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京东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

简称: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

公立 三级其他医院
医院介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地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元下底路23号,占地面积8.28万平方米。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管理的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广州市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于2020年12月18日全面开业运营。

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元下底路23号
020-37236979
医院科室
推荐医生
曾令祺
曾令祺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擅长:专注于成人四肢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关节部位疼痛炎性病变,创伤后难愈性创面修复,四肢血管、肌腱断裂粘连修复,对骨不愈合、肢体畸形、骨感染、骨肿瘤等相关疾病有独特见解。
李悦
李悦

主治医师

好评率:100%

立即咨询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雷丽巧
雷丽巧

住院医师

好评率:-

立即咨询
擅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硕士,擅长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诊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上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专业特长。
患者评价
  • *舒玲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晨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聪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洪玲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仕花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名用户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立鸣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 *国宁
    回复质量:暂无服务态度:暂无回复速度:暂无
    functions/format.html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图文问诊

展开更多

问诊记录

展开更多

科普文章
  • 1. 糖尿病患者与一般人群对宏量营养素的需求是否不同?

     
    答:对于所有人群或具有糖尿病风险者来说,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热量并没有理想的比例;因此,宏量营养素的分配应当基于对当前饮食模式、偏好和代谢目标进行个体化评估。
     
    不论热量来自于何种比例宏量营养素,总热量都应该适当以达到体重管理目标。此外,个体化的宏量营养素组成取决于个人情况,包括代谢目标 (血糖、血脂等)、体力活动、食物偏好和可及性。
     
    2. 糖尿病患者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如何?
     
    答: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低添加糖/脂肪/钠是理想选择。人体所需的最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尚未明确。
     
    3. 糖尿病患者中膳食纤维需求量是多少?
     
    答:糖尿病患者应当摄入至少为美国饮食指南(DGA)2015~2020 的膳食纤维推荐量 (最少 14 g/1000 千卡),至少一半的谷类食物为全谷类。
     
    其他膳食纤维的来源包括非淀粉类蔬菜、牛油果、水果、浆果以及豆类如大豆、豌豆和扁豆。
     
    一些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超过 50 克膳食纤维可使得糖化血红蛋白适度降低 0.2%~0.3%。但过多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可能会导致胃肠胀气、腹胀和腹泻。与膳食纤维补充剂相比,鼓励通过富含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来达到推荐摄入量,可同时补充微量营养素和植物素等。
     
    4. 使用血糖生成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管理饮食对血糖有影响吗?
     
    答:GI 是预测餐后血糖的重要指标,可以预测餐后血糖峰值水平、最大血糖波动和血糖反应曲线属性。
     
    对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风险人群关于 GI 和 GL 的两项系统综述结果显示,两者并未对糖化血红蛋白产生显著影响,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不一致。此外,不同研究对低/高 GI 食物的定义不同,导致临床中如何应用 GI 和 GL 无法确定。
     

    5.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总需求量为多少?

    答:目前对无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摄入不同量蛋白质影响的研究很少。

    一些研究对比不同蛋白质摄入量对糖尿病相关结局并无差异。一项为期 12 周的研究比较了热量来自于蛋白质比例为 30% 和 15% 的情况,结果显示 30% 组在体重、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用量均得到改善。

    一项 Meta 分析汇总了至 2013 年为期 4~24 周的研究,高蛋白饮食计划 (占总能量的 25%~32% vs. 15%~20%),可更多减轻 2 kg 体重,更多降低 0.5%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等无显著差异。

    6. 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为多少?

    答:美国国家医学院(NAM)为成人饮食中总脂肪摄入量定义了一个可接受的宏量营养素分配原则,即占总热量摄入的 20% 至 35%。

    然而,与低脂饮食相比,以总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替代某些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在血糖和某些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方面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更大改善。

    饮食计划中脂肪的种类或质量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结局,而不只与总脂肪摄入量相关。应尽可能减少含有合成反式脂肪的食物。反刍动物的反式脂肪是存在于肉类和乳制品中的天然物质,不需要清除,因其含量很少。

    机体可产生足够的胆固醇来满足生理需求和结构功能,因此不需要通过食物摄入胆固醇。

    虽然 DGA 的结论认为,现有证据不支持限制一般人群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对其他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的准确推荐并不清晰。

    胆固醇摄入量与血胆固醇水平相关,但与心血管事件无关。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胆固醇、血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事件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研究来明确。

    7. 脂肪在预防 2 型糖尿病中起什么作用?

    答: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与 2 型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

    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补充 Omega-3 脂肪酸除在甘油三酯外仍有其他一些获益;补充二十碳五烯酸 (EPA) 可改善餐后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分泌能力和内皮功能,在他汀药物治疗基础上补充 EPA 可降低复合心血管疾病结局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

    地中海饮食模式 (补充特级初榨橄榄油或坚果) 可降低基线心血管风险较高非糖尿病人群中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摄入来自于特定食物,如乳制品、椰子油和棕榈仁油中的饱和脂肪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

    饮食模式

     

    8. 糖尿病前期管理、预防 2 型糖尿病特异性饮食模式有哪些?

     

    答:地中海饮食、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研究证据最为充分。

     

    PREDIMED(地中海饮食预防医学研究)是一项大型 RCT 研究,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相对于低脂饮食在预防 2 型糖尿病方面效果更优(风险更低 30%)。

     

    多项流行学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素食、预防高血压饮食(DASH)与更低的 2 型糖尿病风险相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则无显著作用。

     

    一些预防 2 型糖尿病 RCT 研究显示低脂饮食可降低体重、提高糖耐量,有些显示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基于目前证据有限,尚不能确定哪一种为糖尿病最佳饮食模式。

     

    9. 目前证据支持糖尿病管理最佳特异性饮食模式吗?

     

    答:目前有大量临床研究,但未显示何种饮食模式对糖尿病结局最佳。对于不同饮食模式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

     

    强调非淀粉类蔬菜;

     

    最低摄入糖及精制谷类食物;

     

    尽可能选择全谷类食物。

     

    能量平衡和体重管理

     

    10. 糖尿病患者的最佳减重计划有哪些?

     

    答:针对糖尿病患者不同减重饮食计划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无法给出最佳推荐,需要个体化的糖尿病营养治疗方案。

     

    11. 限制能量并起到减重效果的饮食模式对 1 型糖尿病患者有哪些作用?

     

    答:饮食计划中限制热量、降低总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和瘦肉蛋白可对肥胖 1 型糖尿病患者获益。GLP-1RA 和 SGLT-2i 可减轻 1 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但均尚无获批适应症。

     

    甜食

     

    12. 含糖饮料增加糖尿病风险吗?

     

    答:总体人群中的含糖饮料消耗量与 2 型糖尿病、体重增加、心脏病、肾脏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和龋齿呈正相关。

     

    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天饮用含糖饮料进展为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26%。而将等量的水替代含糖饮料可降低 2 型糖尿病风险达 7%~8%。

     

    13. 甜味剂有何影响?

     

    答:FDA 审查了多种类型甜味剂的安全性,并批准在一般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中使用。

     

    在使用甜味剂降低总热量/碳水化合物摄入时,更应注意避免从其他食物摄入额外热量。

     

    酒精类

     

    14. 酒精类对糖尿病相关结局有何影响?

     

    答:告诫糖尿病患者饮酒后可能出现低血糖延迟现象,留意低血糖症状、体征,加强自我管理,特别是使用胰岛素时。强调饮酒后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减少低血糖风险。

    微量元素补充剂

    15. 饮酒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吗?

     

    答:系统性综述和 Meta 分析显示适度饮酒可降低 2 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适度饮酒定义为每天 6~48 g,与 2 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 30%~56% 相关,饮酒量与糖尿病风险呈 U 型曲线。汇总分析显示,适量白酒可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20%),效果优于啤酒(↓9%)。

     

    相反,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酒精类摄入与糖尿病风险呈正相关。

     

    因此,目前证据并非建议不饮酒者开始摄入酒精。

    16. 微量元素对糖尿病相关结局有何作用?

     

    答:若无潜在缺乏,补充多元维生素或矿物质对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获益尚无证据支持,不推荐常规服用。

     

    未达到降糖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微量元素缺乏的风险升高。特殊患者,如备孕、乳糜泄、老年、素食主义者等可能需要调整多元维生素补充策略。

     

    一项系统性综述显示铬补充可有益于糖脂代谢,但证据等级较低。临床研究显示的镁/维生素 D 补充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获益存在争议。但很多证据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与镁相关。

     

    17. 营养补充剂、中草药对糖尿病管理的作用有哪些?

     

    答:常规服用铬、维生素 D 或中草药补充剂,如肉桂、姜黄、芦荟,对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获益尚无证据支持,因此不推荐常规服用。

     

    18. 二甲双胍影响维生素 B12 水平吗?

     

    答:二甲双胍使用与维生素 B12 缺乏相关,特别是伴有贫血或神经病变的患者,目前机制尚不明确。推荐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进行医学营养治疗,包括每年评估维生素 B12 状态,若存在缺乏应进行补充。

     

    医学营养治疗与降糖药物

     

    19. 如何根据胰岛素类型、使用强度调整营养治疗?

     

    答:1 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强化胰岛素治疗时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改善血糖。

     

    使用固定胰岛素剂量的成人,摄入碳水化合物也要定时定量才能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风险。

     

    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混合饮食,应谨慎调整胰岛素用量,因可能出现延迟性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和连续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胰岛素使用的最佳方式。

     

    营养治疗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

     

    20. 综合性糖尿病营养治疗支持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吗?

     

    答:优化血糖、血压、血脂的糖尿病饮食模式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

     

    21.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或具有高风险者的脂肪摄入有什么建议?

     

    答:总体上以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劝告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模式改为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可改善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推荐一般人群每周进食两次鱼(特别是多脂鱼),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总脂肪:

     

    两项系统性综述显示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较低脂饮食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在降低血糖、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方面更有获益。

     

    饱和脂肪酸:

     

    DGA 2015-2020 推荐以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且供能占比<10%。降低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助于降低心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认为,以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由 17% 降至 9% 可降低 17% 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风险,但对脑卒中、心血管相关/总死亡率无关。

     

    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纳入人群包含了 7% 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总死亡率呈负相关。但 PREDIMED 研究结果显示,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相关,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且以单/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般情况下,以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植物来源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坚果)替代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以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也显著增加甘油三酯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单不饱和脂肪酸:

     

    一项纳入 9 项 RCT 研究的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富含橄榄油、坚果等来源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重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另外一项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方式可降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重和收缩压,并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多不饱和脂肪酸:

     

    对于一般人群推荐含长链ω-3 脂肪酸 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食物,如多脂鱼,也推荐于糖尿病患者,因这类脂肪酸对脂蛋白、预防心脏病和总体健康结局获益。

     

    素食主义者可从亚麻、核桃、豆类中获取亚油酸 ALA,可有益于心血管疾病,但证据尚不足。

     

    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推荐补充 EPA、DHA 以预防心血管事件。ASCEND(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研究)和 VITAL 研究(维生素 D 和ω-3 脂肪酸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补充 1 gω-3 脂肪酸对糖尿病患者无心血管获益。

     

    参考资料:Nutrition Therapy for Adults With Diabetes or Prediabetes: A Consensus Report. Diabetes Care. 2019 May;42(5):731-754. doi: 10.2337/dci19-0014.

  •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用眼时间越来越多,如长时间看电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长期如此很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出现眼睛干涩、眼红等症状。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不少人将眼药水视为“居家必备”,但眼药水能长期使用吗?眼药水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眼药水勿长期使用,不少人会在熬夜,眼睛疲劳、有红血丝的情况下,使用抗疲劳眼药水,以保证眼睛清凉、通透。实际上,眼药水虽能缓解视觉疲劳,但也不能长期使用。

            01   含有肾上腺素类药物,抗疲劳眼药水,一般都含有肾上腺素类药物,这类药物能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使用后,药效明显,可以让眼睛在短时间内,不再充血,眼红症状消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类似肾上腺素类的药物药效过后,眼睛又将大范围充血,而且会红得更厉害。因此这类药物,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影响血管正常收缩。

           02  含有缩小瞳孔、抗过敏的成分,抗疲劳眼药水中,还含有缩小瞳孔的成分,随着瞳孔缩小,使用者眼睛会更聚焦,看东西更清楚,但长期使用,则会影响瞳孔的舒张功能。抗疲劳眼药水中的,抗过敏成分,可适当缓解眼痒症状,宜短时间内使用。提醒大家,抗疲劳眼药水,虽然可以短时间使用,但在使用前也要获得医生许可。

            03   患上干眼症,眼药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剂,若长期使用,会使眼睛的结膜杯状细胞发生损伤,导致患上干眼症,造成眼睛发红、干涩或疼痛。因此,使用不宜太过频繁,每天点眼药水3~4次较为合适。

     眼药水的正确使用方法

            01   检查眼药水,使用眼药水前,除了注意有效期和包装完整度,还需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成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效时限等。

           建议大家,在眼药水瓶或盒子上,标记开瓶日期,避免忘记哦!

         02   正确滴眼步骤

    第一步:清洁双手,打开瓶盖,避免瓶盖瓶嘴接触其他物品,以免污染;
     
    第二步:头部尽量向后仰或平躺下来,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与眼球分开;
     
    第三步:将眼药水瓶嘴对准眼睛,点在结膜穹窿内,滴1~2滴即可。注意,眼药水瓶嘴尽量不要接触到眼睛或睫毛,以防药瓶受污染,点完药水后应立即盖上瓶盖。
     
    第四步:闭眼休息至少5分钟,避免眨眼。
     
    第五步:在睁开眼睛之前,用纸巾将流到眼睛周围的眼药水或泪水擦拭干净。
           提示:若需要点两~三种眼药水,每种应间隔5~10分钟;若需同时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应先点眼药水,隔5分钟再抹眼药膏。

  • 概述:

     

    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首先出现反复腰痛,之后可引起臀部和腿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因为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大小便失禁以及鞍区感觉异常。患者还会因为腰椎管狭窄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具体表现为行走一段路程之后,出现一侧或者双侧下肢麻木疼痛及无力,被迫休息后才可继续行走。

    治疗建议:

     

    对于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药物选择可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疼痛症状,比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也可以服用神经营养性药物来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比如甲钴胺等。或者可配合使用肌肉松弛剂来改善肌肉紧张状态,缓解疼痛,比如乙哌立松以及氯唑沙宗,而对于服用药物无效症状较重的患者,可推荐手术治疗。

    日常注意:

     

    腰椎管狭窄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运动习惯,来改善病情。首先,患者应该加强腰背部肌肉的训练,增强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防止因为肌肉萎缩而带来不良后果。其次,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站立以及端坐姿势,同一姿势不能保持太久,应该适当进行活动,解除腰背部肌肉疲劳。最后,患者应该合理饮食,保持合理体重,减少脊柱负荷。

  • 癌症治疗手段不断增多,各种癌症的生存率也在提高,与此同时,癌症治疗相关毒副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副作用对临床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癌症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中,心脏不良反应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血管毒性已成为第二常见的癌症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反应,事实上,在癌症靶向治疗的鼎盛时期,从发表的文献上来看,血管毒性与心脏毒性的效应相当。

     

    之前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静脉血栓栓塞,而新的癌症疗法的出现,又将目光转向了动脉毒性。根据临床表现,癌症治疗相关的动脉毒性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急性血管痉挛、急性血栓形成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近日,《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上刊登了一篇综述,重点阐述了这些血管毒性效应,并给予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策略建议。 

    图源:《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官网

     

    急性动脉血管痉挛

    传统化疗药

    引起急性血管痉挛的经典化疗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及卡培他滨,常见于胃肠道肿瘤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血管痉挛中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5-FU可能对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内皮功能障碍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使用5-FU可能比没有内皮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血管痉挛的风险更高。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活性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观察到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在健康志愿者中非常显著且剧烈地(15分钟内)降低了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血管舒张。研究显示贝伐单抗可能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功能,也有报道会导致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发生。其他可能导致血管痉挛风险的靶向药物还有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放疗

    在接受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已有病例报告发生了症状性冠状血管痉挛及变异性心绞痛。也有研究者提出放射性心包炎可能会触发心外膜冠状动脉的血管痉挛。另一种可能的机制是辐射诱发的血管炎或动脉炎。

     

    处理策略

    癌症治疗导致的急性动脉血管痉挛的建议,与针对一般人群的指南建议一致。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盐和钙通道阻滞剂,是5-FU、顺铂、紫杉醇或VEGF抑制剂治疗造成的血管痉挛的主要治疗手段。当怀疑微血管功能障碍时,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更大。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再次接受癌症治疗,建议在治疗之前,整个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短期内进行血管扩张剂治疗。但这种策略并不总是有效,例如在5-FU相关心脏毒性方面还涉及到其他机制。经历过心脏毒性再次接受5-FU的患者应接受心电图监护,以评估心脏缺血性变化和心律不齐。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传统化疗药

    急性血栓形成通常见于顺铂治疗,特别是在睾丸癌、妇科恶性肿瘤或肾细胞癌患者中。病例系列报告发现,经顺铂治疗出现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动脉粥样硬化,表明内皮单层的浅表侵蚀是潜在的机制。

     

    靶向治疗

    有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会导致动脉血栓栓塞(ATE)和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增加。在接受VEGF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记录动脉血栓形成很重要,因为ATE包含广泛的临床表现,例如心绞痛,不仅可由血栓形成引起,也可由血管痉挛和血流动力学显著狭窄造成。

     

    免疫疗法(ICI)

    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有过动脉和静脉血栓事件的报道。其中一些事件与ICI开始治疗的时间有关系。然而,在没有任何队列研究的情况下,免疫疗法的血栓栓塞事件的总发生率是否高于一般人群仍不清楚。

     

    放疗

    虽然不是一个常见的事件,但在患者中有报告过放射节段内的急性动脉(甚至是大血管)血栓形成的情况,并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肢体缺血和卒中。试验结果显示,在48小时内,内皮细胞显示出严重的损伤迹象,接着是内皮剥脱和纤维蛋白的内膜沉积。再内皮化在放疗后3周内出现,4个月时仍未完全消失。但是,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放疗剂量非常高。

     

    处理策略

    对癌症患者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遵循已发布的指南,主要干预措施为抗凝、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治疗、机械血栓切除术和病因治疗。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则通常采用血运重建策略,主要是置入支架。与不使用血栓切除术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比,人工血栓切除术有更高的卒中发生率,对冠状动脉或心肌缺血没有决定性的益处,因此,人工血栓切除术不再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规推荐。在没有任何临床显著狭窄的情况下,浅表病变通常不建议进行血运重建,建议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于有冠状动脉血栓的ACS患者, DAPT的给药时间至少应为1年。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传统化疗药

    许多传统化疗药物都对冠脉系统有急性和持久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蒽环类药物,能诱发血管过早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经典化疗药物是顺铂。顺铂可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和急性血管痉挛,对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对癌症存活者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在癌症治疗结束二十年后,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以及循环内皮细胞水平仍然升高。


    靶向治疗

    如上所述,VEGF抑制剂对NO信号通路有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在啮齿动物模型中,pan-VEGFR抑制剂已被证明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但不会增加斑块的易损性。

     

    放疗

    放疗导致血管病变的特征是中膜破裂、纤维化和萎缩以及外膜增厚和纤维化。尸检结果显示,明确区分放疗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常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困难,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那些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只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和部位与预期不相符的情况下,才被认为与放疗存在因果关系。

     

    处理策略

    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的癌症患者,无论接受何种癌症治疗,均应根据当前的指南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减少狭窄的恶化。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连续性监测,以确定疾病进展动态,可能最终需要进行经皮干预或手术干预。考虑到外周血管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建议将踝肱指数作为一种监测方式。目前尚未确定筛查的最佳时间间隔、随访持续时间以及达到何种程度可认为是临床重要改变。基于队列研究的结果推断,在6个月内踝肱指数下降≥0.02可能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需要对癌症治疗的各种动脉毒性事件的发病率进行更精确的估计,如有可能,需要确定风险因素和风险群体。这些定义将有助于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和之后进行筛查。筛查的具体方式和频率也需要定义。一级和二级预防应遵循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对血管疾病的适当管理不应妨碍癌症治疗。


    参考文献:

    Nat Rev Cardiol. 2020; 17(8):503-522.


    京东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 【营养小知识】每天吃多少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今日推荐菜品】蘑菇豆腐汤

    蘑菇下锅干烤后切片,锅里加水放入海带、嫩豆腐、蘑菇片煮5分钟,撒上少量盐、香油、白胡椒即可食用。

  • 想要美白皮肤可以喝红枣蛋茶,准备一些红枣,一个新鲜鸡蛋,少许红糖,把红枣放到一个容器里面,加入适量的水煮三分钟左右,再加入鸡蛋闷煮两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的红糖就可以喝了,坚持喝皮肤就能变得更加白净。
      美白皮肤还可以喝桃花茶,准备适量干桃花,一些绿茶,用开水冲泡以后来喝,能够让脸部黑斑问题得到改善

  • 先天性心脏病是怀孕期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及时识别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最高的孕妇至关重要,从而优化产妇和胎儿结局。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专家观点,针对先天性或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孕产妇的管理提供了很多指导意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和瓣膜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产妇严重发病率或死亡率的风险取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残留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心室功能。患有复杂冠心病的女性也有更高的产科和胎儿并发症风险,包括产后出血、自发性早产和小于胎龄儿。孕前风险分层对于育龄期患者至关重要。

     

    孕前评估

    孕前影像学检查对于识别高危病变很重要,例如肺动脉高压,严重左侧阻塞性瓣膜病,系统性心室功能不全或主动脉扩张。如果可能,高危病变应在怀孕之前进行治疗。 孕前运动试验可以帮助进行风险分层,尤其是对于心功能不全或瓣膜疾病患者。存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或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女性,建议转至遗传学家进行风险评估。

     

    避孕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女性, 长效可逆性避孕方法比较安全。对于血栓栓塞风险高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有人工瓣膜的患者,不适合采取联合激素避孕药,应考虑其他避孕方法。

     

    分娩计划

    考虑到早产的风险增加,多学科团队应在28周之前记录详细的分娩诊疗计划。 对于大多数患者,首选阴道分娩。对于病情严重、主动脉疾病或前负荷依赖性疾病(例如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接受第二阶段辅助性分娩。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应考虑 硬膜外麻醉

     

    肺动脉高压

    在所有肺动脉高压类别中,妊娠都与发病率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许多指南均认为肺动脉高压是怀孕的禁忌症。在妊娠期、分娩和产后,多种机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右心衰。在有卵圆孔未闭或艾森曼格综合征时,可能会发生栓塞。其他严重并发症包括晕厥和心源性猝死。

     

    孕前评估

    长期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效果较好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是总体预后最好的一组人群。一些文献报道了更好的结局,也许是由于肺血管扩张剂的广泛使用,但也持续有研究报道孕产妇死亡和需要紧急心肺移植的急性代偿失调的发生。应该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并讨论风险收益比。孕前右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受损和功能分级差表明患者风险高。根据风险收益比,当前学会指南建议应向肺动脉高压女性提供孕前咨询,告知怀孕的禁忌症,并建议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避孕

    肺动脉高压患者应考虑采用高效避孕方法。 由于存在血栓栓塞的风险,联合激素疗法通常不可用。宫内节育器和皮下埋植比较安全,并且效果较好。波生坦可能降低口服避孕药的功效。波生坦、安贝生坦、马西替坦和利奥西呱都有潜在的致畸性。如果育龄期女性处方上述药物,则建议采用双重屏障避孕。

     

    妊娠期管理

    必须告知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孕妇,本人和胎儿都有很高的孕期风险,应讨论终止妊娠的方法。如果要终止妊娠,应在有肺动脉高压治疗经验的医院进行。如果继续妊娠,则应继续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按计划进行择期分娩,妇产科医生需和肺动脉高压团队进行密切的多学科合作。患者可能需要在基线口服治疗中增加输液治疗,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由于早产和血液动力学受损的风险增加,可能需要在妊娠中期住院。 妊娠前有血栓栓塞史的患者应继续抗凝治疗。抗凝作为预防血栓栓塞的长期治疗应该个体化考虑。

     

    分娩计划

    指南建议在包括产科和心血管麻醉的肺动脉高压中心采用多学科分娩方法。目前没有关于最佳分娩或麻醉方法的指南,应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分娩计划。 一些专家建议在妊娠34周左右及早进行剖宫产。由于存在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应避免单次脊髓麻醉。对于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除肺动脉高压的建议外,还应考虑分流病变的治疗建议。

     

    产后护理

    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产妇死亡大多数发生在产后第一个月,原因是右心衰竭、猝死或血栓栓塞。对于肺动脉高压女性,分娩后应给予密切监测,寻找是否有右心衰竭,并至少在头几天在重症监护室。产后给予血栓栓塞预防性用药也至关重要。

     

    瓣膜性心脏病

    育龄女性的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患有瓣膜性心脏病的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包括心力衰竭、房性心律不齐、产后出血和胎儿结局不良。

     

    孕前评估

    指南建议,根据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对所有瓣膜病患者,由心脏科专家和具有孕期瓣膜性心脏病专业知识的母婴专家给予孕前风险分层。 患有严重瓣膜疾病的无症状女性可考虑通过运动试验进行风险评估。对于符合进行瓣膜病干预指南标准的女性,建议孕前进行瓣膜干预。

     

    避孕

    对于患有单纯性心脏瓣膜病的女性,所有避孕方法都是安全的。指南建议,对于有人工心脏瓣膜或有血栓并发症风险的女性,考虑到血栓栓塞的风险,应该避免联合激素避孕药。

     

    妊娠和分娩计划

    对于患有严重瓣膜疾病的女性(C和D期),需要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心脏-产科团队。诊治团队应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全面的妊娠管理和分娩计划。分娩计划包括可能需要进行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应在分娩前进行记录。多数无症状的女性可以选择自然分娩。在分娩时,左心室后负荷突然增加,增加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产后早期是出现病情恶化的风险最高时期,因此需要长期住院观察和密切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J Am Coll Cardiol. 2021 Apr 13; 77(14):1778-1798.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姚佑楠,就读于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从事心力衰竭相关工作,研究方向为心衰管理、质量控制以及药物经济学。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