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颈动脉斑块的饮食原则
颈动脉斑块的饮食原则: 1.适量食用植物油,最好食用橄榄油为主(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适量动物蛋白质如蛋清、瘦肉、鱼、鸡肉、去脂牛奶。 3.适量豆类蛋白质如黄豆、豆、赤豆、豆芽、绿豆等各类豆制品。 4.蔬菜和水果首选各类绿叶菜,如油菜、小白菜、油麦菜、菠菜及萝卜、芹菜、韭菜等含纤维素多的品种,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山楂、弥猴桃、柑桔、柠檬、菠萝等,都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5.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因食物纤维不易被人体胃肠道所消化,摄入高纤维食物后可改善大便习惯,增加排便量,使粪便中胆固醇及时排出,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6.多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蘑菇、虾米等),有利于降血脂。 7.应限制食盐摄入,每日食盐以5~6克为宜,可防止钠潴留,对高血压有利。
李云飞
主治医师
赵县人民医院
5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状动脉扩张怎么办?
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1812年,Bougon首先描述了冠状脉异常扩张; 1953年,Trinidad等人发表了49例“冠状动脉瘤”; 两个术语被交替使用来表示冠状血管的动脉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CAAs)被 定义为冠状动脉扩张节段的直径是其正常相邻节段血管直 径的 1. 5 倍以上。 在成人中,如果冠状动脉扩张节段血管直径是正常相邻参考血管直径的 4 倍以上或扩张节段直 径大于 20 mm , 称 为 巨 大 冠 状 动 脉 瘤 (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 CAA)。 CAA 通常用于表示局限性的冠状动脉扩张,扩张血管节段涉及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而 冠状动脉扩张CAE 则用于表示更长、更弥漫的动脉扩张,扩张血管长度超 过所在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报道的冠状动脉瘤发病率范围广泛从0.3%到5%; 男性高; 冠状动脉床的近端比远端多; 右冠状动脉通常是最受影响的动脉(40%),其次是左前降支(32%),左主干是受影响最小的动脉(3.5%)。 从病理上,CAAs 患者可以分为三组,动脉粥样硬化组、炎症组以及非炎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或炎症组血管扩张常常累及一支或者一支以上的冠状动脉,而先天性的或者医源性的 CAAs 通常只累及一支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成人 CAAs 最常见的原因。大约有 50%的 CAAs 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性 疾病(血管炎和结缔组织疾病):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马凡综合征、狼疮都可以导致 CAAs。 其中 KD 是儿童 CAAs 最常见的原因,KD 患儿患 CAAs 的概率可达 15% ~ 25%。 非炎症等其他方面:包括 介入操作相关、感染、毒物中毒、先天性均可造成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可能的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及评估 大多数CAAs在临床上是无症状的,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时偶然发现。然而,临床症状可由以下原因之一引起: 1)伴有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可导致心绞痛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大动脉瘤腔内局部血栓形成可导致远端栓塞和心肌梗死(MI); 3)一些CAA和SVGA的大量增大会导致相邻结构的压缩; 4)动脉瘤破裂虽然罕见,但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 5)即使在没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微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应激性心肌缺血。 哪些检查有用? 造影不一定能看清楚; IVUS有用:它能更好地描绘血管壁结构,并有助于区分真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由于斑块破裂或邻近狭窄而出现动脉瘤样外观的节段;便于辅助PCI; CTA有用; OCT在评估CAA中的使用受到红外光扫描直径的限制. 药物治疗有哪些?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目前仍在研究;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这些患者中使用升级的抗血小板或抗血栓治疗方案;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CAE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抗凝治疗可能具有优势。目前的指南建议抗凝治疗只适用于有较大或迅速扩大CAA的川崎病患者。目前的指南只建议华法林用于大型和巨大 CAA 的川崎病患者; 硝酸盐等血管扩张剂不能用:已被证明会加剧孤立性大CAA或CAE患者的心肌缺血,因此建议避免使用。在 CAAs 患者治疗中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仍 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使它们可以降低心肌的氧需求量,但也可能导致血管痉挛; 在川崎病患者中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可导致较高的CAA消退率和较低的MACE发生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和预防 CAAs 的进展。 钙通道拮抗剂的使用由于其抗痉挛作用,会改善 CAAs 患者慢血流的情况。 冠脉介入治疗 1.研究比较少; 2.动脉瘤状/扩张为罪魁祸首血管PCI :手术成功率低,无复流高以及远端栓塞风险高; 3.更高的死亡率和支架内血栓。 方案建议 CAA罪犯血管时,恢复血流为主;由于缺乏支持性数据,对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CAA干预的决定相当复杂; 血栓抽吸; 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等; 囊状动脉瘤和小假性动脉瘤不累及主要侧分支可采用覆盖支架治疗; 囊状或梭状动脉瘤累及主要侧分支时,可采用球囊或支架;对于SVGAs较大或迅速扩张的患者,或引起症状性外压的患者,使用Amplatzer闭塞器经皮闭合或弹簧圈(伴或不伴PCI)对原生血管进行栓塞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替代方法。 辅助线圈栓塞或手术 由于缺少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CAAs 相关的手术治 疗规范主要基于回顾性病例研究以及专家共识。 目前推荐 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有:(1)合并严重或者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2)位于左主干或大分支分叉附近的 CAAs;(3)多发或 巨大的 CAAs(直 径> 20 mm,或病变直径 > 参考直径的 4 倍);(4)CAAs 具有严重的机械并发症(压迫心脏以及邻近大血管、瘘管形成、瘤体破裂、瘤体巨大血栓);(5)破裂高风 险,如动脉瘤体积迅速增大;(6)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动脉瘤等。 CAAs 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或排除、重建、补片或混合修复、结扎合并 CABG。 处理流程图 覆膜支覆膜支架运送的挑战:覆膜支架很硬,通过大的冠状动脉引导导管或导管鞘运送,这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支架迁移、夹层、穿孔等),特别是在弯曲的血管中。它们也限制了侧分支的进入,并可能不完全覆盖动脉瘤,在动脉瘤囊中留下持续的泄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严重的扭曲,钙化,或害怕侧分支,不可能放置覆膜支架 支架辅助线圈栓塞技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治疗脑动脉瘤,可以使用。 支架辅助线圈技术:使用这种技术,通常在支架植入前在动脉瘤内放置微导管,然后在低压下将冠状动脉支架放置在动脉瘤段,然后线圈可以通过微导管包裹支架。然后进行支架后扩张。如果需要,额外的线圈可以通过支架支架推进,但这可能是困难的,通常不是必要。 未满足的需求及展望 以上来源于正规文献,知网和PUBMED搜索获取。
李永光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好胆固醇”越高越好?352万人研究「辟谣」了!
百年循证医学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促动脉粥样硬化(AS)的原罪,其增高是AS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又被称为“坏胆固醇”。 以往学者一向推崇LDL-C——“lower is better”管理模式,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LDL-C水平过低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威胁,比如会增加脑出血风险、认知障碍等等,“LDL-C是否越低越好”备受争议。 与“坏胆固醇”相对应的,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人翁——“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即胆固醇逆转运,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AS作用,故HDL也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血清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发病危险呈负相关。 那么,“好胆固醇”一定是越高越好咯? 原先医学同仁们都是这么认为的,但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好胆固醇”也开始受到质疑及评判。 HDL-C并非一直充当“保护伞”,中等浓度水平最佳 首先可侧面验证的论据是—迄今为止用于升高HDL-C的多种调脂药,均没显示有临床获益。 曾几何时烟酸类药物被认为能明显提高HDL-C水平,可惜的是2017年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荟萃分析指出烟酸能升高HDL-C水平,但不能降低心脏事件风险。 近日,我国学者对37项囊括352万余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汇总研究发现,HDL-C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风险呈“J”型相关,过高过低均会增加死亡风险。 全因死亡率:HDL-C在54-58 mg/dL(1 mg/dL=0.0259 mmol/L)时全因风险最低。 图1:HDL-C水平和全因死亡风险分析 此前在介绍LDL-C时有读者反映不会对mg/dL和mmol/L进行换算,特别强调:HDL-C: 1 mg/dL=0.0259 mmol/L! 继续对性别进行分析发现,男性HDL-C水平在52-56 mg/d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女性58-62 mg/dL时风险最低,与56 mg/dL相比,HDL-C水平每增加或降低10 mg/dL,全因死亡风险会增加3%和10%。 最高水平的HDL-C会增加21%的全因死亡风险,而最低水平HDL-C则会增加36%的全因死亡风险。 心血管死亡率:HDL-C在68-71 mg/dL时心血管风险图2:HDL-C水平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析 男女亦有差异,男性HDL-C水平在64-68 mg/dL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最低,而女性在73-85 mg/dL最低。与69 mg/dL相比,HDL-C水平每增加或降低10 mg/dL,全因死亡风险会增加6%和12%,最高HDL-C水平会增加21%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最低HDL-C会增加62%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图3:HDL-C水平和冠心病死亡风险分析 研究者对其中8项研究分析发现,HDL-C水平与冠心病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而在某两项研究中发现,HDL-C水平与脑卒中风险呈“J”型曲线。 本研究显然挑战了既往认为“HDL-C水平高一点更好”的传统观念。 怎么解释以上研究结论呢?抛开一些研究方案、统计学因素不谈,据研究者推测: 其一,高HDL-C水平可能是由于某些基因突变(包括ABCA1、SCARB1、LIPC和CETP等基因突变)导致的,已知这些基因变异对健康不利; 其二,HDL-C水平较高时,HDL构象和功能可能发生了变化,导致HDL功能障碍,产生有害影响。检索发现,不乏有权威杂志发表的文章可支持以上观点。 2016年Science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HDL-C的主要受体—清道夫受体B1(SCARB1)基因突变能增加血液中HDL-C的水平,同时也增加冠心病风险。 再比如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变异可使HDL-C水平严重低下,促进早发动脉粥样硬化,ABCA1突变与家族性HDL缺乏密切相关。 不久前,Lancet旗下子刊刊登了一篇综述阐述了关于HDL-C悖论的问题,作者认为,HDL-C实际上包含了数百种大小、脂质分子、蛋白质组成等等不同的脂质颗粒,临床测量的HDL-C只反映了其中的胆固醇(因为HDL中胆固醇含量比较稳定,故目前多通过检测其所含胆固醇的量,间接了解血中HDL水平)。 HDL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载脂蛋白A1,文章将载脂蛋白A1比作一辆火车,在血液中会有数百种不同的脂质作为“乘客”上下车,而胆固醇只是其一,占不到50%。 将肝脏比作中央车站,HDL“列车”上的脂质不断变化,大多脂质“乘客”会下车并进行代谢。携带着胆固醇的HDL(HDL-C)只是相当于在某个时间点,HDL“列车”上的胆固醇“乘客”总量,不能笼统的将HDL、胆固醇混淆且一概而论。 显然,此前单纯的HDL-C水平学说已不能完全解释以上研究结果,于是衍生出了“HDL功能假说”,临床上我们不止要关注HDL-C浓度水平,寻求“中庸”之道,对于HDL-C过低或过高的人群,更应关注其HDL功能。 一开始,人们喜欢贴标签、立人设,随着了解、研究深入,标签词很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 愿我们都能无惧标签,静待HDL-C被撕掉标签、揭开神秘天性那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诸骏仁, 高润霖, 赵水平,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16(10):15-35. [2] GargA , Sharma A , Krishnamoorthy P , et al. Role of Niacin in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 A systematic review[J]. Am J Med, 2017, 130 (2):173-187. [3] Zhong GC, Huang SQ, Peng Y, et al. HDL-C is associated with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in a J-shapeddose-response fashion: a pooled analysis of 37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EurJ Prev Cardiol, 2020 Apr. [4] ChristianM. Madsen, et al.Extreme high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is paradoxic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in men and women: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Eur Heart J, 2017. [5] Zanoni,P,et al.,Rarevariant in scavenger receptor BI raises HDL cholesterol and increases risk ofcoronary heart disease. Science, 2016, 351(6278): 1166-71. [6] Fasano T, Zanoni P , Rabacchi C , et al. Novel mutations of ABCA1 transporter inpatients with Tangier disease and familial HDL deficiency[J]. Mol Genet Metab,2012, 107(3): 534-541. [7] Xiang AS,Kingwell BA. Rethinking good cholesterol: a clinicians'guide to understanding HDL. Lancet Diabetes Endo,2019, 7(7): 575–582.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青歌 责任编辑:董小雯
京东医生
1620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