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介绍
- 发生在消化道或胰腺的罕见神经内分泌肿瘤
- 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面色潮红、低血糖等
-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部分早期的患者可治愈
简介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为罕见病,是一种发生在消化道或胰腺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因肿瘤能产生和分泌大量常见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胃泌素等,这些激素作用于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如低血糖、腹痛、腹胀、面部潮红、黄疸、皮肤粗糙等。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生长缓慢,但有恶变的潜在可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部分早期的患者可达到治愈。
症状表现: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常见症状有低血糖、上腹部疼痛、腹泻、消化不良、面色潮红、大汗、皮肤粗糙、黄疸等。
诊断依据: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依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确诊。不同部位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依据不同,需要按照诊断流程逐步排查。通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哪些类型?
1.根据肿瘤起源可分为:
-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 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等)
2.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具体起源部分可细分为:
- 胃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十二指肠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空回肠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结直肠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阑尾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3.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可分为:
- 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 非功能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 罕见的遗传性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是否具有传染性?
无
是否常见?
本病为罕见病。我国缺乏详细数据和信息,据美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神经内分泌瘤发病率为5.25/10万,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占神经内分泌瘤的65%~75%。高发年龄为60~70岁[1]。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早期可治愈。病变早期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肿瘤达到治愈,但有恶变的可能,应定期复查。
在无法治愈的前提下也能尽可能的控制症状,避免肿瘤恶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是否遗传?
是
是否医保范围?
是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科普内容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疾病
推荐医生
沈晔华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三甲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专业擅长:主要擅长肝癌、 胰腺癌、肠癌、转移性肝癌、胆囊癌、胆管癌等的诊断和治疗;
肿瘤微创消融治疗,包括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肺癌、胸腹壁肿瘤,海扶聚焦超声(海扶刀)治疗肝癌、胰腺癌、腹盆腔恶性肿瘤、胸腹壁等部位恶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胰腺癌、腹盆腔转移癌,药物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等;
肝癌、胰腺癌的新药临床试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297
钱瑞琴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贫血(1例)
脂肪瘤(1例)
专业擅长: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失眠、便秘、缺血性中风、脑梗、睡眠障碍等老年综合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自汗盗汗属汗证等内科疾病。
好评率:100%
接诊量:234
郭予斌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
三甲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胃炎(4例)
转氨酶高(3例)
专业擅长:对幽门螺杆菌感染(HP)、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脂肪肝、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息肉、胃息肉、息肉病、消化道肿瘤(早期胃癌、大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食管异位胃粘膜、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瘤、食管糖原棘皮症(食管粘膜白斑)、食管乳头状瘤、食管粘膜下肿物(食管肿物)、食管黄色瘤(黄斑瘤)、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便血)、胃黄色瘤(黄斑瘤)、胃粘膜下肿物(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异位胰腺、大肠黑变病、侧向发育型肿瘤(LST)、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胆管结石、胰管结石、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脾大、副脾、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肿瘤标志物升高(癌胚抗原CEA等)、肠梗阻、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常见消化疾病的诊治和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等方面的检查和治疗。
好评率:100%
接诊量:1169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