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小儿的心脏跳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 缺乏主诉,年长小儿可表现为胸闷、心悸等
- 可以治愈,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简介
儿童时期心脏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等电生理发生改变,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物体运动的节奏和规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异常的疾病。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与成人相比较轻,一般缺乏主诉,年龄稍长的患儿表示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小儿心律失常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经及时、正规、有效治疗,患儿症状多可消失,预后较好,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未经及时有效治疗的患者,可导致病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
症状表现:
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与成人相比较轻,一般缺乏主诉,年龄稍长的患儿表示胸闷、心悸、乏力等不适症状[2]。
诊断依据:
临床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胸闷、心悸、乏力等)、体格检查(如听诊患儿存在心律不齐)、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胸部X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综合确诊。
小儿心律失常有哪些类型?
1.根据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可将本病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快速型小儿心律失常;
(2)缓慢型小儿心律失常。
2.根据激动形成失常可分为:
(1)窦性心律失常;
(2)异位心律。
3.根据激动传导失常可分为:
(1)生理性激动传导失常:如干扰性房室分离;
(2)病理性激动传导失常:如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小儿心律失常是儿童最常见的早搏心脏病,目前暂无权威文献说明其具体流行病学数据[3]。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小儿心律失常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是否遗传?
部分遗传,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如预激综合征等)其子女也可能患病,但具体遗传机制不明。
是否医保范围?
是
文章 小儿心律失常如何护理 揭秘小儿心律失常的三个护理方法
小儿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这种疾病会导致孩子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猝死。因此,对于小儿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
一、了解病因,预防为先
1. 先天性心脏病:家族中有心脏病史的孩子,出生后应及时进行心脏检查,早期发现心律失常。
2. 后天性心脏病:预防感染、中毒等后天性疾病,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
3. 药物副作用:在给孩子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
二、合理饮食,减轻心脏负担
1. 控制盐分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2. 限制脂肪摄入:过多脂肪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脏功能。
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1.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加重病情。
四、保持良好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1.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2. 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社交活动,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 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未来医疗领航员
文章 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小儿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1到3岁幼儿中较为多见。这种疾病会导致心率异常,虽然有些情况下可能不会对患儿造成太大影响,但严重时也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症状诊断:通过观察患儿是否有心慌、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医生会进行初步的听诊检查。如果发现心跳过快或过慢,则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 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通过连续监测24小时的心率变化,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儿的心律状况,包括早搏、心律失常等。
3. 食道调搏:食道调搏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诊断方法。医生会在食道下端放置电极,通过刺激心肌活动,记录食道心电图,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诊断小儿心律失常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除了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小儿心律失常也需要引起重视。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建议:
1.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健康,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 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定期复查。
总之,小儿心律失常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通过了解其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障孩子的健康。
病友互助家园
文章 小儿心律失常主要症状有哪些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话题,然而,儿童健康问题也时常困扰着家长们。小儿心律失常作为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其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那么,小儿心律失常有哪些主要症状?家长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小儿心律失常是指儿童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遗传、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轻度小儿心律失常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中重度小儿心律失常则会出现以下几种典型表现:
1. 心悸:患儿会感到心跳过快、过慢或心跳不规律,甚至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
2. 晕厥: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患儿可能出现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的情况。
3. 拒食呕吐: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4. 乏力嗜睡:患儿容易出现疲劳、嗜睡、精神不振等情况。
5. 其他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症状。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药物治疗可帮助调节心脏节律,射频消融治疗则可针对异常心律进行消融,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除了及时就医外,家长还应重视日常护理和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心理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2. 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适度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 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5. 饮食清淡: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小儿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脏疾病,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全球医疗视野
李建斌
副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李谧
主任医师
小儿心脏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蓬蕊
主治医师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