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专家

陈鹏

医生头像
执业证:1718*********772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临床心理科

硕士学历 可加号
100%
好评率
-
接诊人数
0
获得锦旗
小程序医生主页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心理治疗中的人际关系三要义对家长辅导学生作业的启发

摘要: 本文深入探究心理治疗中的人际关系三要义,即不批评、不包办代替、不偏倚(中立)对家长辅导学生作业的启示意义。通过剖析家长辅导作业时常见的各类问题,并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阐述这三要义如何为家长提供全新的辅导思路与方法,从而显著优化辅导成效并有力推动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融合教育心理学等多领域理论知识,强调这些要义在现代家庭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价值。 一、引言 在当代教育格局下,家长辅导学生作业已然成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这一过程充斥着诸多困扰,这些问题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效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亲子关系的和谐构建潜藏着负面影响。心理治疗中的人际关系理论犹如一盏明灯,其中的不批评、不包办代替、不偏倚(中立)这三个要义具备极高的借鉴价值。深度挖掘这三个要义对家长辅导作业的启发,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促进孩子的全方位发展。 二、心理治疗中的人际关系三要义 (一)不批评 1. 内涵 - 在心理治疗关系里,不批评是一种核心态度。它要求治疗者杜绝对来访者的行为、想法或者情绪进行指责与批判。批评极易触动来访者的防御体系,使其产生心理抵触,进而阻碍他们如实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例如,一位来访者向治疗者倾诉自己在新工作环境中与同事相处不融洽的经历,他提到自己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发言时被同事打断,之后就不知道如何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治疗者此时批评他缺乏职场沟通技巧,来访者可能会因害怕再次被批评而在后续交流中有所保留,不再坦诚地讲述自己内心深处关于人际交往的恐惧、困惑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担忧。这种不批评的态度彰显了对来访者的敬重,为构建信任关系筑牢根基。 - 不批评并非对不良行为或者错误视而不见,而是从更为积极、富有建设性的视角去理解和引导。它着重以一种包容的心态看待来访者的表现,激励他们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自我探索与成长。例如,一位来访者在减肥过程中未能抵制住美食诱惑,吃了很多高热量食物,他为此感到自责并向治疗者倾诉。治疗者没有批评他缺乏意志力,而是说:“偶尔的放纵是很正常的,这可能是你的身体在提醒你之前的减肥计划过于严格了。我们可以把这次经历当作一个调整计划的契机,看看如何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减肥目标。” (二)不包办代替 1. 内涵 - 不包办代替是对来访者自主性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尊重。治疗者不会越俎代庖替来访者做决定或者解决他们本该自己应对的问题。这一准则有助于来访者培育独立应对困境的能力,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例如,一位来访者面临着是选择在本地稳定工作还是去外地追求更高薪但风险更大的工作的两难抉择。治疗者不会直接告知他应该选择哪份工作,而是引导他深入剖析自己的职业规划、家庭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这种方式,来访者能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契合自己的决策。 - 不包办代替还意味着治疗者深信来访者具备内在的成长动力和资源。即便来访者在面对困难时感觉无助,治疗者也会鼓舞他们挖掘自身的潜力,而非直接介入解决问题。这种信任有助于激发来访者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例如,一位来访者想要学习绘画,但他觉得自己没有天赋,不知道从何入手。治疗者没有直接给他报名绘画课程或者教他绘画技巧,而是鼓励他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绘画类型开始探索,比如去参观画展,在网上搜索一些绘画爱好者的分享视频,自己尝试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涂鸦等,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潜力。 (三)不偏倚(中立) 1. 内涵 - 不偏倚要求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秉持中立的态度,不偏袒来访者的任何一种观点或者行为。这使治疗者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来访者的状况,防止因个人偏见干扰治疗效果。例如,一位来访者诉说自己与父母因为生活习惯差异产生了矛盾,他觉得父母过于干涉他的生活,而父母则认为他不够自律。治疗者不会因为来访者的倾诉就片面地指责他的父母,而是深入了解矛盾产生的多种根源,包括来访者自身在生活习惯方面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作息不规律、房间杂乱等。这种中立态度有助于治疗者精准把握问题的实质,为来访者提供更为公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 保持中立还意味着治疗者在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背景或者生活方式之间维持平衡。他们不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而是尊重来访者的独特性。例如,一位来访者秉持单身主义的生活观念,而他的家庭则希望他早日结婚生子。治疗者在与他沟通时,不会因为自己对传统家庭观念的认同就批判来访者的单身主义想法,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协助来访者梳理自己的生活规划、情感需求以及如何应对家庭压力等问题。 三、家长辅导作业中的常见问题 (一)批评现象普遍 1. 表现 - 在家长辅导作业的情境中,批评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批评。例如,孩子在做数学的四则运算时,把加法运算当作乘法运算,家长可能会生气地说:“这么简单的运算你都能弄错,你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啊?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这种批评性的话语不但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会使孩子对作业产生畏惧和厌烦情绪。孩子可能会由于害怕被批评而变得紧张不安,从而在后续的作业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错误。 - 当孩子作业完成速度慢时,家长也常常批评孩子磨蹭,却没有考虑到孩子可能面临的诸多因素。例如,孩子在学校参加了一整天的活动,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回到家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放松和调整状态才能集中精力做作业。有个孩子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一整天都在操场上为同学们加油助威,回到家后感觉非常疲惫。当他开始做作业时,注意力难以集中,速度很慢。可是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批评他:“你看看你,做个作业这么慢,别人早就做完了。”这种批评让孩子感到很委屈,进一步影响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 此外,家长的批评还可能从作业本身延伸到孩子的学习能力乃至人格方面。比如,孩子在英语单词记忆方面遇到困难,家长可能会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几个单词都记不住,你是不是就不是学习的料啊?”这种对孩子能力和人格的否定性评价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 (二)包办代替问题严重 1. 表现 - 有些家长过度担忧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会不自觉地包办代替孩子做作业。例如,在孩子做语文阅读理解题时遇到难题,家长不是引导孩子去文中寻找答案线索,思考作者的意图等,而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看似帮助孩子迅速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 家长还可能包办孩子作业的规划,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节奏。例如,有个孩子习惯先做自己擅长的文科作业,因为这样可以让他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但家长却认为数学作业更重要,要求孩子必须先做数学作业。这种做法使得孩子在没有家长指导时就不知所措,无法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效地完成作业。 - 在学习资料的准备方面,家长也可能包办代替。比如,孩子在做科学实验类作业时,需要自己思考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等。然而,家长却直接替孩子准备好所有的材料,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好实验步骤。这会使孩子缺乏对学习任务的整体规划和自主筹备能力,在遇到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类似任务时就会感到无助。 (三)缺乏中立态度 1. 表现 - 家长在辅导作业时往往难以保持中立。例如,在孩子与老师对作业答案有不同意见时,家长可能盲目站在老师一边,不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比如,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按照自己的解题思路得出了一个答案,但与老师给出的答案不同。孩子向家长解释自己的解题过程,认为自己的答案也合理。然而,家长却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教了这么多年书,肯定不会错的,你就按照老师的答案改。”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没有价值,从而影响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 - 对于孩子不同学科的学习,家长可能存在偏见,如认为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比历史、地理等文科科目更重要,从而在辅导作业时对理科作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压力。这种学科偏见会影响孩子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例如,有个孩子本来对历史学科很感兴趣,历史成绩也不错,但家长总是强调理科的重要性,在辅导作业时总是优先安排理科作业的时间,对历史作业则很少过问。渐渐地,孩子觉得家长不重视自己喜欢的学科,在历史学习上的投入减少,对历史的兴趣也逐渐淡化。 - 家长在对待孩子学习成绩和努力程度的关系上也可能缺乏中立态度。有些家长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当孩子虽然努力但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可能会表现出失望或不满,而没有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和进步。例如,有个孩子为了提高数学成绩,每天晚上都认真复习知识点,做大量的练习题。可是在一次考试中,由于题目难度较大,他的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家长看到成绩后,没有肯定孩子的努力,而是说:“你这么努力有什么用,成绩还是这么差。”相反,当孩子成绩较好但可能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情况时,家长可能因为成绩而忽视了这些问题,如孩子通过抄袭得到了较好的成绩,家长却没有发现或者没有重视。 四、基于人际关系三要义的家长辅导作业策略 (一)践行不批评原则 1. 培养积极的沟通方式 - 家长要学会用积极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当孩子作业出现错误时,不要批评,而是采用鼓励性的话语。例如,孩子在写汉字时,把某个字的笔画写错了,家长可以说:“宝贝,这个字的笔画有点小问题哦。不过你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你看这个字的结构你把握得很好,如果再把笔画写准确就更完美了。”这种积极的沟通方式能够鼓励孩子主动去寻找问题所在,而不是害怕被批评而逃避。再比如,孩子在做英语作业时,发音不太准确,家长可以说:“你的发音很接近正确的了,只要再注意一下这个音的发音方法,就会非常标准了。”同时,家长可以用正面的语言来描述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在整理作业文具时很有条理,家长可以及时表扬:“你把文具和作业整理得这么整齐,说明你是个很有条理的孩子,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有效率呢。”通过这种积极的反馈,孩子会更有动力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批评。例如,孩子在做数学的几何证明题时,想了很久都没有思路,家长可以说:“几何证明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很多人都会在这上面花费不少时间呢。我们可以一起再看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这种理解性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又如,孩子在背诵古诗词时,总是记不住,家长可以说:“古诗词的背诵是有点难的,毕竟古人的用词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我们可以试试一些有趣的背诵方法,比如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这样可能会更容易记住。” 2. 关注错误背后的原因 - 家长应把重点放在孩子犯错的原因上,是因为粗心、知识点缺失还是其他原因。例如,孩子在做化学实验题时,实验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是因为实验操作步骤错误,还是对化学反应原理理解不够。如果是实验操作步骤错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实验步骤,找出错误的地方;如果是对化学反应原理理解不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重新复习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改进,而不是批评孩子实验做得不好。 - 当孩子作业中出现较多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分析这些错误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比如,孩子在做数学的因式分解题时,总是在某一种类型的题目上出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仔细研究这些题目,发现是因为孩子对某一个因式分解公式没有掌握好。于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学习这个公式,通过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来加深理解。 (二)避免包办代替 1. 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 在孩子遇到作业难题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你觉得这道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你之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呢?”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解题思路。例如,孩子在做语文的作文题时,题目是关于描写一个人物。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想描写的这个人物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你可以从他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去思考。”当孩子尝试多种方法后仍无法解决时,家长再给予适当的提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例如,孩子在做物理的力学题时,不知道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孩子自己思考了一会儿后,还是没有思路。家长可以提示孩子:“我们可以先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画出来,然后再看看它与其他物体有没有接触,可能会受到哪些力呢?” -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手工制作类作业或者项目式学习作业,家长更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在手工制作类作业中,比如孩子要制作一个纸质的小房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思考房子的结构,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制作更牢固等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在项目式学习作业中,例如孩子要研究本地的植物多样性,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研究问题,如本地有哪些珍稀植物,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等,然后让孩子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包括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等,最后再和孩子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 尊重孩子的学习节奏 - 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强行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作业顺序。例如,有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先做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像美术作业或者科学小实验作业,因为这些作业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家长应该尊重这种习惯,让孩子在自己舒适的节奏下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有个孩子每次做作业都是先做美术作业,他觉得在画画的过程中可以放松心情,然后再做其他作业就更有精力了。家长尊重他的这个习惯,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比较好。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在作业过程中的休息需求。孩子在做作业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感到疲劳,需要适当休息。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好休息的时间和方式,比如每做30分钟作业休息10分钟。有个孩子做数学作业时,做了30分钟后就感觉脑子有点累了,家长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让孩子休息10分钟,孩子休息后再做作业时效率明显提高了。 - 在学习进度方面,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节奏。如果孩子在某个知识点上理解较慢,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赶进度,而是要耐心地帮助孩子理解。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编程中的循环语句时,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循环的概念、条件和执行过程。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如计算1到100的和,用不同的方式编写代码来体现循环语句的作用,按照孩子的学习节奏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 (三)保持不偏倚(中立)态度 1. 平等对待孩子的观点 - 当孩子对作业有不同的看法时,家长要平等对待孩子的观点。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与孩子一起探讨。例如,孩子在做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时,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标准答案存在差异。孩子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分析,认为文章还蕴含着另一种深层意义。家长没有立刻否定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重新精读文章,逐段分析语句、情感脉络等。最后发现孩子的理解虽然不同于标准答案,但也是一种合理的解读。家长对孩子说:“你很善于思考,这个答案也很有道理呢。”这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得到尊重,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 在对待作业答案的争议上,家长也要保持中立。如果孩子对作业答案有不同意见,家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重新审视题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老师。例如,孩子在做地理作业时,关于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与答案不一致。家长就和孩子一起查看地图,研究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还查阅了地理科普网站。最后发现孩子的答案在考虑了更多实际因素的情况下是正确的,家长肯定了孩子的认真态度和分析能力。 2. 均衡对待各学科 - 家长要均衡对待孩子各个学科的学习。不能因为自己的偏好而对某一学科过度施压或忽视。例如,要鼓励孩子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各个学科上都投入适当的精力,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如果家长自己是理科出身,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数学、物理等学科,而轻视语文、历史等学科。比如有个孩子对艺术很感兴趣,喜欢画画和唱歌,家长虽然更关注孩子的理科学习,但也尊重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兴趣,会给孩子报名参加绘画班,还会在孩子完成其他作业后,留出时间让孩子自由创作绘画作品。同时,在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上,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作业量,合理分配给各个学科。例如,在考试周期间,孩子有语文、数学、英语的复习任务,家长不会让数学独占大部分复习时间,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掌握情况,将时间大致平均分配给三门学科,确保每门学科都能得到足够的复习。 五、结论 心理治疗中的人际关系三要义为家长辅导学生作业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家长在辅导作业过程中遵循不批评、不包办代替、不偏倚(中立)的原则,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不断学习和应用这些原则,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促进孩子在学业和身心方面的全面发展。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这些科学的辅导理念和方法;社会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公益讲座和培训活动,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望解决家长辅导作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辅导作业成为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助力,而不是压力源。并且,这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谐、全面的现代家庭教育体系,让孩子在充满支持和尊重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5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探究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重点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人性本善的内涵在督导中的体现,以及个体差异与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在督导中的思考。通过对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进行剖析,为心理督导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依据,促进心理督导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哲学基础;人性本善;个体差异;后天环境 一、引言 心理督导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咨询师的专业水平,还能确保咨询服务的质量。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作为一种创新的督导模式,其哲学基础对督导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为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深入理解这一哲学基础,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促进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共同成长。 二、人性本善的内涵及其在督导中的体现 (一)人性本善的哲学渊源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孟子是人性本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中具有善端,如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端是人类道德行为的根源,只要加以培养和扩充,就能够成为高尚的品德。 在西方哲学中,也有一些思想家主张人性本善。例如,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由于社会制度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才使人变得邪恶。他主张回归自然,让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恢复善良的本性。 (二)人性本善的内涵 人性本善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道德潜能 人性本善意味着人天生具有道德潜能,即人具有成为善良、有道德的人的内在倾向。这种道德潜能表现为对他人的同情、关爱、尊重和责任感等。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可以相信被督导者具有这种道德潜能,激发他们的善良本性,引导他们在咨询工作中更好地关爱来访者。 2. 自我实现的倾向 人性本善还意味着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即人渴望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可以帮助被督导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激发他们的自我实现动机,促进他们在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方面不断进步。 3. 积极的心理品质 人性本善也意味着人天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如乐观、勇敢、坚韧、善良等。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下得到激发和培养,成为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可以关注被督导者的积极心理品质,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三)人性本善在督导中的体现 1. 建立积极的督导关系 人性本善的理念有助于建立积极的督导关系。督导者相信被督导者具有善良的本性和成长的潜力,以尊重、信任和关爱的态度对待被督导者,能够让被督导者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督导关系。在这种积极的督导关系中,被督导者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挑战,与督导者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例如,在一次督导中,督导者面对一位犯了错误的被督导者,没有批评指责,而是以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引导被督导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被督导者的善良本性和责任感。被督导者在督导者的鼓励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同时也更加信任督导者,积极参与后续的督导过程。 2. 激发被督导者的内在动力 人性本善的理念可以激发被督导者的内在动力。督导者相信被督导者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和成长的潜力,通过肯定被督导者的努力和进步,鼓励被督导者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让被督导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例如,在督导过程中,督导者发现被督导者在处理一个复杂案例时表现出了很强的耐心和责任心,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被督导者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 培养被督导者的积极心理品质 人性本善的理念还可以帮助督导者培养被督导者的积极心理品质。督导者关注被督导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勇敢、坚韧等,通过肯定和强化这些品质,能够让被督导者更加自信和坚定,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从容和勇敢。 例如,在督导中,督导者发现被督导者在面对一位情绪激动的来访者时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被督导者在督导者的肯定下,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冷静和理智品质,在后续的咨询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个体差异与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在督导中的思考 (一)个体差异的表现及成因 1. 个体差异的表现 个体差异在心理督导中表现为被督导者在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例如,有的被督导者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而有的被督导者则性格内向、比较沉默寡言;有的被督导者在认知能力方面比较强,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而有的被督导者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才能掌握;有的被督导者对某些领域的咨询工作比较感兴趣,而有的被督导者则对其他领域更感兴趣;有的被督导者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有的被督导者则更注重物质利益和职业发展。 2. 个体差异的成因 个体差异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经历等。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智力、性格、气质等,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行为和发展。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人经历包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经历,如成功与失败、挫折与困难、喜悦与悲伤等,这些经历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关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和负面影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需要关注被督导者的家庭环境,了解被督导者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被督导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于那些来自不良家庭环境的被督导者,督导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创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相反,不良的社会环境可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如道德沦丧、犯罪率上升、人际关系紧张等。 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需要关注社会环境对被督导者的影响,了解被督导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以便更好地理解被督导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被督导者,督导者需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不良的教育环境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需要关注被督导者的教育背景和学习经历,了解被督导者在学校中所接受的教育和培养,以便更好地理解被督导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对于那些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被督导者,督导者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能力。 (三)个体差异与后天环境在督导中的思考 1.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需要尊重被督导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督导者应该了解每个被督导者的特点和需求,根据被督导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督导计划和方案。对于不同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的被督导者,督导者应该采用不同的督导方法和策略,以满足被督导者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例如,对于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的被督导者,督导者可以多给予他们一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咨询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于性格内向、比较沉默寡言的被督导者,督导者可以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让他们逐渐克服自己的内向性格,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关注后天环境,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心理督导中,督导者需要关注被督导者的后天环境,为被督导者提供支持和帮助。督导者应该了解被督导者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帮助被督导者克服不良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对于那些来自不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或教育环境的被督导者,督导者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被督导者,督导者可以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或奖学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对于那些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被督导者,督导者可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那些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被督导者,督导者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3. 综合考虑个体差异与后天环境,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督导中,督导者需要综合考虑被督导者的个体差异和后天环境,促进被督导者的全面发展。督导者应该了解被督导者的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体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后天环境因素,为被督导者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和方案。在督导过程中,督导者应该注重培养被督导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促进被督导者的全面发展。 例如,对于一个性格内向、来自贫困家庭、对心理咨询工作有浓厚兴趣的被督导者,督导者可以为他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发展计划,包括提供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让他参加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课程,为他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他在实际咨询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督导者还可以关注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他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让他能够安心学习和工作。通过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后天环境因素,督导者可以更好地促进被督导者的全面发展。 四、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对督导实践的启示 (一)树立积极的人性观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要求督导者树立积极的人性观,相信被督导者具有善良的本性和成长的潜力。在督导实践中,督导者应该以尊重、信任和关爱的态度对待被督导者,激发被督导者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促进被督导者的成长和发展。 (二)关注个体差异和后天环境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强调个体差异和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在督导实践中,督导者应该关注被督导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被督导者提供个性化的督导服务。同时,督导者也应该关注被督导者的后天环境,为被督导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促进全面发展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督导实践中,督导者应该注重培养被督导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被督导者在专业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督导者应该引导被督导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被督导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论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为心理督导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人性本善的内涵在督导中体现为建立积极的督导关系、激发被督导者的内在动力和培养被督导者的积极心理品质。个体差异与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在督导中需要督导者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后天环境、综合考虑个体差异与后天环境因素,促进被督导者的全面发展。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对督导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督导者应该树立积极的人性观,关注个体差异和后天环境,促进被督导者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哲学基础,不断完善心理督导理论和实践,为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4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循证心理咨询领域新星: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

在当今注重科学与实证的心理咨询领域,不断有新的理论和模型涌现,为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途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备受瞩目的“新星”——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 一、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的诞生背景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心理咨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了核心关注点。传统的咨询方法虽然各有优势,但面对复杂多样的来访者需求以及对实证依据的强调,需要更具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模型来支撑。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应运而生,它融合了多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旨在打造一个贴合来访者实际、能精准推进咨询进程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全新咨询框架。 二、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的核心环节 构建咨询关系 这是整个咨询旅程的基石。咨询师会运用“爱的五种语言”,比如给予来访者真诚的肯定言辞,当来访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回应像“你能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真的很了不起”这样的话语,让来访者感受到被认可;精心为来访者创造全神贯注倾听的时刻,使其体会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还会提供一些非物质的“礼物”,像根据来访者兴趣推荐有益的书籍或文章;通过用心倾听、适时断句、巧妙提问等服务行动,实实在在地帮助来访者梳理思路;在合适且征得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如轻拍肩膀等身体的接触,传递温暖与支持。 同时,咨询师也会坦诚地进行自我介绍,详细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咨询经验以及咨询风格,让来访者建立起对咨询师的初步信任。并且,清晰地向来访者介绍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本身,使他们明白咨询将会如何一步步开展,减少心中的不确定性。 优化咨询感受 在这个环节,“爱的五种能力”派上了用场。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管理情绪,让他们认识到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例如引导焦虑的来访者通过放松练习缓解情绪;鼓励来访者准确地述情,清晰表达内心的情感需求;运用共情能力,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的感受,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营造允许来访者呈现各种情绪和观点的包容氛围,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并且凭借自身积极正向的言行影响来访者,促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面对自身问题。 具象咨询事件 咨询师在这里扮演着“抽丝剥茧”的角色。通过耐心收集来访者生活、成长、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料,然后全神贯注地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在过程中适时地断句、提问,澄清各种细节,把来访者原本可能模糊、抽象的困扰具象化,使得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为后续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筑牢根基。 明确咨询问题 运用心理治疗的公共要素,咨询师会和来访者一同探讨,从众多纷繁复杂的情况里,聚焦出一到两个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就好比在一团乱麻中找到关键的线头,只有明确了关键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解决方案,让咨询朝着高效的方向推进。 产生咨询需求 同样借助心理治疗的公共要素,咨询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来访者深入思考自己内心真正期望通过咨询获得的改变,也就是明确自己的咨询需求。例如询问来访者“你希望结束咨询后,自己在哪些方面能有明显的不同呢?”这样的互动,能让来访者更清楚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为整个咨询确定清晰的方向。 创设咨询环境 营造一个安全、允许自由表达的空间至关重要。咨询师会郑重地向来访者承诺咨询内容的保密性,让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袒露心声。而且,还会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和实践机会,像是安排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真实场景让来访者练习新的沟通技巧或行为方式;布置合适的家庭作业,鼓励他们将在咨询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助力改变发生。 寻找咨询证据 这是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体现其循证特色的重要环节。咨询师会结合各心理学流派的个案概念化方法以及依恋关系等理论知识,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来访者的问题。比如参考认知行为流派去探寻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从精神分析角度洞察潜意识层面的影响因素,同时参考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过往成功案例,为来访者的问题找到坚实可靠的依据,也为后续的咨询干预提供有力的支撑。 达成咨询共识 最后,运用诸如 ACT(接纳与承诺疗法)、情绪调节的五个步骤、协作双赢三步法、修复关系的十个步骤、森田疗法的把生命写在行动上等多种成熟有效的方法,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探讨并确定最终的咨询方案,达成共识。这确保了来访者充分理解并认同咨询的目标、方法以及预期结果,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咨询过程中,与咨询师携手朝着改善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向迈进。 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的优势与价值 综合性与系统性 它涵盖了从建立关系到解决问题的完整流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避免了咨询过程的碎片化,为来访者提供了全面且有条理的心理支持。 循证性 强调寻找咨询证据,不是仅凭经验行事,而是依据科学研究、成熟理论以及过往实践案例,使得咨询干预更具科学性、可靠性,符合现代循证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 以来访者为中心 充分关注来访者的感受、需求和参与度,无论是优化感受环节,还是引导其明确需求、达成共识等,都让来访者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更有助于提高咨询的效果。 四、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的应用前景 在循证心理咨询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体心理咨询,帮助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困扰的个体走出困境;在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企业员工心理援助等多个领域,也有望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应和式心理咨询模型宛如一颗闪耀在循证心理咨询领域的新星,正以其创新的理念、系统的架构和显著的优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为心理咨询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更多人收获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应和心理咨询模型如下: 哲学思考:人初性,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咨询理念:用生命影响生命 咨询路径:构建咨询关系 、 优化咨询感受、 产生咨询需求 、具象咨询事件 、明确咨询问题 、 创设咨询环境 、 寻找咨询证据 、 达成咨询共识 路径实践指导:评估、倾听(共情),断句,提问,解释 咨询支撑理论:精神分析,存在,人本,认知行为,短程心理 咨询模式效果评估:咨询咨访关系,情绪调节,自我觉察,信念与态度变化,社会适应,有效行为、咨询胜任力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督导大地震,循证心理督导模型——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

在心理工作的广袤领域中,心理督导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指南针,指引着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不断成长、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来访者。而如今,一场“心理督导大地震”正悄然发生,那就是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的诞生,它为心理督导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有着循证的坚实基础。 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有着深厚的内涵与独特的架构。它以“人之性,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充满智慧的传统哲学思考为基石,奠定了对人性积极而深刻的认知基础。秉持着“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督导理念,强调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并非简单的教与学关系,而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相互触动、相互启发的深度连接。 其督导路径清晰且实用,从构建督导关系开始,就注重营造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让被督导者能够毫无顾虑地袒露心声、分享工作中的困惑与感悟。接着通过优化督导感受、产生督导需求等一系列环节,逐步引导被督导者深入反思自身的心理服务过程。例如,在具象督导事件、明确督导问题环节,能帮助被督导者把模糊的工作难点清晰化,从而更精准地去寻求改进的方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是循证的,这意味着它的有效性有着科学依据的支撑。它并非是凭空设想出来的理论,而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与验证。在诸多的应用场景中,无论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在为社会心理工作者提供督导时,提升他们服务大众的专业素养,又或是在婚姻家庭同辈团体的心理支持工作里,都收获了良好的反馈。像在龙岗区中小学,以该模型开展的培训让老师们对心理辅导工作有了新的启发,其培养的新任老师更是在基本功比赛中斩获一等奖,这实实在在地展现了模型在实践中的积极效果。 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来说,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就像是一把得力的“工具”。它能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多样的来访者情况时,更好地梳理思路、调整工作方法。通过督导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不断强化自己的倾听、共情、提问等专业技能,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心理服务。 同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也有着重要意义。它丰富了现有的心理督导模式,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往的心理督导方法或许各有优势,但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凭借其独特的理念和循证的特点,给大家提供了另一种值得借鉴和深入探索的方向促使整个心理督导行业更加多元、更加科学地发展。 对于有心理服务需求的大众而言,虽然可能不会直接接触到这个模型,但实际上却能间接受益。因为接受过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培训的专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更精准地理解来访者的困扰,更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走出心理困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这场“心理督导大地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扎实的实践效果,在心理督导领域掀起波澜。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心理科学相结合的强大力量,也为未来心理督导乃至整个心理服务行业的发展,点亮了一盏充满希望的明灯,相信它会在更多的地方、为更多的人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督导模型如下: 应和心理督导模型 哲学思考:人之性,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督导理念:用生命影响生命 督导路径:构建督导关系 、 优化督导感受、 产生督导需求 、 具象督导事件 、明确督导问题 、 创设督导环境 、 寻找督导证据 、 达成督导共识 路径实践指导:评估、倾听(共情),断句,提问,解释 督导支撑理论:精神分析,存在,人本,认知行为,正念 督导效果评估:咨访关系,情绪调节,自我觉察,信念与态度变化,社会适应,有效行为、督导胜任力 应和督导模型与传统督导模型区别与创新:更以人为本、注重督导效果评估、交互式平等的心理督导模型:咨询师与督导师共成长督导模式。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应和心理督导模型理论基础层面体现循证关联性科普

多元督导支撑理论:该模型涵盖了精神分析、存在主义、人本、认知行为、正念等多种经典的心理学理论作为督导支撑理论。这些理论本身在心理学领域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实践验证以及学术探讨,有着较为坚实的循证基础。例如,认知行为理论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其在改变个体不合理认知、改善行为等方面的有效性;人本主义理论在促进个体自我实现、提升心理成长方面也有诸多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支撑。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整合这些理论,从根源上汲取了已被验证的心理学知识,为其循证属性奠定了基础。 -哲学思考的引导作用:以“人之性,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作为哲学思考出发点,虽然这属于传统思想范畴,但它为整个督导模型提供了一种对人性的基本预设和宏观引导。这种基于人性本善且强调后天环境影响的理念,与现代心理学中重视个体发展潜能以及环境塑造作用的观点相契合,也能从侧面为后续的督导实践及其循证研究提供一种符合心理学逻辑的思考框架,即秉持积极的视角去开展督导工作并验证其效果。 督导路径与实践指导蕴含循证要素 -系统的督导路径: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有着清晰且系统的督导路径,从构建督导关系开始,到最终达成督导共识,各个环节依次递进、紧密相连。这种有序且全面的路径设计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有效心理督导过程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总结。例如,良好的督导关系构建已被众多心理督导研究证明是保障督导顺利开展、提升督导效果的重要前提;明确督导问题等环节则有助于精准聚焦被督导者的实际需求,使督导更具针对性,这些环节的设置反映出对以往心理督导实践成果的吸收和运用,符合循证实践中依据有效经验来开展工作的特点。 -具体的路径实践指导:在实践指导方面,提出了评估、倾听(共情)、断句、提问、解释等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在心理咨询和督导领域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被广泛认可为有助于促进沟通、理解被督导者情况以及推动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比如倾听(共情)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深入了解来访者或被督导者内心世界的关键因素,咨询师和督导师通过有效的共情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而该模型将其纳入实践指导方法中,体现了对循证实践方法的运用。 督导效果评估凸显循证特点 -多维度评估体系:其设置的督导效果评估涵盖了咨访关系、情绪调节、自我觉察、信念与态度变化、社会适应、有效行为、督导胜任力等多个维度。这种多维度的评估方式体现了对心理督导效果全面、综合考量的理念,它不仅仅关注单一的技能提升或表面的行为改变,而是深入到心理、人际关系、职业能力等多个层面。这与循证心理工作中强调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收集数据来客观评价干预措施有效性的要求相符,能够更科学、准确地衡量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后续进一步验证、改进模型提供依据。 创新点与循证理念的呼应 -以人为本与循证的结合:强调更以人为本以及注重督导效果评估的创新点,体现了循证心理工作中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重视实践效果验证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意味着关注被督导者的个体差异、主观体验和成长需求,而通过严谨的效果评估来验证这种关注是否切实带来积极影响,这正是循证心理工作所倡导的通过科学方法保障心理服务质量、促进个体积极改变的体现。 -交互式平等与共成长模式:交互式平等的心理督导模型以及咨询师与督导师共成长督导模式,反映出对传统督导关系的革新,这种模式重视双方的互动交流、共同进步。从循证角度来看,它打破了以往可能存在的单向指导局限,通过双方积极参与、平等对话的过程,更有利于收集多样化的数据、反馈,有助于不断优化督导实践,使督导模型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验证和发展。 总体而言,应和式心理督导模型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了与循证心理工作的相关性,其从理论基础、督导路径、实践指导到效果评估以及创新特点等,都融入了循证的理念或运用了具有循证基础的元素,不过若要完整地体现循证心理工作的特征,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来持续验证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有效性。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正念心理咨询有效性案例分析

在探索正念心理咨询是否有效时,我们可以参考马然提出的心理治疗公共要素。 比如有一位职场人士小李,长期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扰,导致焦虑情绪严重,睡眠质量差,工作效率也大幅下降。他参与了正念心理咨询,咨询师引导他进行每日的正念呼吸和身体扫描练习。一段时间后,小李发现自己能够在感到焦虑时迅速觉察到情绪的升起,并通过呼吸调整心态,焦虑感明显减轻。他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工作时也能更加专注高效,这便是正念心理咨询在达成咨询目标方面的有效性体现。 再看另一个案例,大学生小王性格内向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到不安和紧张,导致朋友很少,内心十分孤独。通过正念心理咨询,小王学会了以正念的方式观察自己在社交情境中的情绪和思维,不再过度批判自己的表现。渐渐地,他能够以更加放松和真实的状态与他人交流,人际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还有一位家庭主妇张女士,总是因为生活琐事对家人发脾气,家庭氛围紧张。在正念心理咨询的帮助下,她学会在情绪冲动时暂停,觉察自己的情绪来源和身体反应。经过持续的练习,张女士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家庭问题,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从情绪方面,正念心理咨询若有效,您可能会像上述案例中的小李一样,更容易觉察和接纳情绪的起伏,不再被强烈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所困扰,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和平和。 从行为模式来看,通过正念练习,您或许会改掉冲动、拖延等不良习惯,培养出更具适应性和建设性的行为方式,比如更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人际关系上,有效的正念心理咨询可能帮助您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耐心、理解和包容,感恩,从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减少人际冲突。 自我认知方面,您会像小王那样,对自己内心的需求、渴望和恐惧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以更友善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不再过分自我批评。 应对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在面对困难时,您能运用正念带来的觉察和冷静,更有效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恐慌和逃避。 从整体生活质量评估,正念心理咨询可能使您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内心更加宁静和满足,对未来充满积极的期待。 总之,评估正念心理咨询的有效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如果您在经历正念心理咨询后,在上述多个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变化和改善,那么很大程度上说明这种咨询方式对您是有效的。但需要记住,如同其他心理咨询方法一样,正念心理咨询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来展现,持续的自我观察和与咨询师的沟通是评估其有效性的关键。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2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评估你的心理咨询是否有效?

在探讨如何评估心理咨询的效果时,马然提出的心理治疗公共要素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首先,明确咨询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关键。在咨询开始时,您与咨询师共同确定的目标,如缓解焦虑、改善人际关系或增强自信等,是否在咨询过程中有了明显的进展或实现。如果您最初希望解决工作中的压力导致的情绪问题,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您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工作压力,情绪也更加稳定,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其次,观察自身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有效的心理咨询应当使您在情绪管理上有改善,例如焦虑、抑郁或愤怒等负面情绪的频率和强度降低。同时,您的行为模式也可能发生转变,比如从逃避社交变得愿意主动与人交往,或者从过度依赖他人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再者,考虑人际关系的改善。良好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您提升与他人沟通、相处的能力,修复破裂的关系,或者建立更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您可能会发现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积极和顺畅。 另外,自我认知的深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咨询,您是否对自己的想法、感受、动机和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愿意接纳自己? 还要关注应对问题的能力。当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您是否能够运用在咨询中学到的技巧和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无助和不知所措? 最后,从整体的生活质量来评估。心理咨询若有效,您可能会感觉到生活更有意义和满足感,对未来充满希望,日常的工作效率提高,休闲娱乐也更加充实和愉快。 总之,评估心理咨询是否有效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变化和感受。如果您在咨询后在上述方面有了积极的转变,那么很大程度上说明心理咨询是有效的;反之,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或者情况变得更糟,可能需要与咨询师进一步沟通,或者考虑寻求其他专业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咨询的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但持续的自我观察和评估有助于确保您在心理咨询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2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正念心理咨询的有效性评估

在探索正念心理咨询是否有效时,我们可以参考马然提出的心理治疗公共要素。 首先,就咨询目标而言,如果您参与正念心理咨询的初衷是减轻压力、提升专注力,那么当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更轻松地应对压力,更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时,这表明咨询是有成效的。 在情绪方面,正念心理咨询若有效,您可能会发现自己更容易觉察和接纳情绪的起伏,不再被强烈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所困扰,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和平和。 从行为模式来看,通过正念练习,您或许会改掉冲动、拖延等不良习惯,培养出更具适应性和建设性的行为方式,比如更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人际关系上,有效的正念心理咨询可能帮助您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耐心、理解和包容,从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减少人际冲突。 自我认知方面,您会对自己内心的需求、渴望和恐惧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以更友善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自己,不再过分自我批评。 应对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在面对困难时,您能运用正念带来的觉察和冷静,更有效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恐慌和逃避。 从整体生活质量评估,正念心理咨询可能使您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内心更加宁静和满足,对未来充满积极的期待。 总之,评估正念心理咨询的有效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如果您在经历正念心理咨询后,在上述多个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变化和改善,那么很大程度上说明这种咨询方式对您是有效的。但需要记住,如同其他心理咨询方法一样,正念心理咨询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来展现,持续的自我观察和与咨询师的沟通是评估其有效性的关键。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2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拯救破碎婚姻:应和式心理督导的奇迹之旅

在婚姻的舞台上,张华和刘梅(皆化名)正上演着一场令人揪心的悲剧。 张华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极大,不仅面临着激烈的职场竞争,还遭遇了上司的打压和同事的排挤,导致他的事业发展严重受挫。张华经常加班应酬,身心俱疲,回家后便对刘梅无端发脾气。 刘梅是一名家庭主妇,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和孩子。然而,她的母亲突然重病,需要大笔医疗费用,这让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更加紧张。刘梅一边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一边要操持家务和照顾孩子,感到心力交瘁。 刘梅怀疑张华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因为张华经常晚归且对她越来越冷漠。张华则指责刘梅不信任他,还抱怨刘梅总是向他诉苦,给他增加压力。 孩子们也因为父母的频繁争吵变得胆小怯懦,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在学校还出现了行为问题,被老师多次批评。 负责为他们提供咨询帮助的是名叫李悦的咨询师,但面对如此复杂棘手的情况,李悦也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寻求了应和式心理督导师王敏的帮助。 以下是部分督导对话: 李悦(焦急且困惑):“王敏老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张华和刘梅根本听不进去我的话,每次咨询都变成了他们互相指责的战场。” 王敏(温和且坚定):“别着急,李悦,先和我说说你觉得最难以处理的部分是什么?” 李悦(无奈):“刘梅情绪特别容易崩溃,一提到张华晚归就大哭大闹,根本没法继续交流。” 王敏(引导):“那你有没有试着先安抚刘梅的情绪,让她能平静下来听你说?” 李悦(叹气):“我试过,但是效果不好。” 王敏(思考片刻):“那我们换个角度,你先问问刘梅,她觉得张华晚归是因为工作还是其他原因,引导她去思考,而不是直接陷入情绪。” 李悦(若有所思):“嗯,这是个办法,我之前没想到。” 王敏(继续):“那对于张华的抵触情绪,你是怎么处理的?” 李悦(皱眉):“张华总是拒绝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问题,觉得这是无意义的。” 王敏(提议):“那下次你可以先从他工作的压力入手,让他感受到你是理解他的,然后再慢慢引入家庭的话题。” 王敏督导师秉持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思考,坚信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的本质,只是后天的环境和习惯造成了差异。她以“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督导理念,踏上了这场艰难的拯救之旅。 首先,王敏努力构建与李悦的督导关系,让李悦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她倾听李悦的困惑和无奈,以共情的方式让李悦能够毫无保留地倾诉,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温暖的港湾。 在优化督导感受的环节,王敏通过耐心的倾听和温暖的回应,让李悦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李悦不再感到孤立无援,而是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接着,王敏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引导,帮助李悦产生了清晰的督导需求。她让李悦深入思考每个细节,将模糊的问题具象化,明确了张华和刘梅之间最核心的矛盾点。 在具象督导事件的过程中,王敏像一位侦探,引导李悦将张华和刘梅的每一次争吵、每一个眼神、每一句伤人的话语都细细剖析,从中寻找关键线索。 明确督导问题时,王敏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呈现李悦在咨询过程中未能触及的深层问题,让李悦恍然大悟。 为了创设良好的督导环境,王敏为李悦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案例参考,让李悦能够在一个充满知识和启发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在寻找督导证据的阶段,王敏教导李悦如何从张华和刘梅的言行中捕捉到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 最终,她们达成了督导共识,制定了一套全面而细致的咨询方案。 在整个督导过程中,王敏充分运用了精神分析、存在、人本、认知行为和正念等督导支撑理论。她从多个角度分析张华和刘梅的心理状态,为李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受督咨询师咨询效果的评估,发现李悦在咨访关系的建立、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觉察水平、信念与态度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有效行为的实施等方面都有待显著的提升。 而对于督导效果的评估,王敏在督导关系的建立、情绪调节、自我觉察、信念与态度变化、工作适应、有效行为和督导胜任力等方面也表现出色。 与传统督导模型相比,应和督导模型更加以人为本,注重督导效果评估,是一种交互式平等的模式,让咨询师与督导师共同成长。 在王敏的精心督导下,李悦重新回到咨询战场,带着全新的策略和勇气,一步步解开了张华和刘梅的心结。他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曙光,婚姻得以修复,孩子们也重新找回了快乐和自信。 这就是应和式心理督导的神奇力量,它能在最黑暗的时刻,点燃希望的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12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阶段性咨询效果评估与应和心理咨询模型的融合应用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心理咨询效果的阶段性评估与应和心理咨询模型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初期、中期和后期咨询效果的特点,结合应和心理咨询模型在咨访关系、情绪调节、自我觉察等方面的评估维度,阐述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共同之处以及应和心理咨询模型在阶段性咨询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具体说明,为提升心理咨询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 心理咨询的有效性评估一直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明确不同阶段的咨询效果,有助于咨询师及时调整策略,更好地满足来访者的需求。应和心理咨询模型提供了多维度的评估视角,与阶段性咨询效果评估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咨询进程和成效。 二、心理咨询效果的阶段性评估 (一)初期效果 初期效果主要体现为自觉心理症状的减轻和内心潜意识的自我接纳概念的融入。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如抑郁、焦虑、不安、恐慌、紧张、愤怒、迷茫等得到缓解。在这个阶段,来访者开始对自己的内心状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逐渐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一位年轻的职场人士小李,因为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焦虑和抑郁之中。在咨询初期,他经常感到紧张不安,睡眠质量也很差。通过与咨询师的交流,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逐渐接受自己的现状。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这些方法帮助他缓解了紧张情绪,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 (二)中期效果 中期效果聚焦于行为表现的改善。包括对重要他人、亲密关系、亲友态度的认知和变化,对工作、生活、睡眠质量、兴趣的提升,以及不合理认知思维的间歇性和持续性阻断。来访者在这个阶段开始将心理的变化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改变,积极调整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以小李为例,在咨询中期,他开始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并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他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同事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培养了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和阅读。这些行为的改变不仅让他的心情更加愉悦,也提高了他的生活满意度。 (三)后期效果 后期效果主要是性格表现上的改变。人格更加完善、成熟,不再寻求咨询师的倾诉和建议,能够独立自主处理棘手问题,学会理性思维思考方式。同时,不再在意他人评价,活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自我认知系统完善。然而,人格的改变是最为困难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小李在后期表现出了明显的性格变化。他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能够理性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他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在面对困难时,他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他的人格逐渐完善,自我认知系统也更加成熟。 三、应和心理咨询模型的评估维度 (一)咨访关系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基础。在不同阶段,咨访关系的特点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初期,建立信任、尊重的咨访关系有助于来访者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感受。中期,咨访关系的稳定性和互动性对于推动行为改变至关重要。后期,来访者逐渐独立,咨访关系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咨询师的支持和引导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在小李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始终以真诚、尊重的态度对待他,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在初期,咨询师耐心倾听小李的倾诉,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在中期,咨询师与小李积极互动,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后期,虽然小李逐渐独立,但咨询师仍然在必要时给予他支持和建议。 (二)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期,帮助来访者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习一些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可以缓解心理症状。中期,来访者需要进一步掌握更复杂的情绪调节方法,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后期,来访者能够自主地调节情绪,保持心理的稳定和健康。 小李在咨询过程中,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巧,逐渐掌握了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在初期,他学会了深呼吸和冥想,缓解了紧张情绪。在中期,他学会了通过运动和倾诉来释放压力。在后期,他能够自主地调节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三)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贯穿整个咨询过程。初期,来访者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中期,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来访者对自己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发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和行为。后期,自我觉察成为一种习惯,来访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 小李在咨询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在初期,他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思考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在中期,他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和习惯。在后期,他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觉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四)信念与态度变化 信念和态度的变化反映了来访者的心理成长。在初期,来访者可能对自己和世界持有一些消极的信念和态度。随着咨询的进行,这些信念和态度逐渐发生改变,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中期,来访者开始将新的信念和态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后期,信念和态度的变化已经内化,成为来访者人格的一部分。 小李在咨询初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随着咨询的深入,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在中期,他将这种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后期,他的信念和态度已经内化,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使他更加自信和成熟。 (五)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成果之一。初期,来访者可能在社会交往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中期,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技巧等方式,来访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后期,来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社会情境,实现自我价值。 小李在咨询初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在咨询过程中,他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同事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在中期,他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后期,他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社会情境,实现了自我价值。 (六)有效行为 有效行为的培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任务之一。初期,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确定一些具体的行为目标,如改善睡眠、增加运动等。中期,来访者通过实践和努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期,来访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和实施有效的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小李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帮助他确定了一些具体的行为目标,如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在中期,他通过努力逐渐养成了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后期,他能够自主地选择和实施有效的行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四、应和心理咨询模型在阶段性咨询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一)初期阶段 1. 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2. 运用情绪调节技巧,帮助来访者缓解心理症状。 3. 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觉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4. 关注来访者的信念和态度,发现消极的观念并进行初步的调整。 5. 评估来访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其在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6. 确定一些具体的行为目标,帮助来访者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 (二)中期阶段 1. 巩固咨访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2. 深入探讨情绪调节方法,帮助来访者应对复杂的情绪问题。 3. 促进自我觉察的深化,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的深层次问题。 4. 持续推动信念和态度的变化,让来访者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5. 加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来访者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6. 评估行为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策略,确保来访者持续进步。 (三)后期阶段 1. 逐渐转变咨访关系,让来访者更加独立地面对问题。 2. 培养来访者自主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各种情绪挑战。 3. 强化自我觉察的习惯,让来访者能够不断地自我成长和完善。 4. 巩固信念和态度的变化,使其成为来访者人格的稳定组成部分。 5. 评估来访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确保其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6. 鼓励来访者继续保持有效行为,实现长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 五、结论 阶段性咨询效果评估与应和心理咨询模型的结合,为心理咨询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指导策略。通过明确不同阶段的咨询效果,结合应和心理咨询模型的多维度评估维度,咨询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咨询进程,为来访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服务。在未来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阶段性咨询效果评估与应和心理咨询模型的融合应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应和心理咨询模型在不同阶段的应用效果,为咨询师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参考。

陈鹏

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东健康心理咨询团队

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2条记录共3页
陈鹏心理咨询师寄语
我只希望能成为你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一颗螺丝钉。 我会用倾听,用了解,去支持,去医治,去爱
陈鹏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就
总访问 186 次
总文章 22 篇
在线服务患者 1 次
患者评价 6 个
获得锦旗 0 个
入驻时间 2024-07-21 14:28:11
陈鹏心理咨询师的治疗经验
在线问诊的患者 1 人
随访中的患者 0 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