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治疗
小儿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多由跌落、摔伤、产伤等原因引起。据统计,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损伤而死亡的比例高达3.8%至19.4%,其中小儿颅脑损伤是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一名一岁八个月大的男童在玩耍时不慎跌落,导致三角插头刺入颅内。家长立即将其送往当地医院,但由于插头位置深入,手术风险较高,当地医院无法进行手术,遂将患儿转送至专科医院。
专科医院的医生通过CT和CTA检查,明确了插头进入颅内的深度以及周围脑组织和血管的关系,并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幸运的是,插头刺入枕骨内,虽然位置靠近粗大的静脉窦,但并未刺破。医生成功地将插头取出,修补了硬脑膜,预防了皮肤和颅内感染。术后第二天,患儿意识恢复清楚,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术后3-4天,患儿恢复如初。
在小儿颅脑损伤的急救中,首先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例如,应让伤者平卧,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在运送时,需要一人抱头,一人托腰,一人抬起臀部平稳地放在担架或木板上;不能随便去除伤口内的异物;患者出现呕吐,不宜口服药物;有出血者,应任其外流;表面皮肤破损出血,可用压迫法止血;意识不清或昏迷伤者绝对不要强制唤醒;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尽快送伤者到就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把伤者头转向一侧。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小儿的颅脑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这使得他们在遭受重型颅脑损伤时呈现出独特的临床特点。以下是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表现:
首先,生命体征紊乱明显。由于小儿的脑皮质功能仍在发育中,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体温中枢对损伤的反应敏感,呼吸中枢功能脆弱,因此在颅脑损伤后,患儿常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嗜睡、脉搏加快、频繁呕吐、低血氧、呼吸功能紊乱等生命体征紊乱。这些症状起伏大、变化快,病情可能会急剧恶化,特别是在有颅内血肿的情况下。
其次,小儿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小儿的血容量较成人少,头部血容量占全身比例大。在发生开放性颅脑损伤、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颅内出血时,常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血容量减少而休克的现象。如果合并胸腹损伤及骨折出血,休克可能会更加严重。
第三,小儿易发生硬膜下血肿。这是因为小儿颅内血管,特别是静脉和静脉窦较为脆弱,头部外伤时使头颅变形易撕断静脉或损伤静脉窦而形成硬膜下血肿。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脑发育。
第四,小儿癫痫发生率高。可能的原因是小儿大脑皮层功能不稳定,脑皮层抑制能力差,兴奋容易扩散而发生癫痫。
第五,小儿多伴颅骨骨折。如果致伤外力较小且局限,常形成凹陷性骨折;如果致伤外力较大,可能造成粉碎性骨折或颅缝分离。对冲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最后,相比成人,小儿的预后较好。这是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尚未成熟,其代偿能力和修复能力较强,对颅脑损伤的承受力较大。同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较少有其他疾病,不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若治疗及时得当,度过急性期,多数恢复较快,预后好。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五个月宝宝摔倒后脑勺着地,爱睡觉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五个月大的宝宝的妈妈,最近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担心的事情。我的宝宝从婴儿车上摔下来,头部着地。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孩子们总是会有一些小磕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注意到他总是爱睡觉,甚至在喂奶时也会打瞌睡。这让我非常焦虑,因为我知道这可能是头部受伤的迹象。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症状和摔倒的具体情况。医生告诉我,五个月大的宝宝从婴儿车上摔下来后脑勺着地,出现嗜睡等症状,可能是颅脑损伤的表现,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我感到非常害怕和无助,但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明白了不能再拖延了。我带着宝宝去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确认了我的担忧,宝宝确实有轻微的颅内出血。幸好我们及时就医,宝宝现在正在接受治疗,情况稳定。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同时,我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快速的线上问诊服务,它为我在关键时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宝宝被摔到头部,CT显示出血,需要怎么处理?
我家宝宝四个半月大,活泼可爱,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然而,一天晚上,孩子的父亲抱着他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宝宝的头部着地。我们立即将他送往了当地的医院进行检查。CT扫描显示,宝宝的左侧颞部脑沟内有条状高密度影,医生告诉我们这可能是出血的迹象。我们的心情如同坠入深渊,担忧和恐惧充斥着我们。
第二天,我们再次带宝宝去医院做了CT扫描,结果显示除了之前的高密度影外,还有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我们感到非常绝望,担心宝宝的健康和未来。幸运的是,医生告诉我们,宝宝的症状和影像检查总体在好转,可以通过保守观察来治疗。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1-2周内,不能摇晃宝宝的头部。
虽然宝宝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我们仍然非常焦虑。我们决定寻求线上问诊的帮助,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专业建议和安慰。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们联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宝宝的病史和症状,并查看了宝宝的CT扫描结果。医生告诉我们,宝宝的病情在好转,需要继续观察和休息。同时,医生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日常护理的建议,如何正确抱持宝宝,如何避免头部再次受伤等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宝宝的康复之路。我们每天都密切关注宝宝的状态,记录他的进食、睡眠和精神状态。我们也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摇晃宝宝的头部,给他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他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小儿颅脑损伤有后遗症吗 小儿颅脑损伤的四个后遗症需警惕
小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多由高空坠落等意外事故导致。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嗜睡、昏迷等症状,并伴随头痛、呕吐等不适,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时的治疗对于预防后遗症至关重要。
小儿颅脑损伤可能会留下以下后遗症,家长需警惕:
1. 疼痛:康复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疼痛症状,尤其在情绪波动或脑力活动时更为明显。此时,家长应帮助孩子休息,避免过度用脑,以减轻疼痛。
2. 神经过敏: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易激动等症状。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参与户外活动、聆听音乐等方式,帮助孩子缓解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脑部功能。
3. 注意力不集中:患儿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等问题,影响学习和生活。家长需耐心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注意力。
4. 植物神经紊乱: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睡眠障碍、白天疲劳、夜间不眠等问题。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睡眠情况,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改善植物神经功能。
若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积极配合医生,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除了治疗,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休息、情绪等方面,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老年健康守护者
文章 小儿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小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创伤性疾病,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颅脑损伤对他们的危害更为严重。为了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 耐心倾听患儿的主诉: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共同面对疾病。
二、饮食护理
1. 保证营养均衡: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
2. 适量饮水:保持患儿水分充足,预防便秘。
3. 定时定量: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三、用药护理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2. 观察药物反应: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 定期复查:按时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四、日常生活护理
1.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刺激,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2. 防止跌倒:确保患儿活动安全,避免跌倒受伤。
3. 加强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总之,小儿颅脑损伤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小儿颅脑损伤的特点有哪些 小儿颅脑损伤的4个特点须知
小儿颅脑损伤,作为儿童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儿颅脑损伤的特点,帮助家长了解并识别这种疾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小儿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及表现
1. 常见原因:小儿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跌倒、交通事故、钝性物体撞击等。
2. 常见表现:小儿颅脑损伤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发作等。
二、小儿颅脑损伤的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2. 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 其他检查:如脑电图、血液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患儿的病情。
三、小儿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
1.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小儿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避免危险行为,如奔跑、玩耍时注意安全等。
2. 家庭防护:在家中设置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护栏、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物品等。
3.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孩子出行安全。
总之,小儿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并治疗,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健康管理专家
文章 小儿颅脑损伤的分型有哪几种
小儿颅脑损伤是儿童常见的严重损伤,其发生原因多样,包括出生时的产伤、日常生活中的跌倒、撞击等。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小儿颅脑损伤,医学界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型。
首先,根据小儿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体征表现,可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三种。重型损伤的格拉斯哥评分通常在3-8分之间,中型在9-12分,轻型在13-15分。这种分型方法简单易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其次,根据局部损伤程度,小儿颅脑损伤可分为特重型、重型、中型和轻型四种。特重型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深度昏迷、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重型损伤则表现为昏迷时间超过12小时,伴有颅骨骨折、颅内出血或血肿;中型损伤的昏迷时间在12小时以内,可能有轻微颅骨骨折,但神志清醒,生命体征良好;轻型损伤则没有颅骨骨折,可能有轻微头痛或短暂的昏迷,但很快恢复。
了解小儿颅脑损伤的分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损伤,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同时,家长也需要关注儿童的日常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此外,针对小儿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家长应确保儿童的生活环境安全,避免高处坠落、撞击等意外。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其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总之,小儿颅脑损伤的分型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儿童的安全,预防意外发生。
医疗趋势观察站
文章 小儿颅脑损伤后责任护士为什么要早期识别颅内压增高
小儿颅脑损伤后,责任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尤其是颅内压的变化。颅内压的监测对于鉴别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至关重要。通过早期识别颅内压增高,可以及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压是指颅内的压力,包括脑脊液压力、血液压力和脑组织压力。正常情况下,颅内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早期识别颅内压增高尤为重要。责任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来判断颅内压是否增高。同时,可以通过颅内压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颅内压的变化。
如果发现颅内压增高,责任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颅压、手术减压等。脱水降颅压可以通过使用利尿剂、限制液体摄入等方式实现。手术减压可以通过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等方式实现。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责任护士还需要关注患儿的日常护理。例如,保持患儿的头部抬高,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此外,责任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儿颅脑损伤后责任护士需要早期识别颅内压增高,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健康百科
文章 小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小儿外伤性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交通事故、跌落、暴力伤害等。
针对小儿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同时,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疾病的恢复也具有积极作用。
以下是小儿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介绍:
1. 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必要时进行吸氧治疗。
3. 对于高热患儿,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可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注意患儿的营养和水分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5.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儿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以上护理方法,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定期带患儿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健康守护者
张东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北京医院
陈功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磊
主治医师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