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达到了2.45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基石,包括有运动、减重、健康饮食、保持心情愉悦等。那么不同的干预措施对血压分别有何影响呢?
1.坚持锻炼
当下除体力劳动者外,大部分上班族几乎都养成了久坐的生活方式,对着电脑坐着往往就是一天,因此,建议每周5次及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持续30-60分钟。对于高血压患者,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对血压有相似的有益作用。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耐力运动(也称为有氧运动)、阻力运动(也称为力量运动)或二者组合在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是相似的。
运动降低血压的机制包括:
(1)运动有助于减少内脏脂肪量,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2)血管结构:定期运动对动脉重构具有良好的影响,可减少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3)血管功能和氧化状态: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增加NO的生物利用度,刺激血管扩张(NO和前列环素)和血管生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物质的释放;
(4)定期锻炼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循环CRP水平;
(5)运动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和降低SNS张力,改善动脉压力反射控制,降低血压。
2.控制体重
降低体重一直被认为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主要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建议所有肥胖和超重患者减重,将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身高2)控制在<24;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荟萃分析发现,超重(BMI在24-28之间)或肥胖者(BMI>28)将体重降至正常水平分别可以将高血压发病风险降低24%-40%和40%-54%。无论是否患有高血压,体重每降低1k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约1 mmHg。
体重管理降低血压的机制包括:
(1)减少内脏脂肪,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代谢紊乱;
(2)降低肥胖患者的RAAS活性;
(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4)减少促炎性脂肪因子的释放;
(5)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SNS活性。
3.口味清淡
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措施,建议每日食盐(氯化钠)摄入量控制在<6g,钠的摄入量<2.4 g/d。
日常生活中控制钠盐摄入具体措施包括以下这些:
(1)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2)避免或减少食用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3)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控制钠盐摄入。
另外,限制钠盐摄入的同时建议增加钾的摄入量,具体措施包括:
(1)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橙汁等)的摄入量;
(2) 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
荟萃分析发现,控制钠盐摄入和血压之间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每降低100 mmol钠的摄入,可使收缩压降低7.7
mmHg,舒张压降低3.0 mmHg。
4.合理膳食
建议高血压患者和有进展为高血压风险的人群,平日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如蛋糕、甜品、红肉、油炸食物等)。
既往人群调查研究发现,DASH饮食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DASH饮食富含新鲜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和坚果,富含钾、镁、钙等微量元素及优质蛋白和纤维素。高血压前期或1级高血压患者采用DASH饮食与常规饮食相比,血压降低幅度显著增加。
5.滴酒不沾
建议高血压患者滴酒不沾。大样本荟萃分析显示,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发生率和死亡风险升高。过量饮酒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
6.睡眠充足
人体血压有昼夜节律变化,正常人群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为勺型血压,即夜间平均血压较白天平均血压低,降低幅度为10-20%,若人体昼夜节律打乱,会引起血压调控紊乱,进而出现反勺型、非勺型、超勺型等昼夜血压形态变化。荟萃分析发现,短时间(≤5小时)和长时间(≥9小时)睡眠均与血压水平升高有关。改善睡眠、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对维持血压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剥夺引起血压升高机制:
(1)睡眠不足或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会增加生长素释放肽水平,增加食欲,进而导致体重增加;
(2)睡眠不足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
(3)睡眠不足容易引起动脉僵硬度增加、氧化应激和全身炎症状态;
(4)长时间失眠容易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增加 SNS活性。
7.心情愉悦
建议高血压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对于长时间处于焦虑和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必要时可采取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缓解焦虑和精神压力。压力和/或焦虑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荟萃分析表明,心理社会压力与高血压风险增加相关。
8.远离香烟
吸烟通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受损、动脉僵硬和非感染性炎症等多个机制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吸烟还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在短期内导致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