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曹县磐石医院

普通内科

普通内科

曹县磐石医院

微信扫描 预约加号

科普文章

文章 什么是风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皮肤上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疹子,这些疹子可能是由过敏、湿疹等原因引起的。那么,你是否听说过风疹这种病毒性疹子呢? 风疹,又称德国麻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低烧、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等。对于一般人群来说,风疹的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对于孕妇来说,感染风疹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流产、畸形或死胎。 风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患者传播,包括分泌物、粪便以及空气飞沫等。因此,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感染几率较高。 为了预防风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2. 避免与患有风疹的人接触; 3. 孕妇在孕前应进行风疹检测,并接种风疹疫苗; 4. 如果出现风疹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治疗风疹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对于一般人群,治疗包括休息、保持水分、使用退烧药等。对于孕妇,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对胎儿造成伤害。 总之,了解风疹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健康管理专家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妈妈如何应对乳房湿疹

哺乳期乳房湿疹是困扰许多新妈妈的常见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乳房湿疹的成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什么是乳房湿疹】 乳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妇女身上,可能与婴儿吮吸乳头等物理刺激有关。症状通常表现为乳头和乳晕处出现红斑、瘙痒、脱皮等,严重时可能伴有疼痛和糜烂。 【乳房湿疹的原因】 乳房湿疹的成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过敏体质:许多乳房湿疹患者存在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如奶制品、海鲜等)敏感。 哺乳刺激:婴儿吮吸乳头等物理刺激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引发湿疹。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湿疹。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缺乏滋润也是导致湿疹的重要因素。 【乳房湿疹的预防】 预防乳房湿疹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发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乳头清洁,勤换内衣。 避免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 保持皮肤滋润:使用保湿霜等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 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乳房湿疹的治疗】 治疗乳房湿疹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使用抗过敏药、激素药膏等药物治疗瘙痒和炎症。 物理治疗:使用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中医治疗:使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 总之,哺乳期乳房湿疹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新妈妈们不必过度担心。通过了解病因、预防和治疗,新妈妈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安心哺乳。

未来医疗领航员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科学家发现交感神经系统调控免疫系统分子机制

近年来,随着对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开了交感神经系统如何调控免疫系统的神秘面纱。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分子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交感神经系统通过β2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调控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 β2肾上腺素受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的G蛋白偶联型受体,它作为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调节者,在免疫系统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交感神经系统究竟是如何通过β2肾上腺素受体调控免疫系统的呢?这一谜团一直困扰着科研人员。 此次研究,科研团队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休止蛋白可以直接抑制一种在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并阻止其进入细胞核,从而无法启动基因表达。同时,β2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还会显著增强这种抑制作用。 NF-κB转录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功能、应激反应、肿瘤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阐明交感神经系统如何调控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开发新型药物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等因素如何影响免疫系统。这些因素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使人容易生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对于维护免疫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我们开发针对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生命守护者联盟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补铁的三个误区 你中了几条?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充足的铁元素对于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家长在宝宝补铁方面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宝宝无法获得足够的铁元素,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等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误区:喝牛奶、吃奶制品容易导致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这个误区源于一个营养学常识:当出现营养问题时,不要单纯问责于某种食物,而要从饮食结构找原因。牛奶中钙含量丰富,铁含量确实很少,但如果在摄入牛奶和奶制品的同时,摄入其他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是不会导致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 第二个误区是:菠菜和红枣是补铁的首选食物。评价某种食物是不是补充某营养素的好食物,不仅要考虑这种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还要考虑这种食物中某营养素的吸收率。菠菜等绿叶菜中的铁属于三价铁,吸收率低,因此不算是补铁的最佳食物。同理,干红枣中铁的吸收率也较低,不能作为补铁的首选食物。 第三个误区是:蛋黄是补铁的最佳辅食。鸡蛋黄中的铁含量约为7mg/100g,铁的吸收率较低,所以不能作为补铁的首选辅食。然而蛋黄富含各种营养素,且原料易得,对婴幼儿来说,仍不失为一种物美价廉的优质辅食。不过要特别说明一点,蛋黄易引起过敏。如发现蛋黄过敏,可延后至8月龄甚至1岁后试加。 那么,如何科学地给宝宝补铁呢?首先,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铁方式。如果宝宝患有缺铁性贫血,可以遵医嘱服用铁剂。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结构,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等。此外,家长还要注意避免给宝宝摄入过多的咖啡、茶等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总之,家长要避免以上三个补铁误区,科学地给宝宝补铁,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全球医疗视野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立秋护肤 抗过敏最重要

立秋时节,虽然气温依然较高,紫外线依然强烈,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已经到来,秋天也在向我们悄悄靠近。季节交替的气候对肌肤的挑战性最高,因此,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和保养方式尤为重要。 立秋之后,肌肤容易变得敏感,这时,护肤品的低敏性、刺激性和安全度更加不可忽视。降低刺激,加强肌肤自身抗刺激能力至关重要。虽然没有任何成分或配方可以完全避免过敏反应,但以下几种成分可以帮助肌肤提高抵抗力,缓解季节交替带来的肌肤问题。 一、化妆品中常用的镇定消炎成分 1. 甘菊提取物:由母菊或欧著草香精油中提取,具有消炎作用,可舒缓敏感肌肤,对伤口有良好的修复效果。2. 甜没药:油溶性的天然抗敏、消炎成分,效果温和,安全性高。3. 洋甘菊:含有甘菊提取物和甜没药,具有很好的抗刺激效果,常被添加在低敏型产品和婴儿产品中。4. 尿囊素:提取自紫草,具有抗炎、舒缓及帮助肌肤组织再生的功能。5. 甘草精:甘草一直以来都是抗炎、解毒的药材,甘草精由甘草根煮沸萃取而成,含有甘草素,具有抗炎、辅助美白以及镇定舒缓的作用。6. 甘草酸:提取甘草的具有抗炎疗效的成分,具有美白功效,安全性高,抗炎效果比甘草精更明显。 二、强化肌肤自身功能的成分 1. 甲基羧酸聚葡萄糖:可以活化兰格罕氏细胞,帮助肌肤自身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并促进受损肌肤的修复。2. 神经酰胺:细胞间脂质是肌肤抵御外界环境的重要屏障,神经酰胺是细胞脂质的重要成分,可以补充表皮流失的脂质,强化肌肤抗过敏、抗刺激的功能。 立秋之后,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护肤品,注意肌肤的保湿和防晒,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和作息的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让肌肤健康度过季节交替的挑战。

老年健康守护者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常见农药中毒 急救与用药--有机汞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有机汞农药中毒较为常见。尽管有机汞农药的使用已逐渐减少,但仍有部分地区将其用于棉籽、稻谷浸种及防治稻瘟病。常见的有机汞农药包括乙基汞、苯汞、氯化乙基汞、磷酸乙基汞、醋酸苯汞、磺胺汞和氯酚羟基汞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 皮肤黏膜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肤充血、红肿、烧灼感、密集丘疹,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破、糜烂、创面不易愈合等。 2.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由汞对黏膜刺激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口有金属味,甚至血便。 3. 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心肌损害,心电图显示早搏、传导阻滞等。 4. 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蓄积于脑组织内,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共济失调、四肢无力、下肢活动困难甚至截瘫、昏迷等。 5. 眼部污染: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眼底视神经盘充血、黄斑区中心反射发暗、视野缩小、视力严重障碍等。 诊断要点:尿中汞含量明显升高(24h尿汞<5μmol/L,5×10^-9mol/L);有明确的接触或误服史,以及上述临床特征,可予诊断。驱汞试验阳性,也有助于诊断。 【防治措施与用药】 1. 迅速清除毒物:用清水清洗皮肤;经口中毒者立即用2%碳酸氢钠反复洗胃,然后用33%硫酸镁30~50ml导泻。 2. 应用重金属解毒药: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二巯丙醇、二巯丁二酸、青霉胺等。中药土茯苓、绿豆衣、甘草、川花椒及大枣具有一定驱汞作用,可酌情选用。 3. 对症治疗:保持口腔卫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漱口,适当选用镇痛药、镇静药(催眠药)、静脉输入能量合剂、维生素C等保护心肌;已有肾功能损害者,慎用解毒药。皮肤接触性损害者,可用硼酸溶液湿敷,并涂以5%二巯丙醇软膏,或糖皮质激素软膏,注意保护创面,防治感染。 本文摘自化工化学出版社出版,戴德银、黄茂涛、张德云主编的《常见病用药及诊断》。

全球医疗视野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