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 对称性分布的黄褐色或棕红色角化性斑片
- 口服或外用维甲酸类制剂有效
简介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皮肤病。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多见于男性,常在30-40岁以上才开始发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3-5毫米大小、粗糙的黄褐色或棕红色角化性斑片,对称性分布,多见于足背、足趾末端、小腿。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有轻度瘙痒。本病口服或外用维甲酸类制剂有效,治愈后不再复发。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呈对称性分布的为3-5毫米大小、粗糙的黄褐色或棕红色角化性斑片,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有轻度瘙痒。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皮肤出现3-5毫米大小、粗糙的黄褐色或棕红色角化性斑片,对称性分布,多见于足背、足趾末端、小腿。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有轻度瘙痒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角化过度现象,可以确诊。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有哪些类型?
无
是否具有传染性?
否
是否常见?
本病少见。多见于男性,常在30-40岁以上才开始发病。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是否可以治愈?
本病可以治愈,目前多口服或外用维甲酸类制剂。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正常生活。
是否遗传?
是
是否医保范围?
是
皮肤豆状症状,2.3周,不痒,未用药治疗。患者男性24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8
皮肤疙瘩豆性问题已持续一月,皮肤活检显示可能是病毒感染,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效果不明显。患者男性24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0
皮肤瘙痒1月余,伴有抓痕,睾丸及表皮下有豆豆样物。患者男性18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42
王磊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科
中日友好医院
黄玲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冯爱平
主任医师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