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苏莹莹

医生头像
执业证:1102********024
100%
好评率
5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自选量表使用说明

APP内自选量表使用说明 1. 为何要做量表筛查 量表筛查是行之有效的初步鉴别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孩子所患疾病有无误诊,有无共患病。 2. 明确共患病的意义 共患病的诊断至关重要,举例说明:小明同学患有多动症的同时还共患有焦虑症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处理焦虑问题,可能会发现病情改善不如预期,因为他很有可能是因为多动症导致学习能力受损,继而出现焦虑问题。那反之亦然,单纯治疗多动问题,可能会发现学习效率改善不佳,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焦虑情绪导致注意力不易集中所致。所以共病当共治,当完善诊断。 3. 如何使用 患者病情其实是动态变化的,并非一层不变。所以监护人们责任重大,我们需要多留心孩子的症状变化。 ①当发现孩子出现持续不可缓解的情绪低落、心烦气躁、沉默寡言等症状时,可以考虑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13岁以上)、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EP )(13岁及以下); ②当孩子频繁出现过分的担忧、恐惧、紧张、爱发脾气等症状时,可以考虑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3岁以上)、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13岁及以下);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4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多动症是病吗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不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孩子的翅膀暂时隐藏了起来,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寻找并显露出来。 ADHD ,俗称多动症,它是一种病吗?今天,我们就通过 ADHD 的发展史来寻找“ ADHD 是病吗?”的答案。 小 A 博士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1775年 在医学史上,德国医生 Melchior Adam Weikard 被认为是在医学文献中描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症状的第一人 1960年 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度活跃症状为“脑部轻微机能障碍,现代 ADHD 相关三个核心症状的确立还要追溯到1960年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 冲动 当时为了更充分的理解这一系类症状,还专门成立了特别小组 1968年 儿童期多动症反应 1.该病特点是过度多动、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幼儿中 2.这种行为通常会因进入青春期而减少 1968年,官方诊断术语中有了对多动概念的定义﹣“儿童期多动症反应’面世” 1970年 “持续注意力缺陷和冲动控制”是该疾病中较多动症更显著的特征 1970年,相关学者将“火カ”由多动症转向了受影响儿童的注意力缺陷 1980年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期多动症反应”改了个新名字﹣“注意力缺陷障碍( ADD ) 1987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ADHD 在1987年“出世” 1994年 1994年,区分了 ADHD 的3个亚型 a.注意力缺陷为主型,主要表现为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容易分心、做事有始无终等 b.多动/冲动为主型,主要表现为过度活动、喧闹等 C.混合型,注意力缺陷症状及多动/冲动症状均较突出 2018年 “ ADHD 是病吗?”看到这里,想必您已心中有数… 负责任的说, ADHD 就是一种疾病!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有3大基本特征,包括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冲动性,可以通过药物和行为治疗的。 参考文献: 1. Leahy LG , et al . J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 .2017 Sep 1;55(9):10-16. 2. Martinez - Bad í a J , et al . World JPsychiatry .2015 Dec 22;5(4):379-86. 3. Leahy LG , et al . J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 .2017 Sep 1;55(9):10-16. 4. Lange KW , et al . Atten Defc Hyperact Disord .2010 Dec ;2(4):241-55. 5. Lange KW , et al . Atten Defhc Hyperact Disord .2010 Dec ;2(4):241-55. 6. Feldman HM , et al . N Engl JMed .2014 Feb 27;370(9):838-46. 内容来源: 本文引用自专心有助微信公众号 特别说明 该科普知识为公益分享内容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7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亲子教育相关书单推荐------初识儿童多动症“行为治疗”

这是一位7岁男孩的妈妈 “我的孩子从小就特别活跃、好动、不遵守规则、做事莽撞。对孩子,我是打也打过了,道理也好好讲了,但这种管教方式似乎并没有持续的效果。终于有一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医生表示孩子确实有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倾向,建议我们考虑药物治疗。医生还建议我们孩子目前的一些行为问题,单靠药物还远远不够,孩子和家庭应该接受系统的行为治疗。在广泛了解之后,我找到了专门从事儿童行为治疗的机构。短短几个月,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身上的变化,老师也表示他在学校的表现进步很多。这些积极的反馈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很庆幸当时听从了医生专业的建议。” 什么是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的概念最早由斯金纳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为治疗”已经被科学证明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多动症(ADHD)的症状和很多儿童的行为问题。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中华医学会、英国儿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WTO)等均建议行为治疗和哌甲酯类等药物应该作为儿童多动症治疗的一线疗法。 “行为治疗”是一系列非常具体和有技巧性的心理学方法。强调塑造儿童积极的行为,以此来取代原来消极的行为。这套结构化的奖励和后果系统,基于一个简单的前提,即父母在生活中为孩子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期望,及时地赞扬和奖励积极的行为,并且不关注消极的行为。 美国国家儿童研讨中心首席研讨员Swanson教授指出,行为治疗的干预计划会包括四个基本的原则: 1.通过奖励强化良好的行为; 2.通过消退来减少消极行为; 3.如果消极行为过于严重而不能忽视,则给予尊重的惩罚或剥夺特权; 4.消除不良行为的常见诱因,预防不良行为出现。 多动症的症状(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会导致儿童负面的行为和人际互动,使其社交、情绪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进而影响自尊水平。而行为治疗理论指导下的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儿童学会用积极的行为替代消极的行为,以及学习和练习使用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行为治疗不是普通家庭教育 很多多动症家长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花了很多心思,也学习了一些教育方法,但最终效果往往并不太好。研究发现普通的言语指导对于90-95%的儿童是有效的,但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会很难发挥作用。他们即使知道正确的行为规范,但他们并不能按照正确方式行动,因为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组织自己的思想、行动前思考或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事方面存在困难。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其实很清楚规则,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的,但他们往往是在违反规则后才想起规则。同时,对于ADHD儿童进行一味地严厉惩罚、打骂,也许短暂地起到压制作用,但不能长期持续发挥效果。打骂、训斥不但不能教会儿童正确的行为,反而对亲子关系和儿童心理健康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很多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在积极尝试各种教养方法之后,因为无法改变孩子行为,造成家长和孩子都频繁的体验到挫败感,可能进一步加深亲子沟通的恶性循环。研究发现,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来说,平均每分钟与父母、老师和同伴就会有一到两次消极互动。而消极互动积累的越多,越有可能恶化亲子关系,对儿童的自尊、应对行为、人际关系等带来长远的消极影响。 行为治疗的优势和 联合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药物治疗仍然是对大多数多动症儿童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但行为治疗也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迄今最大规模的药物联合长期行为训练治疗多动症(多种模式治疗ADHD)的研究(MTA)中发现,单纯服用药物的孩子中,有60%的孩子在为期14个月的研究结束时与同龄儿无显著差异。当孩子接受药物以及个体化的行为治疗时,70%的孩子达到同龄儿正常水平(Michael l,2016)。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指南-第二版》明确指出,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首选一线治疗方案是行为干预治疗;而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研究表明,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相结合,效果最好(表 1)。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前提下,采用药物结合行为治疗,儿童往往需要较低剂量的药物,从而减轻副作用。 为了最大程度改善孩子的症状,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一方面家长需要与医生及时沟通,反馈给医生孩子在接受药物治疗以及行为治疗后的情况,以便医生更加全面、客观地知晓孩子目前的状况,进一步提供更合适的用药方案。另一方面,还需要家长与老师积极沟通,鼓励老师也能在学校使用行为治疗的技术(比如代币制、正面强化等)来管理孩子的行为。最好可以和老师形成同盟的关系,共同为孩子构建一个行为干预体系(在之后的文章中会进一步介绍行为干预体系)。 最后,需要广大家长注意的是,虽然从行为治疗中获益对孩子来说从来都不算晚,但有证据表明,孩子年龄越小,通常的行为问题会更简单,而且父母与孩子的行为互动模式还并不根深蒂固,是更容易改变的。因此,越早进行行为干预,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https://www.understood.org/en/learning-attention-issues/child-learning-disabilities/add-adhd/adhd-and-behavior-therapy-what-you-need-to-know [2]https://www.understood.org/en/learning-attention-issues/treatments-approaches/therapies/therapies-that-can-help-kids-with-learning-and-attention-issues [3]https://www.understood.org/en/learning-attention-issues/treatments-approaches/treatment-options/treatment-for-kids-with-adhd [4]https://www.understood.org/en/learning-attention-issues/treatments-approaches/treatment-options/treatment-options-for-social-skills-issues [5]https://chadd.org/for-parents/behavioral-therapy-for-young-children/ [6]https://chadd.org/adhd-weekly/cdc-recommends-behavior-therapy-as-first-line-of-treatment-for-young-children-with-adhd/ [7]https://chadd.org/adhd-weekly/behavioral-treatment-for-adhd/ [8]https://chadd.org/adhd-weekly/what-adhd-medication-can-and-cant-do/ [9]https://www.additudemag.com/adhd-therapy-behavioral-treatment-with-medication/ [10]https://www.additudemag.com/how-does-behavioral-therapy-parent-training-work/ Michael l. Reiff, 杨健(译).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指南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内容来源: 本文引用自专心有助微信公众号 特别说明 该科普知识为公益分享内容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活泼VS多动,孩子“皮”到什么程度才有问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对身心健康认知的提升,多动症、自闭症、儿童抑郁症等等这类影响儿童心理、行为的疾病被更多的家长和老师看到并接受,也有越来越多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得到了正规、适当的医疗支持,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但也有不少家长对此心中不解:“难道过分顽皮代表孩子有多动症吗?以前没那么多电子产品,那时候小孩子乱跑乱跳、上房揭瓦,不比现在更淘气?” 多动症究竟是什么,孩子“皮”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怀疑他们可能患多动症了呢? 多动症,又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多动等症状[1,2](线上自测量表可见:专心有助公众号-专心管家-自助检查-SNAP-IV量表),可能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家庭关系带来巨大影响。 图1 ADHD核心症状:“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个部分任何一类出现6条或以上表现与同龄人不符,并持续至少6个月,且造成课堂/生活的困扰时,就需要考虑可能具有ADHD症状 不过,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还有一些孩子天生比其他孩子更淘气,只怕不少家长对着症状量表一看,觉得孩子似乎条条都符合——难道这些孩子都是多动症?都需要接受治疗吗?其实,多动症孩子的症状与一般孩子的不良表现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一般儿童“走神”VS ADHD儿童 “注意力缺陷”症状 正常情况下,孩子能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5~6岁的孩子注意力可维持约12~15分钟, 7~10岁时为20分钟,12岁以上可以维持超过30分钟[1];在超过一定时间后,或者在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上,孩子就可能“走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一定时间的休息之后,或者在感兴趣的内容上,家长们可以观察到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够自主地、全神贯注投入学习或者某些特定任务中的——比如在数学课上频频开小差的孩子,也许在语文课上表现很好,阅读和背诵课文也没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更多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因素,而非注意力缺陷的问题。 对于ADHD儿童来说,集中注意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他们能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也往往比同龄孩子更短,注意不集中发生的场合也更多,可能不仅限于学校或者某一科目的课堂中。比如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上,一般三四年级孩子至少能维持注意力半节课,但如果一个孩子在10分钟后就开始心不在焉,且几乎所有课程都如此,甚至在校外一些活动或者生活饮食起居中也不能维持注意力10分钟以上,这就需要考虑是否可能存在注意力损害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投入”到少儿动画片、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的时间不可作为注意力的评价标准,因为一般这种内容是“输入式”的,具有刺激性,其实对注意力的要求并不高,无法看出孩子能否主动维持注意力集中。 一般儿童“活泼好动” VS ADHD儿童“多动”症状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但正常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可以自我控制的,也可以在家长或教师的要求和管教下遵守规则,比如一个孩子在家顽皮好动,但在公共场合或者课堂上就会收敛。ADHD儿童的多动是不分场合、很难管教的,无论在家还是在陌生的、需要安静的场所,都很难安静下来,在课堂上也总喜欢插嘴或打断老师讲话,不遵守课堂纪律,且常常“屡教不改”——其实他们不是故意与家长老师对着干,而是因为受到ADHD影响,的确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 一般儿童“急性子”VS ADHD儿童“冲动”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当儿童对某种事物产生厌烦或渴望时,会变得急切、容易发脾气,比如在家长批评后,在渴望得到某种玩具/食物时,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家人吵闹任性,但在厌烦或渴望解决后,孩子的情绪在大部分时间是稳定的,而且一般儿童较早就可以学会通过等待、短时间的克制而在之后获取更好的奖励。 ADHD儿童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则更为普遍,往往表现为鲁莽激动、不顾后果,情绪爆发很突然,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表现出不耐烦、发脾气,而且无法耐心等待,当他们有要求时必须立刻得到满足,因此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造成明显的社交问题。同时,ADHD的冲动症状是持续的,无法用一段时间的心情不好、受到家庭环境变化刺激等情况解释。 小结 简言之,与其他同龄孩子的过分活泼、好奇心强的天性或者丢三落四的坏习惯相比,ADHD孩子多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且存在于更多的场合中,难以自控或被家长和教师约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注意力或多动/冲动方面任何一个维度出现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症状表现时,一定要尽早寻求专业的医疗评估和干预,从医学的专业角度鉴别出现这些表现的原因,并及时干预,以免造成后期更多的学习功能、社交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 郑毅, 刘靖主编. 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M].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2. Michael l. Reiff, 杨健(译).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指南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内容来源: 本文引用自专心有助微信公众号 特别说明 该科普知识为公益分享内容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7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游个泳, ADHD 症状就能变轻,这个消息靠谱吗?

旅个泳ADHD 症状就能变轻, 这个消息靠谱吗?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在于折腾。 ADHD 与“动”,缘分颇深。ADHD ,又名多动症,不仅名字中带“动”,日常表现也是以“三动”著称{1}。 多动 注意力乱动 冲动 虽然 ADHD 凭借“动”这一本领,祸害了许多儿童和青少年,但是 TA 也怕“动”——运动干预。既往多项研究证据显示,中至高强度的运动能缓解 ADHD 儿童的行为问题,改善其认知功能{2,3}。国内学者汇总并分析了15项、共涉及734名 ADHD 儿童的国内外有关 ADHD 运动干预的临床试验上标{2},结果显示,科学有效的运动干预能改善 ADHD 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症状,提高执行功能和运动技能。 最近有学者专门针对游泳训练与 ADHD 开展过研究{3},该研究共纳入33名11~14岁的 ADHD 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接受游泳训练)和实验组(接受游泳训练),研究人员对实验组的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游泳训练,通过心理健康、认知、运动协调性、肌力和体能四大评估指标衡量游泳训练对 ADHD 儿童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游泳训练可从四个维度为 ADHD 儿童带去获益: 心理健康维度::可缓解紧张、抑郁的情绪 认知维度:改善认知灵活性和选择性注意 运动协调性维度:提高下肢和躯体外侧的协调能力 肌力与体能维度:增强灵活性和腹部力量 虽然该研究面向的是11~14岁的 ADHD 儿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游泳对其他年龄段的 ADHD 儿童毫无益处,在这里还是提倡有条件的 ADHD 儿童可以适当地接受游泳训练。未来,期待有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关注该问题,也期望能有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 不过,也别忘了药物治疗这一重要干预手段,相比于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的临床证据更充分,应用指导也更具体。 干货总结 1、游泳的确对 ADHD 症状改善有益,但获益程度缺乏量化指标,有待于积累更多的临床研究证据。 2、提倡有条件的 ADHD 儿童适当地接受游泳训练。 3、药物干预是治疗 ADHD 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靖,郑毅。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2015版)[ 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49-52. 2. Sun W , Yu M , Zhou X .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attention deficit and other major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DHD : A meta - analysis [ J ]. Psychia - try Res .2022 May ;311:114509. 3. Silva LAD , Doyenart R , Henrique Salvan P , et al . Swimming training im - proves mental health parameters , cognition and motor coord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J ]. Int JEnviron Health Res .2020 Oct ;30(5):584-592. 4. Samuele Cortese , Nicoletta Adamo , Cinzia Del Giovane , et al . compara - tiv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medications for attention - deficit hyperac - 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 adolescents , and adults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 - analysis [ J ]. Lancet Psychiatry .2018 Sep ;5(9):727-738. 内容来源: 本文引用自专心有助微信公众号 特别说明 该科普知识为公益分享内容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5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应对ADHD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说明书上这么多副作用,是不是代表这个药特别不安全呀?” “孩子服药后总说恶心,十分抵触吃药,该怎么办呢?“ “俗话说 ‘过个门槛吃三碗’,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期间消耗量大,但服药后孩子吃饭经常吃两口就不想吃了,这怎么长身体啊?“ “孩子本来晚上睡觉就够闹腾,服用兴奋剂药物之后,会不会睡不着觉啊?“ ADHD药物的副作用问题是很多家长启动药物治疗时心里的一道 “坎”,而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ADHD患儿家长,也可能会因听到孩子关于服药后“恶心”、“头痛”等身体不适的抱怨,或发现孩子食欲减退,入睡困难而忧心忡忡。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ADHD药物可能带来的常见副作用,一起看看除了自行停药之外,还有哪些更好且可行的应对方法。 正确认识ADHD药物的副作用[1] 首先我们要知道,存在副作用并不代表药物是“不好的”、“不安全的”或者“不合适的”,因为即使是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也可能会有一些存在于疗效之外的副作用。另外,由于存在个体化差异,说明书上标识的不良反应只是在临床试验中被发现的、有一定概率发生的事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出现。不同孩子对ADHD药物副作用的敏感性和持续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副作用可能发生在药物起作用时或药效过后,有时副作用会持续几天以上,从轻微到严重不等。 药物副作用并不是洪水猛兽,虽然ADHD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ADHD孩子和父母造成一定的困扰和担忧,但家长们无需感到过分紧张,这些副作用通常是短期的,在ADHD孩子开始使用药物治疗的头几周表现较为明显,这时候孩子的身体还未完全适应药物,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这些副作用可能会逐渐消失或者可以加以控制。 恰当的药物治疗对ADHD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症状会有很大的改善,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等;对大多数ADHD患儿来说,ADHD药物治疗的好处远大于潜在的副作用。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认识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寻求专业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与建议,了解和实施针对这些副作用的相关策略,帮助孩子改善在服用ADHD药物过程中所产生的不适感。 如何应对ADHD药物的副作用?[2] 兴奋剂类ADHD药物常见的短期副作用可能包括:睡眠问题、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头晕头痛、恶心反胃、情绪突变等。 面对ADHD药物治疗实际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家长可以实时记录使用ADHD药物后孩子的情况变化,必要时及时向ADHD患儿的主治医生反馈,医生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孩子的用药、剂量或时间。此外,家长也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帮助缓解可能的副作用。 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既可能是ADHD本身的伴随问题,也可能因为药物引起。家长如果察觉孩子可能有失眠问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质量,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尽可能的排除非药物治疗的因素可能对孩子睡眠造成的影响,如入睡前让孩子远离视频游戏、手机或计算机等。家长可以让孩子服药时间不要太接近就寝时间,或根据孩子的服药时间适当调整孩子的就寝时间;让孩子放学后有一些活动,适当摆脱烦恼和压力。如果仍存在问题的话,要积极就诊,获取专业的医学干预。 食欲不振 儿童需要健康,均衡的饮食。当兴奋剂药物发挥作用时,可能会导致ADHD孩子饥饿感减少或食欲不振。比如,如果孩子在早餐后服用药物,他们在午餐时可能不会感觉饿或不想吃饭,他们的胃口可能晚些时候随着药物作用的减弱而恢复,这就需要家长关注孩子的日常饮食,注意提前准备一些孩子喜欢而又健康的食物,鼓励孩子饿了就吃,从而帮助孩子在一天中获得足够的能量,避免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的情况。 恶心头痛 当ADHD孩子刚开始服用药物时,他们可能会有轻微的头痛、恶心、胃部不适等,如果他们与食物一起服药可能会有帮助。随着孩子身体对药物的逐渐适应,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几天或几周后消失。在此期间,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服药,从而将恶心头痛的不适感降到最低。 情绪突变 当ADHD药效过后,一些患有ADHD的孩子可能会胡思乱想,出现悲伤、易怒、暴躁等情绪突变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ADHD孩子没有办法消耗自己过剩的精力有关,家长可以计划一些活动,比如有家长陪同或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调节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很严重,长时间不开心或易怒等,可能是目前的药物或剂量不太适合,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如果家长在使用相关策略后副作用并未有好转,或者服药后孩子的副作用反应较为强烈,应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调整治疗方案或暂停药物使用,或者考虑接受如睡眠、情绪等相关专业医学干预。ADH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积极关注和跟踪药物对孩子的影响,有助于在ADHD治疗的不同阶段找到适合孩子的最佳诊疗方案。 结语 家长应正确看待ADHD药物对孩子的影响,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更不能因为过度恐慌或放大药物的副作用而擅自停药,耽误孩子ADHD的治疗;关注孩子的症状,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https://www.understood.org/en/learning-thinking-differences/treatments-approaches/medications/adhd-medication-side-effects [2]http://webmd.com/add-adhd/childhood-adhd/adhd-drugs-handle-side-effects-kids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5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教师反馈表的应用

教师反馈表的应用 1. 何为教师反馈表 2.如何应用 以上表格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减,比如您想知道孩子在校的情绪状态,便可在表格中加入这一项,建议以上表格家长与孩子共同商定完成,表格中待评价项目应为,孩子因疾病状态受损的功能,可评价,您期待在治疗状态得到改善的项目。提前与教师取得联系,并说明这样做的意义(帮助医生更好的评估治疗效果,以便做出下一步治疗的调整)打印出纸质版,由孩子每天早上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请老师根据当天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并在一天结束后给出评语。再交由孩子放学后待会家里交给家长。这样家长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孩子的进步,坚定治疗信念。再由家长反馈给主诊医生,形成医院-家庭-学校的治疗联盟,更好的为孩子的健康服务。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得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应该怎么办?

老师说小D这孩子在课堂上难以安坐,经常插话,难以听从命令……我上网查了查,怀疑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你说可咋办呢? 别太担心,我们明天带小D去正规医院看看! 父母或老师不能凭借主观判断把孩子随便诊断为ADHD患儿。 一旦怀疑孩子得了ADHD,就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由专科医生诊断。 那么,去医院应该就诊哪一个科室呢?这里明确一下,正规医院的儿童精神科、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儿童神经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初级保健科等都是可以的1。根据医院所在城市、级别和规模,视情况就诊以上科室。 早诊断、早治疗 ADHD孩子不是不听话,他们只是悄悄的生着病。ADHD虽然不如一些突发重症的疾病那样危及生命,但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任由其发展,很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在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影响孩子一生,相信这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 再次强调,ADHD确诊以后应该尽快接受规范治疗,并定期复诊。治疗方面,应该主治医生、父母、孩子、学校老师等多方合作,针对每一个孩子制定一个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个治疗方案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行为治疗1。 父母、老师要实力助攻 父母和教师应多熟悉ADHD这一疾病,要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不是孩子故意行为,而是一种不能自控的病态表现。需要特别强调,苦口婆心地劝说或严厉管教不仅不能改善孩子的症状,还可能会引发他的逆反心理。相反地,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总的来说,孩子得了ADHD,需要及早干预、多方配合!不再让ADHD孩子在周围人鄙夷的眼神中,在“被惯坏了”的标签下,在惶恐自卑不为人知的世界里,忍受痛苦,悄悄的病着~ 参考文献: 1. 郑毅, 刘靖主编. 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内容来源: 本文引用自专心有助微信公众号 特别说明 该科普知识为公益分享内容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回顾指南, ADHD 该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从人药物治疗到饮食干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可选择的方法有很多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 ADHD 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国内推荐的 ADHD 治疗药物主要有中枢兴奋剂(脈甲酯, MPH )及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 ATX )上标1。一项纳入了107项试验( N =9,883)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兴奋剂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非兴奋剂药物和补充/替代疗法,与父母行为干预、联合治疗无显著差异上标2。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在不同方面为 ADHD 患者提供益处:对于 ADHD 儿童而言,父母培训可以改进他们管理孩子及与孩子互动的方法;学校干预亦是 ADHD 儿童治疗的重要部分,且对监测疾病进展、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 ADHD 青少年/成人而言,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组织技能上标1,3。 除了指南推荐的方法外,神经反馈干预、饮食调节、正念疗法等在 ADHD 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明上标3。 联合治疗 即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综合治疗研究组( MTA )对579名7.0~9.9岁的 ADHD 儿童进行了为期14个月的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于1999年将该研究发表于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l上标4 。其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父母干预治疗)对 ADHD 症状的改善优于行为治疗组和常规社区支持治疗组。此外,相比其他组,联合治疗组在一些情况下(如对立/攻击症状、内化症状、社交技能、亲子关系、阅读成绩)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上标4。 考虑因素 那么,在现有的有效治疗方法中,临床医生要考虑哪些因素来进行临床治疗选择呢? 患音年龄 对于学龄前期儿童(<6岁)而言,大多数指南不推荐进行药物治疗3,5。我国2020年发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下简称《共识》)提出上标6,6岁以下儿童仅在症状造成多方面显著不良的影响时才建议谨慎选择药物治疗:4~6岁ADHD 患儿首选非药物治疗;4岁以下儿童存在 ADHD 样症状且合并实质性损害,建议其父母接受父母行为管理培训。若需药物治疗,应权衡早期药物治疗的风险和延迟治疗的危害上标5。对于6岁以上 ADHD 儿童,《共识》推荐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上标6。 疾病严重程度 ADHD 症状可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患者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目标,需要不同的治疗形式和治疗方法;且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同,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反应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上标1。其中,联合治疗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 Arthur Caye 等建议对于 ADHD 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应与治疗预期效果相匹配。 共病情况 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严重的品行问题、人格缺陷或亲子紧张的 ADHD 儿童可能需要联合治疗;共患抑郁、焦虑和情绪失控问题可选择认知行为治疗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其他抗抑郁剂;如果存在家庭或学校问题则可同时进行家庭或学校治疗上标126 综合治疗 临床医生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应明确综合治疗的概念和各种治疗的价值上标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需要,合理选择,综合、规范、系统、科学地进行 ADHD 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共病发生率,改善患儿功能损害,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文献来源 [1]郑毅,刘靖.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70,71,98-121. [2] Yang KungHan , Chang YueCune , Tzang RuuFen , et al .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harmacological , Psychosocial , and Alternative / complementary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 -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Meta - regression Approach [ J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1. [3] ArthurC , Swanson J м, David C , et al .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ADHD : an evidence - based guide to select optimal treatment [ J ].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8. [4] Jensen PS , Arnold LE , Richters JE , et al .A14-month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attention -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JJ .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9,56(12):1073. [5] Wolraich ML , Hagan JF , Alan C , et al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 Evaluation ,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 -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JJ . Pediatrics ,2019,144(4):e20192528.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本文附更正][ J ]中华儿科杂志,2020, 58(03):188-193. 内容来源: 本文引用自专心有助微信公众号 内容来源: 本文引用自专心有助微信公众号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视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系列公益科普视频(一)

苏莹莹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887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1条记录共2页
苏莹莹医生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240 次
总文章 11 篇
在线服务患者 7 次
患者评价 4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1-09-05 10:07:03
苏莹莹医生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7 人
随访中的患者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