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乳头溢液在各类乳腺疾病中的临床表现
一、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的乳头溢液。此类溢液为深色和血性的乳头溢液,发病年龄多见于四十岁以下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
二、乳管内乳头状瘤。发病年龄在四十岁至五十岁多见,瘤体多发在临近乳头的部位,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还有很多薄壁的血管,故易出血。
三、乳房囊性增生症。也是育龄期妇女比较多见,部分乳头溢液为黄绿色粉色血性或无色浆液样。此病有两个特点: 1、表现为乳房周期性胀痛,好发伴加重于月经前期。2、乳房肿块常为多发,可见于一侧或两侧,也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换分或散于整个乳房。
四、乳腺癌引起的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多为鲜红色暗红色的乳头溢液,有时会产生清水样溢液无色透明,偶尔粘性,溢出后不留疤痕,发病年龄多见于 45 岁至 49 岁,60 岁至 64 岁为此病的两个发病高峰。
副主任医师刘柳洪
文章 有乳腺结节可以怀孕吗
乳腺结节是乳房内肿瘤的民间通称,乳腺结节只是一种描述并不是一个诊断。常见的乳腺结节有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1、如果术前发现为乳腺纤维腺瘤,经过常年观察肿瘤较小而且生长缓慢,患者也不愿意在怀孕前做手术,这类患者可以怀孕和妊娠。怀孕之后也可能随着雌孕激素比例增高,可以刺激肿瘤可能短期内生长比较快。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肿瘤也会降低生长速度,可以在妊娠结束之后,结束哺乳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2、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一经发现,建议患者尽早手术,然后再考虑妊娠。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因为肿瘤生长在导管之内,因此在手术时要将病变导管切除,会导致导管所属的小叶也会被切除。因此乳腺有部分组织丧失哺乳功能,对妊娠并无影响,但是对妊娠之后哺乳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3、如果在怀孕哺乳之前发现可疑乳腺癌,患者禁止怀孕,一定要先进行肿瘤治疗,肿瘤治愈之后,5年之后患者达到生存稳定时,再考虑怀孕的问题。
住院医师王淼东
文章 侧脑室内有哪些常见的肿瘤?
常见的侧脑室肿瘤有脑膜瘤,室管膜瘤,脉络膜乳头状瘤,海绵状血管瘤,转移瘤,皮样囊肿。
其中以脑膜瘤最为多见,根据大量病例统计侧脑室的前部以胶质细胞瘤为多见,后部多发生脑膜瘤,脉络膜乳头状瘤则多发生于三角区,可下脑室的其他部位延伸,有时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
因此,患者当颅脑磁共振或者 ct 发现脑室内占位时应尽早就诊神经外科,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肿物的大概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主治医师许多
文章 喉咙里长了个瘤可能有以下的情况
一、声带的乳头状瘤,非常多见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有恶变的倾向,一经发现大多数都主张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手术。二、喉恶性肿瘤,常见的有鳞癌比如喉癌、下咽癌等相关的疾病,根据患者癌症的分期、分型大多数选择手术,或者同时辅以放、化疗等综合的治疗处理。三、喉里面的淋巴瘤,临床上不是很多见但是有出现的,考虑进行化疗等综合的治疗处理。总之如果患者喉里面有个瘤建议完善电子喉镜,咽喉部的增强 CT 或者磁共振,同时结合局部取病理活检等进行综合的诊疗。
副主任医师石彬
文章 声音哑一般怎么回事?
1、声带检查出现充血、声带肥厚等等喉炎表现,这种情况需要建议患者尽量休声,尽量避免大声过度的发音。平常多吃蔬菜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避免干咳等症状,还可以做雾化治疗,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之下服用治疗喉炎的中成药制剂进行对症的治疗。2、临床检查的时候出现了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相关疾病,这种情况如果是声带小结,通过同喉炎保守药物治疗一般能够消失,但是对于声带息肉建议考虑手术治疗。3、通过喉镜检查发现声带上长乳头状瘤样新生物,这种临床上考虑是小儿喉乳头状瘤。这种疾病如果症状不重,临床上也可以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如果严重影响发音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需要手术治疗,通常可采用激光下手术切除。
副主任医师石彬
文章 宝宝喉咙哑
宝宝喉咙哑,临床上主要见于以下的情况:1、急性喉炎。主要继发于受凉、感冒,多与细菌感染有关系,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声音嘶哑,可以伴有喉喘鸣、气喘、吸气性呼吸困难、咳嗽等等相关的症状。对于这种疾病需要尽快的给予治疗,需要给予抗炎、激素以及雾化等等综合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导致患者出现窒息、死亡的可能。2、慢性喉炎。可能继发于急性喉炎没有彻底治愈或小孩平常喜欢大喊、大叫,与不正确的发声习惯有关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声带充血、声带慢性肥厚等等相关的情况。治疗主要给予雾化,建议平常改变不良的发音习惯进行矫正。3、有的孩子有声带或者喉部的乳头状瘤增生,这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如果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严重。
副主任医师石彬
文章 浅谈乳腺结节
检查报告单里的“乳腺结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乳腺增生结节
- 纤维腺瘤
- 导管内乳头状瘤
- 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和恶性叶状肿瘤
对于乳腺结节最常见的是乳腺增生结节。乳腺增生是女性乳房非常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乳腺组织的异常增殖,或者本应退化的腺体组织退化不完全,都可以称为乳腺增生。包括小叶增生、乳腺导管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等。对于乳腺增生如果手术治疗,也仅仅只是为了避免漏诊、误诊乳腺癌,或切除可疑病变。乳腺增生在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各个年龄的人群都可以发生,往往是双乳或单侧多发小结节。进行乳房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乳腺增生表现为不同的手感:有些人的增生是成片状的,质地柔韧,很厚实的一片;有些人的增生像一个肿块呈团块状;有些人的增生成串珠样或条索状。无论哪一种乳腺增生,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疼痛为主!典型的乳腺增生所引起的疼痛,往往在月经之前或者月经期间疼痛会比较明显,月经过后疼痛会逐步减轻。
导管内乳头状瘤:这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往往病灶很小,不易扪及肿块。通常患者以无痛性乳头溢液而就诊,在挤压乳腺时液体流出乳头。大导管的乳头状瘤多为单发,而中、小导管者常为多发。单发的乳头状瘤 92.2%位于乳晕区,多发性为 26%,乳头状瘤很少能触及肿块。周围型乳头状瘤多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由于该病灶恶变风险相对较高,国内报道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癌变率为为 5%~12%,导管内乳头状瘤建议手术切除。
纤维腺瘤:主要为乳房无痛性肿块,很少伴有乳房疼痛或乳头溢液。肿块往往是无意中、洗澡时,或体检中被发现。单发肿块居多,亦可多发,也可两侧乳房同时或先后触及肿块。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常为 1~3cm,亦有更小或更大者,偶可见巨大者。境界清楚,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富有弹性,无压痛,活动度较大,与皮肤无粘连。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原则仍是手术切除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纤维腺瘤都需要手术切除!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手术:
- 肿瘤≥2cm 以上者
- 肿瘤直径<2cm 但定期复查中,肿瘤增大趋势明显
- 复杂纤维腺瘤合并硬化性腺病
副主任医师宋天豹
文章 悬雍垂旁边的小疙瘩是啥?
那天,我站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咨询窗口前,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我悬雍垂旁边长了个小疙瘩,一开始没在意,后来越来越大,吃饭都受影响了。
医生是个和蔼的中年人,他仔细听了我的描述,又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如实回答,心里却像打鼓一样。他问有没有咽痛,我说没有;他又问表面是不是像菜花一样,我说是光滑的。
医生沉吟了一会儿,说可能是黏膜息肉,建议我暂时观察观察,不做处理。我心里虽然有些不安,但医生的话让我多少安心了一些。
我又问,如果观察不长大就没问题吗?医生肯定地回答,是的。接着我又提到了咽喉壁的滤泡,医生说这个位置比较少长滤泡。我问他息肉是怎么引起的,他说一般饮食上火,慢性炎症等都可能诱发。
我问他,这会自己消失吗?医生说有可能。这时,我提到了慢性咽炎,医生说慢性咽炎目前无法根治,需要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我问他,这个能是慢性咽炎的表现吗?他说有可能。我告诉他,我总是有异物感,咽不下去咳不出来。医生说,有可能。
我问他,慢性咽炎可以口服蓝芩口服液吗?他说蓝芩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清喉利咽,化痰作用,对咽干咽痛效果不错。但我吃了不管用,医生说,这个喷剂能消除滤泡吗?我问他。他说可以试一试,应该问题不大。
最后,我问他,我这个可以排除乳头瘤吗?他说不太考虑乳头状瘤。我又问他,乳头状瘤都什么症状?他说很多情况下没有症状,无意中体检发现的。
听完医生的话,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我感谢医生的建议,他说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您,非常感谢您的信任!
回到家,我反思了这段时间的生活,确实有些饮食不规律,以后一定要注意。同时,我也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又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的话,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文章 惊惕!鼻腔乳头状瘤
惊!持续鼻塞脓涕或是鼻乳头状瘤 做鼻内镜可早发现!
鼻塞、流鼻涕是我们最常经历的生病症状,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不是个事儿。当然,如果只是感冒引起,几天便可自愈,我们可以不用理会。可是,如果出现持续性的鼻塞、脓涕、甚至伴有反复鼻出血、头痛或者嗅觉异常的情况,就得谨慎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陈合新教授指出,这些症状 往往提示着一种鼻部良性肿瘤——鼻乳头状瘤可能性。虽然鼻腔乳头状瘤大多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其易复发、易恶变、易浸润周围组织,需早期诊断与治疗。因此,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做专科检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陈合新教授)
鼻乳头状瘤是怎么一回事?
鼻乳头状瘤分为三种:外翻性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柱状细胞性乳头状瘤。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最常见,占所有鼻窦鼻腔乳头状瘤的70%以上。
内翻性乳头状瘤青睐于中老年男性,高发年龄段为50-70岁,男女比例约为5:1。发病部位常常位于鼻腔外侧壁,其次累及鼻窦。晚期肿瘤会向鼻腔周围组织、颅内、眼眶内等部位侵犯。
我们知道,病毒是导致肿瘤的常见原因,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就有密切联系。那么,鼻乳头状瘤和HPV也有关吗?据陈合新教授介绍,内翻性乳头状瘤病因一直未病明确, HPV病毒感染、免疫异常、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异常增殖、致癌物的影响、环境因素以及吸烟等等都会影响该病的发生。目前,有较多研究报道,在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鼻腔粘膜中,HPV病毒感染检出率在30%-80%,这说明鼻腔乳头状瘤和HPV病毒有着极大的关。数据还显示,HPV有一百五十多种亚型,其中亚型HPV16、18在鼻乳头状瘤的检测率最高。另外,还有证据表明,HPV病毒与乳头状瘤恶化为鳞状细胞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及时检测HPV病毒,对预防鼻腔乳头状瘤是十分重要的。
怎么及时发现鼻乳头状瘤?
无论哪个部位的肿瘤,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都会好很多。鼻乳头状瘤很容易和鼻炎、鼻窦炎这些常见鼻部疾病混淆。那么,老百姓又该如何及早发现呢?陈合新教授给家庭医生在线的网友们几点建议:
一、 看症状。鼻乳头状瘤的典型症状是:鼻塞、脓涕、反复鼻出血、 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头痛或者嗅觉丧失、有时甚至溢泪、视觉下降。
二、 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一般医生会给予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物的形态。
三、 做CT或者MR检查。怀疑是肿瘤,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做CT或者MR检查,可发现是否有侵犯其他的组织。
四、 活体标本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会在手术以后,提取肿瘤的活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这也是乳头状瘤诊断的金标准。
鼻部乳头状瘤首选手术治疗 复发率从30%下降到10%
“手术是治疗鼻乳头状瘤的首选方式!”陈合新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由于内翻性乳头状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在过去,经手术治疗后,乳头状瘤仍有着比较高的复发率,达到30%-40%。大量数据显示,手术对肿物切除不彻底是导致该病复发与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路径尤为重要。 据陈合新教授介绍,与传统手术相比,现在手术主要采用经鼻内镜切除术。在鼻内镜下,寻找到肿瘤根蒂附着点,对附着点的鼻粘膜充分灼烧,对鼻窦口充分开放,同时合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不仅可以完整切除肿物、降低复发率与恶变率;而且手术创伤少、美观、术后恢复的时间也短。
目前,鼻部乳头状瘤手术复发率已经大为降低,大约为10%,根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数据显示,去年手术的50多例病人,只有1例复发。
虽然鼻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但是不及时手术治疗不单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有10-15%的机会演变成恶性。因此,陈合新教授给广大患者几点建议:生活中警惕自身的鼻部疾病,及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发现患有鼻乳头状瘤,应听从医生的意见,选择正规疗法,规范治疗;术后定期随访与体检,及早发现病变的苗头;找出自身引起鼻部乳头状瘤的因素,针对性处理,降低该病的复发与恶化。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陈合新教授
主任医师陈合新
文章 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另类--乳头状瘤
乳房良性肿瘤很常见,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纤维腺瘤,其它的还包括腺纤维瘤、良性分叶状肿瘤、乳头状瘤、脂肪瘤、平滑肌瘤和错构瘤等少见的肿瘤。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里的“少数民族”,但行为上却比较特立独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管内乳头状瘤简介
乳头状瘤都生长乳腺导管内,来源于导管的上皮,故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带蒂并有很多绒毛,血管丰富且壁薄、质脆,极易出血。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目前病因不明,国外文献报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病率为 1~5%。
该病可以分为孤立(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前者是起源于乳腺大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一般位于乳头后方及乳晕周围。绝经前期 40 岁~50 岁妇女比较多见,约占乳头状瘤总数的 3/4。后者多发生在乳腺中、小导管内,甚至终末导管以及小叶单位,肿瘤距乳头导管开口较远,发病年龄较前者年轻,约占乳头状瘤总数的 1/4。2012 年 WHO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这两种情况同归于导管内乳头状增生性病变,分别称为中央型乳头状瘤(central/solitary papilloma )和外周型乳头状瘤(peripheral/multiple papillomas )。
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特点
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良性肿瘤的一些特点,阐述如下:
- 另类之一:乳头溢血的症状比较突出
- 另类之二:癌变风险比较高
- 另类之三:诊断困难
- 另类之四:治疗活检困难
另类之一:乳头溢血的症状比较突出
一般良性肿瘤仅仅表现为可触及的或仅超声等影像学可见的肿块。但中央型乳头状瘤的突出症状是无痛性乳头溢液,溢液呈血性、清水样或黄色浆液性。血性以鲜红色为主,也可以是暗红或淡红色。可呈间歇性,很多时候需挤压才有液体溢出,可长时期仅有此现象而无其他症状,病史多为偶尔发现衣服血迹而就医。仅不到 30%中央型患者触诊时可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触到条索状小肿块,边界常较清,质地柔软,一般体积较小,直径仅数毫米。有时轻按可从乳头排出血性溢液,溢液出后,肿块缩小或消失;偶可因肿瘤堵塞乳管而出现疼痛,一旦积血排出,疼痛也可消失,这种情况可反复出现。
一般认为自发、单孔、血性(或浆液性/水性)乳头溢液是病理性溢液,主要由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癌症、炎症及感染等原因引起。良性或不典型乳头状瘤是病理性乳头溢液最常见的原因,约占 50%以上;其次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约 33%。恶性肿瘤占 5~12%,其中相当部分是乳头状瘤恶变后的乳头状癌。如果非要套用影像学的 BI-RADS 分级系统,乳头溢血癌的危险度,相当于 BI-RADS4a-b 级。有学者对 419 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研究,得出单孔、自发、血性溢液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存在显著相关性。
另类之二:癌变风险比较高
除了分叶状肿瘤,其它的乳腺良性肿瘤极少恶变,纤维腺瘤的癌变率在 0.1%以下,一般无需顾虑。但良性乳头状瘤的癌变风险比较高,笼统来说,中央型乳头状瘤的癌变风险是 1.93~14.84%(也有报道 6~8%的,基本一致),而外周型乳头状瘤的癌变率可高达 10~30%。外周型乳头状瘤切片化验(病理活检)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简单分支乳头状结构,被覆乳头的腺上皮细胞 1~2 层。重度:复杂分支的乳头连接成密集的网状或腺样结构,乳头拥挤,被覆腺上皮 6 层以上或形成实性细胞区。轻中重三度其癌变风险逐步增加。
两种类型乳头状瘤按恶变过程也都可以分为良性、不典型性或恶性三种类型或阶段,不典型则癌变的风险分别增加 5~7 倍 。Makita 等随访 1998-2008 年 624 例患乳头溢液行乳管镜检查的病人,中位随访时间 5.5 年,导管内非典型增生病变的病例中,有 50%最终进展为乳腺癌,明显高于乳管镜检查提示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8.9%)的病人。伴有异型增生的外周型导管乳头状瘤病,与乳腺导管和小叶重度不典型增生,一样被认为乳腺的癌前病变。
另有全乳腺大切片病理学研究发现:乳腺癌癌旁病变中伴发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者占 48%,伴发乳头状瘤病者占 21.5%,且可见二者与癌灶的移行关系。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乳头状瘤,尤其是外周型和乳腺癌的密切关系。
另类之三:诊断困难
乳头状瘤是如此的“危险分子”,必然引起了乳腺专科的重视,想方设法要在其变坏之前把它“揪出来”。可是,这也是个“狡猾分子”,诊断起来并不容易。
1,瘤体过小,影像学手段几乎无效:
首先是由于瘤体小。如果任凭其发展,乳头状瘤当然可以发展到很大,发生癌变时,直径可超过 3 cm,甚至达到 8 cm 的也有报道。
说它小,是因为中央型首先以溢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通常还很小。外周型在小导管或终末导管也长不大的,但可以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小到可以用芝麻绿豆形容,甚至小的象针尖。B 超磁共振很容易漏诊,乳管造影摄片价值不大近乎淘汰,更别提钼靶了。
如果肿块发展到能够被超声等影像学手段探及甚至触诊扪及才被发现,那倒是不小了,但以乳头状瘤容易恶变的坏脾气,此时有可能已经是不典型增生了,也不能排除癌变。
2,乳管镜检查的局限性:
影像学检查几乎无用,好在中央型乳头状瘤溢血溢液机会比较多(需要排除外伤因素导致的出血,如撞击或暴力挤压乳房),很多人推崇乳管镜检查。内镜技术的发展能做出那么细的内镜自然是一大进步,我在 10 多年前给患者做过很多了乳管镜,颇发现些问题:
- A,乳管镜太细了,其图像分辨率实在差强人意,区分瘤体和慢性炎症的管内絮状物并不容易。Waaijer 等对 12 项研究(共 1994 例病人)Meta 分析显示,乳管镜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的敏感度为 88-97%,特异度为 44-49%,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很低,就是说很容易谎报军情。
- B,乳管镜必须能够插入乳头才行,前面说过,乳头溢液很多情况下是间歇性的,如果患者躺在检查床上那一刻病变乳管不出血了,医生只能是束手无策望乳兴叹。
- C,乳腺象个由很多瓣拼成的桔子,每一瓣代表一个腺叶,腺叶象一棵空心的树,树根是溢血的乳头孔,树干树枝向外向外伸展。乳管镜从树干插入后要把整棵空心树看遍实在太难了:大中小各级树枝不断分叉,会让观察个树枝极易漏掉一些树杈,所谓“歧路亡羊”就是这个意思,当初我设计了严格的编号系统解决这个问题。乳管镜身并不长且总有一定粗度,小树枝已经很细很靠外,有的患者乳管镜够不到或插不进去了。
- D,有时候乳管镜检查随访发现乳头状瘤,但冲洗导致镜检后长时间不再溢液,无法手术了,只能干瞪眼等再次溢液。更不用说,乳管镜身硬质很容易损坏、患者要忍受接近半小时的乳管扩张和牵拉的痛苦了。
这并不是说乳管镜毫无价值,而是不要迷信乳管镜检查,清楚知道其适应症和缺陷。
3,外周型的早期诊断尤其困难:
这种诊断困难对于外周型更明显,既影像学不可见,有乳头溢液发生率很低。几乎没有任何提示其存在的线索和检查方法,外周型的乳头状瘤早期诊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是一大难题。所以多是意外发现的,如在乳腺结节肿块活检时,意外发现是外周型乳头状瘤的。或乳头溢血做病变导管活检,病理提示不是中央型,在标本的外周部分发现外周型乳头状瘤。
另类之四:治疗活检困难
治疗活检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肿块太小导致的:对于大多数的病例溢液溢血时还没有发展到可见的肿块,把溢液的整个空心树系统挖出来就是必然的也是无奈的选择了。病变导管切除术一般是用去针尖的细注射器针头,经溢液乳孔插入注进少许美兰注射液,然后依染色所示的乳管分布范围和方向,作腺叶的楔形切除,切除病变蓝染乳管及其四周乳腺少量组织。这并不容易:
1,少量溢液的间歇性让手术时机难以把握:
乳头溢液很多情况下是间歇性的,如果患者躺在手术台上那一刻病变乳管不溢血了,医生只能和乳管镜检查时一样是束手无策的。所以我会建议需要活检的患者一定不要再挤乳头,留点溢液给手术医生术中定位吧,即便如此,也不敢保证手术台上一定挤得出液体。
2,需要将整个病变腺叶切除,创伤大:
溢液多见于中央型患者,但不排除外周型患者,术前无法知道病灶在腺叶这颗空心树的确切位置,那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把整棵树挖出来。创伤大耗时多,如果局麻患者还要忍受一定的痛苦。
有的术者认为溢血是中央型乳头状瘤,只挖靠中央的部分,但中央型乳头状瘤可以是多个瘤体,少量外周型瘤体也可以溢液,而且外周型和中央型可以混合发生的。国内学者在 14 倒重度乳头状瘤病中,8 例(57.1%)伴发大导管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癌变 22 例中,6 例(27.3%)伴发大导管乳头状瘤;重度乳头状瘤病伴发的 8 例大导管乳头状瘤中,7 例为多发。外周型癌变风险更大已见前述。所以建议切除整个病变腺叶。
有学者摸索用麻醉科的软管注入染料和定位,或直接把乳管镜搬到手术室,根据术中乳管镜尖端的透亮点作为病灶在乳腺的精确定位,都处于摸索阶段,乳管镜本身的诸多局限以及其消毒无菌的困难是很大的障碍。
精准活检活检取材困难:
也正因为切得范围大,瘤体有如此小,病理科的同仁们看到乳头溢血病变导管标本也是很发怵的。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同样无法精确定位那么小的病灶,只能是不辞辛劳的多点取材做检查。
如何面对这一难题?
说了乳头状瘤那么大危险和那么多困难,但乳头状瘤是乳腺专科无法回避的重要疾病,还得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我们也正在不断的思考和研究。
好在乳头溢血溢液是乳头状瘤的主要线索,作为广大女性群体,需要做的是能够经常检查乳头是否有溢血溢液,一旦有就不要再挤,及时就诊。对于有些颜色的溢液是否是血性的较难判断,我科的乳头溢液专病门诊已经解决了这一难题,欢迎有这方面困惑的女性朋友咨询就诊。但这首先要意识到乳腺的症状不仅仅是疼痛和肿块,树立“乳头出水”也常见和重要的乳腺症状的观念。
要坚持定期常规的乳腺 B 超影像检查,相当部分的外周型乳头状瘤只能是等到出现 B 超等影像上的小病灶才能得到提示,如果小病灶作为普通的肿块活检/随访,发现是外周型乳头状瘤,一般还不至于已经癌变。
仍然要坚持钼靶检查及早发现乳腺钙化,乳头溢血溢液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导管扩张,外周型乳头状瘤虽然分泌的微量液体不易溢出,也可以有轻微的导管扩张,此时乳腺钙化的发生率比较高。钼靶最擅长的就是发现钙化,有时候乳头状瘤癌变后尚未形成 B 超磁共振可见的肿块,就已经形成钼靶可见的恶性征象的钙化了,有些外周型乳头状瘤发现于恶性可疑的钙化灶活检标本。
对于曾经活检出示乳头状瘤的患者,一定要密切检查是否出现结节、钙化和乳头是否有溢液,一旦出现迹象,更要积极活检。
主任医师孙建
苗轲轲
主治医师
乳腺外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罗忆泓
主治医师
乳腺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郭予斌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