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内科

小儿内科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普文章

文章 黄疸9点多正常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但若黄疸值过高,则可能提示存在病理情况。本文将围绕新生儿黄疸展开,探讨其生理与病理表现、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1.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7-14天达到高峰,2-3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通常在正常范围内,且新生儿一般状况良好,吮吸有力。 2.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病理性黄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溶血性、梗阻性和肝细胞性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1.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常见原因包括新生儿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2.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管炎、胆石症等。 3.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脏损伤,导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受损而引起。常见原因包括新生儿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等。 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 临床表现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嗜睡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胆红素水平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B超等。 四、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通过光照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苯巴比妥、茵栀黄口服液等。苯巴比妥可以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3. 手术治疗 对于胆道闭锁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五、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做好孕期保健 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疾病。 2. 加强新生儿护理 出生后应加强新生儿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感染。 3. 定期进行新生儿黄疸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黄疸筛查,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时治疗。 总之,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若黄疸值过高,则可能提示存在病理情况。家长应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中医养生之道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胆红素几天可以入脑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胆红素浓度过高可能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引发胆红素脑病,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那么,高胆红素入脑一般发生在几天内呢?根据研究,胆红素入脑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7天内,这是胆红素脑病的高发期。 如何判断胆红素是否入脑呢?首先,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如嗜睡、拒乳、肌张力减退等。其次,可以通过胆红素浓度来判断,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大于342Vmol/L,早产儿胆红素大于256.5Vmol/L时,就有可能出现胆红素入脑的情况。最后,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来确诊。 胆红素入脑后,主要分为四个时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嗜睡、呕吐、肌张力减退、角弓反张、抽搐等。 为了预防胆红素脑病,家长应该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黄疸情况。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过高,应及时就医。 此外,对于早产儿,家长更应该注意其黄疸情况,因为早产儿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 总之,了解胆红素入脑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胆红素脑病具有重要意义。

药事通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黄疸要照几天蓝光 黄疸照蓝光天数受这些因素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儿科疾病,蓝光照射治疗是首选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蓝光照射治疗黄疸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注意事项。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原理是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使血液中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 影响蓝光照射治疗黄疸天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引起黄疸的病因,如溶血性疾病或肝细胞受损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照射;二是病情程度,轻度黄疸可能只需照射2-4天,而重度黄疸可能需要10天以上。 除了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 此外,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皮肤清洁等。在出院后,家长仍需定期带孩子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新生儿黄疸治疗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医者荣耀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7个月宝宝可以吃小米粥吗 7个月的宝宝能吃什么粥呢

宝宝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均衡的饮食,尤其是对7个月大的婴儿来说,他们的肠胃功能尚未完善,因此饮食的选择尤为重要。小米粥作为一种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是许多家长的首选。那么,7个月的宝宝可以吃小米粥吗?除了小米粥,还有哪些粥类食物适合7个月的宝宝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7个月宝宝的营养需求。这个时期的宝宝,除了继续母乳喂养外,还需要通过辅食来补充营养。小米粥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宝宝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山药小米粥则具有补脾、健胃的功效,适合食欲不佳的宝宝。 除了山药小米粥,胡萝卜玉米粥也是不错的选择。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有助于宝宝视力发育;玉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胡萝卜素则有助于宝宝的大脑发育。将煮烂的玉米和胡萝卜切成细丝,加入适量的粳米和火腿肠,最后撒上葱花和香油,既美味又营养。 蛋黄粥也是适合7个月宝宝的一种粥类食物。将煮熟的鸡蛋去壳,取出蛋黄,捣成粉末,然后加入煮好的稀饭中搅拌均匀。蛋黄粥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和卵磷脂,有助于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除了粥类食物,7个月的宝宝还可以尝试以下辅食: 1. 蔬菜泥:将蔬菜煮熟后捣成泥状,如南瓜、土豆、胡萝卜等。 2. 水果泥:将水果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或捣成泥状,如香蕉、苹果、梨等。 3. 肉末:将瘦肉煮熟后切成细末,如鸡肉、鱼肉等。 4. 豆腐:将豆腐煮熟后捣成泥状,或切成小块。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逐步添加: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 2. 适量喂养:根据宝宝的年龄和需求,控制食物的量和种类。 3. 注意食物的温度:食物要温热,避免过热或过冷。 4. 保持清洁:给宝宝准备专门的餐具,定期清洗消毒。 总之,7个月的宝宝可以吃小米粥,并且可以尝试多种粥类食物。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需求,合理安排饮食,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医疗故事汇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骨折多久痊愈 治疗儿童骨折的方法

骨折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了解儿童骨折的恢复时间和治疗方法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儿童骨折的恢复时间因骨折部位、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儿童骨折的恢复时间、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 一、儿童骨折的恢复时间 1. 骨折部位:一般来说,骨折部位离心脏越远,恢复时间越长。例如,下肢骨折的恢复时间通常比上肢骨折长。 2. 骨折类型:不同类型的骨折恢复时间不同。一般来说,闭合性骨折的恢复时间比开放性骨折短。 3. 个体差异:儿童的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骨折的恢复时间。 二、儿童骨折的治疗方法 1. 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是治疗儿童骨折的常用方法。通过固定骨折部位,使骨折端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复杂或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等。 3. 物理治疗: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适当进行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三、儿童骨折的日常护理 1. 休息:骨折后,儿童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 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豆腐等。 3. 适当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关节僵硬。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儿童骨折的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儿童注意安全,避免跌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2. 增强体质:加强儿童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损伤能力。 3. 注意家居安全:消除家中安全隐患,如高处物品、锐利器具等。

医疗科普小站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妈妈带宝宝时学会这四招, 安全度过宝宝“可怕的2岁”

带宝宝的过程中,妈妈们最头疼的莫过于宝宝“可怕的2岁”阶段。从天使般可爱的小天使,瞬间变成“小恶魔”,让妈妈们抓狂不已。 小侄子从1岁多的时候,可爱听话,让人心疼。然而,到了2岁,他变得好奇、翻箱倒柜,让姐姐头疼不已。其实,只要妈妈们学会以下四招,就能轻松度过宝宝“可怕的2岁”。 一、树立规矩,培养宝宝的良好习惯 2岁的宝宝其实已经能够理解大人的话,并能够看懂妈妈的脸色。因此,妈妈们应该给宝宝制定规矩,培养宝宝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可以减轻妈妈的负担,还能让宝宝更好地成长。 二、适当的制止与惩罚,让宝宝明白是非 当宝宝做出破坏性行为时,妈妈应该及时制止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让宝宝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不是只是抱怨,否则只会让宝宝更加猖狂。 三、转移宝宝注意力,缓解情绪 当宝宝发脾气时,妈妈不要吼宝宝,而是要帮宝宝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可以用宝宝喜欢的玩具等逗宝宝,让宝宝的情绪得到释放。 四、换位思考,多与宝宝沟通 面对宝宝的哭闹和情绪,妈妈需要耐心倾听,换位思考,理解宝宝。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妈妈们要多与宝宝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宝宝的需求。 带宝宝的过程中,妈妈们要学会这四招,才能安全轻松地度过宝宝“可怕的2岁”。

医疗趋势观察站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每个月龄段要喝多少奶?你知道吗

新生儿喂养是新手父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同月龄的宝宝对奶量的需求不同,科学喂养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同月龄宝宝的奶量需求,帮助新手父母更好地进行喂养。 1. 1-2个月宝宝 出生时体重为3-3.5千克的宝宝,在1-2个月期间,每天以吃600-800毫升左右的牛奶为宜,每天分7次吃,每次100-200毫升。注意不要喂得太多,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2. 2-3个月宝宝 2-3个月的宝宝牛奶的日用量应限制在900毫升以下,计算900毫升产生的热量为2427千焦,已经足够宝宝的需要。一天喂6次,每次不超过150毫升,如一天喂5次,每次不超过180毫升。 3. 3-4个月宝宝 3-4个月的宝宝每次牛奶的食用量为200毫升,一天喂5次。如果每天喂6次,则每次的量不得超过200毫升,180毫升较为适宜。每天的总奶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内,防止宝宝发胖。 4. 4-5个月宝宝 4-5个月的宝宝每日奶量仍维持在1000毫升左右,因为宝宝在4-5个月时的体重增加情况与3-4个月期间区别不大,可给予同样喂养。 5. 5-6个月宝宝 5-6个月的宝宝要适当控制奶量,以免宝宝长得过胖。一般来说,宝宝每天牛奶总量不要超过1000毫升。 6. 6-7个月宝宝 6-7个月的宝宝可以添加代乳食物了,这个时候的宝宝的食物依然以奶类为主,宝宝一日奶量大约为700毫升。 7. 7-8个月宝宝 7-8个月的宝宝开始增加半固体性的代乳食品。在每日奶量不低于500毫升的前提下,减少两次奶量,用两次代乳食品来代替。 8. 8-9个月宝宝 8-9个月的宝宝继续增加代乳食品,此时宝宝可以尝试的辅食种类已经很多了,但是每天牛奶的量仍要保持在500-600毫升之间。 9. 9-10个月宝宝 宝宝长到9个月以后,乳牙萌生,消化能力增强,辅食的添加量也要有所增加,人工喂养的宝宝此时牛奶仍应保证每天500毫克左右。 10. 10-11个月宝宝 宝宝长到10个月以后,乳牙已经萌出4-6颗,有一定的咀嚼能力,人工喂养宝宝此时应减少牛奶的量,最好将喂牛奶的时间安排在上、下午,每天牛奶的量不超过500毫升。 11. 11-12个月宝宝 11-12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接近成人饮食,有的母乳喂养的宝宝此时也准备断奶,一般来说,宝宝每天补充牛奶的量不应该低于250毫升。

康复之路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儿脐带掉了怎么处理

新生儿的脐带是连接母体与胎儿的重要通道,出生后一般会在几天内自然脱落。那么,如果婴儿的脐带掉了,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因为脐带自然脱落是正常现象。如果只是轻微的液体流出,说明宝宝的脐带已经正常脱落,无需过于担心。 然而,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如出血不止、红肿、异味等,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如果家长不小心弄断了婴儿的脐带,首先要确保脐带断处的卫生和干燥,避免水或尿液污染。可以使用消毒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消毒,切勿使用爽身粉、护肤品等涂抹脐带处,以免引起感染。 此外,要确保脐带断裂处向下,避免摩擦导致出血。在消毒后,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进行简单的包扎,保持脐带处的清洁和干燥。通常情况下,脐带断处会在几天内愈合。 家长可以给宝宝使用专用的护脐贴或护脐带,以防止摩擦和感染。如果宝宝脐带断处出血不止,或者经过处理仍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以下是一些关于婴儿脐带护理的常见问题: 1. 脐带脱落时间:一般来说,婴儿脐带脱落时间为出生后3-7天,但个体差异较大。 2. 脐带护理方法:保持脐带处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摩擦和感染。每天用温水清洗脐带处,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酒精进行消毒。 3. 脐带护理注意事项:避免使用爽身粉、护肤品等涂抹脐带处;避免给宝宝穿尿不湿;注意观察脐带处的症状,如红肿、异味、出血等。 4. 脐带护理误区:认为脐带处需要涂抹护肤品促进愈合;用尿不湿覆盖脐带处;用剪刀修剪脐带。

癌症防治先锋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