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反复口舌生疮溃疡,试试这个经方对症
如果有一个“又小又讨厌的疾病排行榜”的话,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一定榜上有名。小小的溃疡,却能让每一口美食都带上疼痛的底色。伤寒名家聂惠民教授对待这种症状,常用一个清热和胃、益气生津的经方化裁加减,配合漱口方,效果甚佳。一起来看看究竟聂老用的哪一方吧 竹叶石膏汤 方药组成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 煎服事宜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剂功效 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方证原文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伤寒论》第397条) 方证简析 竹叶石膏汤由白虎汤加人参汤化裁而成,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剂。方中淡竹叶辛淡甘寒,清热除烦;石膏辛甘大寒,清泻余热之邪;麦冬甘寒养阴润燥,兼清肺胃之热;人参、甘草、粳米养阴益气生津,补中和胃,以培中州;半夏降胃气之逆。 诸药合用,津液生而中气足,虚热解而呕吐平,实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之法。本方为病后调理之方,不仅治疗伤寒后的气液两伤、余热不清之证,亦常用于温病后期见气液两伤而又余热不尽者。本方既可清其余热,又可补其体虚,开胃增食,功效俱备。 典型医案 郑某,女,成人。 2001年8月21日初诊。 患者反复口腔溃疡,疼痛,纳差,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 西医诊断: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诊断: 口疮。 辨证: 阴虚有热。 治法: 清热通腑。 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①:生石膏15g(先煎),淡竹叶10g,生栀子12g,麦冬15g,太子参15g,知母10g,白茅根12g,连翘12g,莲子心10g,金银花12g,生薏苡仁30g,黄芩10g,法半夏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服。处方②:白鲜皮15g,大黄15g,紫苏子15g。水煎,外用漱口。 二诊: 2001年8月28日。患者药后口腔溃疡疼痛减轻,大便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弱。处方①:初诊处方①加生黄芪、生甘草。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服。处方②:大黄15g,生甘草6g,生黄芪15g,白鲜皮15g,白头翁15g。水煎,外用漱口。 三诊: 2001年9月4日。患者口腔溃疡已愈,诸症皆减,便和,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弱。依前法,二诊处方①去生石膏、淡竹叶、知母、生薏苡仁,加竹茹、黄连。7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服。 医案点要 口疮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认为口疮发病与气候有关。后世医家将其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为心火上炎或胃火上逆或湿热熏蒸所致;虚证多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本案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体质属于阴虚、素有郁热,常因饮食不当而复发。胃热伤津在下则便燥数日一行;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故见饮食不佳、消化不良。结合患者舌象、脉象进行综合分析,证属于阴虚有热。治疗以解郁清热行腑为主,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加用金银花、连翘以透热外达;太子参、麦冬、知母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白茅根、黄芩凉血清热。 另外,在内服汤药的同时,用白鲜皮、大黄、紫苏子、生甘草、白头翁、白茅根水煎漱口,内外同治,效如桴鼓。
张权
主治医师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990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