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球异物感、视力下降,可双眼发病
- 好发于户外工作者和低纬度地区人群
- 大多经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术后易复发
简介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是眼科中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通常是由外界刺激,导致局部球结膜增生变性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病变形状与昆虫的翅膀相似而得名。临床表现为眼睛结膜充血肥厚、有异物感、视力下降、重影等,单眼、双眼均可发病。多见于户外工作的人群,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而复发性胬肉的侵袭性更强,复发率更高。
症状表现:
本病早期时无明显症状,有时会有轻微的眼球异物感,随后引起眼睛发红。当翼状胬肉接近瞳孔时,会引起视力下降。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结合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简称裂隙灯,是眼科常用的光学仪器)睑裂区有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即可确诊。
翼状胬肉有哪些类型?
1.真性翼状胬肉:
(1)静止型:翼状胬肉长到角膜边缘就停止生长,胬肉薄而不充血,血管收缩纤细,无法自行消退。
(2)进展型:翼状胬肉生长速度快,充血、肥厚,胬肉头部前端角膜灰色浸润,有明显的不适感,需要手术治疗。
2.假性翼状胬肉:由局部外伤形成角膜边缘区瘢痕所致,面积较小,形成后不再生长。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据统计,我国翼状胬肉的总体发病率为9.9%,世界总体患病率为10.2%。在我国,不同地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相差较大,农村、高原、低纬度地区的患病率较高,好发于户外工作的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翼状胬肉,但是其复发率较高,需定期复查,做好预防和护理。
是否遗传?
是,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关,遗传的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等有关,有翼状胬肉家族史的人群暴露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后代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眼睛手术后长息肉怎么办?
生命之光传递者
文章 眼睛上有白斑,视物模糊,干涩疼痛怎么办?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眼睛发红、有异物感,可能是翼状胬肉和结膜炎
药事通
刘敬
主治医师
眼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周红梅
主任医师
小儿眼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李川辉
主治医师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