眼病的治疗。 问题2:手术后异体巩膜会吸收吗?是否可以通过眼B超探测到? 回答:只要不发生排斥反应,异体巩膜是不会吸收的。早期通过炎症反应与患者的自身巩膜相粘连以后将逐渐与其发生融合并长在一起而加固患者的后极部巩膜。因此在术后早期,由于异体巩膜尚未与自身巩膜相融合,两层组织存在着潜在间隙,眼部B超是可以探测出来的。当两层组织逐渐粘连并长在一起时,由于两层组织密度完全相同,且两层之间没有了间隙,通过组织回声原理探测的B超,就无法分辨出自身巩膜与异体巩膜。但是,此时在更高分辨率的眼眶磁共振下成像下,依然可辨别出与异体巩膜融合处增厚了的后极部巩膜组织信号 (见下图)。 问题3:异体巩膜安全吗? 会携带艾滋病毒或者肿瘤细胞吗? 回答:眼库的异体巩膜是绝对安全的。眼库的组织材料来自于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眼库在接受捐赠时,会严格的评估和筛选捐献者身体条件,国家对此出台了相关标准。对受者的健康及安全有影响的组织,是决不能应用于临床移植的。因此,北医三院用于后巩膜加固手术的异体巩膜,根本不可能存在携带艾滋病毒或者肿瘤细胞的可能性。 问题4:北医三院采用“改良微创后巩膜加固手术”的移植片与传统的兜带术相比较是否很小呢? 回答:不小。两种手术方式所用移植片的形状不同:传统的兜带术使用的移植片为长条形,北医三院采用的移植片为圆形。而后巩膜加固手术是否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1)控制眼轴及近视度数过快增长,(2)改善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血循环,从而最大程度避免患者今后因高度近视而发生严重眼底病变的风险,关键在于手术加固眼底重要结构——黄斑所在的后极部巩膜区域。传统的兜带术如下图所示。 改良的微创后巩膜加固手术,是在微创后巩膜加固手术基础上,将植入材料的直径由原先10-12mm增大到17-20mm (如下图所示),更大范围的加固了眼球后极部巩膜,从而提升了保护力度,加强了手术效果。 版权说明 此文章原始作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眼科 布娟(主任医师),由京东健康运营发布

布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3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医生是如何诊断弱视的?

当幼儿园或妇幼保健机构体检发现孩子视力低于同年龄孩子的正常发育水平,或者用电脑验光设备筛查出明显的屈光不正,以及家长觉察出孩子歪头视物等一系列不良的姿势后,该如何确诊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儿童常见的“弱视”呢?这就需要尽快带孩子来医院进行较为详细的眼科检查了。 其实,小儿眼科医生在确诊弱视过程就是在检查和发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视力低下?在这个孩子身上有没有导致弱视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当这种危险因素没有被及时解除后是否已经对患儿的视力及视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只有仔细检查后才能回答上述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弱视诊断看似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却需要医生具有足够的专业度以及对小患者的细心与耐心。 通常情况下,在医院就诊后医生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诊断的: 1、询问病史:如何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的?如果有斜视,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经常还是偶尔斜视?是一只眼睛经常斜视还是双眼交替性斜视?家族中有无弱视的患者?是否为足月顺产?是双胞胎吗?出生时有缺氧或低体重吗? 2、视力检查: 3 岁以上儿童可以教会其查视力。3 岁以内的婴幼儿可以用鲜艳的玩具或灯光看他双眼能否准确地远近跟随物体运动,并且分别遮盖两只眼睛,比较一下遮盖后的反应。如果遮盖一眼后,患儿立即挣扎哭闹、将遮盖物推开,但遮盖另一眼后,患儿不反抗、很高兴,说明患儿双眼视力有明显差别,遮盖后无剧烈情绪反应的那只眼视力比较差。 3、检查有无斜视: 常用角膜映光法检查患儿是否有明显的斜视存在。检查者让患儿注视小灯,观察患儿两眼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两眼反光点均位于瞳孔中央,则没有显性斜视。反之,则说明有显性斜视的存在。 使用遮盖去遮盖及交替遮盖的方法可以检查出间歇性斜视来。当上述方法结合三棱镜使用,还可以作为斜视的定量检查而查出斜视的度数。 4、散瞳验光: 为什么儿童验光一定要“散瞳”呢?是因为要想了解准确的屈光状态,就得让眼睛在调节放松的情况下来检查。但是儿童的眼睛调节力强,验光时就要用睫状肌麻痹剂使得调节放松下来再进行验光,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屈光状态结果。在睫状肌麻痹的同时,瞳孔就被散大了,所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 一般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睫状肌麻痹剂,年龄越小(小于 6 岁),调节越强,需要使用较强的睫状肌麻痹肌——1%阿托品眼膏。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大于 6 岁),调节力稍弱,可以选用较为弱一点的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但对于有内斜视的孩子来讲,不论年龄,首次验光一定选择用阿托品眼膏。 5、外眼及眼球结构的检查:重点检查患儿有无上睑下垂、眼睑内外翻、倒睫、角膜与晶状体是否透明,眼底是否正常等。 6、对比敏感度及双眼视功能等检查。

布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2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型的弱视训练与传统的训练哪种更有效?

一、新型的弱视训练与传统的训练有何不同? 传统的弱视训练方法是着重对眼睛这一重要的视觉器官进行训练,比如采用遮盖、红光闪烁、穿针、穿珠子的方法,对视力进行一定的提高训练。 而新型的弱视训练方法更注重于对大脑的训练。主要是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学习,激活视觉信号通路,矫治和改善大脑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达到治疗弱视提高矫正视力的目的。与此同时,增加患者的视觉感知能力,也就是说更好的识别、理解所看到的视觉信息。并且加强双眼协调使用的能力及立体视。 二、究竟哪种训练对于弱视的孩子更好呢? 在选择训练方法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弱视程度、弱视类型、弱视治疗的阶段、患者的年龄、依从性以及临床症状等多方面,才能选择更适合的方法。 举例来讲:对于一个单眼重度弱视的患者,需要首先选择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比如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等进行训练。通过传统的弱视训练,刺激黄斑中心凹的视锥细胞,提高其兴奋性,调动眼睛里的视网膜感光细胞更好的扑捉外界光照及物像的变化,能使患者通过这只弱视眼精确定位物体的位置、分辨大小、颜色、对比度等基本信息。 当视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融入脱抑制训练(健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解除)、视觉感知能力的训练,比如:分视脱抑制训练、噪声脱抑制训练等。 此类训练项目使得大脑能更好的接受来自弱视眼的视觉信息,并在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视觉分辨能力等。 紧接着还要进行双眼协调性、眼球运动能力、迅速追随注视目标的能力等。比如:注视稳定性训练,眼位训练等 最后还要通过脑知觉的训练不断扩大双眼融合的范围以及建立和提高立体视。比如:分开辐辏训练,立体视训练等。 三、为什么孩子更喜欢新型的弱视训练呢? 新型的弱视训练具有更多种的刺激模式(条栅、正弦波、裂隙光、棋盘格、螺旋线,甚至一些艺术作品的画面等波形及光谱以及一些特殊的视觉信号),结合孩子感兴趣的电子游戏,刺激视觉通道,辅以手眼协调运动,加速视觉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增进视觉技巧、开发视觉潜能、改进视觉功能。 训练是互动的,可跟踪的,及时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和进展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定制。 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的弱视训练或者是新型的弱视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弱视眼的矫正视力都是有帮助的。但二者各自具有其特点,需在临床应用上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尽快恢复弱视患者视力、改善双眼视功能的治疗目标。

布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27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