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脑卒中

脑卒中

别名:脑血管意外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脑卒中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脑卒中患者康复常见问题

脑卒中患者为什么需要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麻木,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临床急救治疗,主要在于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而这些后遗症处理则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就是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独立穿衣、吃饭、洗漱、步行等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可以回归家庭和社会。

脑卒中偏瘫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治疗疗效比较好?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开展的越早越好,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程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的患者康复治疗在病情稳的前提下,7到14天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了。

1~3个月是脑卒中患者康复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3~6个月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进入相对稳定的恢复期;但即使一年及一年以后脑卒中患者如果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也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吗?

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使75%以上的第一次脑卒中患者重新步行和生活自理,可使30%的脑卒中患者能从事一些较轻的工作,及时的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改变异常运动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患者的主动性越高,恢复效果越好,缩短其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及过程。

每个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都一样吗?

每个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脑卒中患者年龄、病种性质、病种部位、合并症等自身情况、偏瘫程度、身体功能障碍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具有资质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会对患者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进行严格全面的评估,决定其适当的护理水平和相应的康复训练项目,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针对的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这样康复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有哪几个阶段?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越早越好,一般康复治疗的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患者早期在医院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多在发病后14天以内开始,此阶段多为卧床期,主要在医生护士指导下进行良位体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训练。

第二阶段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主要是坐位平衡、站立、跨步、进食、更衣、排泄等训练,若患者治疗有效,身体功能基本恢复,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康复。

第三阶段指患者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是指根据医生所制定的康复计划,在社区或家中继续康复锻炼。

如果脑卒中患者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危害有哪些?

据临床统计,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中大约只有6%的人能恢复生活自理,5%的人能从事较轻的工作。由于不少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治疗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是发生了脑卒中,就意味着瘫痪了,从而放弃治疗,错失了康复治疗的好时机。而脑卒中患者由于没有接受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而深受运动障碍和生活能力障碍之苦,而且卒中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还会出现全身性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此外,长期不运动也会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和康复治疗,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多学科康复治疗,多管齐下,效果更好。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活血通络,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中医治疗主要是针灸和推拿,活血通络,促进循环;康复治疗,主要是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及作业治疗,多学科康复治疗同时进行更有效。

偏瘫患者不拄拐杖一定比拄拐杖好吗?

答案是不一定。偏瘫患者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重返生活,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不同的患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往往形成功能障碍的症状也不相同。例如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运动、平衡、感觉、认知障碍等。如果患者存在平衡方面的问题,手杖的使用无疑为他/她提供了稳定的支撑面,舒适安全的环境下可以减少患者肢体痉挛甚至跌倒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的步态接近正常,达到高效、节省能量的目的,从而使信心增强并扩大患者的活动半径,使他们尽快重返既往生活环境。

偏瘫患者锻炼强度越大越好吗?

偏瘫患者并非锻炼强度越大越好,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而引起的全身性疲劳及局部肌肉、关节损伤,导致患者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增强,强肌和弱肌不平衡加剧,形成特有的“划圈”步态和上肢“挎篮”状外形。此外,还有可能导致肩痛、肩关节半脱位等发生或加重。

什么是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心肺功能下降、直立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综合征。大多数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得到预防,对“废用状态”比较明显的患者,应酌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提高心肺功能的处理,增加神经-肌肉反应性的处理(如利用保护性反应、姿势反应、平衡反应、多种感觉刺激,适当的手法治疗等)和及时的处理各种并发症等。在积极控制废用综合征的同时,应介入主动性康复运动程序,并使患者得到正确的康复训练。但是,如果已经出现了废用综合征的表现,再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也只能逆转一部分废用表现。

误用综合征是指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由于运动方法不适当而使偏瘫肢体肌群运动不协调,不能实现有效运动功能的一组症状。存在该综合征的患者,其偏瘫肢体伸、屈肌群肌力发展不平衡,常出现肌痉挛,不能进行分离运动,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增加困难,这也是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一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有:由于发病后对肢体及关节不正确的摆放和不合理用力所致炎症,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的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的增强,强肌和弱肌不平衡加剧,以及形成下肢“划圈”步态和上肢“挎篮”状态、肩痛、肩关节脱位等。如果在患病早期就开始正确的训练,可完全或部分预防这种异常表现的出现。

因此,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避免出现废用综合征及误用综合征。

脑卒中患者有哪些肩部并发症?

肩部并发症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肩关节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脱位是脑卒中早期的常见并发症,多在脑卒中3周内发生,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影响极大。脑卒中患者肩关节脱位的原因是卒中早期,上肢不同程度的瘫痪使肩关节相应欠缺了稳定性,偏瘫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低下,维持肩关节正常解剖位置的周围肌肉松弛,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结构强度降低,从而造成,肩关节脱离关节窝的正常位置所致。

对于肩关节脱位最主要的预防:

1、在软瘫时做好肩关节的保护,避免对瘫痪肩的过分牵拉。

2、患侧卧位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在无知觉时将肩压坏。

3、在硬瘫时,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时,宜掌面向上使肩外旋,使肱骨大结节避开肩峰的挤压。

4、同时需配合做肩胛骨的被动活动,增加肩胛骨的活动范围。

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1、矫正肩胛骨的姿势,注意良肢体的摆放。

2、纠正肩胛骨的位置,抵抗肩胛骨后缩。采用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可多次反复训练,卧位和坐位均可进行。

3、活动肩胛带,使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

4、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群张力和活动。

5、进行肩关节无痛范围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在脑卒中发病后很长时间,甚至数月后发生,发病率高达84%。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使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受到极大影响。肩痛发病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主要是肌痉挛破坏肩关节运动的正常机制和患侧肩部处理不当,破坏了肩关节外展时所需的肩肱关节节律,使肱骨头、喙肩韧带以及软组织之间产生摩擦和压迫,刺激了软组织中的高度密集的神经感受器而致。

治疗应针对偏瘫后肩痛的发病机制,使用神经促通技术,纠正肩胛骨的下沉、后缩及肱骨的内旋、内收,以减轻肩带肌的痉挛,注意纠正患者的坐、卧体位和进行患肢被动、主动运动;同时还应由治疗师实施有效的抗痉挛运动,使肩周各组肌群间的张力逐步恢复平衡,促使肩胛骨与肱骨间的协调和同步运动,使肩关节的痉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对于脑卒中后导致的肩痛,还可以采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局部采用超声波、超短波等物理因子方法综合治疗。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机械作用所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有关。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手指间关节处于伸展位屈曲时受限,被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如不对此干预,晚期则会患手变成典型的畸形,虽无水肿和疼痛,但关节的活动将永久丧失。腕关节、掌指间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前臂旋后受限,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萎缩,因此,肩手综合征的预防相当重要,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会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患肢正确的放置:将患肢抬高,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维持腕关节于背屈位,可采用上翘夹板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半握空拳,可置一圆形物体于手掌中。此姿势可促静脉血的回流。

2、向心性加压缠绕:即以一根1~2mm的长布带,对患肢手指、手掌、手背做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随后立即去除绕线。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促进周围血管收缩舒张的自动调节功能。

3、冰疗:即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解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4、冷热水交替法:即先把患手浸泡在冷水中3~5分钟,然后再浸泡在温水中3~5分钟,每日三次,以促进末梢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能力。

5、主动运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如可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但要适量、适度,以患者自觉能承受的感觉为度,避免过度运动而人为损伤肌肉及肌腱。

6、被动运动:医护人员帮助活动患肢,顺应肩、肘、腕各关节的活动,活动应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卒中后24~48小时即可开始训练,越早越好,可预防肩痛的发生,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

7、还可应用针刺、中药、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综合手段治疗,肩手综合征。

偏瘫患者如何进行良肢位摆放?

1、 仰卧位

•头枕枕头,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

•患肩垫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

• 患髋垫起以防止肩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止大腿外

2、健侧卧位

•头用枕头支撑,不让向后扭转

•躯干大致垂直,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的枕头上

•患侧髋、膝屈曲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足不要悬空

 

3、患侧卧位

•头部用枕头舒适地支撑,躯干稍后仰,手自然地呈背屈位

•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

•健肢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健腿屈曲置于体上或稍后方

•健腿屈曲置于前面的枕头上

•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不握任何物品。

 

什么是失语症?如何与失语的患者进行交流?

失语症是由于脑部损伤使原来已经获得的语言能力受到损伤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表现为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障碍,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能听见声音但不能辨别和理解。失语症患者不仅对口语的理解和表达困难,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以及阅读和书写也有障碍。常见失语症可大致分为三大类,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运动性失语听理解相对正常,表达不流利、费力;感觉性词语听理解严重障碍,表达流利,但言语错乱;混合性失语表现为听理解及表达均严重障碍。

失语症的患者往往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情绪障碍,经常因为无法和家人交流而表现出烦躁易怒或拒绝交流的状态,训练过程很难配合。对失语的患者,一定要耐心,要照顾患者的情绪和状态,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训练,目标是改善交流的能力,对于较严重的失语症患者,非言语交流方式更为重要,包括手势、画图、交流板或交流手册等替代方法。

什么是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如何评估和治疗?

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的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吞咽障碍会导致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心理障碍等不良后果。吞咽过程分为认知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任何分歧的障碍都会影响食物运送至胃的过程产生,吞咽障碍应进行详细专业的评估来判断吞咽障碍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再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脑血管病早期有吞咽障碍的病人为了保证进食安全和营养摄入,往往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管注食,此时要注意保证营养成分的能量充足,并保证每日所需的饮水量。病情平稳后,就应该针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反复吞咽唾液试验,饮水试验及容积-粘度测定等。如需进一步检查,还要结合喉镜、吞咽造影及咽腔侧压等特殊检查。评估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治疗。吞咽障碍的基础训练包括口唇,舌体的肌肉训练,电刺激,咽部冰刺激、触觉及味觉刺激等。具备一定能力之后可进行直接摄食训练,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且爽滑,容易变形,不易残留的性状。之后逐渐调整食物的粘度及一口量,直至正常饮食。在吞咽训练过程中,还要配合认知训练,呼吸训练,注意体位的配合。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怎么办?

痉挛是由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兴奋性升高所致,表现为肌肉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也就是被动活动关节的速度越快,所感受到的阻力越大。脑卒中后3周内几乎90%的患者会发生痉挛,但痉挛的程度因人而异。适度的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转移,但较重的痉挛会妨碍运动功能的恢复,导致疼痛、挛缩、压疮等并发症,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训练。

痉挛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去除诱因和肢体摆放:压疮、便秘或感染等因素均可使痉挛加重,应去除这些诱因。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就要注意抗痉挛体位的良肢位摆放

2、物理治疗

•持续被动牵伸:每日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是处理痉挛的最基本因素。关节活动应缓慢、稳定而达全范围,每日持续数小时的静力牵伸可以减低痉挛。

•放松疗法

•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

•其他疗法:温热疗法、温水浴冷疗、冷疗法、电刺激、冲击波等

3、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巴氯芬、替扎尼定、丹曲林、地西泮等

•局部注射药:肉毒毒素注射

•神经或运动点阻滞治疗:酒精或苯酚注射

•鞘内注射

偏瘫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怎么办?

脑卒中后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而出现记忆力障碍、计算能力下降、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情绪障碍、交流困难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认知功能障碍评定,综合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经颅磁刺激、认知学习运动疗法、认知言语训练等。

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特殊技术

经颅磁刺激:经颅磁刺激是指通过磁脉冲作用到中枢神经,刺激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代偿坏死神经细胞,平衡患侧和健侧兴奋性,达到恢复某些如认知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功能的一种安全无创技术。

 

主任医师范红杰

65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卒中的预防和筛查

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案是肯定的。

大部分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生后,在3~4.5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包括溶栓治疗在内的有效的救治措施,能够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脑组织,极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恢复到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在我国,只有不到2%的患者能够及时到达医院并接受溶栓治疗。

预防脑卒中从什么时候开始?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预防脑卒中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

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从幼年开始,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饮食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一生的健康极为有益。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预防脑卒中?

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疾病中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心房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10点:

饮食要平衡;

适度增加体力活动;

克服不良嗜好,因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

保持情绪平衡,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预防便秘;

注意气候变化,随之增减衣服;

每天饮水要充足;

看电视,上网等不要太久;

对于女性来说,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对于绝经期妇女来说,使用雌激素替代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病率一定会下降。

关于脑卒中防治中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每年春秋输两次液会预防卒中;

脑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青年人不必担心会得脑卒中;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卒中,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时停药;

瘦人不会得脑卒中;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预防脑卒中,吃吃停停;

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他汀类药物;

脑卒中治愈后不会再发;

得了脑卒中选择在家输液。

以上的认知是错误的,应该纠正。

哪些人需要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

原则上年龄超过40岁的人都需要进行筛查,当合并有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更需要进行系统筛查,常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长期超量饮酒、运动过少、周围血管疾病,既往卒中病史等。

脑卒中高危人群需做哪些方面的筛查?

一般筛查包括询问是否具有某些脑卒中有严重影响的高危因素,以及实施与脑卒中相关的专业医疗检验检查,并记录结果,包括患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血生化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多普勒检查(TCD)等,通常对以下八项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高血压(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房颤和心瓣膜病;

吸烟;

血脂异常或未知;

糖尿病;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大于等于三次,每次大于等于30分,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体育锻炼);

肥胖(BMI大于等于28kg/m2);

有脑卒中家族史。

具有大于等于3项危险因素,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小于3项危险因素,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脑卒中中危人群;具有小于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者为脑卒中低危人群。

医院脑卒中筛查的流程是什么?

首先于脑卒中门诊就诊登记,进行一般情况的筛查,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医疗检验及检查,并记录初步筛查后有需要的可进一步门诊行专科系统检查或者定期门诊随诊。如果发现自己存在大于等于3项危险因素,就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应抓紧到医院进行专业的筛查(血常规、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凝血五项、糖化血红蛋白、血沉、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查完后如有需要,再做脑血管CT,头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等)。

 

 

 

 

 

主任医师范红杰

5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人一天有三个时刻最危

糖尿病人一天有三个时刻最危

糖尿病人一天中最危险的时间,请注意避免。

0点-3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前天晚上进食和第二天早餐间隔时间较长,一出现低血糖,糖尿病人应在饮食上加以干预,比如睡前喝半杯牛奶或者吃两片苏打饼干,可以有效避免,也不会导致第二天血糖升高。

6点-10点容易发生脑卒中

也就是中风,通常讲就是大脑缺血、缺氧,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因为这段时间血压波动较大,血液粘度也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该在早上醒来后静坐5分钟,喝点白开水,再下地活动。

18点-20点避免运动伤害糖尿病患者饭后运动很有必要,吃过晚饭后出门溜达、散步一定要注意安全,糖尿病容易出现视力问题,由于视线下降,很容易出现意外,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

本文用于科普宣传、传播健康管理思路。不作为疾病诊断和用药指导,不要照搬照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就近就诊!

主任医师黄志东

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哈佛大样本研究,一次性解决这两种保健品


近日,哈佛大学团队完成了“维生素D和OmegaA-3对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作用试验”。

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从某种意义讲,初级预防是真正的预防,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

这项试验由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资助,是一项不受保健品利益集团干扰的独立研究。


试验采取2×2析因分析、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入组的25871位美国成年人(男性>50岁,女性>55岁),均无心脏病、卒中或癌症病史。

结果表明,鱼油保健品,每日1000mg(1g),随访中位数时间5.3年,与服安慰剂对比,总的心肌梗死减少28%,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和总的冠心病都明显减少。但卒中和心血管死亡无显著减少。

鱼油保健品在平时吃鱼较少者、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和美国黑人中预防效果更加显著。例如每周吃鱼少于1份半者,心肌梗死减少40%;在每月吃鱼不到一次的患者,心肌梗死减少53%。

主要研究者Manson教授指出,在这一研究人群,鱼油降低心肌梗死的幅度至少相当于,甚至强于阿司匹林或他汀。


从这个研究中,我们至少知道:

1 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如应适当多吃鱼

2 在吃鱼较少,尤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的患者,可考虑用鱼油的保健品

3 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尤其同时有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的患者,可服用小剂量他汀(各种原研他汀半片),同时服鱼油保健品(这是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建议)。


与鱼油保健品结果不同,维生素D3没有降低总死亡率。

维生素D3既不减少冠心病(尤其心肌梗死)和卒中,也不减少癌症的发生危险。但似可降低癌症的死亡率(相对危险减少17%,统计学无显著性)。亚组分析显示,体重正常者,癌症的发病减少24%,癌症死亡率降低42%。超重与肥胖患者无任何获益。

主要研究者指出,在尚未患冠心病、卒中或癌症的健康人群(男性和女性),大剂量维生素D(2000单位/天),安全性好,很少明显副作用。但除非骨骼健康需用维生素D补充,目前无有力证据支持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三高、肥胖,如何预防疾病

点下图即可咨询


京东互联网医院

221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哈佛大样本研究,一次性解决这两种保健品

 

近日,哈佛大学团队完成了“维生素D和OmegaA-3对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作用试验”。

一级预防也称初级预防,就是在问题尚没有发生前便采取措施,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从某种意义讲,初级预防是真正的预防,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

这项试验由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资助,是一项不受保健品利益集团干扰的独立研究。

 

 

试验采取2×2析因分析、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入组的25871位美国成年人(男性>50岁,女性>55岁),均无心脏病、卒中或癌症病史。

结果表明,鱼油保健品,每日1000mg(1g),随访中位数时间5.3年,与服安慰剂对比,总的心肌梗死减少28%,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和总的冠心病都明显减少。但卒中和心血管死亡无显著减少。

鱼油保健品在平时吃鱼较少者、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和美国黑人中预防效果更加显著。例如每周吃鱼少于1份半者,心肌梗死减少40%;在每月吃鱼不到一次的患者,心肌梗死减少53%。

主要研究者Manson教授指出,在这一研究人群,鱼油降低心肌梗死的幅度至少相当于,甚至强于阿司匹林或他汀。

 

从这个研究中,我们至少知道:

1 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如应适当 多吃鱼

2 在吃鱼较少,尤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的患者, 可考虑用鱼油的保健品

3 40 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尤其同时有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的患者, 可服用小剂量他汀(各种原研他汀半片),同时服鱼油保健品(这是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建议)。

 

与鱼油保健品结果不同,维生素D3没有降低总死亡率。

维生素D3既不减少冠心病(尤其心肌梗死)和卒中,也不减少癌症的发生危险。但似可降低癌症的死亡率(相对危险减少17%,统计学无显著性)。亚组分析显示,体重正常者,癌症的发病减少24%,癌症死亡率降低42%。超重与肥胖患者无任何获益。

主要研究者指出,在尚未患冠心病、卒中或癌症的健康人群(男性和女性),大剂量维生素D(2000单位/天),安全性好,很少明显副作用。但 除非骨骼健康需用维生素D补充,目前无有力证据支持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或癌症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三高、肥胖,如何预防疾病

点下图即可咨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京东互联网医院

22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控

 

 

 

 

 

 

主治医师杜彦梅

163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 一级预防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主要治疗包括:
    • 高血压
    • 高血脂
    • 高血糖
    • 高尿酸
  • 同时,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对于高危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等药物。
  • 二级预防是指预防复发。第一次发病时恢复较好,但有些人忽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导致复发。因此,二级预防必须做好。
    • 二级预防主要是原发病的治疗。
    • 根据情况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西洛他唑或其他抗凝剂。
    • 在整个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复发。
  • 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都必须得到重视。

主任医师李忠

160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过千例了

2020年6月8日,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组王涛教授、韩芸峰主治医、尹晓亮主治医为3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成功实施了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手术顺利结束的那一刻,宣告脑血管病专业组在本部的CEA手术量已超1000例。由于疫情的原因(二、三、四月基本没做手术),这一天迟到了3个月。

 

 

我国是脑卒中大国,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30%以上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是治疗症状性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有效办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卫健委脑防委CEA培训指定单位,正为我国的缺血性脑卒中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王涛教授领衔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专业组,形成了以CEA为鲜明特色的亚专业方向,在每年实施数百例CEA的基础上(包括高位狭窄、对侧闭塞、术中转流、补片成形、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闭塞、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保护伞崁顿、颈动脉狭窄合并冠脉狭窄的同期手术等),也兼顾难治性复杂颈动脉体瘤、颈动脉颅外段巨大动脉瘤、颈动脉分叉部神经鞘瘤;同时常规开展颅内脑动脉瘤手术夹闭、烟雾病搭桥等手术。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社会的认可,在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的CEA排名多次位居第一,多次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最令我们欣慰的是患者出院时脸上开心的笑容和那句谢谢。责任在肩,授之以渔,在这5年多时间里,团队积极倡导和推广CEA手术在全国的普及,指导其他省市自治区医院开展CEA手术,接收和培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颈动脉外科进修医师,包括来自港台地区的神经外科医生,脑血管病医师队伍逐渐枝繁叶茂、多点开花。

千“例”之行,始于足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脑血管病专业组继续担当起脑卒中外科防治的使命和重任,未来可期,行稳致远,不负韶华!

主任医师王涛

161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卒中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也会找上年轻人,要引起关注!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位死因,是最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脑卒中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血管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45~70岁中老人,脑卒中是很多中老年人非常惧怕的一件事情,但脑卒中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脑卒中事件会发作在年轻人中。

 

一提起脑血管病,普通人一定会把它当成一种老年疾病,说这些病一般都是那些七十八十岁老头儿和老太太得的,临床上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多数是老年人发生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要郑重地提醒:年轻是青年人的资本,但青年人也会出现脑卒中,年轻不代表随意任性,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有可能出现脑梗死,也有可能出现脑出血,更容易出现静脉窦血栓形成,研究显示每年全球新增 200多万青年卒中患者。他们与老年人得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青年发生卒中的病因更加多样化,这导致了青年卒中诊断上更困难,治疗起来更麻烦更棘手,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1.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年龄多在40岁左右,多有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饮酒、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

 

现在很多年轻上班族缺乏适度锻炼导致过度肥胖,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他们过早地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

 

2.心源性因素:包括房颤、心脏肿瘤、心肌病、心内膜炎、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等。其中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多发生在18-29岁,常在Valsalva动作 、长时间被迫制动、长途旅行后出现脑血管病意外。(注:Valsalva动作就是我们关闭声门使劲憋气时做出的动作,很像有大便干燥时如厕,用力“推屎”动作。)

3.血管畸形或动脉夹层:血管畸形多见烟雾病(Moyamoya病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血管病,可表现为脑梗死,也可出现脑出血,危害极大。当下社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热衷于颈部按摩和瑜伽,殊不知这正是脑卒中的常见诱因,一些有颈动脉夹层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脑梗死,被称为“美容院卒中”。

4.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发生在静脉系统的特殊类型,这种情况见于多种因素,比如感染、外伤、消耗性疾病、脱水、血液病等。年轻人特别是育龄期女性多见,长期口服避孕药、产褥期、流产后、妊娠,会出现体内高凝状态,诱发这种特殊类型脑卒中。

5. 其他因素:比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遗传性小血管病,血管炎,肿瘤,滥用药物等。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若不注意自身生活身体健康,缺乏锻炼,嗜好烟酒,沉迷于夜生活,脑卒中会悄悄的“找上门”的,切记!

 

 

主任医师杨申

161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卒中的预防

预防脑卒中 现在开始并不早 , 如果说对“脑卒中”这个词,你还有一点点陌生的话,那么“脑血栓”这个词你一定不会陌生了。

“俺们隔壁那吴老二,瞅我一眼,就浑身发抖!” “拉倒吧!吴老二脑血栓,瞅谁都哆嗦!”

不少人都很熟悉小品中的这两句台词。这里提到的脑血栓,就是脑卒中的一种。小品中的“吴老二”,是以脑血栓患者的形象出现的,而且形象年龄颇大。但目前,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40 岁以上人群中约有 15%的人属于高风险人群。今天,我们就一起说说脑卒中的那些事。

1.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及控制措施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血栓形成后的脑血管堵塞、高血压后的脑出血、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 高血压、冠心病导致脑血管硬化变性,局部容易血栓堆积;
  • 糖尿病引起全身小动脉玻璃样变性,管壁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
  • 高脂血症也会使得脑血管壁粥样硬化改变,形成局部血栓;
  • 吸烟、饮酒可以加重管壁的粥样硬化过程;
  • 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都有自发破裂,或者由于血压升高引起破裂的风险。

那么,如何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呢?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给出不同的建议。

首先,如果是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患者,应该定期对头颈部进行增强 CT 或核磁检查,明确病变进展情况,必要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或者开颅夹闭动脉瘤、切除动静脉畸形。

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降低血压、血糖,将血压、血糖水平稳定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冠心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口服降脂药物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如果您并没有上述基础疾病,也应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早期预防。

最后,所有人都应该加强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此处必须再次重点强调)、减少饮酒。

2.脑卒中的早期征兆及防护

由高血压或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引起的脑出血,通常无前期征兆,起病突然,表现为“裂开般”的剧烈头痛,或者伴有喷射性呕吐,迅速出现偏瘫、失语;而脑血栓脱落导致脑血管梗塞引起的脑卒中患者,起初表现为口齿不利、嘴角歪斜、伸舌偏屈,随后迅速出现一侧肢体活动无力、语音障碍等表现。

虽然脑卒中的部分发病可能非常突然,但我们还是可以尽己所能做好防护措施。

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应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定期复查脑血管超声、增强 CT(CTA)及头颅核磁(每年至少 1-2 次),以监测脑血管斑块或动脉瘤、畸形的进展情况,了解脑组织梗死灶的变化。一旦出现嘴角歪斜、言语不利等表现,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就医。

3.一旦发生脑卒中,到达医院前应该做什么

首先,需要根据以下常见临床表现,确定是否为脑卒中及卒中原因:

  • 若为迅速出现的头痛、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及言语不利,既往病史无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考虑为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的脑卒中,此时保持平卧静息状态,尽快联系医院急救,告知病史、叮嘱医院备急救速效降血压药物,入院途中请医生联系急诊科室床位、安排头颅 CT 检查,争取入院 20-40 分钟之内完成头颅 CT 检查,明确病变情况,给予降血压、脱水降颅压等治疗。
  • 若表现为嘴角歪斜、口齿不利,但不伴有头晕、头痛,随后短时间内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则考虑为脑血栓引起的卒中,此时需要放松情绪,紧急呼救,请急救中心迅速联系就近医院内的脑血管介入中心及核磁检查室,争取在入院 45-60 分钟内完成头颅核磁检查并推至介入手术室,随后立刻开始介入溶栓或者药物溶栓治疗;
  • 若表现为剧烈头痛,迅速出现偏瘫、失语,则动脉瘤破裂可能性较大,该类患者常表现为意识丧失,此时患者家属应该紧急联系急救中心,让其协助联系医院神经外科及手术室,让不同就诊流程的医务人员均做好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入院并完成急诊手术或其它对症治疗。

4.脑卒中的治疗手段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针对脑血栓患者:对于此类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该完善脑血管超声及头颈部血管增强 CT(CTA)检查,明确脑血管病变程度。

口服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并稳定斑块,同时积极处理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其它伴发疾病,定期复查脑血管超声;若颈动脉、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建议手术治疗,以免卒中反复发作,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及脑血管支架植入。

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身体状况良好的 70 岁以下患者,建议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去除斑块,而对于高龄、身体状况差或者对开刀手术恐惧的患者,可进行微创介入治疗,通过放置脑血管支架,同样达到防止卒中反复发生的目的,术后继续口服上述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务必使用药物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谨防发生再次卒中。

对于已发生过卒中的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患者,目前的研究显示,再次发作的风险较高,建议手术治疗:身体状况好、年轻的患者可行开颅手术治疗,对于高龄、身体耐受力差的患者,可采取微创介入栓塞治疗,防止脑卒中的发作。而对于未破裂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患者,应该视病变部位、大小、进展情况而定,目前一般主张定期行脑血管 CT 或者造影检查,以监测病情,若短期内病变进展较快,则建议采用介入手术进行预防性治疗。

5.脑卒中患者如何预防再次发作?

对于脑卒中患者,一旦达到手术治疗标准,强烈建议手术治疗,术后继续口服抗血小板、降脂药物,防止脑卒中再次发作,并定期复查脑血管超声或者脑血管造影(每年 2 次);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除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适量运动,防止脑卒中再次发生。

主治医师刘兴浦

1602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00条记录共30页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