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走马观花之泌尿系疾病:前列腺癌
前列腺属男性生殖系统,位膀胱下方,包绕尿道。大部分前列腺癌生长缓慢,部分可扩散至其他部位,常见骨和淋巴结转移。初多无症状。晚期有尿痛,排尿困难,盆腔和背痛,乏力(贫血所致)。多于50岁以后出现。危险因素有:高龄,家族史,种族。前列腺癌诊断依靠组织活检和影像学。需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治疗:密切监测,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预后:5年生存率(美国),99% 。 前列腺癌全球,2018年,新发120 0000例,2018年,死亡 359,000例。99%发生在50岁以后。除高龄,家族史和种族外,前列腺癌其他危险因素有:饮食,高加工食品,红肉,奶制品,低蔬菜,淋病感染, BRCA基因突变。 PSA用于前列腺癌筛查,提高诊断率,但对最终结果可能无影响,有争议。对 55 至69 岁,建议向患者告知是否行PSA检测。对预期寿命长者,适于行PSA检测。5α还原酶抑制剂,降低低级别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但对高级别前列腺癌无作用,故不建议用于前列腺癌预防。维生素和矿物补充对前列腺癌无影响。较多患者可行密切监测或等待观察。前列腺癌如限于前列腺内,可被治愈。骨转移者,止痛药,二磷酸盐,靶向治疗。前列腺癌预后结果取决于年龄,健康状态,进展情况。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不是死于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全球第二常见癌症,男性中是第5位癌相关致死原因。84个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癌症,发达国家多见。1980s和 1990s,因PSA检测,多个地区发病率急升。东亚和南亚最少发,欧洲,北美较多发,亚裔最少,黑人最多,白人居中。1988 -1992年,美国华裔年发病率是同期上海和天津中国人的15倍。 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症状,有症状时,多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相似:尿频,夜尿增多,排尿等待,尿细,血尿,尿痛。有研究示:三分之一者有上述症状。性功能方面症状,勃起困难,射精痛。转移症状,骨痛,椎骨多见,骨盆痛,肋骨痛。前列腺癌转移至脊柱可压迫脊神经,引起下肢无力,神经性排尿排便失禁。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 肥胖,年龄,家族史。肥胖者,死亡率增加34%,45岁以前罕见,平均诊断年龄,70岁。高血压者更易患前列腺癌。缺乏运动者发病率略高。血睾酮高者,发病率较高。前列腺癌发病与基因有关, 直系家属一人前列腺癌史,发病风险2倍,直系家属2人前列腺癌史,发病风险5倍。在美国,黑人较白人和西班牙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斯堪的纳维亚双胞胎研究示40%的前列腺癌发病与遗传有关。BRCA1 和BRCA2 突变与前列腺癌有关,其他基因有 hereditary prostate cancer gene 1 (HPC1), the androgen receptor和the vitamin D receptor。TMPRSS2-ETS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生长。 饮食方面, 水果和蔬菜对预防前列腺癌有限;红肉和加工红肉可能有更高发病风险;低血维生素D可能增加风险。叶酸补充无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风险。前列腺炎可能增加风险,性传播性疾病,衣原体,淋病和梅毒感染增加风险。2015年研究示,乳头瘤病毒与前列腺癌无关,2018年,另有研究示增加风险。橙剂增加前列腺癌术后复发风险,48%。过频射精增加前列腺癌风险,另有研究却认为降低风险。 前列腺属男性生殖系统,辅助产生贮存精液,成人前列腺3cm长,重20g,位于盆腔,膀胱下方,直肠前方,包绕尿道。前列腺液占精液的20%。前列腺分为外周区,中央区,移行区和前纤维肌肉基质,大部分前列腺癌发生于外周区和中央区,移行区约占5%。前列腺依赖雄激素,睾丸分泌的睾酮,肾上腺分泌的脱氢表雄酮,睾酮需转化为双氢睾酮作用于前列腺。前列腺癌可影响排尿,排精,极少情况下包括排便。前列腺癌转移至淋巴结,远处转移至骨。大多数前列腺癌为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可能为癌前病变。肿瘤发展侵入邻近器官,如精囊,直肠,通过血流和淋巴系统扩散。前列腺癌最常见转移至骨,淋巴结,侵入直肠,膀胱和输尿管下段。抑癌基因丢失, P53突变,其他抑癌基因PTEN和KAI1突变,与前列腺癌有关。70%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PTEN 基因丢失。RUNX2抑制癌细胞凋亡,故促进前列腺癌发展。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促进癌进展。 前列腺癌的诊断: 早期诊断可依PSA检测。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美国癌症学会,建议50岁以上者,由患者决定权衡利弊。诊断方法还有直肠指检,膀胱镜检,经直肠超声。确诊须前列腺活检。影像学检查:超声和MRI是主要的方法。MRI:正常,T2相,中央区和移行区均为低信号,二者间难区分,一般称为中央腺体,外周区为高信号,前列腺癌时,外周区为低信号。淋巴结病变,在造影后抑脂T1WI相表现清楚。MRI可判断前列腺包膜完整性。MRI引导活检较标准活检,检出率38% vs 26% 。MRI提供多参数报告, PI-RADS version 2 scoring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特异性73%,敏感性95%。前列腺MRI,对机器人前列腺切除术提供帮助,决定是否保留神经血管束,保护括约肌,评估手术难度。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 60%前列腺癌表现为低回声,40%表现为高回声或等回声,彩色多普勒,病灶表现为血供丰富。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活检,左右侧各3-6针,可在门诊进行,预防应用抗生素。 前列腺癌组织病理诊断:常用Gleason评分,Gleason分级有助于评估预后和帮助治疗方案制定,评分从2 -10,93%为腺泡癌。组织呈PSA染色阳性,确定转移病灶是否来源于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1%,不能用PSA诊断,转移快。生化诊断:转移时,碱性磷酸酶升高,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多提示预后差。BCL-2癌蛋白,升高时,提示雄激素非依赖肿瘤。 前列腺癌分期采用TNM分期系统,T1 and T2 ,癌变限于前列腺内,T3 and T4,癌变有转移。 医学专家建议对于早期低风险前列腺癌,不必用PET-CT,CT,骨核素扫描检查,上述检查可了解有无远处转移,骨转移时为成骨表现,与其他癌症骨转移的破骨表现相反。活检后,根据病理报告诊断与分级,对于高风险局限性前列腺癌,用PSMA PET/CT 确定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020年,有报告显示随机3期试验,比较Gallium-68 PSMA PET/CT与标准成像方法CT and bone scan,前者远优于后者,准确性92% vs 65%,治疗改变28% vs 15%,难确定病变7% vs 23%,辐射暴露10 msV vs 19 mSv。 前列腺癌的预防:饮食与前列腺癌关系资料少,鱼肉可能降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但对发生风险无关;蔬菜摄入可能降低风险;保持运动可能降低风险。 前列癌的筛查采用直肠指检和血PSA检测,但PSA检测面临过度诊断争议。The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55-69岁,是否行PSA检测,患者可听取医师意见。USPSTF建议70岁以上者无需PSA检测。美国CDC支持USPSTF意见。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和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不鼓励预期寿命少于10-15年男性行PSA检测,预期寿命长者也应权衡利弊。The AUA 建议55-69岁者,控制PSA检测频率,不要超过2年1次。英国,2015年后,PSA不是常规前列腺癌筛查项目。 前列腺癌的治疗:首先考虑是否需要治疗,低级别前列腺癌,生长缓慢,期待疗法,等待观察或积极监测。取决于前列腺癌分期, Gleason评分, PSA水平。其他因素:年龄,身体状况,个人意见。大部分前列腺癌诊断时,65岁以上,, 25%为70岁以上。如采用积极监测,定期行PSA tests, 直肠指检,重复活检,当肿瘤进展,应启动治疗。目的在于避免过度治疗及副作用,推迟治疗,对很大部分属生长缓慢,自限性患者有意义,不适于进展性前列腺癌。50 -75%前列腺癌患者死于其他原因,也无前列腺癌相关症状,限局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等待观察,结果无显著差别。 前列腺癌的积极治疗:外科手术,开放,腹腔镜,机器人。放疗:外放射治疗,短距治疗,冷冻治疗,高能超声聚焦治疗,用于限局性前列腺癌。激素治疗和化疗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放疗也用于小范围转移前列腺癌,激素也用于部分早期癌症。冷冻治疗,激素治疗和化疗可用于原治疗失败或癌症进展。Sipuleucel-T, 西普鲁塞T,癌症疫苗,可延长转移性前列腺癌生存期4个月。放疗失败,可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技术难度大,手术失败后,再采用放疗,并发症多。放疗和外科手术有类似结果。 前列腺癌的非外科治疗: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RPC),多西他赛用于CRPC化疗,中位生存期获益2-3个月。二线化疗药卡巴他赛,联合应免用贝伐珠单抗,多西他赛,沙利杜胺和泼尼松对治疗CRPC有效。免疫治疗sipuleucel-T CRPC增加生存期4个月,二线激素治疗药物,阿比特龙,增加生存期4.6个月,恩扎鲁胺,增加生存期5个月。TURP用于缓解梗阻症状。 前列腺癌的预后:美国,5年生存率,远处转移29%,限局性,近100%。 2012年,前列腺癌是世界男性第2常见癌,第6大致死肿瘤。
叶海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49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走马观花之泌尿系疾病: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源于肾脏近曲小管,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 占所有肾肿瘤的90–95%,男女比例1.5:1,60-70岁好发。主要治疗:肾脏部分或根治性切除。如早期,5年生存率65–90%。多数无症状。血尿,腰疼,腰腹肿块是肾癌三联症,是肾癌较晚表现。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肾细胞癌的症状和体征有肾癌三联征:血尿,腰痛,肿块。发生率10–15%,提示肾癌晚期。现多无症状,在体检或其他不适检查时偶然发现。其他症状有: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男性精索静脉曲张。肾外表现(副瘤综合征):与肿瘤的激素样物质分泌或机体的肿瘤免疫反应有关,约20%患者出现。包括高血钙,红细胞增多症,贫血,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压,低热,肝功能异常,继发性淀粉样变,血沉增快。 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有:生活方式(吸烟,肥胖,高血压);职业因素(接触化学品,石棉,镉,铅,含氯溶剂,石化产品,多环芳烃);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子宫切除女性发病率增加1倍;适量酒精摄入,可降低发病率。直系家属有肾细胞癌史者,增加2-4倍发病危险。基因相关疾病增加发病危险,遗传性乳头状肾癌,遗传性平滑肌肉瘤,家族性乳头状甲状腺癌,冯希佩尔林道病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镰状细胞病。获得性囊性肾病(透析后),发病危险增加30倍。 肾细胞癌的病生理:源于肾近曲小管,属腺癌。分2个亚种,散发型和遗传型。与3号染色体短臂的突变有关,也与肿瘤抑制基因(VHL和TSC)或癌基因如c-Met有关。 肾细胞癌的诊断:症状,体征和病史(风险因素),生化检验,查体(有无肿块)。影像学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超声,CT,MRI。 肾细胞癌分类:透明细胞癌60-70%,乳头状细胞癌 10-15%, 嫌色细胞癌 3-5%。 肾细胞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全血细胞分析,生化检验。可有肝酶变化,血钙升高。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上表现为肾脏实性占位,突出肾轮廓,边缘不规则或分叶状。85-90% 实性占位最后确诊肾细胞癌。囊性肾病变也可能是肾细胞癌。10%,肾细胞癌有钙化。肾脏囊性病变依Bosniak分级系统,1级,单纯肾囊肿;2级,分隔,钙化;3级,厚壁;4级,强化结节。3级和4级,肾细胞癌的可能性较大。增强CT是主重要影像学方法:区别囊实性,占位定位,分期,与周围器官关系,肾细胞癌转移(肾静脉,淋巴结,下腔静脉)。现在CT技术可在细胞层面进行诊断描述。超声在早期发现诊断有作用,可确定实性或囊性。经皮穿刺活检,有转移种植风险。如造影剂过敏,不能行CT增强,可行MRI检查。IVP现很少做。肾动脉造影可术前了解血管,肾动脉栓塞。 肾细胞癌分期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依AJCC美国癌症联合会TNM分期系统。 病理上肾细胞癌,大体标本呈黄色,分叶状,肾皮质,中部有坏死,出血和瘢痕。显微镜下,4种亚型:透明细胞癌75%, 乳头状癌15%, 嫌色细胞癌5%,集合管癌2%。肾细胞癌分级采用1982年,Fuhrman分级系统,grades 1, 2, 3, 4 细胞核分级法。
叶海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4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走马观花之泌尿系疾病: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治疗:如肾癌已扩散肾脏外,多种疗法,手术和药物。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对免疫治疗有效。密切监测和观察等待适用于小肾占位,高龄手术风险高者。 肾细胞癌的手术:根治性肾切除,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如肿瘤位于肾内,90%可获治愈。根治性肾切除应切除患肾,肾周脂肪,肾周筋膜,肾上腺,区域淋巴结清扫,腔静脉,肾静脉癌栓取出术。减瘤性肾切除术,转移瘤切除术,肾动脉栓塞术。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腹腔镜,手辅助腹腔镜,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腹腔镜冷冻和射频治疗适用于小肿瘤,不能耐受手术者,一般肿瘤小于3.5cm。射频时,组织温度高于50度。冷冻治疗探针含化学冷冻液。 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激发患者的肿瘤免疫,靶向治疗药物抑制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生长因子。主要药物有:贝伐单抗,阿昔替尼,苏尼替尼,索拉非尼,Nivolumab,Cabozantinib,Everolimus,Lenvatinib,Pazopanib,Tivozanib,Temsirolimus。白介素2,Interleukin-2 (IL-2)曾用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副作用大。 a干扰素Interferon-α现已少用。即将用于临床的免疫治疗药物有:atezolizumab, varlilumab, durvalumab, avelumab, LAG525, MBG453, TRC105和savolitinib。 肾细胞癌化疗只有4-5%的有效率,持续时间短。辅助治疗对肾癌无效。新辅助治疗,有争议,支持者认为可缩小肿瘤或降期有利于手术。25–30%肾癌在诊断时已转移,最常见转移至淋巴结,肺,骨,肝和脑,预后差。2008年,转移性肾细胞癌平均生存期是1年, 2013年,提高到22个月,此与靶向药物的应用有关,但5年生存率仍低于10%。放疗和化疗可缓解转移症状。 肾细胞癌预后,多因素影响,分期最重要。2001-2002,NCDB统计,5年生存率,1期,81%;2期,74%;3期,53%;4期,8%。分级,5年生存率,1级,89%;4级,46%。 肾细胞癌流行病学:男女比1.6:1,65岁后多发。亚洲人比白人低,非洲人最低,非裔美国人发病率最高。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
叶海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496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