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不想睡觉的腿——谈不安腿综合征
“大夫,你说我咋回事?这么大年纪了还梦游,睡不好觉,白天头昏脑涨的,打听了好多人,最后女婿找他同学打听,才知道咱这能治我的毛病。你快给我看看我这到底什么病?” 进到我的诊室,我还没开口,李师傅就说了一大堆。我请他坐下,让他慢慢讲自己的情况。 李师傅今年58岁,身体一直很好。但是半年前却出现了奇怪的症状,就是双腿睡前发痒,像有蚂蚁在爬,说不出的难受,一躺下格外厉害。于是就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明明眼睛困得睁不开了,一躺到床上,腿就痒得躺不住,非得起床活动活动才舒服些。一夜倒腾这么几次,白天就觉得头昏脑胀,瞌睡连连。并且症状有持续加重的趋势,发痒的感觉向全身蔓延,胳膊,后背也开始痒起来。没办法,一开始自己挠,后来老伴帮着挠,再后来不愿夜里叫醒老伴,一般的痒痒挠已经不能缓解那种彻骨的痒感,就自己拿着个笤帚自己挠。那种痛苦简直让李师傅觉得生不如死。但白天除了瞌睡,痒的感觉倒不明显。问村里和镇上的医生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上来。这么扛了几个月,因为长期晚上睡不好,一夜只能睡3-4个小时,白天总是打瞌睡,又不敢吃安眠药,怕上瘾,最后不上班了,在家休息。但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李师傅害怕了。 一个月前的晚上,李师傅好不容易睡着,醒来却发现自己站在家里的平房顶上,自己不知道是怎么上来的。当时吓出一身冷汗。后来老伴就格外留心。但这种情况再没发生过。家里人也就不以为意。2天前,李师傅又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站在厨房里拿着一把菜刀,三更半夜的,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进的厨房,自己要拿刀干什么。家里人也觉察到事情的严重性,认为得了梦游症。女婿找在经区医院工作的同学打听,才来到我们睡眠医学科就诊。 详细了解了李师傅的情况,发现李师傅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梦游问题,还有身上发痒的症状,睡眠差,影响白天正常的工作。于是为其做了多导睡眠监测,发现腿动指数达到57,属于严重的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综合其临床表现,考虑诊断“不安腿综合症”。结合他的梦游症状,我们制定了综合的治疗方案。在用药的当晚,李师傅就说身上发痒减轻了许多。两天以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继续加大药物剂量后,经过系统治疗,李师傅身上发痒的症状基本消失,睡眠好转,又着急去上班了。 至今李师傅出院已经有几个月了,每个月按时复诊,药物已经减量,睡眠良好,情绪稳定,工作状态很好,也没再出现梦游的情况。家人表示非常满意。 目前认为,不安腿综合征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家族史,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孕妇或产妇、肾脏疾病后期、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主要表现为发生于下肢的一种自发的、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异常感觉。以小腿腓肠肌最常见,大腿或上肢偶尔也可以出现,通常为对称性。患者常主诉在下肢深部有撕裂感、蠕动感、刺痛、烧灼感、疼痛或者骚痒感。患者有一种急迫的强烈要运动的感觉,并导致过度活动。休息时出现症状,活动可以部分或者完全缓解症状。正常情况下,夜间卧床时症状变得强烈并且在半夜后达到高峰,患者被迫踢腿、活动关节或者按摩腿部,患者往往形容“没有一个舒适的地方可以放好双腿。”严重者要起床不停地走路,方可得到缓解。失眠是其必然的结果,大多数患者伴发有睡眠中周期性肢体动作。PMS是发生在快速动眼相睡眠期的腿部刻板的、重复屈曲动作,可将患者惊醒。由于夜间睡眠障碍,导致患者严重的日间嗜睡,工作能力下降。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基本以临床症状为主,但辅助检查对其确诊有着很大的帮助,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入睡期间的肢体活动、夜间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客观指标。 李师傅就是采用了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后采用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快速缓解了症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153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怕失眠
健康心理与良好睡眠这二者密切相关,休戚与共。当我们的睡眠出现问题时,很容易伴有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不好。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直接关系到我们第二天的工作状态。如果我们前一天没有睡好,第二天情绪就很容易急躁,在和周围的人相处,尤其是和家里的亲人相处时表现得特别没有耐心。如果长期睡眠障碍,会引发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等躯体问题。因此,睡眠与精神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睡眠问题。 一、常见的睡眠认知行为误区: 有的患者虽然因为失眠来就诊,但经过医生的询问,发现他们对睡眠的认知是有误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忍受失眠,讳疾忌医 很多人听说治疗失眠的药很可怕,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对大脑有损害,宁可忍着也不去看医生。长此以往,患者的体力、精力和情绪的稳定都会下降。原本只是简单的失眠症,但慢慢的有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 2日思夜想,把睡觉当任务 睡眠像吃饭喝水一样,本来是常人一个简单的习惯,但是失眠的病人会把睡眠当成一个任务。从早上就会想,今天晚上几点睡,用什么样的睡姿,睡前吃什么药,一整天都会被睡眠问题所困扰,不停地去思考。可以想象,当他的意识被这种不良思想占据的时候,睡眠质量更不会好。最可怕的不是失眠而是怕失眠,如果一个人特别害怕失眠,他一定有失眠问题。 3呼噜响,睡得香 有人说自己整晚都在睡,家属也发现他晚上呼噜很响、睡得很香,但白天却昏昏沉沉,像是没睡够。这是因为,呼噜比较响是由于病人气道阻塞,原因在于肥胖、脖子短粗等多种情况,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大脑会缺氧。如果一个人晚上长期处在这种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会觉得自己根本没睡着,或者是在做梦,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他都知道,长期处在大脑缺氧睡眠障碍的情况下,脑细胞也会受损伤。对于这类失眠患者,需要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缺氧程度和呼吸暂停指数进行诊治。 4玩电脑玩手机,困了再睡 准备睡觉时,大脑皮层应该慢慢安静下来。看电脑玩手机,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会使大脑皮层部分兴奋,影响睡眠。 5不敢用药,觉得药物都有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安眠药具有依赖性,吃了就停不下来,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现在医药科学发展很快,很多药物对身体没有依赖性,可以很安全地使用。不能否认,如果没有合理的使用可能会造成依赖,但如果病人定期来看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合理、适量的用药,是不会成瘾的,更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6随意用药,只要睡着就行 有的患者,随便吃药,看不同的医生,去不同的医院就诊,把不同的药物叠加起来使用,目的是只要能睡着就行,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随意用药比不用药的问题还可怕。很多安定类的药物从药理机制上来讲是非常接近的,合理使用一种药物的时候是在使用剂量的区间内,但合并使用相当于超量使用,会给肝脏、肾脏造成负担,长期使用会严重影响大脑记忆力 7不找原因,只求方法 有人失眠了不找原因,只求方法。失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人因为环境的原因,有人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有人因为抑郁症、焦虑症引起失眠。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医生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首先要找原因才能去求方法。 二、失眠了该怎么办 失眠之后,第一步就是要找原因,然后找方法。找到方法,失眠问题得到解决后,还要防止失眠的反复。 1找失眠的原因 环境因素: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失眠的问题,如环境变化、倒时差等。 心理因素:常见的心理因素包括由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导致失眠,或是和人吵架生气等导致晚上睡不着。 身体因素: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不好或者长期卧床体质较弱而导致失眠。身体因素导致的失眠,建议病人首先治疗疾病,病情得到了控制,失眠可能就会很大程度得到缓解。 药物因素:类似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失眠。如果影响特别明显的话,建议首先和医生协商是否可以换药。 咖啡、茶:建议失眠患者戒掉咖啡、茶等导致失眠的饮品,如果实在戒不掉可少用,尤其在中午以后就不要再饮用。 2找治疗方法 行为调整:睡眠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人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当睡眠习惯不健康的时候,自然而然产生失眠问题。因此调整睡眠的行为习惯很重要。 相关疾病治疗:如果病人身体上有相关的疾病导致失眠,需要先治疗这些疾病。 药物治疗:如果病人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焦虑症伴有的失眠,或者确实有失眠症,需要找医生就诊,通过科学地用药,治疗起效快、稳定,可以很好地缓解失眠问题。 心理治疗:对于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不能简单的靠药物进行治疗,要配合心理治疗,找到影响情绪的心理因素。患者心情放松了,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最后还要通过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稳定相关疾病、合理用药来防止失眠的复发。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15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睡不够8小时就是失眠??
马上就是国庆节了,我们将同时迎来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本来是举家欢乐的日子,可是,很多人却要面对一个痛苦的事实--睡不着觉!! 前几天在门诊碰到这样一位60岁的女士,说自己失眠了,担心得老年痴呆。我问她每晚睡几个小时,她说“反正睡得少,你给我个好方法,让我多睡点,我害怕脑子休息不好。”我再详细问,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答晚上九点躺下,九点半能睡着,早上四点半就醒了,睡不到天亮,睡不到8个小时,她认为自己失眠了! 7个小时的睡眠,对一个60岁的中老年女性来说,到底是不是失眠呢?我们到底要多少时间睡眠?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的这项实验。 研究人员聚集了48名健康的男女被试者。然后将Ta们分为四组,第一组抽到最倒霉的签——3天2夜不睡觉。第二组每晚睡4小时,第三组每晚睡6小时,第四组每晚睡8个小时。后三组的4、6、8小时睡眠模式需要维持两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对被试者进行体能和精神表现的测试。 在实验期间,每晚睡眠为8小时的被试者没有表现出认知下降、注意力缺失和运动机能下降,而睡眠为4小时和6小时的被试者则日趋下降。其中睡眠为4小时的小组表现最差,但睡眠为6小时的小组也没好到哪儿去。最后实验发现有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首先,睡眠债(sleep debt)是会累积的。研究人员告诉我们:“睡眠债具有随时间累积的神经生物学成本。”实验第一周,每晚睡眠为6小时的组里有25%的人会不定时打瞌睡,到了第二周以后,他们的表现和第一组2天没睡觉时的表现差不多。我再重复一遍:如果连续两周每晚只睡6小时,你的精神和体能会下降到连续48小时没睡时的水平。 第二,被试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下降。当被试者给自己评分时,他们相信表现下降只是暂时的,之后会慢慢恢复。事实上,他们的表现一天比一天糟糕。换句话说,面对“睡眠剥夺”我们并不能判断自己表现能力的下降,即使我们自身在经历这个过程。在现实世界中,明亮的办公室、社交谈话、咖啡因,以及其他各种因素都会让你感觉完全的清醒,即使你的实际表现并不佳。 据研究人员估计,仅在美国因“睡眠剥夺”而导致的低效能让企业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华盛顿州立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Gregory Belenky说:除非你所从事的工作不需要太多思考,否则你得到更多的清醒时间,付出的是工作效率降低的代价。 另一项根据挪威和台湾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足够的睡眠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但不包括过多的睡眠。睡眠超过8小时的参与者的冠状动脉心脏疾病死亡的风险比每晚睡6-8小时的参与者高53%。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风险仍增加28%。因此,睡眠时间不是越多越好,它与每个人的基础睡眠时间、身体状况、脑功能状况、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下面是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的睡眠时间,供大家参考。 本表共分九个年龄段,图片中间深蓝色部分数字是推荐的睡眠时间,上下浅蓝色部分数字为睡眠的上下限,长期多于上限或少于下限的睡眠时间对身体健康都不利。 看了这篇文章,对照一下这张表,你的睡眠时间达标了吗?如果没有达标,找一下原因,睡眠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呵护自己的健康,是节日里最爱自己的表现。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153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失眠还是嗜睡?——谈睡眠节律紊乱
最近几天,睡眠门诊接连接诊了几位睡眠不好的年轻患者,有中学生,大学生,也有刚工作的职场新人。他们共同的诉求是“睡不着觉”,所以来看睡眠科。 经过问诊,发现他们都存在入睡困难。就是躺在床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短者 1 个小时,长者 2-3 个小时才能入睡。本来上床就晚,多在半夜 12 点左右,再折腾上 1、2 个小时,第二天按时起床上学上班几乎是不可能的,被家人和各种铃声强迫叫醒后,白天也是萎靡不振,呵欠连天。如果睡到自然醒,会到第二天中午才能醒来。严重影响白天的学习和工作,本人也感到痛苦,于是来看睡眠门诊了。 再进一步详细询问,发现这些年轻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睡不着“不是天生的”,是最近半年到两年之间发生的,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之前睡眠都很正常;二是近期的学习工作压力大,比如学生面临高考或刚上高中的适应困难,刚工作年轻人的职场压力较大;三是睡觉前看手机。所有的来诊者都有躺在床上看手机的习惯。本来还想睡,越看越清醒;有些看不完一篇网络小说,或者玩不完一局游戏就无法入睡。这样的习惯持续了至少几个月的时间。久而久之,就拿着手机睡不着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难道手机真的对人体 “有辐射”? 研究发现,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PAD 等发出的短波光(或者“蓝光”)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物节律,引发睡眠问题。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比较了入睡前读电子书和印刷书对睡眠差异的影响,与阅读印刷书的受试者相比,阅读电子书的受试者表现出入睡困难、夜间睡意降低、生物时相、褪黑素分泌降低等现象。 既然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人的睡眠影响如此之大,我们该怎么做呢?人体的生物钟真的那么神奇吗?为什么要规律作息? 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是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等三位教授,他们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分离出一个能够控制生物节律的基因,从而在分子层面较好地揭示了细胞内生物钟的工作机制。 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例如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当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时,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马上反应出不适,比如乘机穿越数个时区导致的“时差”。此外,还有迹象表明,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开始出现偏差时,我们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从睡眠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物钟的,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不夜城”成为现代化的标志,熬夜也成为时髦现象。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大都不在午夜 12 点以前睡觉。玩游戏、看手机、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熬夜学习、各种加班,成为熬夜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由此导致的睡眠相关障碍日益增多。现在失眠的发病率高达 38.2%,与此不无关系。 睡眠节律紊乱的调整方案 这几位年轻人经过多导睡眠监测,发现他们的睡眠入睡潜伏期明显延长,睡眠时相延迟,总睡眠时间增多,但深睡眠减少,睡眠结构紊乱。因此他们得的不是 “失眠症”,而是“睡眠节律紊乱”。据此为他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除了心理问题的解决,还要配合作息规律的调整,需要长期坚持。例如睡眠至少 1 小时内不看手机,可以看纸质版的书,听一些放松音乐,早上按时起床,白天适量运动等。必要时采用药物调整。 因此,为了保持身心健康,首先要做到规律作息,睡前不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青少年。一旦出现问题,及早就诊。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15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招人恨又离不开的“安眠药”,到底是个什么鬼
对众 多失眠者来说, “安眠药”真是即让人恨又扔不掉,就像翻了脸又感情特别深的情侣,复杂矛盾的心理一言难尽啊。比如这些诸多的担心和疑虑: “安眠药会上瘾啊!戒不掉就麻烦了!” “长期吃安眠药,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啊?” “吃安眠药后,第二天起床总觉得头昏脑胀,不清醒,这药是不是有问题啊?” 安眠药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洪水猛兽”,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安眠药,大多也是人云亦云。 那么,什么是安眠药呢?能让人睡着就是安眠药吗?可是有些感冒药吃了也会困哦!感冒药也是安眠药吗? 这是一条科学客观的分界线 传统的安眠药主要指的是苯二氮卓类药物,新型的助眠药物则包括非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其他助眠药。 1 苯二氮卓类药物 主要有氯硝西泮、地西泮(安定)、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此类药物为传统安眠药,主要副作用是易产生依赖性,第二天有“残留效应”,如头昏脑胀、肌肉松弛等不良反应。 2 非苯二氮卓类 是一类新型的安眠药,主要有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等,它的特点是起效快,依赖性较少,更安全,但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价格也相对更高些。 3 抗抑郁药 有些抗抑郁药也能改善睡眠,如阿米替林、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 4 抗精神病药 有时医生会给失眠者使用少量的抗精神病药,当然不是因为精神出了问题,而是抗精神病药的镇静作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主要有奥氮平、喹硫平等。 5 其它药物 其他安眠药如谷维素、褪黑素、某些中成药,都能辅助睡眠。 重点来了!失眠患者该选择哪类安眠药呢? 当然不能随便在药房买,也不能身边的亲戚朋友吃哪种我就吃哪种。而是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听从医生的指导服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哦! 另外,在服用安眠药的过程中,有任何变化或者不良反应都要及时向医生反馈。 最后的最后,服用安眠药时绝对不能喝酒。它们二者同时服用会促进彼此的功效,大大减慢呼吸,严重时甚至会致死。 希望大家对安眠药有个正确的认识,科学合理用药,才不会导致药物成瘾,治愈失眠。
张翠红
主任医师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155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5条记录共1页
张翠红医生寄语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从事精神心理工作已经37年,擅长失眠,焦虑,抑郁,强迫以及情感障碍类疾病的诊治和青少年学习问题,家庭问题的咨询与治疗。愿意以我的经验和技术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咨询方式,文字,语音,视频均可。晚上六点以后九点以前更方便。
张翠红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0542 次
总文章
5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748 次
患者评价
1951 个
获得锦旗
11 个
入驻时间
2020-03-17 14:55:05
张翠红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748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张翠红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1 个
医德高尚
5个
感恩有您
1个
济世良医
4个
医者仁心
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