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由立克次氏体属病原体引起传染性疾病
- 常见症状有局灶性皮损和全身水疱性丘疹
- 自限性疾病,感染恢复后有长期免疫力
简介
立克次体痘疹为一种立克次体病,是由小株立克次氏体属病原体(Rickettsia)引起的、由革螨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前苏联地区,近年来我国也有发现。该病的媒介是一种体型很小的无色螨,这种螨虫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可感染家鼠和某些种类的野鼠。人类主要是在恙螨或成虫螨叮咬后被感染。患者常见症状为在螨叮咬处出现一小的坚实丘疹,后扩大为圆形的水疱,之后在咬伤的部位会出现焦痂(一种无痛、干燥、增厚的黑色中心结痂),随后出现发烧、头痛、寒战、出汗和背痛,症状可持续数天至一周。出现发热症状约一周后也可出现焦痂,表现为直径1到1.5厘米大小丘疹,随后发展为暗色溃疡,愈合后留有疤痕。患者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间歇性发热持续约1周,伴畏寒,多汗,头痛,畏光和肌肉疼痛。发热早期,手掌和脚掌出现融和斑丘疹。[1] 立克次体痘通常是自限性的,如果不治疗,症状通常在 2~3 周内减退。
症状表现:
立克次体痘患者常见症状为在螨叮咬处出现一小的坚实丘疹,后扩大为圆形的水疱。随后出现发烧、头痛、寒战、出汗和背痛,发热后在咬伤的部位会出现焦痂(一种无痛、干燥、增厚的黑色中心结痂),症状可持续数天至一周。
诊断依据:
结合周围流行病学,取痘疱浆液涂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快速作出诊断。皮肤焦痂的病理检查可见局部炎症反应、坏死、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坏死、水肿、单核细胞管周浸润等,即可诊断。
立克次体痘有哪些类型?
无
是否具有传染性?
本病为由螨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但该病不会出现人传人的情况。
通过什么方式传染?如何预防
本病是经由螨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媒介是一种体型很小的无色螨,人类主要是在恙螨或成虫螨叮咬后被感染。立克次体痘是涉及住宅有害动物(鼠类)的兽疫,积极灭鼠,并对螨虫孳生处墙壁施加残留性杀螨剂,可有效减少该病的传播。
是否常见?
本病常见,好发于青壮年,尤以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多见。[2]
是否可以治愈?
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经口服抗生素,可以加快疾病程。
是否遗传?
否。
是否医保范围?
是。
徐宏俊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黄玲娟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冯爱平
主任医师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