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餐后血糖什么时候测

餐后血糖,顾名思义,是指进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这一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相关性,特别是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是<7.8mmol/L。如果餐后血糖≥11.1mmol/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一般建议控制在<10mmol/L。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餐后2小时内血糖变化较大,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控制标准,因此不建议常规检测餐后2小时以内的血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检测餐前血糖,大致了解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 此外,除了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关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理,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在饮食方面,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总之,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指标。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降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数字健康领航者

16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临床上甲亢会给患者带来什么危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不仅影响甲状腺本身,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从甲亢的危害、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甲亢的危害 1. 生殖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尤其是女性,容易出现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问题。男性患者则可能出现性欲减退、生精功能障碍等。 2. 骨骼系统:甲亢患者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症状。 3. 眼部症状:甲亢患者可能出现眼球突出、眼睑不能闭合、视物成双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 4. 消化系统:甲亢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甲亢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6. 心血管系统:甲亢患者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心律失常等症状。 二、甲亢的治疗 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甲状腺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的患者。 3. 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手术治疗禁忌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三、甲亢的预防 1. 注意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碘,如海鲜、海藻等。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甲状腺疾病。 4. 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碘、放射性核素等。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总之,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了解甲亢的危害、治疗和预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医者荣耀

1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糖多高算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血糖这个词,但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那么,血糖多少才算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一般来说,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9-6.1mmol/L之间,服糖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4.4-7.8mmol/L之间。如果血糖超过这个范围,就视为血糖升高。 当空腹血糖在6.1-6.9mmol/L之间,服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就视为糖尿病前期。这时,就需要引起重视,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必要时还需要药物治疗。 专家指出,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应为4.4~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6.9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前期;如果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为糖尿病。 因此,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时,就需要开始饮食和运动干预,必要时需要药物治疗。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糖,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控制血糖。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 5. 积极治疗:如果确诊为糖尿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精准医疗探秘

1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青春期甲亢症状有哪些

青春期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由于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甲状腺激素需求量大,因此青春期甲亢患者更容易出现代谢亢进的症状。 青春期甲亢的主要症状包括: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是青春期甲亢最明显的体征,通常表现为颈部肿块。 高代谢症状:患者常出现多食善饥、消瘦、心率增快、手颤、多汗、皮肤潮湿、乏力等症状。 生殖系统改变: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稀少,甚至闭经;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 心脏系统改变: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增快、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由于青春期甲亢患者对口服抗甲状腺药物较耐受,因此治疗较为困难,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治疗青春期甲亢的方法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降低甲状腺功能。 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通过摄入放射性碘来破坏甲状腺组织。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放射性碘治疗禁忌或甲状腺癌等患者。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和脂肪。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定期复查,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病情变化。 青春期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维持健康的生活。

未来医疗领航员

19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怎么回事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是甲减的重要指标。那么,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甲状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主要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3和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这些激素对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时,提示甲状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根据甲减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亚临床甲减和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是指仅有TSH水平升高,而T3和T4水平正常。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如乏力、腹胀、便秘、心率减慢、浮肿等。因此,对于无症状的亚临床甲减,可以暂时观察,不予治疗。 然而,对于孕妇来说,TSH水平的升高则需引起重视。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对于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一旦发现孕妇TSH水平升高,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既有TSH水平升高,又有T3和T4水平下降,即为临床甲减。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甲减症状,如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体温降低等。临床甲减需要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甲减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是甲状腺激素替代剂,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 总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提示甲状腺功能可能存在异常,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和日常保养。

医者荣耀

1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糖尿病检测方法。 一、糖化血红蛋白(A1C)测试:这是一种检测过去两到三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血液测试。A1C水平越高,说明血糖控制越差。一般来说,A1C水平在6.5%或以上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二、随机血糖测试:这是一种不需要禁食的血糖测试。如果随机血糖水平达到11.1mmol/L(200mg/dL)或以上,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三、空腹血糖测试:这是一种在过夜禁食后进行的血糖测试。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在7.0mmol/L(126mg/dL)或以上,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四、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一种在空腹状态下进行的测试,患者需要喝下一定量的含糖溶液,然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糖水平。如果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达到11.1mmol/L(200mg/dL)或以上,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五、其他检测方法: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例如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等。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检测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除了检测方法,血糖控制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血糖控制的方法: 1. 饮食管理: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2.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的检测和血糖控制需要患者、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医学奇迹见证者

1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食疗菜谱窍门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饮食治疗对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注意事项以及一周的食疗菜谱,帮助您更好地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生活。 一、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1. 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合理计算每日所需热量,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血糖升高。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避免摄入过多精制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 3. 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鱼、肉、蛋、豆制品等,有助于控制血糖和维持身体健康。 4. 适量摄入脂肪:选择低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5. 保持饮食多样化: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单一饮食导致的营养不足。 二、糖尿病食疗菜谱 以下是一份一周七日的糖尿病食疗菜谱,供您参考: 星期一:早餐:燕麦粥、鸡蛋、牛奶;午餐:糙米饭、清蒸鱼、凉拌黄瓜;晚餐:玉米面馒头、番茄炒蛋、紫菜汤。 星期二:早餐:全麦面包、豆浆、煮鸡蛋;午餐:荞麦面条、清炒鸡胸肉、凉拌海带丝;晚餐:小米粥、清蒸排骨、炒菠菜。 星期三:早餐:小米粥、鸡蛋、牛奶;午餐:糙米饭、清蒸鱼、凉拌黄瓜;晚餐:玉米面馒头、番茄炒蛋、紫菜汤。 星期四:早餐:燕麦粥、鸡蛋、牛奶;午餐:荞麦面条、清炒鸡胸肉、凉拌海带丝;晚餐:小米粥、清蒸排骨、炒菠菜。 星期五:早餐:全麦面包、豆浆、煮鸡蛋;午餐:糙米饭、清蒸鱼、凉拌黄瓜;晚餐:玉米面馒头、番茄炒蛋、紫菜汤。 星期六:早餐:小米粥、鸡蛋、牛奶;午餐:荞麦面条、清炒鸡胸肉、凉拌海带丝;晚餐:玉米面馒头、番茄炒蛋、紫菜汤。 星期日:早餐:燕麦粥、鸡蛋、牛奶;午餐:糙米饭、清蒸鱼、凉拌黄瓜;晚餐:玉米面馒头、番茄炒蛋、紫菜汤。

全球医疗视野

1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足起水泡如何处理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足底起水泡是常见症状之一。这种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皮肤健康,还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了解糖尿病足起水泡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足起水泡的病因 糖尿病足起水泡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容易发生病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足部皮肤缺乏营养,容易形成水泡。 2. 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足患者的神经系统也容易受到损害,导致感觉减退,无法及时察觉足部受损,容易形成水泡。 二、糖尿病足起水泡的治疗方法 1. 局部治疗:对于轻微的水泡,可以采取局部消炎、抗感染治疗,如外用抗生素药膏、抗感染药品等。对于较大或感染较重的水泡,应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引流等处理。 2. 口服药物:可以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水泡愈合。 3.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血糖控制良好,可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减轻病情。 三、糖尿病足起水泡的日常保养 1.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清洗足部,保持干燥,避免真菌感染。 2. 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摩擦、挤压足部,减少水泡的形成。 3. 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泡等异常情况。 总之,糖尿病足起水泡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了解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保护足部健康。

医者仁心

16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甲亢挂哪个科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甲亢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了解甲亢的防治知识,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甲亢患者应首先前往内分泌科就诊。内分泌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如甲状腺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确诊是否患有甲亢。 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碘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儿童和孕妇,但治疗周期较长,复发率较高。手术治疗和放射碘治疗均为破坏性治疗,复发率较低,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碘,以免加重病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此外,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甲亢。 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也是治疗甲亢的关键。建议患者选择具有专业内分泌科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院就诊,以便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甲亢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健康管理专家

18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六期,预防措施有哪些?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其中,眼底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分期、症状及防治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做好预防。 一、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及症状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为六期,具体如下: 1. 第一期:出现微动脉瘤或少量出血点。 2. 第二期:出现硬性渗出斑或出血斑。 3. 第三期:出现白色棉绒斑和出血斑。 4. 第四期:出现新生血管。 5. 第五期:新生血管合并纤维增殖。 6. 第六期:出血加重,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 四期以上的眼底病变患者失明风险较高。 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防治方法 1.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预防眼底病变的发生。 2. 规律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等。 3.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眼底病变。 4. 激光治疗:对于眼底新生血管等病变,可采取激光治疗。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预防措施 1. 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要注重饮食平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4. 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够了解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降低失明风险。

健康驿站

1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43条记录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