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为老办实事】科普宣传——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退休后,随着社会角色、环境等发生变化,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落差,使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和外界事物的见解发生改变。同时,由于生活适应能力下降、身体机能衰减,老年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特点开展老年心理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01认知能力低下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其次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02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03焦虑 焦虑失调是老年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和表现之一。有些老年人总是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一般可分为三类: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精神过敏性焦虑及道德性焦虑。 04抑郁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老年人心理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厌世、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食欲下降,失眠早醒等。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极其严重,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 05睡眠障碍 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0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0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 0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0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爱好,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0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0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07必要的药物和心理疏导 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症的老人,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心理疏导。 内容来源 本文节选自《【为老办实事】科普宣传——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公众号 莎车县人民医院 特别说明 以上科普知识为赠送内容
余璐
主治医师
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865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