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黄石市第二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内科

黄石市第二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普文章

文章 新生儿肝功能受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肝功能受损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医学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门静脉系统血管畸形、代谢性肝疾病以及接触毒物等。 首先,先天性门静脉系统血管畸形可能导致肝脏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肝淤血,最终造成肝损伤。这种情况下,肝脏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和解毒功能。 其次,代谢性肝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由于先天性的铜代谢异常,使肝脏内沉积过多的铜元素,导致肝脏损伤。此外,接触某些毒物,如四氯化碳、苯等化学物品,也可能引起中毒性肝损伤。 要准确诊断新生儿肝功能受损的原因,需要完善肝功能检查,了解新生儿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例如,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明显升高可能提示肝功能受损。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新生儿,应进行肝脏B超和陶瓷等检查,明确肝功能受损的原因。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感染、肝炎病毒的感染、EB病毒的感染等。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如肝豆状核病变、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等,以及肝内或肝外胆道异常,如先天性胆道闭锁,也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若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则需要给予抗病毒治疗。其他原因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可以给新生儿口服肝泰乐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输注谷胱甘肽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 在新生儿肝功能受损的护理方面,充分休息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修复。待黄疸消退、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如隔离期满,症状逐步消失,肝功能正常后1个月,病情稳定可以回学校学习,但半年内不应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 总之,新生儿肝功能受损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综合治疗的医学问题。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合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症状,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生命之光传递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周岁宝宝食谱 辣妈必学的营养食谱

宝宝一周岁,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饮食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周岁宝宝的食谱,包括板栗鸡丝粥、缤纷红薯粥等多种营养食谱,帮助辣妈们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 一、一周岁宝宝饮食原则 1. 丰富多样:一周岁宝宝的饮食应包含肉鱼、禽蛋、奶制品、水果、蔬菜、谷类等多种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 2. 软烂易消化:宝宝的咀嚼和消化能力尚未完善,食物应制作成软烂易消化的状态。 3. 口味清淡:尽量少用刺激性调料,避免过咸、过甜、过辣的食物。 4. 适量增加食量:每日可增加1-2次辅食,以补充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 5.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控制宝宝的进餐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一周岁宝宝食谱推荐 1. 板栗鸡丝粥 材料:大米100克、板栗50克、鸡胸肉80克、盐5克、油10毫升。 做法:大米加油拌匀腌制30分钟;鸡胸肉煮熟放凉后撕成丝,加入油和盐腌制;水烧开后加入大米和板栗,煮30分钟后加入鸡丝,再煮5分钟即可。 2. 缤纷红薯粥 材料:白米30克、红薯半个。 做法:大米加水煮粥;红薯削皮后洗净,切薄片,蒸熟后取出,用勺子压成泥,放入白粥中拌匀即可。 三、宝宝辅食制作技巧 1. 烂饭:将米饭蒸煮至软烂,然后捣碎成泥状,适合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 2. 馒头、饼干:将面粉和成面团,揉成小剂子,蒸熟或烤熟即可。 3. 肉末及碎菜:将肉类和蔬菜分别切成细末,混合后烹饪。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过敏食物: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某些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等。 2. 适量添加调味品:尽量少用刺激性调料,避免过咸、过甜、过辣的食物。 3. 定期监测宝宝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宝宝去医院进行体检,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五、总结 合理的一周岁宝宝食谱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们要注重宝宝的饮食搭配,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让宝宝健康成长。

癌症防治先锋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岁多宝宝睡觉趴着睡好吗

宝宝趴着睡是否适宜,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传统观念认为婴儿应仰卧睡眠,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宝宝趴着睡可能带来诸多益处。本文将从睡眠质量、呼吸效率、预防呕吐、强健体魄等方面,探讨宝宝趴着睡的利弊,帮助家长们了解宝宝趴睡的科学依据。 首先,趴着睡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研究发现,趴着睡的宝宝睡眠时间更长,睡眠质量更高,非快速动眼睡眠时间增加,觉醒次数和时间减少。这可能与趴着睡时宝宝接受的外界刺激减少有关。 其次,从生理角度来看,婴儿的胸廓、肺的后侧部较长,趴着睡时肺受挤压程度最轻,呼吸时最符合自然规律。研究表明,趴着睡时,宝宝的呼吸效率较高,血红蛋白含氧量与仰卧睡时相比,增加了5%~10%。 此外,趴着睡还能预防宝宝吐奶。婴儿胃的容量很小,弯曲度不够,加上贲门部收缩力弱,因此吐奶现象较为常见。趴着睡时,贲门部被抬高,可以预防吐奶,即使发生吐奶,由于脸朝下,也不至于因呕吐物吸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然而,趴着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尤其是1岁以下的宝宝,趴着睡可能导致窒息风险增加。因此,家长在让宝宝趴着睡时,需确保宝宝的安全,避免将玩具等物品放置在宝宝头部附近。 总之,宝宝趴着睡有其利弊,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趴着睡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年健康守护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儿发热可以喝牛奶吗 小儿发热饮食有这些禁忌

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病症,尤其在换季时节,儿童更容易受到感冒、发烧等疾病的侵袭。发热期间,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食欲下降,因此,合理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 关于小儿发热期间是否可以喝牛奶,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家长。牛奶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质等营养成分。对于没有腹泻或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孩子来说,适量饮用温热的牛奶是有益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质可以帮助孩子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牛奶并非适合所有孩子。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孩子,最好避免饮用牛奶,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喝牛奶时也要注意温度,最好饮用温热的纯牛奶,避免冷牛奶刺激胃肠道。 除了牛奶,人工喂养的婴儿在发热期间仍然可以继续喝牛奶,但要注意冲调方法,尽量降低浓度,让孩子喝清淡一些的牛奶。 发热期间,孩子的饮食应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为主。以下是一些适合发热期间孩子食用的食物: 米汤、面汤、米粥等流食或半流食,有利于消化吸收。 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富含水分的食物,如梨汁、西瓜汁等。 此外,以下食物在发热期间应避免食用: 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棍、冰淇淋等。 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甜食,如巧克力、糖果等。 总之,合理的饮食护理对于发热期间的孩子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确保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医者荣耀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37度算发烧吗?

37度算发烧吗?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新手父母。事实上,37度并不算发烧,它属于正常体温范围。正常小儿的体温在36.9度到37.5度之间,而37度正处于这个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体温的正常范围会因测量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肛门处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口腔处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2℃-37.3℃,腋窝处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5.9℃-37.2℃。 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新陈代谢较旺盛,体温较成年人稍高。一天中的体温也有波动,安静时体温较低,活动时体温较高,清晨2点-6点,体温最低,下午2-8点体温最高,波动幅度约为0.6℃左右。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烧呢?一般来说,如果体温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则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如果宝宝出现发烧症状,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考虑以下物理降温方法: 1、温水擦浴:用温水擦拭宝宝的身体,特别是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可以帮助宝宝降温。 2、冷敷:将冰袋或湿毛巾敷在宝宝的额头或颈部,可以帮助宝宝降温。 3、穿着宽松:给宝宝穿着宽松的衣物,有利于散热。 4、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如果宝宝发烧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

AI医疗先锋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五个月宝宝尿黄怎么回事?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健康问题。本文以五个月宝宝尿黄为例,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分析尿黄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宝宝尿黄的原因 1. 生理性尿黄 生理性尿黄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儿期,主要原因是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难以承受饮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容易引起“内热”,中医俗称上火。此外,喂养方式不妥或饮食不当也可能导致宝宝尿黄。 2. 病理性尿黄 病理性尿黄通常是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新生儿和周岁以内的婴儿尿路症状并不明显,但可能出现发热、不愿吃奶、脸色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全身症状。当发现宝宝在排尿时出现哭闹,或出现尿频、顽固性尿布疹时,应考虑泌尿器官感染的可能,及时就医检查。 二、预防和治疗尿黄的方法 1. 饮食调理 宝宝尿黄时,家长应调整宝宝的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以帮助宝宝清热降火。 2. 增加水分摄入 宝宝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喂水量,帮助宝宝保持水分平衡。 3. 药物治疗 对于病理性尿黄,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等。 4. 保持卫生 家长应保持宝宝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尿布,避免尿布疹的发生。 三、总结 宝宝尿黄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通过了解尿黄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家长可以更好地照顾宝宝,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精准医疗探秘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