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宝鸡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52年8月,1997年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1年2月、1995年5月、2006年12月先后被命名为市康复中心、市中医药研究所、市骨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现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达标单位、全国首批“CAAE二级癫痫中心”、省级卒中中心、宝鸡市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市中西医儿科诊疗中心、市病理会诊中心、市首家精准医学检验中心和心脏预防评估中心。也是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学医院。医院东西院区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23万㎡,东院区拟开放床位1500张,西关院区现开放床位1487张。医院配有3.0T磁共振、超高端双源CT、飞龙DSA血管造影机、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西门子SPECT/CT、西北首台运动助理机器人、数字化跑台、上下肢震动康复训练器、超高清4K腹腔镜、高压氧舱、质谱仪等一批百万元以上高精尖设备60余台(件),拥有各类中医诊疗设备400余台(件)。医院始终秉持“厚德、精医、敬业、和谐”的院训,传承创新、突出特色、精准管理、科学发展,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以提供优质高效中医服务为核心,实施方便看中医行动”先进典型,“陕西省先进集体”、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医院现设有临床、医技、药学科室58个,现有职工1726名,其中,其中卫技人员1517名,高级职称415名。省级名(老)中医5人,市级名(老)中医21名、市级中青年名中医7名,市拔尖人才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医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5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5个,陕西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1个,陕西省中医特色、康复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陕西省重点专科、重点学科16个,宝鸡市医学重点专科、优势学科15个;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5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7个。骨科医院现设有骨伤、关节、脊柱、手外、足踝、康复、运动、儿骨等11个病区,开设床位500张,年出院量1.3万余人,门诊量近10万人次,手术7000余例。是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认证的西北地区脊柱微创培训中心、脊柱内镜培训中心。宝鸡市中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开展各类临床应用开发研究,现设置有制剂工艺研究室、质量标准研究室、中医临床研究室、中医药图书馆等。研究所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运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方法,开展名老中医经方、验方的挖掘整理;学术流派、重点病症的经验总结;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及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药传统制剂、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以及其他相关中医药研究工作。近年来,医院大力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努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建设了一批品牌学科和亮点专科。形成了以郭锡范老中医为代表性传承人的“郭氏骨科”和刘云山名老中医为创始人的“刘氏儿科”两大学术流派,建设有5个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6个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省级名中医6名,市级名中医29名,国家级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5名,省级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7名,先后培养了82名国家级、省市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承担国家级、省级中医临床人才、创新骨干人才、西学中骨干人才等培训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勇于创新的中医优秀人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失眠等常见病、多发病,开设特色专病门诊37个,开展中医特需门诊5个。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医院先后与北京积水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知名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多位教授助力学科建设。同时,派出150余名业务骨干前往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阜外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研习深造。安排大批医院中医骨干“走出去”,前往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拜师深造,采取“一徒多师”形式,广开其眼界和思维。五年来,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6部;科研立项课题共116项,其中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9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市级科研奖励11项,开展院内新技术、新项目297项。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未来,屹立在炎黄故里、岐伯之乡的宝鸡市中医医院将继续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向着打造“现代化医疗技术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显著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的目标砥砺前行,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护佑三秦人民的健康与安宁。
科室服务
科室医生
科普文章
文章 将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战略
近年来,我国儿童营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将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国家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儿童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推动我国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改善儿童营养问题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卫生部门应加强与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儿童营养改善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营养知识普及、提供营养补贴、改善农村地区营养状况等措施,提高儿童营养水平。 此外,建立完善的儿童营养监测系统也是改善儿童营养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儿童营养状况,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改善儿童营养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措施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营养知识普及,提高家长和儿童的营养意识。 2. 完善营养补贴政策,确保贫困地区儿童的基本营养需求。 3. 改善农村地区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儿童的营养水平。 4. 加强儿童营养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中医养生之道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天生一张花旦脸,原是患上罕见病
在我国,有一位名叫超超的4岁男孩,他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花旦脸”,皮肤白皙,斗篷般的嘴唇,浓密的睫毛仿佛涂了浓妆。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外表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超超患有世界罕见的歌舞伎面谱综合征(KABUKI综合征)。 超超从小身材矮小,智力发育迟缓,父母带着他走遍当地医院求医,却始终找不到病因。直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熊丰教授的仔细观察和诊断,才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 KABUK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身体发育不良、骨骼发育障碍、特殊容貌及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症状。超超的症状与该病吻合,包括小头畸形、前额突出、发际低、目光散漫、睫毛长、眼裂长伴下眼睑外侧外翻、弓形眉等。 KABUKI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针对超超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治疗心脏畸形,并采用生长激素替代疗法促进其生长发育。经过手术和治疗后,超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KABUKI综合征的案例提醒我们,对于一些看似普通的症状,我们要保持警惕,及时就医,以便尽早发现和诊断疾病。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罕见病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生物医疗创新站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当吃法让鸡蛋变毒品:加糖吃、隔夜吃、过量吃
鸡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材,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然而,错误的食用方法却会让鸡蛋变成“毒品”,损害我们的健康。 1. 生吃鸡蛋的危害 有些人认为生吃鸡蛋可以获取更多的营养价值,但实际上,生吃鸡蛋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鸡蛋中可能含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生吃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此外,鸡蛋中的抗生物素蛋白需要在高温下被破坏,否则会影响生物素的吸收,导致食欲不振、肌肉疼痛等症状。 2. 隔夜鸡蛋不能吃 鸡蛋煮熟后,如果未完全熟透,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容易滋生细菌,引起肠胃不适。此外,煮过久的鸡蛋,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中的硫离子会结合生成硫化亚铁,影响蛋白质的吸收。油煎鸡蛋过老,也会产生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 3. 过量食用鸡蛋的危害 鸡蛋虽然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因此,不同人群的鸡蛋摄入量应有所区别,一般老年人每天1-2个,中青年人每天2个,重体力劳动者每天2-3个,少年儿童每天2-3个,孕妇、产妇、乳母等特殊人群每天3-4个。 4. 加糖、加豆浆吃鸡蛋的影响 将鸡蛋与糖一起烹饪,会生成一种叫糖基赖氨酸的物质,破坏鸡蛋中的氨基酸成分,对人体造成危害。此外,豆浆中的胰蛋白酶会与鸡蛋中的卵松蛋白结合,降低两者的营养价值。 5. 空腹吃鸡蛋的危害 空腹过量食用高蛋白食物,如鸡蛋,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热能消耗,无法发挥营养滋补作用。同时,短时间内摄入大量蛋白质,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
老年健康守护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