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

别名:神经性贪食,贪食症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神经性贪食症概述
  • 常继发于神经性厌食症,并与之交替出现
  • 以暴食-恐肥-关注-诱吐-暴食为主要特征
  • 可缓解,难治愈,治疗方式包括心理、药物治疗

简介

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多发生于青春晚期或成年早期女性,继发于神经性厌食症,并与之交替出现,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但具体不明。

可能引起神经性贪食症的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学、心理、社会、家庭等。本病具有两个显著的症状特征,即反复出现且不受控制的进食欲望、多食或暴食行为,以及进食后因担心发胖而反复采用不适当的代偿行为(如自我诱吐、禁食)以预防体重增加,由此形成暴食-恐肥-关注-诱吐-暴食恶性循环链。

贪食与代偿行为若长期一起出现,还可能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月经紊乱、抑郁、焦虑等并发症。

从临床表现来看,本病的平均病史为5年,趋于慢性化,患者可通过心理(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如氟伏沙明)、营养(均衡膳食)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但是难以治愈,易复发[1-3]

症状表现

本病的典型症状为反复出现且不受控制的进食欲望、多食或暴食行为,以及进食后因担心发胖而反复采用不适当的代偿行为(如自我诱吐、禁食)以预防体重增加。

诊断依据

临床医师除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之外,还需结合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头部CT检查、进食障碍量表等方式来诊断此病。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如下:

A.反复发作的暴食。暴食发作以下列 2项为特征

  1. 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进食(例如,在任何 2小时内),食物量大于大多数人在相似时间段内和相似场合下的进食量。
  2. 发作时感到无法控制进食(例如,感觉不能停止进食或控制进食品种或进食数量)。

B.反复出现不适当的代偿行为以预防体重增加,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或其他药物,禁食,或过度锻炼。

C.暴食和不适当的代偿行为同时出现,在 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 1次。

D.自我评价过度地受身体的体型和体重影响。

E.该障碍并非仅仅出现在神经性厌食的发作期。

神经性贪食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患者有无清除食物的行为,可分为:

  1. 清除型神经性贪食症
  2. 非清除型神经性贪食症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多发生于青春晚期或成年早期女性,发病率1%~3%,男性患者仅为女性患者的1/10[2,4]

是否可以治愈?

难以治愈。患者可通过心理、药物、营养治疗缓解症状,约30%的患者可完全缓解,但常常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经久不愈[3]

是否遗传?

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因本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且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于异卵双生子[1]

是否医保范围?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三甲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多动症(122例) 情感障碍(31例)
专业擅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孤独谱系障碍(孤独症,自闭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等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常见疾病。
好评率:99% 接诊量:9825
张家瑞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天津市人民医院
焦虑抑郁障碍(913例) 精神障碍(156例)
专业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精神障碍、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心身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擅长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厌学、作息紊乱、亲子关系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23020
高学正

主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焦虑症(86例) 抑郁状态(77例)
专业擅长:心理咨询与治疗,三甲医院工作。 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失眠、强迫症、贪食症、厌食症、癔病、社交恐惧症、恐艾症、新冠后遗症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善长针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青少年的厌学,阳光型抑郁症、神经衰弱,游戏成瘾,手机成瘾,戒烟、戒酒,暴食,空心病、自残、拖延症的心理问题的治疗。 对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康复、再就业、重返社会有独特的理解。
好评率:99% 接诊量:15616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