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风湿病是怎么来的? 抗风湿药物应监测哪些指标?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关于风湿病的两个问题:风湿病是怎么来的?常用抗风湿药物应监测哪些指标 ? 1 什么是风湿病? 冷风吹关节痛=风湿病? 生小孩后全身痛=风湿病? 洗碗后关节痛=风湿病? …… 一、风湿病概念的起源 “风湿相搏,骨节痛烦,掣痛不利屈伸”,中医典籍《金匮要略》这样形容风湿病。 然而,通常所讲的“rheuma(风湿)”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一世纪,在“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已有此词。“rheuma”原有流动含义,被认为来自黏液,泛指部位不定的疼痛。到了 Sydenham 时代(1642 —— 1689 年),这个词的含义仍比较局限,主要指关节和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西医传入中国后,从症状相似的角度,“rheumatism”一词被译为“风湿病”。 由此可见,中医或者人们嘴上通常讲的风湿概念,不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和现代医学的风湿概念不相同。 二、到底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通常认为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危险因素(接触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紫外线照射等)下,出现机体异常免疫,导致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不仅表现为关节疼痛,还可有内脏损害。 图片 风湿病包括 200 余种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各种类型脊柱关节病,系统性硬化症,特发性炎性肌病,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血管炎综合征,骨关节炎,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三、为什么会出现误解? 吹吹冷风导致关节痛往往是由于关节微循环障碍引起微循环障碍,痛觉敏感,关节僵硬,查炎症指标甚至关节 MRI 往往不能发现异常。所以,关节疼痛不能简单等于风湿病。 图片 湿气重的环境容易致病,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生活条件比较差,体质差,加之潮湿环境下容易滋生病菌,感染后则容易诱发风湿病发生。 2 常用抗风湿药物应监测的指标 常用抗风湿药物应监测的指标有哪些呢? 常用抗风湿药物应监测的指标如下: 药物 主要监测指标 羟氯喹 高危患者每 12 个月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和视野等)及心电图检查;无高危因素患者每 2 年进行眼科检查 柳氮磺吡啶 开始 3 个月每 2~4 周查 1 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以后每 1~3 月查 1 次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青霉胺 开始应用或改变剂量时每 2~4 周查 1 次血、尿常规,以后每 1~3 个月查 1 次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金制剂(瑞得) 每 2~4 周查 1 次血、尿常规,每 3 个月查肝、肾功能 甲氨蝶呤 开始 3 个月每 2~4 周查 1 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以后每 1~3 个月复查 1 次 硫唑嘌呤 开始每 2~4 周查 1 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后每 1~3 个月复查 1 次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环磷酰胺 开始每 2 周查 1 次血、尿常规, 以后每月查 1 次,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苯丁酸氮芥 开始每月查 1 次血、尿常规, 以后每 3 个月查 1 次,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环孢霉素 来氟米特 生物制剂 每周查 1 次血、尿常规、血肌酐和血压,在维持剂量时每 2~4 周查 1 次;每个月检查 1 次肝、肾功能 开始 3 个月每 2~4 周查 1 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以后每 1~3 个月复查 1 次 用之前常规检测血、尿常规、PPD、胸片,乙肝五项,肝功能,必要时乙肝病毒 DNA 或者丙肝病毒 RNA,之后每 1-3 月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于杰
主治医师
阳光融和医院
13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科普知识丨痛风患者该怎么吃?
食物的嘌呤含量分类 分类 极大量嘌呤(1 类): 羊心、胰、浓缩肉汁、肉脯、鲱鱼、沙丁鱼和酵母等 大量嘌呤(2 类): 鹅肉、牛肉、肝、肾、扇贝肉、鸽肉、野鸡、大马哈鱼、凤尾鱼、鲑鱼和鲭鱼等 中等量嘌呤(3 类): (1 ) 荤食:鸡肉、鸭肉、猪肉、火腿、牛排、兔肉、脑、内脏(胃和肠)、牡蛎肉、虾和大比目鱼等 (2 ) 其他:酸苹果、菜豆(肾形豆)、小扁豆、蘑菇或菌类食品、豆制品、青豆、豌豆、菠菜和花生等 低嘌呤(4 类): (1 ) 饮料:茶、咖啡、果汁、汽水、巧克力和可可茶等 (2 ) 谷类及杂粮制品:玉米粥、面条、空心面、面包、麦面包、麦面食和葛粉等 (3 ) 乳制品:各种乳类和乳酪类等 (4 ) 蔬菜和果类:除以上提到的含中等量嘌呤蔬菜以外的品种、各种坚果及各种果汁制品 (5 ) 脂类:各种脂肪(中等量摄入)、奶油制品和黄油等 (6 ) 蛋类 (7 ) 其他:鱼子酱、糖、蜜汁、馅饼(肉陷除外)及浓缩维生素制品等 痛风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 )急性发作期禁嘌呤含量为 1 类、2 类和 3 类,任选 4 类,而慢性期禁 1 类,限 2 类,任选 3 类和 4 类,一般来说,海鲜属于高嘌呤饮食,蔬菜为低嘌呤饮食,但并非所有海鲜均为高嘌呤饮食,如海参、海蜇皮和海藻为低嘌呤,并非所有蔬菜均属低嘌呤饮食:黄豆、扁豆、香菇及紫菜为高嘌呤,但不增加患痛风风险 (2 )多吃碱性食物,酸性与碱性食物不以口感来决定,而是以吃进人体被吸收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标准 (3 )控制总酒精摄入量,不饮啤酒、白酒和威士忌: 总酒精摄入量与血尿酸升高呈正相关, 每天喝 2 杯以上酒精含量为 15 克的烈性酒者,患痛风的危险是正常人的 1.6 倍。啤酒和白酒使血尿酸明显增高,啤酒是所有酒类中含嘌呤最高的,且富含鸟嘌呤核苷酸(最易吸收), 每天喝两听以上啤酒者,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 2.5 倍,威士忌含铅,使痛风的发病危险性增加 3 倍 (4 )可饮少量红酒:红酒使血尿酸轻度下降,红酒中富含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刺激物等,可减轻酒精对尿酸的影响 (5 )可饮咖啡因和茶:可可碱和咖啡碱代谢成甲基尿酸盐,而非尿酸盐,不能生成痛风石;每天饮 4~5 杯咖啡,血尿酸降低 0.26mg/dl,每天饮 6 杯以上咖啡,血尿酸降低 0.43mg/dl;饮茶对血尿酸影响不大,但也有报道,嗜茶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不饮茶者的 2.7 倍,故禁饮浓茶 (6 )不饮含糖饮料:每日饮含糖饮料 3~4 杯者的血尿酸升高 0.33mg/dl,每日饮含糖饮料多于 4 杯者血尿酸升高 0.42mg/dl(无糖饮料对血尿酸无影响),因果糖能增加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加速尿酸生成 (7 )可饮牛奶和酸奶:总蛋白质摄入对血尿酸无影响,每天饮鲜奶 1 杯以上,血尿酸降低 0.25mg/d,每天饮酸奶 1 杯以上,血尿酸降低 0.26mg/dl,低脂奶和低脂酸奶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8 )可适当进食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及动植物蛋白质:不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9 )多吃樱桃:樱桃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或降低尿酸重吸收,促尿酸的排泄,且樱桃中含花青素和其他酚类,有抗炎作用 (10 )多饮水:饮水量>2000ml/d,要保证尿量大于 2000ml,饮自来水和矿泉水(PH 值 6.5-8.5 ),不饮纯净水(PH 值 6.0 ),临睡前饮可防尿结石 (11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劳逸结合,减轻体重,对于肥胖者,应每日供给 104~125kj/kg 体重为宜,以达到或稍低于理想体重,减肥要循序渐进,每月减轻 1~2kg 为宜,睡前不进食,配合适当的有氧运动,即中等量运动量,使心率达到 110~120 次/min,少量出汗为宜,每日早晚各 30 分钟,每周 3~5 次,避免剧烈运动 注: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相对风险度:啤酒 1.49,肉类 1.41,加糖饮料 1.45,葡萄酒 1.04,奶制品 0.52,高嘌呤蔬菜 0.96,咖啡 0.6~1.0,维生素 C 0.83
于杰
主治医师
阳光融和医院
1372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