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轻症患者可自行痊愈。但因其具有传染性,因此在患病期间应适当自我隔离。治疗可分为一般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有并发症患者则需要相应的特殊治疗。
治疗目标
一般对症治疗以减轻患者症状,对于病情严重患者以控制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已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在挽救患者生命同时需考虑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一般治疗
- 酒精擦浴:医用酒精或高度白酒全身擦浴,可缓解发热。
- 冰袋冷敷:将低温冰袋放置于额头、颈部、腋窝、腘窝等部位,可缓解发热。注意低于0℃的冰袋需用适当厚度布料包裹后使用,并控制使用时间防止冻伤。
- 吸氧:对于有呼吸困难患者应积极予以吸氧治疗以改善氧饱和度。
药物治疗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向医生说明自己药物过敏情况,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达到解热镇痛目的,发热、乏力者可用,常用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服药3天无缓解应及时就医,过敏者禁用。
2. 抗病毒药物:应用于高度怀疑病毒感染者或者有明确病原学诊断依据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可引起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部分药物孕妇禁用。
3. 抗生素:为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因细菌性急性咽喉炎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所以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者可合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 青霉素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抑制细菌增长,常用药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首选口服,重症者或有吞咽困难者输液治疗,可有消化道刺激症状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抑制细菌增长,常用药物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曲松等,可有消化道刺激症状及头晕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
(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β-内酰胺酶活性,而达到降低或消除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性,增强其杀菌能力。可有恶心、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 糖皮质激素:为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同时有免疫抑制作用,对急性咽喉炎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需严格评估风险与不利因素,在充分抗感染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如有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合并声门狭窄患者,则需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及重症患者首选静脉给药,一般病情患者口服给药,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还可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如有过敏者可换用其它类型糖皮质激素。孕妇慎用。
手术治疗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急性喉炎患者,需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如明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出现明显吸气时锁骨上窝、肋间隙、胸骨上窝、剑突下“三凹征”甚至“四凹征”,则应积极准备气管切开术,如患者出现认知障碍(指记忆、语言、视觉、执行、计算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等方面一项或者多项受损)、意识模糊等窒息表现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或环甲膜穿刺术以改善通气。
- 气管切开术:为缓解咽喉部阻塞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的有效急救措施,适用于因咽喉疾病导致的急性严重呼吸困难或窒息。通过手术在颈段气管切开并留置气管套管(帮助患者创建临时性的呼吸通道的医疗器械),从而开放呼吸通道,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病情,挽救患者生命。术后需要良好的气管切开护理。
环甲膜穿刺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或者无条件行气管切开术时,是最有效的急救手段。取大号注射器针头于颈部正中甲状软骨下方进行穿刺,也可用其它带尖端的管状金属代替注射器针头进行穿刺,主要用于开放气道。在穿刺术后应立即予以抗感染治疗,并寻找可行气管切开手术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
心理治疗
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可以增强患者正向情绪,减少因不适症状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治疗周期
一般轻症患者约5到7天;有严重并发症患者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治疗效果如何?
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除;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转为慢性病程或增加肺炎、心脏部位感染、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多长时间复诊?
完全治愈患者无需复诊;有并发症患者治疗缓解后视病情复诊;转为慢性病程者需每1到2周复诊一次。
吴知超
主治医师
耳鼻咽喉科
抚顺市中心医院
党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咽喉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郭宗宾
主治医师
中医耳鼻喉科