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反应大怎么办?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病房,照亮了我苍白的脸庞。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刚刚被诊断出霍奇金淋巴瘤,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半。医生告诉我需要进行化疗,我既害怕又无奈。
第一次化疗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4月10日,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接受了ABVD方案的化疗。药物进入我的体内后,我的身体开始出现反应。浑身发抖,床都在跟着我一起颤动。那种感觉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无法挣脱。医生说这是正常的反应,但我却无法安心。
第二次化疗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我忐忑不安地问医生:“明天化疗完,下次化疗还是15天之后吗?”医生温柔地回答:“是的,按照计划进行。”我又问:“明天化疗完,大概多久可以出院?”医生说:“化疗以后一般一两天就出院了。”
然而,我的身体并没有按照医生的预期发展。化疗后,我开始发烧,体温高达41度。医生问我是否感染了什么,我说不知道。他们开始怀疑是药物反应还是感染性发热。经过一番鉴别,医生告诉我是化疗药物的反应,尤其是表柔比星这种药物,常常会引起发烧等副作用。
我开始担心每次化疗都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医生安慰我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反应也会有所不同。第一次反应大,后面可能就不会那么严重了。”我试图让自己相信医生的话,但内心的恐惧仍然挥之不去。
化疗后,我的血小板和白细胞都下降了。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有些人身体好,可能就不会有太大影响。我只能默默祈祷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住这些副作用。
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他们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安抚我的情绪,让我感到不再孤单。虽然我还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至少现在,我有了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它。
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的困难,希望你能像我一样,找到可以依靠的人和资源。记住,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中医治疗NHL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年经验总结
NHL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原发于淋巴结,三分之一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例如消化和呼吸道、肺、皮肤、涎腺、甲状腺及中枢神经系统等。这种疾病主要由B细胞性、T细胞性和NK细胞性淋巴细胞引起。
在中医中,NHL非霍奇金淋巴瘤被视为虚实夹杂之证。患者体虚且有湿热,需要补中益气,理气化湿。陈皮、茯苓等中药可以理气化湿,黄连、黄芩等可以泻火解毒,佩兰、藿香可以芳香化湿,合欢皮可以活血消肿,人参可以补脾益肺、生津养血。
根据中医中药症状分型,NHL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痰热蕴结、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郁痰结和脾虚痰湿。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中药治疗方案,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医者荣耀
文章 PD-1/PD-L1抗体治疗的局限性:为什么不是所有肿瘤都有效?
基于PD-1/PD-L1通路的治疗方法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然而,随着PD-1/PD-L1抗体被应用于更多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研究者们发现这种治疗并非对所有肿瘤患者都有效。实际上,PD-1/PD-L1抗体只对每种癌症的一部分患者产生效果。例如,在肺癌中,仅有大约30%的患者可以从中受益;如果肿瘤组织为PD-L1阳性,有效率可提高至50%左右。同样,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效率接近90%,黑色素瘤有效率达40-50%,膀胱癌有效率为50%,而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有效率也在30%左右。
医者仁心
文章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自体移植后复发的生存期分析
一项多中心研究对1158名接受自体移植的复发难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367名患者在自体移植后出现了疾病进展。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4岁,男性占192例。自体移植后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个月(范围,3-13个月)。对于进展后生存期,研究结果表明中位数为114.57个月,即9.5年。10年进展后生存率为46.2%。此外,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进展后生存率方面表现更优,而在该人群中,接受异基因移植与进展后生存率无关。
癌症防治先锋
文章 淋巴穿刺是否足以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
患者自述在2011年2月出现体重减轻和呕吐等症状,经全身性体检发现甲亢复发和泥沙性胆结石。经过治疗后,出现全身瘙痒和对他吧措过敏,随后服用碘131后出现咳嗽。9月份发现颈部淋巴肿大,颈后部淋巴穿刺未见异常,但锁骨上淋巴穿刺检查报告显示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专家建议进行活检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检查来确诊。同时,需要通过完整的病史、全身查体、良好的活检、胸部摄片及纵膈、腹部等CT、胸腰椎体等摄片、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来明确分期。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淋巴瘤主要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据了大部分的病例。针对这种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手段多样化,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其中,化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然而,并非所有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侵袭性。对于生长缓慢的惰性淋巴瘤,早期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后进行观察和定期复诊,而无需化疗。对于晚期的惰性淋巴瘤,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也可以选择观察和等待。其他情况下,化疗通常是必要的。
在开始化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病理学诊断和PET-CT,以确定肿瘤的具体类型和全身病灶分布。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肝肾功能和骨髓状况,以便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这些检查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确定。
对于侵袭性淋巴瘤,例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需要尽快开始治疗,因为这类淋巴瘤的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只有通过早期一线治疗,才能完全控制疾病,给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15%左右。在亚洲,PTCL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25%。PTCL的亚型众多,包括十几种不同的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第四版),主要的亚型有前体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等。
PTCL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能以白血病形式发病,或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皮肤皮疹、胃肠道、肝脾、鼻部不适等症状。不同亚型的PTCL其预后也不同,部分PTCL可能表现为惰性病程,而部分则可能表现为侵袭性病程,需要及时治疗。
PTCL的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或组织的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来判断。对于惰性PTCL,通常采用口服化疗药物治疗;而对于侵袭性淋巴瘤,则需要住院治疗。目前,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强化型治疗方案治疗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探索免疫治疗的前沿进展: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现状
免疫治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的第五大疗法,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早在十年前,国外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临床试验。今天,我们将回顾一下这些早期试验的结果,并探讨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006年,全球首个PD-1单抗的临床试验确定了nivolumab(O药)在人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008年开始的nivolumab(O药)最早的CA209-003研究证实了nivolumab在恶性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抗肿瘤作用。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的I期,剂量递增的扩展队列研究,旨在评估nivolumab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透明细胞癌(RCC),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总生存(OS)率黑色素瘤为42.3%(95%CI,32.7%-51.6%),总生存(OS)率RCC为40.1%(95%CI,23.6%-56.0%),总生存(OS)率NSCLC为18.4%(95%CI,11.9%-26.0%)。
KEYNOTE-001(ClinicalTrials.gov,NCT01295827)是一项Ib期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多种晚期癌症,包括5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中位随访60.6个月时,18%的患者(100例)仍生存。未经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经治者为15.5%。PD-L1表达水平较高提示生存时间更长。
免疫治疗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用药及经验总结。比如,什么样的患者合适免疫治疗?来自国际及国内指南观点(ESMO/ASCO/NCCN)提供了指导。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肾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都有相应的免疫治疗方案。
PD-L1表达高、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高、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即MSI-H、POLE / POLD1突变、患者肿瘤大小较小、年龄较轻、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等都是选择免疫治疗的重要因素。
然而,免疫治疗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统一名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缩写为irAE)。大约有2/3的患者会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大约有1/7的患者会发生至少一种≥3级的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疲乏、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针对这些不良事件,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跨界医疗探索者
文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轴内,且不伴有其他系统的播散。近年来,PCNSL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或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中。PCNSL的病理特征与其他系统性恶性淋巴瘤相似,但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仍有待深入研究。
PCNSL多见于50岁左右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主要以急性颅内压增高和肿瘤压迫症状起病,预后较差。影像学检查显示,PCNSL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点,但易与其他脑肿瘤混淆。因此,立体定向活检是确诊PCNSL的首选方法。
PCNSL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类固醇激素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然而,手术切除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激素治疗的效果短暂,放射治疗的缓解时间也较短。目前,化疗是延长生存期的主要手段,但理想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中。
医者荣耀
文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全球范围内占NHL的30%左右,中国的发病率更高,约为50%。DLBCL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点都没有明显的特征,通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但也可能以其他器官的侵犯为主要表现,例如胸腔、腹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生殖系统侵犯等。
本文报告了一例DLBCL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患者最初发现右侧颈部有一个不明肿块,进行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显示为DLBCL。随后,患者接受了CHOP方案化疗3周期,取得了基本缓解的效果,6周期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1年后,患者进行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然而,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了扶粒康唑治疗,并通过美罗华静脉注射获得了好转。
在中医治疗方面,患者服用了中医膏方和中药。中医膏方由黄芪、灵芝、党参、龟板胶、蜂蜜、夏枯草、漏芦、盐荔枝核、重楼、半枝莲、小蓟、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墨旱莲、女贞子、连翘、天冬、麦冬、鸡内金、僵蚕、蜂房和山慈菇等组成。中药则包括黄芩、陈皮、清半夏、黄连、甘草、红参、干姜、白芍、鸡内金、大枣和白花蛇舌草等。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劳累后前胸部不适,但休息后症状缓解。
数字健康领航者
常戈鋆
副主任医师
肿瘤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沈晔华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钱瑞琴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