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叛逆是一种怎样的叛逆?
叛逆期作为每位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地,对家长们而言是时时刻刻亮起亲子关系红灯的一个阶段。在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上,青少年的叛逆行为表现不一。
校园:孩子可能在学校里表现出厌学,不想上课,不爱学习;有些孩子会想辍学,因为学校没有教什么实用的技能;还有些孩子,喜欢否定学校,否定权威,喜欢找老师或家长话里的漏洞,跟老师家长对着干;还有对异性交往的渴望,比如说因为早恋而做出不理智行为等等
社会:表现出攻击性或者冲动性行为,爱打架,比小学更容易激动兴奋之类的;沉迷手机、网络,不和家人朋友有交流;小偷小摸,屡教不改;爱出格,做冒险的事情或崇拜冒险的人。
家庭:不爱和家长说话,也不耐烦听家长唠叨,转身忽视家人的那种;责怪家人无法给自己优渥的生活条件;不喜欢被安排,极力反抗,你说东,我偏要走西。
总结上述所言,青少年或在认知、或行为、或情感上存在“爱冒险”、“冲动”、“不考虑后果”、“反抗对立”、“追求特立独行”的一系列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叛逆。
青少年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先分辨常态叛逆和病态叛逆,常态叛逆指大部分青少年在12——18岁期间经历的自我成长过程,病态叛逆则是由心理障碍或疾病导致的叛逆行为。
2.科学看待青少年常态叛逆
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幼稚向成熟,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期,而叛逆是多重类似矛盾斗争的产物。
自制性和冲动性:根据认知神经方面的研究显示,很多家长所说的青少年叛逆问题比如说“特立独行”其实是孩子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不完整导致的。人脑在二十岁左右才结束发育,其中「杏仁核」属于情感中心的一部分,它喜欢惊险,刺激的体验。而「前额皮质」主要负责抑制某些不合适的行为。在青少年阶段,杏仁核已经发育成熟,而前额皮质还未发育完全。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我任性、我乐意”的状态,而且有时会控制不住冲动,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在青春期长期存在,但随着大脑发育的逐渐成熟,大部分冲动都属于「可控」的。
独立性和依赖性:同时从心理学上来说,青春期之前的儿童期,孩子的自我形成是受父母影响的,即那个时期孩子通过做父母认同的事和认同父母的规则形成自我,在儿童看来,父母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厉害的形象,也是「长大后想成为的人」。
但是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生理成熟和文化角色的变化,孩子逐渐认识到父母也不是完美的全能的,对父母的失望导致「理想的破裂」,孩子开始脱离父母追寻自己心中的自我,这期间,崇拜偶像、崇拜学长学姐、或者自恋都是青少年探寻自我的表现。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向以前那样“听妈妈的话”了,自我热衷也导致青少年对家长、老师、学校充满了批判精神。
同时对自我的认同有时候会通过对崇拜对象的投射认同(无论是EXO还是马克思)来完成,因此家长不要随意批评孩子的偶像,「否定偶像」其实在他看来等同于「否定自己」。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也是推进青少年心理自我成长的重要一部分,这阶段,家长需多多支持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当然是在社会规范和重要原则之内的支持。
开放性和封闭性:同时,青春期的青少年内心既开放又封闭,思维活动活跃,既有向外交往,发展可以吐露心声的闺蜜基友的需求,同时又担心他人知道自己真实想法会伤害自己。因此这时期很多人的标签就是“沉默寡言”,选择写QQ日志来吐露想法和保护自己,对家长也很少敞开谈论自己的想法。
渴求感和压抑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早恋=错误,其实随着性别角色的建立发展和个人生理的成熟,青少年此时开始产生朦胧的爱慕意识,会渴望异性交友。
如果孩子开始恋爱,而家长和学校一味打压,其实对孩子而言是很大的一种挫败感。将青少年恋爱视为该阶段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正常需求,其实更好。
恋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很多高考情侣相约一起努力最终成状元和榜眼,可见青少年恋爱不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而是担心恋爱之后周围人的眼光和看法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不正确的恋爱观对学习也有不良的影响,很多青少年认为谈恋爱是一味的诗情画意,逃课去玩是一种浪漫,这都是流行电视剧影响下的畸形恋爱观。
因此家长需在「少年和青年早期」就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恋爱观(晚期),这样如果孩子选择谈恋爱,可以确保青少年不会选择歧路。
成熟感和幼稚感:学习态度是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很多青少年对学习嗤之以鼻,认为这些都是没用的知识,早日辍学去学习谋生技能更实际。那么这种想法其实是青少年「追求成熟」的另类表现,家长也需重视这个问题,只敷衍的说说“小孩子,还没到赚钱的时候”是不够的。
有耐心的家长可以去了解这个诉求的背后,有可能孩子是单纯的羡慕“成熟优雅”的职场生活,有可能孩子是想躲避家庭的压力等等,了解真实原因之后,前者可以带孩子去亲自体验各行各业的真实面貌而不是只用言语恐吓说服,后者则需要寻找专业咨询师从中立的角度帮忙介入治疗了。
3.及早治疗病态叛逆
虽然易云专家认为青少年时期,孩子有点特立独行和不那么顺从父母是必然的发展过程,但是家长也要警惕被叛逆行为掩盖的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品行障碍:青少年经常打架、吵架,如果是频繁发生不可控的冲动行为,打架、偷窃、说谎、攻击他人/动物等等,这种情况发生多次且情节不轻的话,并缺乏同情心、只以自己为中心,专家常称之为品行障碍。
青少年品行障碍受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影响重大。目前品行障碍是「无法家庭或者个人自愈」的,需要用药治疗,同时兼顾家庭治疗,通过对父母的教育影响孩子效果较好。
有时品行障碍的表面之下是心境障碍——抑郁。抑郁的症状表现比如低自尊、对事物兴趣减退、食欲降低、反应迟缓等等在品行障碍之下不太明显,很多家长没有发现。
据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是2%-8%,其中25%是重度抑郁症。有些青少年会对自卑、反应迟缓产生羞耻感,因此为了掩盖自己的这些症状,表现的更出格一些,不上课、不听话,如果身边的人对其失望,更加剧了低自尊和自罪感,可能会导致其产生「自杀」的念头。
双相障碍:除了上面提及的抑郁情绪障碍在青少年中较多发病,还有双相障碍也属于青少年多发疾病。
14-19岁的孩子是双相障碍的「高发年龄」,也就是我们说的青少年时期。但由于青少年易冲动,对家长和老师经常反抗,情绪波动激烈,行为过激的特点,很多家长没有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的青少年,会有「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替循环出现的情况,有一周以上的情绪兴奋、非常开心、比平常话更多、想法更多的表现,之后就是一段时间的低落空虚、丧失兴趣、说话行为迟缓、疲乏无力,然后循环往复,情形严重可能会导致自残、自杀。
而且双相的孩子情绪波动明显是没有应激事件的,比如青少年会因为能去偶像的演唱会而开心兴奋一段时间,但是双相障碍的青少年即使没有事由也会经常兴奋开心或低落空虚。如果家长难以确定,及早找「专业医生」诊断并治疗,在病发早期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治疗后对社会功能和生活状态的恢复也更好。
手机依赖:这个世纪新出现的“家长烦恼”,手机上瘾或者网络上瘾问题。手机上瘾具体表现有,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一天24小时捧着手机,不给手机就吵闹、手机快没电了就各种焦躁、没有手机在身边不舒服(手机综合征,成人也会有)。
对学习和同伴交
往为主要任务的青少年来说,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剥夺了其培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的精力,同时学习成绩等等的下降会加剧对手机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造成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应对校园和家庭关系挫折失败、可能是通过对手机的占有向家长老师表示反抗、也有可能是行为习惯的不良,总而言之不同原因不同措施,家长还是及时找医生帮忙吧。最后,送给各位家长一段话:
除了保护孩子身体上不受伤害,有衣有食之外,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也需重视起来。
寻常对待在社会规范和家庭原则内的正常叛逆,略有越轨也需郑重纠正。但若发现孩子长期的偏离常态,可能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自行纠正不仅无效而且可能加剧问题,尽早找专业人员介入才是解决之道。
青少年成长不易,家长养育之路任重道远。
文章 孩子叛逆怎么办——写给家长的心理指南
陈素珍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文章 抗抑郁药物有依赖性吗?——给那些正在或准备治疗的患者
陈素珍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文章 如何发现抑郁症,抑郁症要治疗多久,抗抑郁药会成瘾吗?
陈素珍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