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刘莎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1********541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精神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1624
接诊人数
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知己知彼,早诊早智~9月阿尔兹海默病宣传月义诊活动

为了响应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月的主题:“知彼知己,早诊早智”,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老年团队将于9月17日-9月30日(周五至周一)开展线上义诊活动,聚焦普及相关知识,早期疾病筛查和诊断,科普宣教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从多方面对阿尔兹海默症进行解读,用线上义诊诠释“知彼知己,早诊早智”的主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百姓健康。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19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抗焦虑抑郁治疗需要多久?-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科患者常见的10个服药误区-解答很多患者对精神科药物的担忧

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定期复诊让精神科医生评估药物疗效,并调整药物剂量,以便对全程治疗进行规范化的指导,这对患者能否痊愈,将来是否复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医生反复嘱咐,但许多患者往往基于某些考虑,在就诊一次后就不再复诊了,这极大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而阻碍患者复诊的常见误区如下: 误区一:“是药三分毒”,尤其是这种精神科的药物,对大脑刺激性太大,听说能把人吃傻,所以是不能长期吃的。 其实,最伤大脑的是精神疾病本身,长期的抑郁、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可以直接引起认知功能的降低,大脑海马体积的缩小,这对大脑的“刺激”是毁灭性的,而药物可改善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下降。 误区二:吃了几天药后,出现恶心,头晕等,认为自己不适合吃药,还是不吃了。 实际上,少数抗抑郁药服药初期会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头晕,头痛,心悸,震颤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会在服药后一至二周内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如果自觉副作用明显无法忍受,可基于原有医嘱的药量进一步减半或减到四分之一,然后缓慢逐渐加量,这样基本就可以避免明显的副作用了。 误区三:吃了几天精神科的药,感觉症状更重了,看来我得的不是这种病,是医生诊断错了。 这常常发生在焦虑的患者的身上,服药初期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是很正常的,像心悸、惊恐等感觉变得更明显,通常,缓慢加量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药物起效最少需要二周,等两周后效果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也就自然消失了。 误区四:我吃了一段时间药,感觉所有症状都消失了,自己恢复正常了,就没必要再治疗了,也不用去医院了。 事实上,精神科的所有疾病都可能复发,而维持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所以无论是抑郁、焦虑、强迫或是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均必须经过维持治疗才能防止复发。刚刚好转就停药是不可取的,这样使得症状很快再次出现。 误区五:吃了药就好,不吃就犯,这药有依赖性,所以不能吃药。 在实际临床中,痊愈后足量维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复发,而维持的时间因病情而异,有的需要3个月,6个月,有的需要12个月,24个月,达到既定疗程后可逐渐减药、停药,这样再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误区六:认为西药治标不治本,没法儿去根儿。 上文提到,维持治疗,可以预防复发,把复发几率降到最低,即使这样,但总会有人复发。中药,也许对轻度的抑郁焦虑是有效的,但目前,对很多心理精神疾病并无显著效果,更不要提“去根儿”了。所以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误区七:吃药后病情好转了,想尽早减少药量。 为预防复发,精神科中多数疾病是需要足量维持治疗的,也就是当诊断为某种精神科疾病后,精神科医生对于此疾病的全程治疗是有一定规划的,所以尽早减少药量的想法多是出于对服药的种种顾虑,也包括在上文提到的误区中。 误区八: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感觉没有任何好转,看来吃药解决不了问题。 首先,起效时间一般需要2周,有时还会延迟到一到二个月,而且抗抑郁抗焦虑药的有效率在2/3左右,总有人会吃某些药无效,但这绝不代表所患的疾病是无法治疗的,一种药物无效,我们常常会合并用另外一种药或直接换其他药物,或合并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等,之后往往会出现效果。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因为心理精神障碍对人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医生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仍然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误区九:抗精神病药物能解决一切。 很多精神科的患者或家属一直认为只要遵照医嘱,就能彻底治好精神疾病,但他们从未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尤其是神经症、应激性精神障碍等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也是精神科疾病有别于躯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在就诊过程中,患者或家属常不愿意提供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心理因素,认为医生只要给他们用开些药,就可以帮助患者解除失眠、烦恼、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殊不知,药物虽可缓解一些症状,但必须与心理治疗相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误区十:频繁更换医生及药物。 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当处于急性期,即使及时地接受治疗,症状可能也不会立即好转,因为药物起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大约为2~4周,此外,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躯体疾病等。每当这时,因患者家属求愈心切,就会对医生产生怀疑、指责,甚至对治疗进行不合理的干预,频繁的更换医生。当有些家属听说某药对某病有特效时,又会要求医生给病人换用此药。而精神科用药有其规律,一般药物足剂量足疗程应用无效后,才考虑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去医院就诊复诊前应该准备什么?-第一次复诊准备提醒

本期内容:去医院就诊前,你必须知道的3件事 第一点:身份证,一定要带患者本人的身份证,并携同患者一起来就诊,带好既往就诊资料;第二点:携带家人或者在朋友的陪伴下就诊;第三点:您想寻求什么样的帮助,您想和医生进行怎样的交流,那么更重要的是您迫切需要得到的那些帮助,和既往的一些病史情况,提前都做一个归纳和概况。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评估为焦虑抑郁还能正常工作学习吗?-解答患者疑问

本期内容:抑郁症患者还能正常上学工作吗? 焦虑抑郁状态不等于焦虑抑郁症,得了抑郁焦虑症也不是代表您就不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那么能否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还是根据您的现实的情况,来进行判断。很多的抑郁症患者会产生,消极,悲观,难以应付正常的学习工作的一个状况,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会建议您来进行一个调整,那么同时需要家属的陪伴。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58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为什么我会焦虑抑郁?-消除很多人对自己得精神疾病的怀疑

本期内容:为什么我会抑郁焦虑 抑郁焦虑跟你的身份地位,有没有钱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抑郁症一定是一个精神心理的一个感冒,不是说我外界的环境都好,我就不会得这个病,它和你的遗传,你的环境,和你的性格都有关系。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抑郁症患者最想听到的3句话-关怀患者,表达同理心

本期内容:抑郁症患者最想听到得三句话 1、你不必苛求成为自己理想当中的那个人,做自己就好;2、或许我真的无法设身处地的理解你,但我会一直默默的陪伴你,陪在你身边;3、如果你已经奋斗的很辛苦了,那么就放空自己,不用那么很努力了。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很丧?很emo?抑郁发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介绍抑郁症的表现

本期内容:抑郁发作是种什么体验 抑郁症最主要的三种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每天情绪都很平淡,甚至觉得自己活的很丧,很想躺平,没有一点动力,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你是不是可能存在情绪低落,但是你自己主观却没有认识到。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缓解焦虑的6个小妙招-提供实用帮助,增加人文关怀

本期内容:6个小方法缓解压力的心理 1、凡是看淡,看淡你周围所处的一切艰难环境;2、时刻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保持自己心态的平和;3、多接触大自然,多进行户外运动;4、保持身体的健康,你的心灵和你的身体健康,始终是密切相关的;5、适当的冥想,放空自己,想想自己正在干什么,以及计划要干什么;6、将你的想法和感受写在纸上,当写在纸上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现,事情其实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62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改善情绪的运动处方:让身体和心灵一起动起来!

本期内容:改善情绪的运动处方 在疫情防控的这个形式下,大部分人居家隔离,这个长期的这种在密闭环境当中,我们本身就特别容易引发人的这个焦虑、抑郁的情绪,我们通过健身,通过这个出汗,可以增加我们大脑内体内多巴胺的一个释放,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我们在居家隔离的这种空虚感,或者是无聊的这种感觉,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刘莎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8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3条记录共4页
刘莎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1110 次
总文章 33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109 次
患者评价 1112 个
获得锦旗 1 个
入驻时间 2020-02-18 11:49:02
刘莎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 个
医德高尚
1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