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张煜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3********777

张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可处方
99%
好评率
2842
接诊人数
1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哪些症状出现需警惕大肠癌?

哪些症状出现需警惕大肠癌? 答: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临床上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警惕: 便血便血为大肠癌的主要症状,也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引起肠道炎症、粘膜血供障碍及机械刺激,导致粘膜发生糜烂、坏死、溃疡,甚至肿瘤破溃而发生出血。少量出血时,肉眼不易发现,而粪便隐血可阳性;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肉眼血便,或粘附于大便表面,可与痔疮混淆,这也是常造成大肠癌误诊甚至漏诊的常见原因。另外,大肠癌便血并不一定是鲜红色或是暗红色的,理论上,病灶越靠近肛门(即低位大肠)出血的颜色越鲜红,而部分大肠癌可位于右半结肠或回盲部(即高位大肠),此类病灶引起的出血由于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大便的颜色可类似于胃出血形成的黑便或柏油样便,也易误诊为“胃出血”; 腹痛和腹胀当肿瘤出现糜烂或继发感染时,相应的肠道蠕动增加并痉挛,可出现腹痛,往往是隐痛、钝痛或绞痛;而随着肿块体积的增大可造成肠腔的狭窄,可引起肠梗阻,如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停止等,在部分老年人群中,大肠癌的首发症状往往就是肠道梗阻的症状; 排便习惯性状改变如果无明显诱因(如旅行、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改变或服用药物等情况)下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时,甚至大便形状变细、带粘液等,需警惕大肠癌。出现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表面糜烂引起炎症、肿瘤体积增大造成肠腔狭窄或伴有肠道功能紊乱所致; 腹部肿块出现腹部肿块者往往提示病变已达中晚期; 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及消瘦前述大肠癌可引起血便,而出血隐匿、时间长者往往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等):右半结肠癌往往可引起发热;肿瘤消耗、慢性失血、营养不良等可出现消瘦;

张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155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怎么预防大肠癌?

怎么预防大肠癌? 一、生活及饮食习惯方面 低脂高纤维饮食高脂饮食被认为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防治便秘; 增加肠内正常菌群,能稀释胆汁酸等物质和致癌毒素;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能对抗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自由基; 水果中的果酸,在肠内能抗胆汁酸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预防结肠癌;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减轻及减少毒物与肠道粘膜接触的机会和时间 坚持锻炼,避免肥胖,增强体力,调整情绪,提高免疫功能,能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二、医学方面 高危人群积极进行大肠癌筛查 适当补充矿物质(如硒、钙等)和维生素(如 A、C、E、叶酸等) 若无禁忌,必要时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

张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15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哪些人群需积极进行大肠癌筛查?

哪些人群需积极进行大肠癌筛查? 答:据调查显示,我国大肠癌每年的新发病数平均以 3%-4%的速度增长;在上海,大肠癌居男性及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位。因此,早期发现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结合大肠癌的发病特点,下列人群需积极行大肠癌的早期筛查: 处在大肠癌发病高发区(如江浙沪地区)的 40 岁以上人群。研究发现,大肠癌的发病与年龄因素有关,40 岁以后大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 90%的大肠癌患者在 50 岁以上;而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地理分布特征,东南沿海地区(如江浙沪地区)高于西北等内陆地区; 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中有人患过消化道肿瘤。现已明确,大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据统计,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患有大肠癌的人群中;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 2-6 倍; 患过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或即使已经治疗(如手术、肠镜下电切)后仍需密切随访筛查。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或息肉)演变而来,大肠腺瘤(或息肉)高发人群的大肠癌发病率也高,有大肠腺瘤(或息肉)病史的患者较其他人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可高达 5 倍;大肠癌发生的危险性与大肠腺瘤(或息肉)的数目直接有关;从大肠腺瘤(或息肉)的病理学类型上看,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可达 40%-50%;而大肠癌或大肠腺瘤(或息肉)切除后吻合口处或其他部位仍可复发;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使胆汁及次级胆酸进入大肠,从而刺激肠粘膜增生,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肠道慢性炎症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及血吸虫性结肠炎等。它是由于肠道慢性炎症造成肠道粘膜反复修复,导致腺体及粘膜上皮的增生,而其中异常增生者可导致癌变。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较普通人群者高 5-10 倍,发病早、病程长及病变范围广泛者更易,如溃疡性结肠炎病史 20 年者大肠癌发病率可达 5%-10%,30 年者更可达 12%-20%;而血吸虫病过去在我国曾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血吸虫性结肠炎引起的大肠癌病灶往往位于肠道炎症与修复最显著的部位; 有盆腔放疗史者。盆腔放疗后可引起放射性肠炎,出现肠道粘膜糜烂坏死出血等症状,其中肠道粘膜修复可导致腺体及粘膜上皮的异常增生而引起癌变;而放疗本身亦可造成肠道粘膜细胞的异常增生。

张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15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 内镜下大都表现为食管粘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大多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即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影响病人睡眠。而部分患者胸痛以为“心绞痛发作”而至心内科就诊。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少数患者更表现为食管外表现,如干咳、哮喘至呼吸科就诊,咽部不适或异物感至五官科就诊等等。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目的是愈合食管炎、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基础,少食,每餐吃8成饱。抬高床头15~20cm可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以下措施可减少反流:戒烟、禁酒、降低腹压、避免系紧身腰带、肥胖者减轻体重、避免进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刺激性食品等。避免使用减低胃食管动力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钙离子拮抗剂、茶碱、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 药物治疗最主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最新的药物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也可使用中和胃酸药物及胃动力药物等。

张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14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所有的Hp感染者均会发展成慢性胃炎,15%-20%的Hp感染者会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90%以上十二指肠溃疡和75%以上胃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可预防消化性溃疡发生,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1%Hp感染者可导致胃癌/胃MALT淋巴瘤,其风险较未感染人群增高了2-6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将幽门螺旋杆菌(Hp)定为人类胃癌的I类致病原。 常用碳十三或碳十四呼气试验检测Hp,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无创伤性,特别适用于体检及Hp治疗后复查,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基层医院。 近年来Hp耐药率上升,传统三联疗法根除率下降,国内指南建议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建议14天,停药一个月后复查,首选呼气试验。

张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14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餐后上腹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不适,可伴有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如经检查排除如溃疡、癌症等器质性疾病,且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符合上述标准,即可诊断。它的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可以严重影响大家的生活质量。 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办?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病情,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可给予促进消化及胃动力等治疗,必要时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若伴有精神心理症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张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141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6条记录共1页
张煜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1704 次
总文章 0 篇
在线服务患者 2706 次
患者评价 2804 个
获得锦旗 1 个
入驻时间 2020-08-12 10:26:17
张煜医生获得的锦旗
已获得锦旗 1 个
医德高尚
1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