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邹玲娇

医生头像
执业证:1413********306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乳腺外科

99%
好评率
3733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乳腺常用中草药:活血化瘀止痛药(二)

1、莪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肿块坚硬,瘀血闭经,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乳腺癌。 用法:内服,煎汤9~30g。 临床应用:1.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结块坚硬难消的治疗;2.用于治疗乳腺癌;3、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2、三棱 性味归经:辛、苦,平。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肿块坚硬,瘀血闭经,食积胀痛,疮中坚硬。 用法:内服,煎汤4.5~9g。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等;2.用于治疗乳腺癌。 3、穿山甲 性味归经:咸,微寒。入肝、胃经。 功能主治:痛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用于瘀血阻滞之闭经,乳汁不通,痈疮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6~9g,一般炮制后用。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通,急性乳腺炎初起或脓成未溃,乳腺小叶增生症结块难消;2.用于治疗乳腺癌。 4、王不留行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胃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闭经,痛经,乳痈肿痛。 用法:内服,煎汤4.5~9g。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通下,用于急性乳腺炎红肿疼痛;2.用于治疗乳腺癌。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4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腺常用中草药:补益药(二)

1、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乳房疾病,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久泻不止,带下病,虚热口渴者。 用法: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乳腺癌术后,气血不足者;2.乳腺增生病,急慢性乳腺炎,乳房结核等,症见脾胃虚,气血不足患者。 2、灵芝 性味归经:甘,平。入心、肝、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乳腺结核、乳腺癌伴眩晕失眠,心悸不安,咳嗽气喘,体虚患者。 用法:内服,煎汤6~12g。 临床应用:1.用于乳房所有疾病伴有神经衰弱者;2.用于乳腺癌及术后抗复发转移。 3、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入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晕,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脾虚腹泻等。 用法: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1.用于乳腺癌患者放化疗术后脾胃虚弱,腹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者。 4、冬虫夏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乳腺癌术后肺脾两虚者。 用法: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乳腺癌肺转移的患者。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3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腺常用中草药:补益药(三)

1、山茱萸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乳房疾病伴有潮热盗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尿尿频,崩漏带下。 用法:内服,煎汤,6~12g。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等感染性疾病;2.用于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伴有冲任失调或肝血亏虚之证;3.可用于乳腺癌术后或者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者。 2、芡实 性味归经:甘、涩,平。入肾、脾经。 功能主治:益肾止泻,补脾芷带。 用法: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乳头溢乳不止者。 3、五味子 性味归经:酸、甘,温。入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乳腺癌术后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心悸失眠患者。 用法:内服,煎汤6~9g。 临床应用:1.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伴有自汗盗汗,失眠多梦者;2.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气阴不足者。 4、白果 性味归经:苦、甘、涩,平。入肺经。 功能主治:敛肺定喘,燥湿止带。用于乳头溢液不止者。 用法:内服,煎汤6~9g。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溢乳症。 5、肉苁蓉 性味归经:甘、酸、咸,温。入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伴月经不调,带下多,腰膝冷痛者。 用法:内服,煎汤6~9g。 临床应用: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成人乳房异常发育症。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腺常用中草药:补益药(四)

1、杜仲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乳腺癌术后肾阳虚衰者。 用法:内服,煎汤6~9g;浸酒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患者伴有肾阳虚衰者。 2、仙茅 性味归经:辛,热。入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祛寒湿。用于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伴有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者。 用法: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伴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畏寒者。 3、淫羊藿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祛风湿。用于乳腺各种疾病,伴有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者。 用法: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宫寒患者。 4、鹿角 性味归经:咸,温。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阳,行血消肿。用于急性乳腺炎初期红肿未化脓者;乳腺癌术后精血亏虚者。 用法:内服,煎汤6~15g。 临床应用:1.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异常发育症;2.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 5、菟丝子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止泻。用于乳腺癌术后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脾肾阳虚,泄泻。 用法:内服,煎汤6~12g。 临床应用:1.治疗男性乳房异常发育;2.用于乳腺癌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4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腺常用中草药:活血化瘀止痛药(一)

1、川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乳腺结节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等。 2、丹参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用于乳房刺痛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1.用于乳房刺痛不适,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瘤;2.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3、益母草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入肝、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水肿尿少。 用法:内服,煎汤9~30g。 临床应用:1.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伴月经不调者;2.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气血两虚者。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乳腺常用中草药:补益药

1、黄芪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用于治疗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者。 用法:内服,煎汤9~30g。 临床应用:1.乳腺癌手术后及化疗治疗后白细胞降低;2.乳房结核病,急性乳腺炎恢复期气血两虚者。 2、太子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乳腺各种疾病伴有脾胃虚弱,疲倦,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内服,煎汤9~30g。 临床应用:用于一切伴有气阴两虚的乳房疾病。 3、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和胃,安胎。可用于乳腺癌放化疗术后脾虚食少,腹泻等。 用法:内服,煎汤6~12g。 临床应用:1.用于一些乳腺疾病伴有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2.用于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症。 4、党参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健脾益肺。用于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脾肺虚弱,心律失常,咳嗽气喘,食欲不振,口干发热者。 用法:内服,煎汤,9~30g。 临床应用:1.可治疗急性乳腺炎、乳房结核;2.乳腺癌术后气血两虚、肺脾两虚者。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2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招教你轻松读懂彩超BI—RADS分类

《中国癌症指南》参照 2013 年美国放射学会的 B I—RADS,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分类标准。 B I—RADS 0 类: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检查、乳腺 MRI 检查)进一步评估。 该类结节被评估为 0 类时,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超声检查乳腺内有明显的病灶,而超声成像下的特征又不足以做出评价,此时必须借助乳腺 X 线检查或 MRI 检查。 情况是临床有阳性体征,如触及肿块、浆液性溢液或乳头溢血、乳腺癌术后及放疗后瘢痕需明确是否复发时,超声无异常发现,必须借助乳腺 X 线检查或 MRI done.对乳腺进行评估。 BI—RADS 1 类:阴性。 临床无乳房胀痛、触诊无肿块等症状,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者,临床无需对症治疗。 BI—RADS 2 类:良性病灶。 基本可以排除恶性病变。如,乳腺单纯囊肿、乳腺假体、脂肪瘤,以及经多次复查无明显变化的结节。这类患者一般根据年龄,40 岁以下患者,每 1 年复查一次乳腺彩超,40 岁以上患者没半年复查一次乳腺彩超。如有特殊情况(如结节突然增大,乳房胀痛不适等),需及时就诊。 BI—RADS 3 类:可能良性病灶。 根据临床经验,该类结节的恶性危险性应该小于 2%,98%可能是乳腺良性病灶。如,新发现的纤维腺瘤、囊性腺病、瘤样增生结节、触诊未扪及的多发复杂囊肿、病理明确的乳腺炎症及恶性病变的术后改变。该类患者建议短期(3~6 个月)复查及其他进一步检查。 BI—RADS 4 类:可疑的恶性病灶。 目前可将其划分为 4A、4B 及 4C 级,各级的病灶的恶性可能性由 2%~95%不等。 4A: 倾向良性病变,此类恶性率为 2%~10%。如:不能肯定的纤维腺瘤、有乳头溢液或溢血的导管内病灶及不能明确的乳腺炎症都可归于该类。 4B: 此类一般提示难以明确良恶性,恶性率为 10%~50%。 4C: 此类提示恶性可能性较高,恶性率为 50%~94%。 一旦被评估为 4 类结节的患者,即建议建议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手术活检等提供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 BI—RADS 5 类:高度可能恶性病灶。 超声声像图恶性特征明显的病灶归于此类,其恶性可能性大于或等于 95%。该类患者应积极采取适当的诊断及处理措施,如经皮穿刺活检术或手术治疗。 BI—RADS 6 类:已经活检证实为恶性病灶。 主要用于评价活检后的影像学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引起的影像学改变。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1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产后缺乳的中医辩证与治疗

一、病因病机:产后乳汁不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其原因不在乎乳汁化源不足和乳汁运行不畅两个方面。 1、乳汁化源不足:妈妈们生产后大量出血、气血不足,或素来体质虚弱,或脾胃运化吸收功能差,导致乳汁生化乏源,没有乳汁可下。 2、乳汁运行不畅:产妇心情抑郁,或产后盲目进补,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或产后瘀血阻滞,或感受风寒,导致乳络阻塞不通,乳不得下。 二、临床症状: 1、产后开始哺乳即出现乳汁量少清稀,甚至点滴不下,不够喂养婴儿。 2、检查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或乳房丰满伴有结块,挤压乳汁疼痛难出,质稠。 3、排除因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造成的乳汁雍积不通,哺乳困难。 三、中医辩证治疗 (1)、气血虚弱 主症:产后乳汁量少清稀,甚至一点皆无,或者乳汁自行漏出,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容易疲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通乳丹加减 党参 15g 黄芪 30g 当归 12g 麦门冬 15g 桔梗 10g 通草 15g 王不留行 15g 炙甘草 6g 猪前腿 1 只。 加减用法: a.伴气虚,疲倦犯困,精神不振,恶露不尽者,重用黄芪 45~90g,加肉桂 1~3g。 b. 伴有血虚,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加熟地黄、制何首乌各 15g。 c. 如乳汁清稀如水,溢乳严重,伴四肢怕冷者,加干姜 6g、山药 15g、砂仁 6g。 d. 如有大便稀,食欲不振,加炒白术 10g、砂仁 6g、陈皮 10g。 (2)、肝郁气滞 主症:产后乳汁量少,乳房胀痛,或乳房结块,精神抑郁,口苦咽干,嗳气。舌至红或舌尖边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乳。 方药:下乳涌泉汤 柴胡 9g 青皮 12g 白芍 12g 当归 10g 川芎 6g 生地黄 12g 天花粉 10g 桔梗 10g 通草 15g 王不留行 10g 甘草 6。 加减: a.伴胸胁部胀痛,食欲不振者,加橘叶 12g、白蒺藜 9g。 b. 伴烦躁易怒,口苦,小便黄,加夏枯草 12g、丝瓜络 10g、路路通 10g。 c. 伴发热者,加黄芩 9g、金银花 15g。 d. 伴有乳房结块,胀满而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者,加蒲公英 30g、瓜蒌 15g、路路通 12g。 (3)、瘀血阻滞 主症:产后乳汁不行,乳房硬痛拒按,腹部疼痛,恶露颜色紫暗有血块,舌质暗紫,舌边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乳。 方药:加味生化汤。 当归 15g 川芎 10g 桃仁 6g 炮干姜 3g 红花 5g 泽兰 10g 益母草 12g 瞿麦 30g 炙甘草 3g。 加减: a. 伴胸胁胀闷者,加柴胡 10g、青皮 10g。 b. 少腹疼痛消失而泌乳仍不增加者,加党参 15g、黄芪 30g、升麻 6g。 (4)、痰浊壅阻 主症:产后乳汁稀少或点滴全无,咳嗽痰多,恶心呕吐,形体肥胖,大便稀溏。舌质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痰化湿,开窍通乳。 方药:苍术导痰汤加减。 苍术 10g 香附 10g 陈皮 10g 法半夏 10g 茯苓 15g 炙甘草 6g 白芥子 6g 通草 12g 石菖蒲 6g 白芷 6g。 加减: a. 口淡纳呆,脘腹胀闷,小便清长,大便稀者,加桂枝 9g、干姜 10g。 b. 乳汁黄稠,乳房胀痛,胸闷者,去苍术、香附、白芥子,加全瓜蒌 15g、漏芦 30g、天花粉 10g、浙贝母 15g。

邹玲娇

住院医师

新余市中医院

133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8条记录共3页
邹玲娇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98 次
总文章 28 篇
在线服务患者 9 次
患者评价 3630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0-12-15 15:11:07
邹玲娇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9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