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我有甲减,正在母乳喂养,应该怎么办?患者女性29岁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医生建议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要长期服用优甲乐进行治疗。建议在断奶后仍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合理膳食和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黑龙江七台河医生通过微信咨询,患者主诉症状,询问疾病诊断和用药。患者男性31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疾病需通过医院检查确诊,不建议自行用药。请患者遵医嘱,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杨震宇
主治医师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空腹血糖11.77,餐后两小时13.3,是否需要住院检查和胰岛素治疗?患者女性34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31
医生建议:根据血糖值,糖尿病的可能性较高,建议住院进行系统检查并调整降糖方案。治疗方法包括胰岛素治疗和其他药物,具体取决于检查结果。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管理,少吃主食,多吃青菜,减少油盐和糖的摄入。
杨震宇
主治医师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家人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住院,出院4天后再次出现酸中毒症状,未打胰岛素只吃药,血糖波动大,出现头晕等症状。患者女性17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35
医生建议:考虑到家人的情况,可能需要重新开始使用胰岛素注射以控制血糖。同时,建议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监测血糖水平,调整用药方案。如有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
杨震宇
主治医师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糖尿病饮食篇
合理的饮食控制是血糖达标的前提,饮食控制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忌胆固醇、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动物的脑、肝、心、肺、肾、肥肉、黄油、猪牛羊油、油炸食品等 可少食肉类,宜鲜肉 2-3 两/日 2.各种粥类食物 消化吸收较快,易导致餐后血糖升高,所以应尽量少喝粥 可食用豆汁、清汤、鸡蛋汤 3.忌各种糖、蜜、水果罐头、汽水、果汁、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血糖平稳后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水果 大果半个,小果一个 葡萄 7-8 个、桔子 1 个 忌香、桂圆、荔枝、红枣、柿子等含糖量大的水果 4.五谷杂粮 如荞麦面、玉米面、高粱面等富含维生素 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 长期食用对血糖及血脂有益 可与细粮搭配食用 但粗粮中淀粉含量与细粮接近,食用时需减去等量细粮 5.蔬菜类 热量低,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物纤维 可增加饱腹感,减慢主食类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 所以应每餐多食蔬菜 如芹菜、白菜、苦瓜、黄瓜、西红柿、西葫芦、洋葱、香菇等,每日总量一斤以上 胡萝卜、芸豆、豆角等蔬菜热量高,每日总量应不超过四两 地瓜、土豆、山药、藕等淀粉含量较大,应按 4: 1 置换面食,忌食用 4 两上述食物减少 1 两面食 6.黄豆及其制品 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 所以含热量较高,多吃会升高血糖,每日应不超过 1 两 如已出现糖尿病肾病应避免吃黄豆制品 绿豆、红小豆等脂肪含量少,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每日也应不超过一两 7.饮食的技巧 糖尿病人刚开始控制饮食时常感饥饿 可以吃饭时充分咀嚼,减慢吃饭速度 先少量喝汤,再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及肉类 可以增加饱腹感 另外,可以用热量低的食物如南瓜、土豆代替含同等热量的面食 如两餐间感饥饿,可以食用一些黄瓜、西红柿
杨震宇
主治医师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1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认知十大误区及温馨提示
误区一: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提示: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误区二: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 提示: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提示:得了糖尿病不能只服用药物,需要综合治疗。 误区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者主食的摄入。 提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 误区五:控制血糖,越低越好。 提示:血糖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过高或过低。 误区六: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提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误区七: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 提示: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误区八: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 提示:糖尿病需要及时、正规治疗。 误区九: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 提示: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 误区十: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 提示:保健品既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
杨震宇
主治医师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1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向杨震宇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