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文章 偶尔做个“讨厌”的妈妈
在儿科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焦虑的父母,他们抱怨孩子总是无理取闹,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生病时,他们恨不得把医生所有的医术都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孩子稍微有点不适,就紧张得不知所措。 其实,孩子对父母的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爱的需求。但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适度拒绝,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随意强求的。 记得有一位母亲,她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要求妈妈给他买玩具、零食。这位母亲意识到,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拒绝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虽然会表现出不高兴,但慢慢地,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见。当他生病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而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当然,拒绝孩子并不意味着要对他们严厉或冷漠。相反,我们要用耐心和爱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拒绝孩子时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冷静,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影响。 2.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原因。 3. 避免使用暴力或恐吓的方式。 4. 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出决定。 5. 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度拒绝。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自律,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精准医疗探秘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给小孩子翻龟头的手法
标题:给小孩子翻龟头的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儿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包皮包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尤其在寒暑假期间,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包皮手术。那么,你知道如何正确给小孩子翻龟头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翻龟头的正确手法 1. 准备工作:让孩子仰卧,两腿略分开,将裤子脱至膝关节处。用0.3%碘伏对皮肤进行消毒。 2. 方法一:使用纹式止血钳轻轻分离包皮龟头,使龟头完全外露。但这种方法在遇到不合作的孩子时容易造成伤害。 3. 方法二:使用碘伏无菌纱布轻轻压住龟头,左手用无菌碘伏纱布将包皮内板上翻至冠状沟,边分离边清除包皮垢。每次分离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疼痛和出血。然后用碘伏棉球清洗包皮内板和龟头,外用金霉素眼膏涂抹龟头冠状沟。最后将包皮翻下,重新覆盖龟头,防止包皮嵌顿。 二、宝宝包皮包茎的注意事项 1. 随着宝宝生长发育,3-4岁时,包皮口开始扩张,龟头可以随之外露。约90%的生理性包茎在5岁以前可以自愈。因此,如果宝宝没有出现龟头反复感染、粘连严重、排尿困难等症状,5岁以前只需做好清洁工作即可,不必进行包皮手术。 2. 包皮的清洁方法: (1)3岁以内:由于3岁内的男宝宝多是生理性包茎,不能上翻。家长只需用温水清洗宝宝的生殖器即可,不必刻意上翻包皮清理。如果需要清理,最好到专业医院,以免弄伤宝宝。 (2)3-5岁:家长可以尝试将包皮反复上翻,并逐渐增加幅度,以扩大包皮口。如果能翻出,就用清水洗去包皮垢,以后也定期清洗。如当时无法翻出,也不必着急,可以下次洗澡时再试,有时翻过几次,便能翻出了。 操作时手法应轻柔,每次应适可而止,以免引起宝宝疼痛。当阴茎头露出后再清洁包皮垢,然后将包皮复原,否则易造成嵌顿包茎。 三、注意事项 1. 翻转包皮后,如果发现有破损、红肿,可以用红霉素眼膏涂抹到破损处。 2. 在给宝宝进行包皮护理时,家长应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粗暴操作,以免造成宝宝不适或伤害。
癌症防治先锋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流浓鼻涕是什么原因
宝宝感冒流鼻涕是常见的现象,很多家长对此感到焦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宝宝感冒流鼻涕的原因、治疗方法、家庭护理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宝宝感冒流鼻涕的情况。 一、宝宝感冒流鼻涕的原因 1. 冷空气刺激:宝宝抵抗力较弱,受凉后容易感冒,导致流鼻涕。 2. 病毒感染: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后会出现流鼻涕症状。 3. 过敏:宝宝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螨等,也会出现流鼻涕症状。 二、宝宝感冒流鼻涕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过敏药物,如病毒灵、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 2. 家庭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经常开窗通风。 (2)用温水给宝宝洗脸,清除鼻腔分泌物。 (3)保持宝宝鼻腔清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 (4)适当提高室内温度,避免宝宝受凉。 三、宝宝感冒流鼻涕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宝宝体质锻炼,提高抵抗力。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4. 避免宝宝接触过敏原。 四、宝宝感冒流鼻涕的家庭护理要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经常开窗通风。 2. 用温水给宝宝洗脸,清除鼻腔分泌物。 3. 保持宝宝鼻腔清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 4. 适当提高室内温度,避免宝宝受凉。 5. 让宝宝多休息,多喝水。 6. 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全球医疗视野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