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吕怀宝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什么病?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什么病?

近日跟人民医院的几个朋友小聚,无意间谈论到疾病治疗的话题。一位内科医生说最近遇见一个比较缠手的病人,是一位中年女性病人,最近一月来反复到医院内科门诊看病,说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今天来看说胃难受,把胃部的各项检查都做过以后,结果一切正常。没过几天她又来了,这次说她的病转移到肺里了,说自己喘不过气来,憋得慌,但是从面部根本看不出有憋喘的表现,又是一通检查,结果同样是正常的。但是患者仍然认为自己有病,说只是现在还查不出来,后来又出现头痛等表现,如此反复多次。这位同行说,从我 6、7 年的内科工作经验来看,这个病人肯定是你们精神科的疾病。

我跟她说,哥们你说的一点不错,她确实是我们精神科的病人,你把她介绍给我们精神科就对了,不过现在这种病人大部分都游走在综合医院的内科门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仍不见好转,内科医生建议他们到精神科治疗,但患者大多否认自己是精神科疾病,抱怨医生医术不行,然后到急诊科、心内科或者神经内科治疗,最后没有办法了,不得不到精神科治疗,可是大多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使疾病进入慢性化阶段,不仅增加了疾病本身的治疗难度,同时也浪费了医疗资源。

读者不禁要问,这位女士得的是什么病?她得的是一种叫做躯体形式障碍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患者表现为持久的担心或者相信自己得了某种躯体疾病,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的结果都是正常的,虽然内科医生反复的说明解释,仍然不能打消病人的担心。即使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疾病,该种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也远远不足以解释患者感受到的痛苦和焦虑。此类病人症状的发生,大多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艰难处境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并且病人在社会、人际交往或者家庭行为方面一般都存在严重的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该类疾病的统称,它又包括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疑病症等类型。1、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的症状可以涉及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2、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是以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紧束感或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呼吸困难、尿频等,并且没有证据表明病人所忧虑的器官或者系统确实存在结构或功能紊乱。3、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是一种没有相应躯体病变并缺少器质性疾病的病理变化,持续、严重的疼痛。4、疑病症是病人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过分关注,认为自己可能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各种客观检查的正常结果和医生的解释都不能打消病人的疑虑。此类疾病治疗上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且治疗起来要系统、规范、按疗程治疗,治疗手段主要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据统计躯体形式障碍这一类疾病的首诊误诊率接近 80%,笔者以为,造成误诊以致错过最佳治疗期的原因是因为大众对此类疾病知识的欠缺,因此加大此类疾病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得广大群众对该类疾病有科学的认识,倘若不幸患上后也就能在第一时间到正确的地方寻求到正规的治疗,为治疗抢得先机。

(精神疾病大部分是慢性疾病,一旦患病家属跟患者都要受到来自经济、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并且会因反复住院、长期服药而致贫,导致他们长期生活在有形无形的压力下,他们非常需要社会的关爱。我想为精神疾病的科普做一些工作,希望各位网友看到此文章后能够关注转发出去,让更多的病患得到规范的治疗,让更多的人了解精神疾病,让更多的精神病人得到关爱)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情绪像过山车,一会在山峰一会在谷底,这是双相情感障碍!

大家好,我是吕医生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叫做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者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的精神障碍。 病人在燥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病人可能出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无忧无虑,乐观热情,他们的情感高涨,可以有相当高的感染力。有时病人的情感高涨表现不典型,可以表现容易因细小琐事而大发雷霆,严重的可以有冲动,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此外,还表现讲话显得急促,语速比平时明显加快,言语增多,好像有满脑子的话,要赶快倾诉出来,活动明显增多,难以安静,不断计划,整日忙碌,爱交往,凑热闹,与人一见如故,爱开玩笑,爱管闲事,容易冲动,行为鲁莽,不计后果,花钱大方,挥霍摆阔,不负责任,还有的精力充沛,睡眠减少,性欲亢进,等等。 抑郁发作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悲观意志行为减退,三低症状为特征,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严重的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常有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赶到思路闭塞,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主动的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自我评价低,自责或者后悔,常常有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病人存在认知方面的损害,如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学习困难,生活懒散,被动,常常独自坐在一旁,或者整日卧床,不修边幅,日常生活料理需要他人督促,等等抑郁的表现。 之所以叫双相情感障碍,是因为这类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躁狂发作相和抑郁发作相的表现,就像磁铁的两极一样,这两种临床相的症状完全相反,有天壤之别,病人形容自己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躁狂发作时在山峰,看见鸟语花香,阳光明媚,在抑郁发作时,情绪却跌入谷底,黯淡无光,昏暗低沉。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是多种多样的,有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或者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混合迁延性,或者情绪像潮水一样潮起潮落性。并且如果病情多次反复发作,会出现发作的频率加快,病情越发复杂等现象。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的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致残风险,一定要引起重视。 好的,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是吕医生,咨询精神心理问题,可以找吕医生!

吕怀宝

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

126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疾病是脑子缺乏一些激素,能直接静脉注射这些药治疗吗?

大家好,我是吕医生 目前临床上精神疾病的病因还是停留在假说的层面,例如精神分裂症是多巴胺亢进假说,抑郁症是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低下假说,从而通过这些假说,研制出了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 既然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是脑内的多巴胺亢进,或者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低下导致的,那么能不能直接给这些病人注射多巴胺或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来治疗这些精神疾病呢? 答案是不能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必须进入脑组织,才能发挥治疗作用,但是人体对自己的脑组织有着很严密的保护措施,这就是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的一个屏障叫做血——脑脊液屏障,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肌肉注射多巴胺五羟色胺,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因为它们都不能通过血液——脑脊液屏障进入脑组织,所以就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血液中是有多巴胺、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但是它们的多少只反映脑组织以外的外周组织的情况,并不能反映脑组织中这些激素的含量的多少。 对人体来说,药物都是来自身体外的异物,因此都会被排除在血液——脑脊液屏障之外。 所以不论是多巴胺五羟色胺,还是去甲肾上腺素都进不了脑组织,都不可能作为药物来直接治疗精神疾病,我们只能利用能够影响他们代谢,并且又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去替代他们起到治疗精神疾病的作用。

吕怀宝

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

12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精神病药有依赖性吗?

患病后要服用药物治疗,在询问医生药物用法时我们往往有很多的顾虑,问东问西的:大夫,这药有副作用吗?这药需不需要忌口?这药有依赖性吗等等不一而足。在精神科也是如此,可是患者和家属比较关心的是另一个话题:抗精神病药有依赖性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精神科药物的种类。目前精神科临床上常用药物以下几个大类: 1、抗精神病药,顾名思义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2、抗抑郁药;3、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双相障碍等的药物;4、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药,也就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5、抗痴呆药,指的是治疗各种类型痴呆的药物。6、镇静催眠药,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安眠药。 其中精神分裂症有慢性迁延反复加重慢性化的特点,而抑郁症、双相障碍、多动症等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老年痴呆更有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病程。服用这些药物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治疗,控制精神症状,防止复发。所以服用这些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精神症状,而不是因为患者对这些药物有依赖性。 谈到有依赖性的药物就不得不说镇静催眠药,目前市面上用来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有传统的苯二氮卓类的药物(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安定),再就是以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等药物为代表的新型安定类药物。这些药物多少都有依赖性的特点,其中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最强。服药物这类药物超过一个月就会容易产生依赖性,所以除非失眠较重或者年龄较大的病人外,失眠病人原则上不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果临床上服用的话也不要超过一个月,等失眠改善控制症状后,就应换用其他副作用小的药物。所以受失眠的困扰的网友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吕怀宝

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

12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