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肿瘤外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原发性肝癌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专家共识: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诊治

原发性肝癌(PL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为了推动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PLC的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发起并组织了多学科专家参与制定的本“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在上海召开的三次专家共识研讨会上,60多位著名专家系统地复习了当前PLC的国际指南与共识,并讨论了PLC的诊断、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系统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一系列问题。各位专家基于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原则,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旨在为患者在确诊后选择最适合的首选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

对于肝细胞癌(HCC)的分期、监测、筛查和治疗,国际上已有可供借鉴参考的肝癌治疗指南。其中,巴塞罗那肝癌中心(BCLC)分期与治疗策略在全球范围比较公认而广泛采用。同时,四项国际指南都强调了HCC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的重要性,并以循证医学证据作为依据。对于筛查指标的看法比较一致,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两项。

在HCC的治疗中,手术、非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都有其重要性。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也被列为不能手术和晚期HC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之一。总的来说,PLC的规范化诊治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以便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探秘

3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通常被称为“两对半”。检测到这些标志物的阳性结果表明个体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乙型肝炎,但这并不意味着患有肝癌。

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检查“两对半”是常见的做法。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了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病因关系。因此,如果在肝脏发现实质性的占位性病变,并且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阳性,这支持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反之,如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阴性,除非有丙型肝炎的证据,否则可能是良性性病变或继发性肝癌。

医疗星辰探秘

5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辅助性介入对原发性肝癌伴微血管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微血管癌栓(MiVi)是原发性肝癌(HCC)的独立风险因素,会显著增加术后早期复发率并降低总体生存时间(OS)。目前,对于MiVi阳性患者术后管理的最佳方法仍存在争议。通过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表明术后辅助性介入(PT-TACE)可以有效抑制早期复发并延长OS。该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370例MiVi阳性的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PT-TACE将其分为单纯手术组(RH组)和手术加PT-TACE组。结果显示,PT-TACE组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明显高于RH组。COX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治疗手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虽然这项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可能存在结果偏倚,但它为MiVi阳性HCC患者的术后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医疗故事汇

4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非酒精性重度脂肪肝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性及预防策略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位居死亡率第三高的癌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重度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之一。NAFLD与肝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这种关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NAFLD是指在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脏损伤因素后,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流行性病学研究表明,NAFLD是肝癌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仅次于丙型肝炎和酒精相关性疾病。NAFLD患者的肝细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NAFLD相关肝癌的特点是以男性为主,且年龄较大。这些患者通常伴随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和肥胖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NAFLD患者中,肝癌可能不一定会出现肝纤维化,显示出NAFLD致癌过程的复杂性。

预防NAFLD相关肝癌的关键在于预防NAFLD的发生和进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抑制脂肪肝的发展,减少脂肪堆积对肝脏的损伤;使用代谢活性药物,可以减缓脂肪肝的发展;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糖尿病,减少药物的使用;定期运动、减肥可以改善非酒精脂肪肝体内的炎症,从而预防肝癌的发生。

医疗趋势观察站

5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肝癌: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

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两种。全球每年约有60万新发肝癌患者,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肝癌的主要病因有毒素、酒精中毒、药物、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化学物质等。早期肝癌常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则可能出现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肝癌的预防方法包括适当补硒、服用人参皂苷rh2、避免水源污染、讲究卫生、改善营养、坚持劳逸结合、增强免疫功能、杜绝滥用药物和摒弃不良习惯等。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脏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介入和中药治疗等,生物修复因子输送也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肝癌强调辨证施治,注重“瘀、毒、虚”的调理。硒元素在预防和治疗肝癌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阻断肿瘤血管形成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肝癌本身不传染,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肝癌的饮食原则是选择易于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食物,避免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硒和维生素的食物。对于肝癌晚期患者,应注意营养补充和体力恢复,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户外活动,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

健康管理专家

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区别、治疗和预防

肝癌,一个在我们身体中潜伏的敌人,悄无声息地发展,直到晚期才显露其恶性。实际上,肝癌是指在肝脏内形成的恶性肿瘤,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肿瘤起源于肝脏本身,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这三种不同的病理学类型。这些类型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常情况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

相比之下,转移性肝癌(也称继发性肝癌)是指其他部位的癌变转移到肝脏。常见的原发癌症包括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等。治疗转移性肝癌需要同时处理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只有在早期阶段才能提高治愈的机会。因此,普通人群,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应该提高防癌意识,定期进行体检,以实现早期或极早期的发现和根治性治疗。

癌症防治先锋

4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国乙型肝炎感染现状与控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严重威胁到患者和公众的身心健康。中国是HBV高感染率的国家之一,90年代初期,人群中HBV表面抗原(HBeAg)的携带率高达9.7%,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肝炎引起的原发性肝癌。

近年来,随着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并免费接种给新生儿,中国的HBV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步下降。21世纪初期,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HBV慢性感染者数量从90年代初期的1.2亿人减少到9300万人,携带率降至7%。此外,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14岁以下人群中HBV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低于1%,而15-30岁人群的携带率为4.4%。这些数据显示,中国在有效控制HBV病情的同时,可能会出现HBV病症老年化的趋势。

健康饮食指南

3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肝功能异常: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多种复杂的生理功能。然而,由于肝脏对疼痛不敏感,许多肝脏问题在早期往往被忽视。肝脏疾病的类型多样,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和遗传代谢性肝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肝脏的健康状态可以通过化验和超声检查来确定。常用的肝功能试验指标包括ALT、AST、GGT、ALP、Bil、ALB和PT等。如果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和MRI等也可以用来发现肝硬化、肝占位及血管和胆管异常。有时还需要进行肝脏弹性测定和肝脏穿刺以确定病因和诊断肝脏疾病。

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或肝脏超声检查异常,不能盲目服用所谓的“保肝”药物。正确的做法是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找出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肝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健康驿站

3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案例

一位45岁的河北男性患者,史保贵,因腹胀、腹痛、腹围增大和乏力等症状被诊断为肝硬化、脾大和原发性肝癌。经过当地医院的常规治疗一月多,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后来,他来到我们这里就诊,伴有腹胀、腹痛、腹部膨隆、食欲不振、皮肤黄染和乏力等症状,已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甲胎蛋白53.03ng/ml,远高于正常值。

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使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抗肿瘤成果:扶正消症胶囊、蛰龙丸等中药进行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腹水和黄疸情况,配合使用中草药。经过10付的药物治疗,患者的腹水和黄疸消失,20天左右后,患者的整体状态明显好转,食欲也增强了。由于患者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西医治疗无效后,他一直坚持服用中药治疗。三个月后复查,患者的甲胎蛋白值明显下降至30.8ng/ml,腹胀、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也消失了。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我们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调整了治疗方案,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在2009年5月份的第二次复查中,患者的病情保持稳定,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甲胎蛋白已经降至13.5ng/ml,接近正常值。目前,患者仍然坚持服药,并且通过近一年的治疗,作为一个肝癌晚期伴有大量腹水和黄疸的患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肝癌并不可怕,只要选择科学的方法积极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医疗星辰探秘

4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胰腺癌易混淆的六种疾病:鉴别诊断

胰腺作为重要的消化器官,出现问题后常会引起类似消化道的症状。为了帮助临床医生进行鉴别诊断,以下是六种易与胰腺癌混淆的疾病:

1. 慢性胃部疾病:这些疾病也会导致腹部疼痛,但疼痛通常与饮食有关,黄疸不常见。通过X线钡餐检查和纤维胃镜检查,可以较容易地区分。

2. 黄疸型肝炎:初期症状与胰腺癌相似,但肝炎患者有接触史,黄疸初起时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通常不高。

3. 胆石症和胆囊炎:这两种疾病引起的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有波动,且无明显体重减轻。

4. 原发性肝癌:该疾病常见于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阳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 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和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能出现胰腺肿块和黄疸,酷似胰腺癌。然而,胰腺深部癌压迫胰管也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帮助,但有些病例可能需要在剖腹探查手术中进行胰腺穿刺活检以助鉴别。

6. 壶腹周围癌:该疾病比胰头癌少见,病起多骤然,黄疸、消瘦、皮痒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壶腹癌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和发热较多见。两者鉴别仍较困难,需要结合超声和CT来提高确诊率。

未来医疗领航员

38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81条记录共29页
...
...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沈晔华

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

三甲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专业擅长:主要擅长肝癌、 胰腺癌、肠癌、转移性肝癌、胆囊癌、胆管癌等的诊断和治疗; 肿瘤微创消融治疗,包括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肺癌、胸腹壁肿瘤,海扶聚焦超声(海扶刀)治疗肝癌、胰腺癌、腹盆腔恶性肿瘤、胸腹壁等部位恶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或转移性肝癌、胰腺癌、腹盆腔转移癌,药物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等; 肝癌、胰腺癌的新药临床试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277
孙平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三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转氨酶高(2例) 胆汁淤积性肝病(2例)
专业擅长:肝胆外科良恶性疾病(肝癌、胆管癌、胆结石、肝肿瘤、肝血管瘤、小肝癌、肝良性肿瘤、继发性肝肿瘤、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股沟疝、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腹外疝、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胆道肿瘤、胆囊癌、胆囊良性肿瘤、胆管炎、胆管扩张症等)的规范化诊疗和微创治疗。尤其擅长肝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消融、介入(TACE/HAIC)、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自己相应的联合治疗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1719
钱瑞琴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贫血(1例) 脂肪瘤(1例)
专业擅长: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失眠、便秘、缺血性中风、脑梗、睡眠障碍等老年综合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自汗盗汗属汗证等内科疾病。     
好评率:100% 接诊量:234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